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能力检测(部编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能力检测(部编版,含答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检测 一、 抄写下面的句子,做到规范、端正、美观。(2 分) 辞岁的鞭炮声刚刚落幕,村落里便稀疏响起三两声过早的鸡鸣,似早已按捺不住要把世人从清平祥和 的梦里催起,去迎接新春里最早的惠风带来的万种如意、千种吉祥。一《过年》 二、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正确、规范。(8 分)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 tōng xiāo( )达旦:爸爸妈妈在厨房里áo( )粥、炒菜,弟弟妹妹在院子里 放鞭炮。晚饭好了,我们蘸着泡了腊八,suàn( )的 cù( ),吃着热腾腾的羊肉 bàn( )萝卜馅 儿的 jiǎo zi( ),喝着美味的粥,看着春晚,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35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2.请你用“O”圈出宁宁听写本上的错别字,并按顺序订正。(3 分) 骆陀 惊异 截然 肿胀 碣色 栖息 乌鸦 诸候 哭泣 水缸 随新所欲 万像更新 万不得已 订正: 3.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6 分) 我站在大厦顶楼凭栏远眺,黄浦江( )一条银色的带子飘向远方;俯视地面,来往的汽车( ) 火柴盒缓缓移动;仰望天空,云朵( )棉花糖飘浮在空中。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表示“好像”的词语,再仿写几句话(用上表示同一意思的不同词语)。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B.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C.天幕上,群星静静地俯瞰着黑魃魃的地面。 D.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19 分) (1)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 , 。 (2)《北京的春节》一文中,____ (谁)用富有 特色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时的民 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 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泣涕零如雨”中“擢”的意思是________,“零”的 意思是 。 这几句诗借 的民间故事,抒发了 的心情。 (4)王建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你还积累了哪些思亲名 句?请写出两句: , 。 (5)回顾《腊八粥》-文,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腊八粥 盼粥→分粥→( )→看粥→( ) 在“盼粥”过程中,“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是对八儿的 描写,体现出 八儿 的心情,一个 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6.六(3)班举办了“传统习俗知多少”的主题活动,下面是文文抽中的习俗签,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填 空吧! (3 分) 元宵节吃元宵:寓意 春节倒贴“福”字:寓意 瓷器上绘蟾蜍:寓意 四、课内阅读。(11 分) [语段一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 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 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 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 式各样。 [语段二]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 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 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联系全文可知,北京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 、 和元宵节。(2 分) 2.作者在语段中着力描写灯的 多、______多,为 的是突出 。(3 分) 3.这两个语段写了元宵节的三种风俗习惯,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分) 4.根据语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x)。(3 分) (1)语段一中加点的词语都有“全部”的意思,这样写既不重复,又使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 (2)语段--将元宵节与大年初一作对比,突出表现了元宵节体面和美丽的特点。( ) (3)从语段二中“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北京的元宵节,读这句话时要表达 出高兴、幸福的感情。( ) 五、课外阅读。(14 分) 年越来越近了,纵使如今年味变淡,人们还是期待着过年,毕竟这是一年里最大的一个节。旧时风 俗,进了腊八,就算是过年。这时候,无论贫富,各家都要开始办年货了。采办年货的内容中,有一项是买 春联和年画,过年时张贴在自家的门口和墙上,即使没有新桃换旧符的传统意义,红红火火的,也多少 添个过年的喜兴。 老北京过年之前,买副春联,买张年画,是讲究的。春联,不能如现在一样都是印刷品,必须要真枪 真刀用毛笔和墨来写。《京都风俗志》中说:“预先贴报‘书春墨庄'‘借纸学书”‘点染年华’之类。” 以招揽买者。当然,用纸不一,以应对不同买者。春联,除寺庙用黄纸,其余都用紅纸。那时红纸有顺红、 梅红、木红、万年红等多种之分,如同穿衣的布料一样多种多样的讲究。 腊月十五,卖年画的出动了,比卖春联的还热闹。因为卖春联的必要站在那儿写,卖年画的可以走 街串巷。蔡省吾先生的《一岁货声》中,专门介绍这些卖年画的人是“以苇箔夹之肩负”。当然,更 吸引人的是在街头搭起的年画棚,一张张年画张贴在画棚的秫秸上,人们既可以挑选,也可以参观欣 赏。那里便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展览会......,常是人头攒动....。 如今,大多数人住进楼房,过年的时候,常常还能看到门前贴有春联,尽管都是千篇一律印刷体的 了。但是,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在家里墙上张贴年画的了。 (节选自肖复兴的《过年》,有删改) 1.作者主要介绍了过年时 和 的习俗,从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2 分) 2.读画“ ”句子,结合加点部分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3.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都是千篇- .律印刷体的了”“基本上已经看不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这种感情照应了第 1 自然段中的“ ”。(3 分) 4.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3 分) A.写春联必须用红纸来写,但红纸有多种之分,如同穿衣的布料- -样讲究。 B.旧时的春联和现在的春联不一样,旧时必须要真枪真刀用毛笔和墨来写。 C.作者描写春联时用了大量笔墨,写年画时则寥寥几笔带过,因为当时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家里张贴年 画的了,所以没有必要多写。 D.短文引用《京都风俗志》中的句子以及蔡省吾先生的话,说明了春节贴春联与年画的习俗由来已久, 更加具有说服力。 5.过年时,文文帮爸爸贴春联,却不小心将春联弄混了,其中有一副的上联是“国泰民安逢盛世",请你 帮她找找下联吧。( )(2 分) A.接财接福接平安 B.红梅正报万家春 C.风调雨顺颂华年 D.岁岁平安福寿多 六、习作。(30 分) 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你的家乡有哪些节日文化?或者哪些特 色饮食特有工艺品、地方服.饰......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抓住要点,介绍一下这种风俗或事物的特点。(请 自备作文纸进行习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