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课时作业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
课时作业 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 一、选择题 1.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主要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产地陷 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渡过难关,苏俄( ) A.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恢复了资本主义 D.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解析:由材料中“苏俄国内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间为 1918~1920 年,苏俄为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 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开始于 1921 年 3 月;C 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 项开始于斯大林时期。 答案:A 2.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中写道:“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 级和农民,一九二○年以来,都不满意于劳农政府。”这实际上反映 了( ) 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 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 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解析:在十月革命攻打冬宫的战斗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 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故 A 项错误; 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故 B 项错误; 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故 C 项错误;据材料“自一九二○年以 来,都不满意于劳农政府”并结合所学可知,1920 年俄国国内战争结 束后仍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故 D 项正 确。 答案:D 3.[2019·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 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 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对此,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指令性计划经济 解析:概括材料“1921”“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知是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们用简捷、迅速、直 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可知“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失败,故 A 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模 式,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指令性计划经济,故 D 项错误。 答案:B 4.1922~1923 年间,苏俄私商控制了整个零售贸易的 30%多。在 莫斯科,1922 年零售贸易的 83%掌握在私商手中,7%由国营商业控制, 合作社商业控制 10%。这主要是由于( ) A.消费品生产增加 B.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 C.工业经济已全面恢复 D.自由贸易获得合法化 解析:1922~1923 年间,苏俄(联)正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私商控 制贸易的比重增多就与政府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有关,故 D 项正 确。A、B 两项与材料不符。C 项是斯大林时期。 答案:D 5.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 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 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这一观 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推行的,故 A、 B 两项错误;斯大林上台后,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以牺牲农业、轻 工业的发展为代价,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故 C 项正确;农业集体 化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其不是核心政策,故 D 项错误。 答案:C 6.苏联在 20 世纪 30 年代派城市干部进入农村去打击和消灭富农; 而富农则采取毁灭牲畜、酝酿反对活动和拒绝服从政府等手段实行反 击。由此可见,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 A.为中国的农业集体化提供了经验 B.推动了苏联“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C.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D.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材料“富农则采取毁灭牲畜、酝酿反对活动和拒绝服从政 府等手段实行反击”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对富农的过激措施造 成极大破坏,故 C 项正确。 答案:C 7.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 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 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夸大了苏联模式的作用 解析:材料中“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 上工业化的大道”体现了苏联模式的目标,虽然这一模式存在一些问 题,但毕竟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故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 不乏遗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 年 9 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 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 年 3 月列宁就农民交 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 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品 (亿平方米) 谷物 (万吨) 1928 425.1 3 551 18.21 7 330 1940 1 831.7 16 592.3 27.15 9564 增幅(%) 330.08 367.25 49.09 30.48 ——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 西斯的威胁从 1933 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 20~ 30 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 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 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 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 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市 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 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四,归纳 1945 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 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解析:第(1)题,“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指 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 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第(2)题,第一小问, 从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和材料三“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 法西斯的威胁从 1933 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第 二小问,根据材料三“我国人民用他们在 20~30 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 粉碎了法西斯”得出苏联经济迅速发展,为粉碎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第(3)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 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 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得出 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显露,片面发展重工业, 忽视市场调节作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现代化的角度看, 首先要重视工业化,在重视工业化的同时,国民经济的比例要协调发 展。 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作用:经济迅速增长(苏联成 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3)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 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市场需求。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 业协调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