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2)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与环境 是一种依赖关系。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2)环境问题:过度放牧、过度毁林开荒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3)人地关系:不协调,但产生了科学的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2)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等,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 (3)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温馨提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生产 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环境问题的表现以 及人地关系思想也不断变化。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1)背景: ①全球环境正在向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演变,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 ②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成为 重大的社会问题, 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2)《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式和发展 道路出了偏差,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定义 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内容 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不能危及后代人发展,即代际公平 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 内涵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 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责任公平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 共同性原则 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知识点 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 该观点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 提示: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史前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三个发展时 期,各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特点、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都不同,具 体分析如下: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人类活动特点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史前文明时期 极为低下 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对环境的影响极为 有限 生物资源遭到一 定的破坏,但环 境问题对人类的 威胁并不严重 被动适应环境, 对人地关系认识 肤浅,崇拜、依 赖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 生产力有了较 大的发展 人类对资源和环境 开发利用的强度和 出现了各种各样 的环境问题 人们认识到人类 与地理环境的关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广度都增大了 系非常密切,形 成了地理环境决 定论 工业文明时期 极大地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开发 利用达到了空前的 规模和高度 人地矛盾迅速激 化,环境问题日 趋尖锐 先后出现了地理 环境决定论、可 能论、适应论、 生态论等观点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意思为:深谷大川里,制度总 会与外界不同,生长在那里的人民的风俗总与外界不同。“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 义”(《管子》)。意思为:富庶地区的人没有才能志向,是因为他们贪于享乐;贫苦地区的 人都重视信义,是因为他们自力更生,乐于劳动。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 据此回答 1~2 题。 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天命决定一切 B.人类主宰自然 C.人定胜天 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史前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 解析:1.A 2.C 此思想形成于史前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 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右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 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 3~4 题。 3.“狩猎生产图”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4.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解析:3.B 4.C 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因此 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 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 造自然。 知识点 二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下列为近几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2010 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1 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2 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2013 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 2014 年:“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2015 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016 年: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1)当前的环境主要有哪些方面? 提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示: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内涵 作用 内容和要求 生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 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 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消费 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 社会进步相适应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内 容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责任公平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享有公平的资 源分配和发展机会,以满足全体人民 的基本需求;人类要为后代留有发展 的条件;发达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 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 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 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 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 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 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 文化的制约,积极、务实地参与环境 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 色走廊。该地的经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 完成 1~2 题。 1.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 2.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C.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 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 解析:1.D 2.C 第 1 题,由题干“内陆海水入侵”“水系联网”“调整农业结构”,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可推知当地由于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从而导 致海水入侵。第 2 题,水系联网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反映了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 想。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 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 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 具体方案。据此回答 3~4 题。 3.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 ……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 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 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 兽、鱼、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 件,设计了 3 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 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解析:3.D 4.A 第 3 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 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 第 4 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 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示意图的判读 [经典母图] [判读技巧]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1.读组成 可持续发展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人的管理调控居于核心地位,是该系统实现恶性循环或 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2.理关系 图中三个子系统间的箭头可分为两类:首先是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从生态系统中索取资 源,同时又把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再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动力和技术 等,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资金等。 3.拓问题 该图蕴含了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一是当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索取资源超过了资源本 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二是人类(经济、社会系统) 向环境(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污染。 [常见变式图] 1.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合理的,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提高;社会 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 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 2.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分析图示内容不难确定,E 属于资源开发,F 表示产业活动,G 表示产品消费,H 表示废 物排放。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示意图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造成黄土高原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开垦草地,草场过载,毁林开 荒,破坏植被。为了协调人地关系,控制黄土高原的生态恶化,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演练冲关] (江苏高考)《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 1995 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 100,图中表示 2010 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 回答 1~2 题。(双选) 1.1995~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 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 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 解析:1.AB 2.CD 第 1 题,由图可知,1995~2010 年我国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 即经济高速发展,这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并且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第 2 题,由图可 知,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的发展能力指数还较弱,显然我国今 后应加强这两个系统的发展,即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与环境建设。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3.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 表示污水处理,b 表示污水收集 B.a 表示污水排放,b 表示污水处理 C.a 表示水的利用,b 表示水的污染 D.a 表示水的污染,b 表示污水处理 4.图示该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①环境决定论 ②人定胜天论 ③和谐论 ④可持续发展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3.A 4.B 第 3 题,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 b 收集废水; 废水通过 a 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 为污水处理。第 4 题, 该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模式是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 系认识深化的体现。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 5~6 题。 5.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经济系统 B.乙表示工农业生产 C.丙表示资源 D.丁表示人口 6.图中乙→丙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工业生产排放“三废” B.人口增长过快 C.可再生资源遭破坏 D.城市交通拥堵 解析:5.B 6.C 第 5 题,可持续发展系统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乙为经 济系统提供资源,并接纳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废弃物,应该表示环境。第 6 题,乙→丙过程为 过度开发资源,可导致资源破坏和生态破坏。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如今“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 识。据此回答 1~3 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 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 B.人地协调论的思想 C.适应论的思想 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2.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涵了上述思想的是( )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D.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3.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 A.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1.B 2.D 3.C 第 1 题,判断人地关系思想要根据“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 这份“礼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 统一。第 2 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可以保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 3 题,取缔小 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中国 21 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 4~6 题。 4.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 境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 B.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表现之一 C.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有关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完全消除文盲、半文盲 6.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B.控制人口数量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解析:4.C 5.B 6.B 第 4 题,我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第 5 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战略的深层次理解。随着计划生 育的开展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发展较快,但由于老龄化时间晚,因此 程度并不高;人口众多是导致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的根本原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 减少文盲、半文盲人数,近期内完全消除尚存在困难。第 6 题,我国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增 长过快,应首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图,完成 7~8 题。 7.上图反映的现象应发生在哪个时期( )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 8.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解析:7.B 8.C 该图反映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们的活动。该社会阶段人们开垦土地,破 坏森林、草原,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 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 现。“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 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其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 此回答 9~10 题。 9.“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C.人地协调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 10.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D.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解析:9.C 10.C 第 9 题,“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第 10 题,在该人地关系的影响下,环境质量逐渐好转,经济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 快。 一、选择题 读山区道路与房屋建设示意图,回答 1~3 题。 1.道路与房屋建设符合规划施工原则的是( ) A.a、d B.a、c C.b、d D.c、d 2.能够体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演变过程的是( ) A.a→b→c B.b→c→d C.a→d→c D.c→d→b 3.下列叙述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①放虎归山,与狼共舞 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 ④开荒开到山顶上,围湖围到湖中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1.B 2.C 3.A 第 1 题,道路与房屋建设的规划施工原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图 a 道路与地形有机结合,图 c 房屋依山而建,山水和建筑合一。第 2 题,从原始的山 间村落到毁林依山而建的别墅,再到绿化荒山,与山融合在一起,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人地 关系和谐发展。第 3 题,放虎归山,与狼共舞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3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 4~6 题。 4.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 C.滑坡、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5.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 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解析:4.C 5.A 6.A 第 4 题,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当 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自然灾害。如,乱砍滥伐就 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第 5 题,箭头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负面的,此题是人类正面作用于环境。第 6 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和 生态遭到破坏。 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 体揭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据此回答 7~8 题。 7.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8.“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4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7.A 8.B 第 7 题,危害人体健康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第 8 题,“绿 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增白剂、防腐剂等化学制 剂。 二、综合题 9.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人类四大文明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 各题。 (1)图①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2)环境问题从哪幅图代表的阶段开始出现? (3)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 供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4)图④体现了人类怎样的对待环境问题的道德观? 解析:第(1)题,图①反映了原始人的活动场景,属于采猎文明时期,那时生产力水平 极其低下,人类靠采猎才能维持生命。第(2)题,环境问题是在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 四幅图中②代表了该阶段。第(3)题,图③所示为滥砍滥伐导致植被的大量破坏,甚至消失。 第(4)题,图④反映了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说明人类意识到对后代应承担着道 德的义务与责任。 答案:(1)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2)②。 (3)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启示:环境具有提供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 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不采 取适当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 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答案合理即可) (4)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未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 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答案合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