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模块五语基默写古诗鉴赏第35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诗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模块五语基默写古诗鉴赏第35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诗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诗(2)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次辩论会开得很成功,我们班的四位辩手一开始便压倒了其他辩手,他们说得天花乱... 坠.,博得了听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B.时下不少语言枯燥、内容低劣的书本泛滥,孩子们读这样的书,味同嚼蜡....,对提升他们 的精神境界也是没有帮助的。 C.燕子门掌门人李显飞身而出,一掌打出,风声四起,梅花桩上的手印清晰可见,他的功 力早已非常人可比,看客们无不瞠目结舌....。 D.CBA 联赛落下帷幕,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偃旗息鼓....,然而有一些事件却不能因为赛 季结束而被人们忘记,如球场暴力。 E.自古及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不刊之论....不知警醒了多少人,难道你就 不能从孟老先生的话中受到一点启迪?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7 月 31 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 2022 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第 一座奥运会历史上获得过夏冬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B.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普遍较高,鲁迅和徐志摩的工资收入就都属于“高大上”阶层, 但他们如果想买辆自己的私人轿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近期一些地方出现重度雾霾,部分城市启动红色预警,一些中小学相继采取“停课不停 学”的应急措施,通过在线教学系统为孩子进行课业辅导。 D.俗话说“言由心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提高与群众说话的水平,根本在于心中 要有群众,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要与群众打成一片。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老年人在跑步的时候应该尽量使脚踝的位置落在膝盖正下方__①__偏后一点,这样当膝 盖弯曲的时候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此外,尽量用前脚掌落地,重心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 间,__②__偏离这个受力点,__③__会增加对膝盖的冲击。最后__④__要保持身体平衡,不 要左摇右摆,不应该过度向前迈步或者摆臂幅度太大,膝盖的正面能承受最多压力,摇摆太 多__⑤__会改变重心的位置,__⑥__使膝盖承受更多的冲击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或 如果 就 还 / 进而 B 并 因为 可能 因此 就 导致 C 还要 一旦 / 一定 虽然 从而 D / 若 必定 务必 可能 因而 二、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木兰辞》)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三、诗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注] 曾 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 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 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 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①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 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简要赏析。 答: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 联作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注],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 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观潮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注]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 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 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他的头割 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 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 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 B.颔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写出 了钱塘江潮仿佛驱赶着千万匹马,又仿佛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的气势,惊心动魄。 C.“绝岸愁倾覆”中运用一个“愁”字,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 了诗人对潮水冲垮堤岸的担忧之情。 D.“轻舟故溯洄”一个“故”字,写江中的弄潮儿故意在潮水上涨时随着潮头起伏腾跃, 在水中回旋,写出了弄潮儿的高超本领。“故”与“愁”两字的对举富有生趣。 E.前三联写观潮所见之景象,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 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2)本诗的尾联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 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答案精析 1.AD [A 项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的)。贬义成语, 褒贬失当。B 项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使用正确。C 项瞠目 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使用正确。D 项偃旗息鼓:放倒军旗, 停止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不合语境。E 项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使用正确。] 2.C [A 项语序不当,“第一座”不应在“奥运会”之前,应移至“获得”之前。B 项成分 赘余,去掉“自己的”或“私人”。D 项两面对一面。] 3.A [因为第①处前面有“膝盖正下方”一词,后面有“偏后”,所以第①处应填“或” 字,因为两个方位不能同时兼有。第②处前面讲到“重心”,后面有“偏离”一词,那么此 处应为假设偏离后的结果,再与第③处相对应,填“如果……就”较为合适。将第④处与前 句相联系,排除“务必”“因此”,填“还”比较合适。第⑥处表示进一步的情况,可填“进 而”。] 4.(1)关山度若飞 (2)参差披拂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百步九折萦岩峦 5.(1)BE [B 项不是“引用”,而是“化用”。E 项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 洗练”。] (2)特点:雨大,及时。 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 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 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6.(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形象突出地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有意 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 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自己的理想情 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 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爱莲说》则偏重于表达诗人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人的鄙弃。 7.(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时的壮美景象。 诗的前两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海浪、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雄伟气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 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8.(1)BC [B 项“视听结合”并非修辞手法。C 项这里的“愁”字是拟人的手法,通过写岸 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潮水的气势。] (2)最后一联,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气势,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遗恨的 冤魂兴起的,以江潮的怒态象征伍子胥的“遗恨”之大之强,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充满深深 的同情、惋惜与慨叹,深化了诗歌的思想主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