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北海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1 届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时期,各国都实行封君制。战国历史上有几位著名的封君,如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 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等,都有较大面积的封地,但在其封地内,只有衣食租税之权,而非有土有 民。这反映了 A. 封建宗法观念不断增强 B. 国家形态处于转型时期 C. 各国变法下的自我调节 D. 布衣卿相时代逐渐到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根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宗法制下的卿大夫在其封地内享有经 济、政治及征兵的权力,有土有民,且可以世袭,面战国时期“实行封君制”,封君“在其封地 内,只有衣食租税之权,而非有土有民”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朝廷官僚从族臣到家臣、朝臣的 转变,表明这部管理社会的机器正在从部族向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演进,意味着国家形态处于一 个大转型时期,故选 B 项;这一时期,封建宗法观念不断弱化,排除 A 项;各国变法运动与材料 信息无关,排除 C 项;D 项发生在西汉初期,故排除。 2. 孟子说:“昔者文王之治歧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据此可知,孟子 A. 主张见利思义 B. 赞扬周文王在治国方面的仁政 C. 强调无为而治 D. 认为周文王有教化万民的能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孟子在政治上主张英明的君主应该对百姓施行“仁政”,与民同甘苦,不 过度剥削和压迫百姓,故选 B 项;孔子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 排除 A 项;C 项属于道家思想,故排除;D 项是孟子强调统治者要从思想上对百姓进行道德教 育,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3. 1989 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掲开《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百姓“取其 豺狼、豕原、豸舟、狐狸、穀□雉兔者毋罪”,“诸取禁中豺狼者毋罪”之语。这反映《秦律》 - 2 - A. 体现儒家仁政色彩 B. 重罚偷猎偷盗行为 C. 注意维护生态平衡 D. 司法操作的灵活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秦简的意思是百姓可以捕猎禁苑中的豺狼、雉、兔子等野曾,因为凶猛的野兽会 伤害人和禁苑里蓄养的其他动物,而雉、兔子等小动物虽然不伤害人,却繁殖过快,所以不禁止 百姓捕杀。这说明当时的秦人已经有了原始的生态平衡观念,对保持动植物种群数量上的相对 平衡有了定认识,故选 C 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秦律》冲儒家的仁政色彩和司法操作的灵活性 特征,排除 AD 两项;根据材料“取其豺狼…”可知 B 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 4. 初唐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日夜》描写了唐都长安城元宵节的盛景,“星桥铁锁开”、 “金吾不禁夜”中唐诗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则有“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 闻”的诗句,描写了扬州城的繁华,这反映了唐朝 A. 商品种类的丰富 B. 诗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 城市管理的变化 D.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初唐民众只有在元宵佳节这样盛大的节日里,才有“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 的特例,政府对城市生活的管控仍很严格。中唐以后,随着市井生活对商业管制的越界,文 学观念上写实尚俗风尚的形成,诗人们在表现城市生活时便从“城”向“市”偏移,所以就 有了“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闻”的诗句。两相对比,反映了唐代随着城市商 品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的管理出现了放松的趋势,C 正确;其他三项都是对材料诗句的误读, 排除 ABD。 5. 宋代诗人毛珝日:“竹罾两两夹河泥,近郭沟渠此最肥。载得满船归插种,胜如贾贩岭南归。” 据此可知,宋代 A.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B. 农产品呈现商品化趋势 C. 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D.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农户挖掘河泥作为农作物种植所需之物,说明农民十分重视肥料的 利用,这表明宋代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故 D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排除 - 3 - A 项;材料只体现了宋代农民重視农业施肥,并未涉及农产品商品化,排除 B 项;材料涉及的是农 业发展,不能体现长途贩运贸易,排除 C 项。 6. 反清复明是中国境内一系列反抗清朝满族贵族统治而要求恢复明朝的运动。其中有在台湾 的延平王的反清复明行动,还有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打出的反清复明旗号。“反清复明”这一口 号,几乎贯穿整个清王朝统治时期,为整个中国历史上所之少见。这说明 A. 反清人士对清朝统一缺乏认同感 B. 清朝并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反清复明的根本原因是清朝专制 D. 各地人民渴望国家实现统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清复明”这一口号,几乎贯穿整个清王朝统治时期,说明反清人士并没有认同清 朝统一,故选 A 项;清朝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到空前加强,排除 B 项;明朝时期也实 行君主专制,说明清朝专制并不是反清复明的根本原因,排除 C 项;反清复明在清朝完成全国 统一之后,排除 D 项。 7. 成丰三年(1853)五月,成丰帝令户部落实铸大钱之议,先铸当十钱一种,钱文“成丰重宝”, 重量六钱,规定与制钱相辅相行。此后铸大钱之举一发不可收,蔓及全国二十九个铸钱局。计 有“一当十、一当二十、一当五十、一当一百”四种。因为面值大,使用也很不方便,大钱流 通受到市民抵制。清政府这一举措 A. 有力地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 引发了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 C. 缓解了清廷的财政危机 D. 扰乱了正常的市场金融秩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因为面值大,使用也很不方便,大钱流通受到市民抵制”,可知 D 项正确; 1853 年的币值改革是因为财政危机而改革,而不是有力地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故排除 A 项;1851 年因为太平天国运动而引发了政治危机,而不是币值改革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故排除 B 项; 从材料所给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缓解了财政危机,故排除 C 项。 8. 1860 年,额尔金向外交大臣陈述了火烧圆明园的经过,他写道,“焚毁圆明园和要求赔款,名 义上是补偿那些受难者,实际上是谈判前的一个步骤”,他因此相信,“中国人将在很长一段 时期内记住我们给他们的教训”。由此可判断,焚毁圆明园的主要目的是 A. 蓄意掩盖列强抢劫圆明园的罪行 B. 意图报复清政府的非法扣押 C. 为战后谈判向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 D. 缓解国内侵华舆论不良影响 - 4 -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査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材料中“焚毁圆明园…实际是谈判前的一个步骤”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额尔金下令焚毁圆明园的主要意图是在谈判中给清政府施加压力以迫使清 政府同意英国提出的苛刻条件,攫取在中国更多的利益,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掩盖罪 行的意图,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名义上是补偿那些受难者”可以判断,主要目的并非为了报 复清政府非法扣押英国外交人员,故 B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9. 孙中山在一次谈话中言及农民每年的所得不到自己收获的一半,农民十分贫困。因此他认为, 如果“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必然会大増。这表明孙中山 A. 倡导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B. 已产生平均分配土地的设想 C. 已认识到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 D. 时刻关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的“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生产积极性必然大增”可知,孙中山认为给农 民分配土地,可以提高其生产的积极性,这表明孙中山倡导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故 A 项 符合题意;B 项中的“平均分配土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 项错在“时 刻关注”,均排除。 10. 关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作过如此解释:“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 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 看待”。这体现了陈独秀 A. 鼓动工人投身政治运动 B.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C. 主张人性的解放和自由 D. 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反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陈独秀希望通过新文化运动,“令劳动者觉悟”自己(人)的地位,“令资本家” 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而不是机器、牛、马)看待”,体现了陈独秀主张人性的解 放和自由,C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陈独秀鼓动工人投身“政治运动”,A 项错误;“民主与 科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错误;材料与反思“俄国十月革命”无关,D 项错误。 11. 1931 年,中国国煤产业联合会致电胶济铁路,希望其停止二成煤斤加价。1932 年,中华民国 矿业联合会经实业部专程铁道部请“迅赐特减临时运价”,以抵制日煤倾销。此类事件表明 - 5 - A. 近代中国铁路运输业已滞后 B. 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工业菱缩 C. 实业救国影响着民族工矿业 D. 国民政府已控制铁路运输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国煤产业联合会与中华民国矿业联合会都是实业救国体,由“望其停止二成煤斤 加价”“迅赐特减临时运价”“抵制日煤倾销”可知,日本局部侵华后,民族工矿业希望国家 铁道部降低铁路运输价格抑制日本侵华,这是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故 C 项正确;材料只能 反映出 1931、1932 年的铁路运输状况,A 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当 时民族工业并未出现萎缩现象,B 项错误;日本侵华后部分铁路被侵华日军所控制,D 项错误。 12. 下面是《新华日报》1945 年 9 月 22 日的新闻报道简表。据此可知 A. 国民政府正在积极准备内战 B. 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胀”政策 C. 《新华日报》比较关注农村工作 D. 《新华日报》关注人民群众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刊物之一,由材料“新闻报道简表” 等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关注民众的生活,故选 D 项,排除 ABC 三项。 13. 1940 年 10 月 10 日,晋察冀边区文救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更加广泛地密切闭 结边区一切的抗日文化工作者共同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而斗争”的工作纲领。1941 年 6 - 6 - 月 10 日,晋察冀边区文化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高举新民主主义文化大旗,积极推进边区文 化建设。此举 A. 利于唤醒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 B. 推动了晋察冀边区的政权建设 C. 致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 遏制了日军对华实施奴化教育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40 年”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确定了更加厂广泛密切的闭结边区 一切的抗日文化工作者共同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而斗争”,这一做法有利于提升晋察冀 边区农民文化素质,利于唤醒农村地区民众的民族意识,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民族战斗热情,服 务于抗日战争,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边区文化建设推动了政权建设,B 项错误;1941 年 2 月,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 项错误;日军对华实施的奴化教育是在沦陷区并非晋 察冀边区,D 项错误。 14. 1954 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瑞金时代组织最纯洁,但有一个缺点,形式纯洁,却孤 立了自已,政权不稳定,要搬家(即经过长征搬到延安)”。毛主席的讲话意在强调 A. 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 保证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C. 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 建立现代民主法治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现代中国政治。从材料时间和“瑞金时代组织最纯洁”“形式纯洁,却孤立了自 己,政权不稳定”可见毛泽东坚定要完善政权组织形式,建立并现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正式 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组织形式要变化,与坚持党的领导核 心、人民当家做主无关,排除 A、B 两项;材料强调的是要坚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现代政 治制度,而非法治制度,排除 D 项。 15. 下表反映的是“文革”结束后,我国大学法律系的设置和法学专业在校学生数量的变化情 况。这一变化说明 - 7 - A.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 B. 法学成为教育中最热门学科 C. 科教兴国战略已深入人心 D. 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从“文革”结東至 2006 年,法学教育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现实需要决定 的,故选 D 项;仅凭高校法学专业和学生数量的变化不能得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排除 A 项;“最热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 项;C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16. 下图反映的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城乡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变化情况。 图中数据出现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领域开始拨乱反正 B.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D. “南方谈话”解放国人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92 年后中国城乡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迅速增加,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92 年邓小平南巡及其发表的“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国人 的思想,冲破了“姓资”与“姓社”的争论及计划经济体制对人思想的東缚,众多公职人员纷 纷下海导致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大增,故选 D 项;A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B 项从 1984 年就开始了,排除 B;C 项是 1990 年开放的,排除 C。 17. 从罗马法形成的历史看,罗马法既包括习惯法,又包括平民大会等会议的立法以及后来的 元老院决议等制定法,还包括能迅速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裁判官法。法学家针对相关法律问题 的种种解答也成为罗马直接或间接的法律渊源。这反映出罗马法 A. 体系形成有着丰富的素材 B. 是协调帝国内各民族关系的法律 - 8 - C. 具有来源多元、结构松散的特征 D. 兼顾社会各阶级利凎以稳固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提示并结合罗马法形成的历史可知,材料从法律来源角度交代了罗马法 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开放性的一面,其来源具有多样性,而这些来源共同为罗马法体系的 最终形成准备了丰富的素材,故正确答案为 A 项;B 项说法只适用于万民法,而不能由材料笼统 地说明是罗马法;材料只体现了罗马法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无法得出罗马法的结构松散的结论, 排除 C 项;D 项“兼顾社会各阶级利益”的说法错误,罗马法仍是维护罗马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工具,故排除。 18.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智者“是“流浪思想家”,不过雅典是他们最成功的舞台”。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A. 智者运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B. 雅典是城邦制国家 C. 智者运动符合雅典政治需要 D. 雅典教育事业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具有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而智者传授雄辩术,为公民参政创 造条件,因此 C 正确;A 与材料无关,排除;17 世纪的英国虽然实现政权的和平过渡,但是材 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 B;材料并不能说明贵族阶层特权统治有了新的生存土壤,故排除 C。故 选 C。 19. 17 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都发展到一定程度,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但是贵 族阶层依然高居英国社会结构的上层,贵族特别是旧贵族对君主制的依恋是自不待言的。这表 明 17 世纪的英国 A. 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突出 B. 政权实现以和平方式的过渡 C. 贵族阶层特权统治有新的生存土壤 D. 国情决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 17 世纪的英国,一方面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贵族阶层把持着 传统政权,推崇君主制,这说明英国这种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必然实行君主立宪制,D 正确;材 料未涉及君主专制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A 排除;B 是在光荣革命后,排除;C 说法与材料 - 9 - 无关,排除。故选 D。 20. 下面图示反映的是 19 世纪中后期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国家统一推动了工业化 B. 工业布局合理平衡 C. 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 D.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 19 世纪中后期的德国重工业产量增长十分迅速,说明其以重工业带动 工业革命,C 正确;ABD 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 C。 21. 阿拉帕格斯群岛上的雀鸟的喙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但是并不能说长喙比短喙 进步,也不说尖喙比粗喙退步。同时,达尔文认为,变异的随机性和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期性都决 定了生物的进化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这反映出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内涵是 A. 适者生存 B. 朝进步性发展 C. 具有方向性 D. 变异是必 然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达尔文指出受环境影响,雀鸟喙的演变具有随机性、偶然性,反映了“自然选择” 的内涵是,物种的演变和发展无所谓进步、退步,利用的是生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即适 者生存,A 项正确;朝进步性发展与“不能说长喙比短喙进步,也不说尖喙比粗喙退步”不符, B 项错误;具有方向性与“(变异具有)不可预期性”不符,C 项错误;变异是必然的与“生 物的进化不是必然的”不符,D 项错误。 22. 19 世纪下半叶,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不满、 愤慨、悲痛的内心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了他本人无奈的心境。这表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 A. 时代性 B. 导向性 C. 传承性 D. 理想性 【答案】A - 10 - 【解析】 【详解】考査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材料信息显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反映 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心情,因而具有时代性,故 A 项正确;柴可大斯基的音乐是否具有导向 性,仅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具有传承性的信 息,C 项错误;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未必就表明作品具有理想性,D 项错误。 23. 据统计,从 1866 年到 1941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律中,授予总统处理经济问题的自由裁夺 权条款共 110 条,其中 1933 年前的 67 年中仅 32 条,而 1933 年后的 8 年中却增加到 78 条。 这说明 20 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 A.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B. 政府积极调整劳资关系 C. 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 D. 立法权转移到总统手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美国总统权力有所增强,特别是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为遏制经济危机的蔓延, 美国国会授予总统处理经济问题的权力大増,这是美国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表现,故选 A 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政府积极调整劳资关系的信息,排除 B 项;CD 两项不符合史实,是对材料 的错误解读,故排除。 24.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化虽然反映了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 求,是历史大趋势,但全球化的阶段性进程总是崎岖坎坷的,“可逆性是全球化的应有属性”。 全球化具有“可逆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平衡 B. 世界大国推行霸权主义 C. 南北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D. 世界格局发展的多极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本质上看,全球化具有“可逆性”的原因在于迄今为止的全球化都是有缺陷和不 完善的,因此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必然产生种种不平衡问题,造成地域、国家、民族间利益 分配上的矛盾和冲突。有关矛盾若迟迟得不到解决,积累到一定水平,就将以各种形式爆发 出来,对全球化进程形成阻力和冲击,从而产生“逆全球化”现象,A 正确;其他三项都是对 材料的片面解读,也非本质上的原因,故排除 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 52 分。第 25~26 题为必考题, - 11 -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7~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典籍记述有“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强调家国同构的统治秩序。认同 的是推及天下的华夏文化共同体及其以此为合法性的世袭君王,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 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西方的民主观念引入中国,如魏源详细介绍了英国的议会 制,并推崇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早期维新派认为国家的强大主要取决于国内政治,认为洋务派 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甲午战败之后,梁启超强调“故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 主义之国而已。”以梁启超、张塞等人为代表,在清末开展了长达六年的立宪运动,以期建立 英国式分权立宪国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举起了满汉一家、合族救国的大旗。革命派认同了 “合族”反帝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由驱除鞑虏到反满,再到只反对少数害汉人的满洲人进而 提出五族共和并希望把五族合为一个中华民族,组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同时孙中山强调民族 主义的另一个含义即反帝。此后到五四运动合族反帝标志近代民族主义成熟,加上此前清王朝 的灭亡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样近代民族民主国家观念基本 形成。 ——摘编自安树彬《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 材料二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毛泽 东主席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也在开国大典中实现了合法化。到 1951 年 9 月,全国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到 2000 多个县、数十万个乡,均在民选基础上建立了人民政 府,初步形成便于发挥高效组织动员能力的国家行政体系。中共先后发布了剿匪和镇压反革命 活动的指示,6 个月内有效制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平衡财政收支,建立起全国统的财税 制度。通过“三反”和“五反”整治干部阶层的不良作风,加大社会改革力度。如实行企业民 主改革、严禁烟毒娼赌恶习、废止封建婚姻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等。制定并执行了“另 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例”等外交方针。1949 年底毛泽东出访苏联 1950 年, 中苏两国缔结同盟条约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1950 年 10 月,中国政府决定派遣 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场战争也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増强了 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一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认同点,并说明近代前期民族、民主 - 12 - 国家观念的形成具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新中国建立和巩固措施所体现的显著特点,并简析其 意义。 【答案】(1)认同点:以华夏文化共同体为核心;家国同构;强调等级秩序;没有形成明确的民 族观念。 特点:与救亡图存相联系;是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国家主权、平等观念和民主主义观念推 动的结果;中华民族观念伴随民族民主革命发展而形成。 (2)特点:建立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形成了快捷高效的国家动员组织能力;在广泛社会改革的 基础上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治理、管控能力;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坚決捍卫国家利益。(意义:实 现了国家统一和各民族闭结;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推动 了社会全方位进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解析】 【详解】(1)认同点:根据“强调家国同构的统治秩序。认同的是推及天下的华夏文化共同体 及其以此为合法性的世袭君王”得出以华夏文化共同体为核心,家国同构;强调等级秩序;没 有形成明确的民族观念。特点:根据“鸦片战争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西方的民主观念引入 中国”得出与救亡图存相联系;是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国家主权、平等观念和民主主义观 念推动的结果;根据“以梁启超、张塞等人为代表,在清末开展了长达六年的立宪运动,以期建立 英国式分权立宪国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由驱除鞑虏到反满,再到只反对少数害汉人的满洲 人进而提出五族共和并希望把五族合为一个中华民族,组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等信息得出中 华民族观念伴随民族民主革命发展而形成。 (2)特点:根据“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等核心 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也在开国大典中实现了合法化”得出建立国家形象符号体系; 根据“在民选基础上建立了人民政府,初步形成便于发挥高效组织动员能力的国家行政体系”得 出形成了快捷高效的国家动员组织能力;在广泛社会改革的基础上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治理、 管控能力;根据“制定并执行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例’等外交方针。1949 年 底毛泽东出访苏联 1950 年,中苏两国缔结同盟条约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出在 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坚決捍卫国家利益。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各民 族闭结;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社会全方位进步;提升 了国际影响力,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3 - 材料 美元指数(左轴)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汇率变动情况的指标,它通过计算 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市场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出 美国及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动情况。下图反映了 1971~2014 年美元指数的变化情况。 ——摘编自张文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变动与历史》 根据材料,任意选择图中美元指数峰谷变化的一个或数个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 界政治、经济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选之点具有代表性,能与世界政治、经济史上 的大事相互印证;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观点:1978 年美元指数到达第一个谷底,然后逐步回升到 1985 年达到第一个高峰。 阐述: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场,又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国内经济因石油危机和经济 危机的双重打击而增长缓慢,国际上又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竞争压力,所以美元指数一路走 低直到七十年代末。美元指数的第一个高峰的出现,有赖于里根政府推行的刺激经济的新自由 主义改革,特别是亚洲出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及由此出现的几乎以天 文数字増长的美元需求的推动:政治上美国从越南撤军并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美苏争霸中 苏联转向全面收缩也是重要原因。 示例二 观点:1992 年美元指数到达第二个谷底,然后逐步回升到 2000 年前后达到第二个高峰。 阐述: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惊人增长,国际上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竞争压力有 增无减,美国政府为打压对手实行弱势美元的政策,80 年代末中美关系进入反复期。进入 90 年 代,美国克林顿政府实行新国家资本主义,大力发展以高技术产业和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 济。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体,1997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美元资本都积极参与了这场劫掠财富的 - 14 - “盛宴”,而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助推了美元的庞大需求及抢占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市场。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立即可,材料中美元指数的变化与美国自身的经济 实力息息相关,关于观点提炼及阐释可结合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策调整、世界经济多极化趋 势的发展、国际格局的变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题计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秀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王莽改制留下一个烂推子,加之 连年的内战,国家变得凋敝不堪。刘秀以他非凡的胆识オ干,遵循“以柔道治之”的方略,创造 了“光武中兴”的业绩。实行“简政”是其重要政策之一,所谓“简政”,就是废除王莽的繁 苛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为此,屡次发布大放令,平反冤狱,释放犯人。光武一朝刑法宽 松,社会安定。简政的另一方面是栽减机构与官员,載减了十分之一的郡国、四分之一的县级 区划、十分之九的官员,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社会负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秀“简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秀“简政”的作用。 【答案】(1)背景:王莽改制未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农民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东 汉建立,国家统一、巩固统治的需要;刘秀个人卓越的胆识才干。 (2)作用:刘秀“简政”节省了政府开支;加强了中央集权,现固了国家统一;减轻了社会负担;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安定局面的形成。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王莽改制留下一个烂推子,加之连年的内战,国家变得凋敝不堪”可得 出王莽改制未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农民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刘秀重建汉 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可得出东汉建立,国家统一、巩固统治的需要;根据“刘秀 以他非凡的胆识オ千”可得出刘秀个人卓越的胆识才干。 (2)作用:根据“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社会负担。”得出刘秀“简政”节省了政府开支;根据所 学可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现固了国家统一,减轻了社会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光 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可得出推动了社会安定局面的形成。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5 -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而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此,总的说来,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影响。不过,它们在细节上存在 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两次大战战后的一个差别是 1945 年 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 1918 年以后帝国主义权力的加强形成鲜明对照。 二战后的 20 年内,欧洲诸幅员广大的帝国几乎全已消失。从这一意义上说,这 20 年是欧洲在 政治和军事上衰落的 20 年。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日益统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正以不 断加快的速度传遍全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时期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 利的时期,这一点似乎是有悖常理的。 ——摘编自・ S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的相似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 20 年间欧洲发生变化的认识。 【答案】(1)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使国际关系新格局取代了旧格局;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界的和 平进程。 (2)认识:二战后 20 年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期。二战后 20 年欧洲衰落的 时期:二战使欧洲世界中心地位丧失,彻底打垮了德意,削弱了英法,严重动摇了欧洲列强在世 界的殖民统治;二战使国际金融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欧洲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二战后的 20 年是欧洲胜利的时期:二战后在美国的支援下,欧洲逐渐恢复;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的道 路;二战使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加速传遍全球。 【解析】 【详解】(1)影响: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而这一破坏始于第一 次世界大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使国际关系新格局取代了旧格局,客观上推动 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一定程度 上阻碍了世界的和平进程。 (2)认识:根据“二战后的 20 年内,欧洲诸幅员广大的帝国几乎全已消失。从这一意义上说, 这 20 年是欧洲在政治和军事上衰落的 20 年”、“全球日益统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正以 不断加快的速度传遍全球”等信息可知,二战后 20 年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 期。二战后 20 年欧洲衰落的时期是指二战使欧洲世界中心地位丧失,彻底打垮了德意,削弱了 英法,严重动摇了欧洲列强在世界的殖民统治;二战还使国际金融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欧洲 - 16 - 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二战后的 20 年是欧洲胜利的时期是指二战后在美国的支援下,欧洲逐渐 恢复;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的道路;二战使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加速传遍全球。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因开创了所谓 的“凯恩斯革命”而著称于世。他对德国赔偿问题所持看法的《和平的经济后果》(1919)一 书出版,引起欧洲、英国及美国各界人士的大争论,使其一时成为欧洲经济复兴问题的核心人 物。1921 年出版《概率论》。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 必须加以突破。1936 年其代表作《通论》出版。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1940 年 在他的倡议下,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计,使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有了必要的工具。1944 年 7 月,他随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在 1946 年 3 月召开的这两个组织的第一次会议 上,他当选为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載。 ——摘编自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凯恩斯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凯恩斯出版《通论》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的贡献。 【答案】(1)原因:1929~1933 年经济危机造成对经济的破坏;罗斯福政府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 成功实践;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无力扭转经济颓势;自身对经济现象的研究。 (2)贡献:开创“凯恩斯革命”;推动欧洲经济复兴;出版多部经济学理论著作;提出国家直接 干预经济的主张;为英国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提供了必要的工具;推动二战后经济秩序的建立。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 以突破”可得出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造成对经济的破坏;结合所学可得出罗斯福政府采取国 家干预经济的成功实践;再结合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再从个人的原因概括。 (2)贡献:根据所学可得出其开创“凯恩斯革命”,推动欧洲经济复兴;根据“1921 年出版《概 率论》”“1936 年其代表作《通论》出版”可得出出版多部经济学理论著作;根据“明确提出国家 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得出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根据“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 计,使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有了必要的工具”得出为英国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提供了必要的工具;根 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可得出推动二战后经 济秩序的建立。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