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 3 课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的第七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科学”这一领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这 一科学概念,通过前面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学生已经知道体积不变的情 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 比较各种形状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揭示沉浮的基本原因,并为后面学习《造一艘 小船》、《浮力》等知识做好铺垫。 本课的学习分为三个内容。第一部分,观察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让橡 皮泥浮在水面上,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比较不同形 状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因此这节课即是通过三个 主体探究活动来让学生感知领会,使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 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为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 识的,促使学生更加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在知识经验方面,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 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学生都 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在前两个的内容中初步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沉浮 与什么因素有关,在这些已知的知识中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作了铺垫,教师可以 更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入手,引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将实心的橡皮泥和空心的橡皮泥在水中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完成橡皮泥在水 中的沉浮研究,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知道物体在水 中沉浮的现象。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社会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运用科学于社会 生活中。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 / 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 1 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 1 个,记录表(教材第 8 页)。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 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 4 有没有发生变化?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 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 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 体排开的水量。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 200 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 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 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 8 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 为个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 心 团 2 0 0 沉 的 形 状 2 0 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 / 4 浮 形 1 2 0 0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