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训练四 Word版含解析
训练四 翻译文言句子 练前提醒 1.准确判断得分点,做到“点点落实”。 翻译得分点,从基础知识角度,主要是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词),虚 词(其、之、以、乃、因、为等),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从词性看,主 要是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等;特殊句式主要看标志词。 在找出得分点后,关键要译到位,如依据语境确定多义实词,句式要翻译出其特征,用好 必要的标志词等。千万不可因得分点未落实到位而丢分。 2.依据语境,合理推断疑难词语。 (1)联系句子“语境”,进行合理推断。这里的“语境”,一是从句子的整体出发;二是 关注该句前后句子表达的意思,甚至关注上下文相关的内容。 (2)依据知识积累,尤其是课本知识、成语知识,甚至文字学知识,合理推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选古人诗,而命曰《诗归》。非谓古人之诗,以吾所选者为归,庶几见吾所选者,以古 人为归也。 今非无学古者,大要取古人之极肤极狭极熟便于口手者,以为古人在是。使捷者矫之, 必于古人外,自为一人之诗以为异,要其异,又皆同乎古人之险且僻者,不则其俚者也;则 何以服学古者之心。无以服其心,而又坚其说以告人曰,千变万化,不出古人。问其所为古 人,则又向之极肤极狭极熟者也。世真不知有古人矣。 书成,自古逸至隋,凡十五卷,曰《古诗归》;初唐五卷,盛唐十九卷,中唐十一卷,晚唐 四卷,凡三十九卷,曰《唐诗归》。取而覆之,见古人诗久传者,反若今人新作诗。见己所评古 人语,如看他人语。仓卒中,古今人我,心目为之一易,而茫无所止者,其何故也?正吾与古 人之精神,远近前后于此中,而若使人不得不有所止者也。(节选自明·钟惺《〈诗归〉序》) (1)问其所为古人,则又向之极肤极狭极熟者也。(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卒中,古今人我,心目为之一易,而茫无所止者,其何故也?(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问他所学写的古人的诗,却又是(模仿)以前非常肤浅、非常狭隘、非常熟悉的古诗。 (“所为”“肤”“狭”各 1 分,句意 1 分) (2)突然间,古与今、他人和我,精神和眼界因为它而转换,而茫然没有止境,这是什么缘故 呢?(“卒”“为”“易”“止”各 1 分) 参考译文 挑选古人的诗作,并把(这个集子)命名为《诗归》。这并不是说古人的诗歌以我所选的诗 文为旨归,或许可以说被我选中的诗作是以古人为旨归。 如今不是没有古学者,(只是今天的古学者)大都取法古人那些非常肤浅、非常狭隘、非 常熟悉的古诗,以便上手顺口,(让人们)认为古人就在眼前。假使“捷者”来矫正这种问题, 必定在古人诗歌之外创作一人之诗,并认为与众不同,探求他们诗作的奇异之处,又都和古 人的险僻诗歌相同,而不就其俚俗;那么他们凭借什么来遵循古人的本心呢?没有用来遵循 古人本心的办法,而又坚持自己的主张来告诉他人说“千变万化,都师法于古人”。问他所 学写的古人的诗,却又是(模仿)以前非常肤浅、非常狭隘、非常熟悉的古诗。当世之人真的 不知有古人啊。 这本书写成,从上古到隋代,共十五卷,命名为《古诗归》;初唐五卷,盛唐十九卷, 中唐十一卷,晚唐四卷,共三十九卷,命名为《唐诗归》。回看古人流传至今的诗作,反而像 今人的新作。审视自己评说古人的话,像看他人的话。突然间,古与今、他人和我,精神和 眼界因为它而转换,而茫然没有止境,这是什么缘故呢?正如我和古人在这当中远近前后的 精神,而好似让人不得不有所停止了。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陆贾有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 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为将,不必善骑射,粗知古今,遇大变而不挫者,名 将也。今天下急,急论将哉。 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庐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 武而任之。天下而有韩信、孙武,宜使之专制千里,岂当更有开府①位其上,中贵②观军容, 掣其射也?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 (节选自明·侯方域《八阵图序》) 注 ①开府:封建时代,公卿所设的能自任官吏的权力机构。②中贵:受皇帝宠信的宦官。 (1)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做宰相,不一定读很多书,(但要)能在困难艰险面前率先挺身而出,有办法调动众 人的力量,能不妒忌别人的功劳,就是名相。(“不必”“险阻”“忌”各 1 分,句意 1 分) (2)天下如果没有韩信、孙武,那又何必大批地委任众将,授给兵权,像依靠长城一样地依靠 他们呢?(“而”“群”“旌节”各 1 分,倒装句 1 分) 参考译文 陆贾曾说:“天下安定时,注重相;天下危乱时,注重将。”做宰相,不一定读很多书, (但要)能在困难艰险面前率先挺身而出,有办法调动众人的力量,能不妒忌别人的功劳,就 是名相;做将帅,不一定善于骑马射箭,(但)要能粗略地知道古今历史,遇到大的变乱能不 被挫败的,就是名将。如今天下危急,就急于论将了。 汉高祖的高明,不是难在拜于将坛之下,难的是他拜的是韩信;吴王阖闾的信望,不是 难在斩杀自己的宠姬,而是难在识别贤才孙武并任用他。天下如果有韩信、孙武这样的人才, 就应当给他权力,让他统辖广大的地区,怎能再让开府加在他的上位,宦官当监军,来牵制 他?天下如果没有韩信、孙武,那又何必大批地委任众将,授给兵权,像依靠长城一样地依 靠他们呢?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先生姓吴氏,讳中英,字纯甫。先生生而奇颖,好读书。开化方侯来为县,先生以名帖 谒方侯,侯方少年,自谓有文学,莫可当意,得名帖,引与游,甚欢。其后方侯徙官四方, 见所识至吴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 然先生豪爽不拘小节。父卒,遗其赀甚厚。先生按籍,视所假贷不能偿者,焚其券。好 六博、击毬、声音,散其家千金。久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笃于孝友, 急人之难,大义落落,人莫敢以利动。(节选自归有光《吴纯甫行状》) (1)侯方少年,自谓有文学,莫可当意,得名帖,引与游,甚欢。(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久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方侯正当年少,自认为有文才学识,没有谁合乎心意(能入他的眼),得到先生的名 帖后,邀请先生跟他交游,非常高兴。(“文学”“当意”“引”“游”各 1 分) (2)时间长了,就改变作风(志趣行为)注重自我行为,然而不愿意做谨小慎微的狭隘的读书人。 (“折节”“矜饰”“顾”“龌龊”各 1 分) 参考译文 先生姓吴,名中英,字纯甫。先生生下来就特别聪明,喜爱读书。开化人方侯来担任县 令,先生拿着名帖拜见方侯,方侯正当年少,自认为有文才学识,没有谁合乎心意(能入他的 眼),得到先生的名帖后,邀请先生跟他交游,非常高兴。后来方侯调动到其他地方做官,遇 到吴中去的自己认识的人,必定把先生的名字告诉他们。 先生为人豪爽不拘小节。父亲去世,留给他的财产很多。先生查看簿册,看到那些借了 贷而不能偿还的,就烧了他们的借据。喜好六博、击毬、音乐,散去千金家财。时间长了, 就改变作风(志趣行为)注重自我行为,然而不愿意做谨小慎微的狭隘的读书人。(先生)非常孝 敬父母,友爱兄弟,急人之难,大义凛然,开朗磊落,没有人敢用利益来打动(他)。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 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 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节选自孙思邈《大医精诚》) (1)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生是低贱的,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生都是一 样的。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贱”“贵”的意动用法 1 分,“一”“损彼益己”“物情”各 1 分) (2)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救济”“学者”“耻”“鄙俚”各 1 分)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生 是低贱的,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生都是一样的。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 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生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距离“生”的道义 就更远了,我现在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的原因,确实就在这里。 所以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只要存有救济别人痛苦的想法,(积下阴德) 到阴曹地府之中,自会感到是多福的人了。还有,不能因为别人有钱有地位,就任意给他开 珍贵的药物,让他难以找到,来炫耀自己的技能,这确实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 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且以荒政论之,则于天 下之事,最为当急而不可缓者;而荒政之中,有两事焉,又其甚急而不可少缓者也。一曰给 降缗钱①广籴米斛。储蓄既多,缓急足用,政使朝廷别有支拔,一纸朝驰,而米夕发矣。此一 事也。二曰速行赏典②,激励富室。盖此一策,本以诱民,事急则籍之,以为一时之用;事定 则酬之,以为后日之劝。旋观今日,失信已多,别有缓急,何以使众?谋国之计,乖戾若此, 临事而悔,其可及哉?此二事也。(节选自宋·朱熹《上宰相书》) 注 ①缗钱:此处指购买粮食储备的钱。②赏典:赏赐的典礼。 (1)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私下考虑当今朝廷的政事,不论大小,全都松弛懈怠,现在没有时间一一列举。 (“窃惟”“无”“一归”“条数”各 1 分) (2)为国家利益谋划的大计,竟这样违背情理,(将来)遇到急难之事再后悔,还来得及吗?(“谋 国”“乖戾”“临事”“其……哉”各 1 分) 参考译文 我私下考虑当今朝廷的政事,不论大小,全都松弛懈怠,现在没有时间一一列举。姑且 拿赈灾一事来说,这是天下的事中最应当急办而不可拖延的事;在赈灾之中,有两件事,又 是极其急迫不可稍缓的。一是发给缗钱,多多收购粮食。储蓄的粮食足够多之后,一旦急需, 足够支用,即使朝廷另有需要,只消早上发一纸命令,米当晚就能发出。这是第一件事情。 二是迅速推行赏赐制度,激发鼓励富有人家出力助赈。这个政策,原是用来诱导百姓,在事 急的时候,依靠他们捐助,以供一时的需要;事成之后给予酬赏,以此劝勉后人。反过来看 眼前的情形,已经大大丧失信用,今后再有紧急的事,靠什么来使唤民众?为国家利益谋划 的大计,竟这样违背情理,(将来)遇到急难之事再后悔,还来得及吗?这是第二件事。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今者天下之患,实在于民昏而不知数。然臣以为,其罪不在于民,而上之所以使之者, 或未至也。古之圣人,所欲而遂求之,求之以势而使之自至。是以天下争为其所求,以求称 其意。今有人使人为之牧其牛羊,将责之以其牛羊之肥,则因其肥瘠,而制其利害。使夫牧 者趋其所利而从之,则可以不劳而坐得其所欲。今求之以牛羊之肥瘠,而乃使之尽力于樵苏 之事,以其薪之多少而制其赏罚之轻重,则夫牧人将为牧邪?将为樵邪?为樵,则失牛羊之 肥;而为牧,则无以得赏。故其人举皆为樵,而无事于牧。吾之所欲者牧也,而后樵之为得, 此无足怪也。今夫天下之人,所以求利于上者,果安在哉?(节选自苏辙《民政策》) (1)今有人使人为之牧其牛羊,将责之以其牛羊之肥,则因其肥瘠,而制其利害。(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夫天下之人,所以求利于上者,果安在哉?(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今有人让别人给他放养牛羊,并且用把牛羊养肥来要求他,并且按照牛羊的肥瘦 程度来制定对牧人的赏罚。(“牧”“责”“利害”各 1 分,状语后置句 1 分) (2)现今天下的人,用来向皇上求取好处的手段,究竟是什么呢?(“所以”“果”各 1 分,状 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各 1 分) 参考译文 现今国家的祸患,实质上在于老百姓愚昧无知却又没有教化。然而臣下认为,这个责任 不在于老百姓,而是皇上用来治理老百姓的方法或许有不完善的地方。古代的圣人有希望得 到的东西就去追求它,用一种情势追求,从而使它自己到来。所以,百姓就争着去做帝王希 望做的事,以便让帝王称心如意。如今有人让别人给他放养牛羊,并且用把牛羊养肥来要求 他,并且按照牛羊的肥瘦程度来制定对牧人的赏罚。让牧人追求利益而顺从他的要求,这样 主人就可以不用太劳累而得到他想得到的。如果本来想要的是牛羊的肥壮,却让牧人竭尽全 力去干砍柴割草的事,并且按照柴草的多少来制定赏罚的轻重,那么牧人是会去放牧呢,还 是会去砍柴?去砍柴,那牛羊就不可能养肥;去放牧,那就得不到奖赏。因此,那些人都会 去砍柴而不去放牧。我所希望的是得到牧人,但结果得到的却是樵夫,这不值得奇怪。现今 天下的人,用来向皇上求取好处的手段,究竟是什么呢?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 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 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 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 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 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 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节选自明·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1)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教育童子也必须顺着他们的天性,不断鼓励,使他们心中愉快,他们就会不断 进步。(“趋向”“鼓舞”“不能已”各 1 分,句意 1 分) (2)而且可以在反复研讨中存养心性,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弘扬志向。(“所以”“沉 潜”“讽”“宣”各 1 分) 参考译文 大体上,童子的性情是喜欢游戏玩乐而害怕拘束,这就像草木刚开始萌芽,让它舒畅地 生长就能很快茁壮成长,如果摧残压抑它就会枯萎衰败。现在教育童子也必须顺着他们的天 性,不断鼓励,使他们心中愉快,他们就会不断进步。就好比春风细雨滋润花木,花木没有 不萌芽,自然一天天成长起来。如果遇到冰霜侵袭,就会生机萧条,一天天枯槁。所以通过 唱歌吟诗的诱导,不仅仅是开发他们的志向和兴趣,而且是为了在唱歌吟诗中消耗他们蹿跳 呼叫的精力,在音律中抒发他们的抑郁和不快。用礼仪开导,不仅可以严肃仪表,还可以在 作揖行礼中活动全身的血脉,在叩拜屈伸中强健筋骨。教导他们读书,不但可以开发他们的 智力,而且可以在反复研讨中存养心性,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弘扬志向。所有这一切都是顺 着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清除鄙陋吝啬和顽劣愚 笨。这样,一天天使他们逐渐符合礼仪规范而不感到辛苦,性情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中正平和。 这就是先王创办教育的宗旨。 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柳子厚终于柳州,以精多魄强为罗池之神,昌黎韩退之叙其事而铭之于碑矣。其有遗意, 锡幸得而纪焉。 惟公策名于贞元之间,通籍于元和之时。阔步高视,飞声流辉,谓佐王之才得以施,谓当 朝大臣不我遗。古人或虽得其时而无知己,设有知己一人而已。唯公有刘公禹锡之交,有韩侯 退之在朝,而公位不过为南官外郎,命不过为柳州之牧。以谪而出,至死不服。如明堂之材, 朽于溪谷;如千里之马,轭于辇毂。时耶命耶?以是知为仁者未必获祜,修德者或亏多福。 公之生也,惠惟及于一州;公之亡也,神犹介于遐陬。唯裔夷感慕,而灵祠洁修。胡为 在柳州之陋,为罗池之神?是知天命难谌兮命靡常,因纪为碑阴之文。 (节选自田锡《题罗池庙碑阴文》) (1)阔步高视,飞声流辉,谓佐王之才得以施,谓当朝大臣不我遗。(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为在柳州之陋,为罗池之神?是知天命难谌兮命靡常,因纪为碑阴之文。(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阔步高视,气宇轩昂,神采飞扬,他认为辅佐君王的才干可以得到施展,他认为 选拔当朝的大臣不会遗漏了他。(“谓”“佐”各 1 分,“不我遗”句式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为什么柳宗元在简陋的柳州成为了罗池的神灵呢?这才知道天命实在难测而命运无常。因 此纪录事迹而成为碑背面的文章。(“胡为”“谌”“靡”各 1 分,“柳州之陋”句式 1 分) 参考译文 柳子厚死在柳州,因为他的精魄强大而成为罗池之神,昌黎的韩退之曾经记叙这件事并 刻在了石碑上。还有一些未尽的意思,我有幸得以记录下来。 柳公有名于贞元年间,而在元和时期走上仕途。他阔步高视,气宇轩昂,神采飞扬,他 认为辅佐君王的才干可以得到施展,他认为选拔当朝的大臣不会遗漏了他。古代的人有的虽 然有机遇却没有知己,即使有知己也只有一个而已。柳公有刘禹锡作为知交,有在朝廷做官 的韩退之做朋友。而柳公的职位却不过是个南官外郎,官运也就是柳州刺史。因为贬谪而出 任外官,到死也不能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就好像是明堂中的栋梁之材,却在溪谷当中腐朽枯 死;又像是一日千里的骏马,困厄在驾车负重的命运中。这到底是机遇还是命运呢?由此而 知道仁义的人未必能获得保佑,修养品德的人未必能得到福寿。 柳公活着的时候,他的恩德惠及一州的百姓;柳公去世之后,他的神灵仍然在遥远的边地 守护百姓。只有边地的百姓感爱敬慕,而柳公的灵祠祭奠修洁。为什么柳宗元在简陋的柳州成 为了罗池的神灵呢?这才知道天命实在难测而命运无常。因此纪录事迹而成为碑背面的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