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瑕.疪(xiá) 赦.免(shè) 汤镬.(huò) 肉袒.(tán) B.倨.傲(jù) 盆缶.(fǒu) 不肖.(xiào) 渑.池(diàn) C.睥睨.(nì) 披靡.(mǐ) 毋.宁(wú) 不怿.(yì) D.避匿.(nì) 燕.国(yàn) 攻讦.(jié) 稔.知(rěn) 解析:A 项,“袒”应读“tǎn”;B 项,“渑”应读“miǎn”; D 项,“燕”应读“y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忧虑,担心 窃计欲亡.走燕 亡:跑,逃跑 B.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牵、拉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必:必然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曲:理亏 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靡:退却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解析:B 项,“必”在此意为“(如果)实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B.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解析:B 项,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C 项,约 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D 项,辞谢,古义, 婉言道歉;今义,推辞拒绝。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毕礼而归.之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解析:“辱”与例句中的“归”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 辱。B 项,形容词作动词,尊重。C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先。D 项,名词作动词,穿。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如因.而厚遇之 B.今君乃.亡赵走燕 乃.使其从者衣褐 C.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 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赵强而.燕弱 解析:A 项,都为介词,意义分别为“通过”和“趁机”;B 项, 都是副词,意义分别为“竟”和“于是、就”;C 项,都是副词,“只 不过”;D 项,都是连词,分别表假设“如果”和表并列。 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拜送书于庭 B.臣愿奉璧往使 C.从径道亡 D.可予不 解析:A 项中“庭”通“廷”;B 项中“奉”通“捧”;D 项中 “不”通“否”。 7.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徒见欺 D.大王来何操 解析:A 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 项,疑问句;C 项,被动句; D 项,宾语前置句。 8.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拜送书于庭 ⑤何以知之 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我为赵将 ⑧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①⑦/②⑥⑧/③⑤/④ B.①⑥/②⑧/③⑤/④⑦ C.①⑥/②⑦⑧/③⑤/④ D.①⑦/②⑧/⑥③/④⑤ 解析:①⑦是判断句,②⑥⑧为被动句,③⑤为宾语前置句,④ 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9~13 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 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 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 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 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 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 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 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 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 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 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 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 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 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 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 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 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 径道亡,归璧于赵。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妃嫔 B.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负:凭借,倚仗 C.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倨:傲慢 D.大王必欲急.臣 急:急切 解析:急:逼迫。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②王问:“何以.知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城入赵而.璧留秦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②③④都不同 C.①②③相同,④不同 D.①②④不同,③相同 解析:①代词,这/助词,的;②介词,凭借/介词,用;③介词, 表被动/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④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 组是( B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怒发上冲冠 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④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⑤臣请就汤镬 ⑥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解析:①③④⑥都是表现蔺相如的机智果断,②是表现蔺相如的 气愤,⑤表现蔺相如的英勇无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蔺相如善于审时度势。秦王向赵国讨要和氏璧,赵王不知所 措时,蔺相如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应该把和氏璧给秦国,于是自 己带和氏璧出使秦国。 B.蔺相如有必胜的信心。蔺相如在答应赵王出使秦国时向赵王 保证:秦国把城池给赵国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否则完好无损地把和 氏璧带回赵国。 C.蔺相如临机应变。当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给赵国城池时,他 说和氏璧有瑕疵,得到和氏璧后威胁秦王,秦王无奈,假意给城,并 许斋戒五日。 D.蔺相如不辱使命。蔺相如出使秦国,和秦王巧妙周旋,最终 不辱使命,没有让秦王得逞,让和氏璧完好地回到赵国。 解析: “秦王向赵国讨要和氏璧”错误,原文为“秦王以十五 城请易寡人之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译文: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口头上说的话来求和氏璧, 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译文: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 三、语言表达 14.蔺相如能建功立业,除了他超出一般人的“忠”“勇”之外, 口才杰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请以“现代社会”“交谈”“口 才”“事业成功”为关键词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口才重要性的认 识。(120 字左右) 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交际范围不断扩大。交谈, 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并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素质 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小到个人对话交流,大到商务谈判乃至国家民族 形象的塑造,无不体现出口才的作用及其意义。可以断言,口才是现 代人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停留于观念,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理念创新必须进 入实践领域,将观念形态________为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才能实现 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温饱 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在逐步进入全面小康之后,精神文化消费必然 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文化消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到 商业规律的________,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其特殊性是________ 的:文化产品所传递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无时无刻不在________ 地影响着消费者,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乃至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对文 化消费的考察,就远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一般商品消费行为去着眼。事 实上,( )。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 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品味、精神风貌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 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A.转化 制约 显而易见 潜移默化 B.转变 制约 显而易见 耳濡目染 C.转变 限制 不言而喻 耳濡目染 D.转化 限制 不言而喻 潜移默化 解析:转变: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化:事物矛盾的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面变化。此处强调创新理念通过“实物 形态和服务形态”来承载,不是情况的变化,而是矛盾双方的变化, 故应为“转化”。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 的先决条件。限制:不让超过的界限;局限在范围内。此处强调商业 规律对文化消费的制约关系,不强调界限,故应为“制约”。不言而 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 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此处二者均可。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 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 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此处对象是文化产品,应用“潜 移默化”。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物质富足之后需要进行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 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B.精神文化消费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 的文化和文明水平,而且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C.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 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D.物质富足是前提,之后还要着眼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 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解析:根据文段的对象“精神文化消费”和末句的“决定着一个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顺序可确定答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精神文化消费的品位,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显示,更 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位、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 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B.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显现, 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位、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 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C.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 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位、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 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D.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位、精神风 貌良好的显示,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 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解析:第一个“品位”不能做下面句子主语,递进关系应先“经 济实力”后“精神审美”,还要注意一面对两面的关系。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____①____,不分男女老幼, 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 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____②____,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 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 不单纯是____③____,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 有关。 ①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 ②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 ③心理问题_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 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 设施建设,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 城市。目前上海已累计建设 5G 基站近 500 个,2019 年 3 月 30 日上 午,首个 5G 手机对话在沪拨通,上海成为全国首个 5G 试商用城市, 到 2021 年,将实现 5G 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盖,在工业制造、智能 网联汽车、健康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解决 方案,把上海打造成为 5G 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答: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 争力的提升,在各大领域把上海打造成 5G 网络建设和应用先行区和 创新策源地。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 一直通到咸阳,十分宏伟的句子是:“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苏轼《赤壁赋》中写箫声让深潭中潜伏的蛟龙起舞,让船上 的寡妇哭泣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 “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白起者, 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迁.白起为武安君。 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 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 “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 “然。”“赵亡则秦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 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 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 行。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 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 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 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 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 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 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 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 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 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 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7.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B.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 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C.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D.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解析:解答此题,先根据上下文把握大意,然后根据文意断开。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秦昭王免除了白起的爵位,并让白起离开咸阳, 又和群臣讨论认为白起不服,于是赐剑让白起自杀。 8.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迁白起为武安君”和“迁之阴密”的“迁”在文中均为 “授官”的意思,但“左迁”是贬官。 B.“昭王三十四年”,是我国古代纪年法中的王公年次纪年, 此外还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 C.“武安君为三公”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这是秦代最显贵的官职。 D.“免武安君为士伍”的“士伍”即“士卒”,“伍”是我国 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一“伍”。 解析:A 项,理解错误。“迁之阴密”的“迁”不是“授官”, 而是“迁移”“转移”的意思。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昭王四十八年,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苏代凭借巧妙的外交 辞令说服了秦国丞相应侯,暂时解除了韩、赵两国灭亡的危机。 B.秦王派王龁统率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打算让武安君赴 任,武安君不肯;于是再派应侯去请他,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不肯赴 任。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刻画了白起杰出的军事才能, 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其嗜杀成性的性格缺陷,体现了《史记》“不虚美, 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D.居功自恃,不能正确处理与应侯的矛盾,不能顺从秦昭王的 意愿是导致白起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文本流露出作者对白起悲剧结 局的深沉慨叹和惋惜之情。 解析:B 项,理解错误。秦王派应侯去请武安君在王龁率军攻打 邯郸之前。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译文: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统一天下,那么武安君位居三公是确 定无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吗? (2)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 译文:邯郸委实不易攻下。而且诸侯国的救兵天天都有到达的, 他们对秦国的怨恨已积存很久了。 参考译文: 白起,是郿县人。他善于用兵。秦国把郢都设为南郡,白起被封 为武安君。秦昭王三十四年,白起进攻魏,俘获了三个将领,斩敌十 三万人。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把赵国两万多降兵扔在了黄河里。 昭王四十八年,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韩、赵两国十分害怕,就 派苏代到秦国,献上丰厚的礼物劝说丞相应侯说:“武安君擒杀赵括 了吗?”应侯回答说:“是。”苏代又问:“就要围攻邯郸吗?”应 侯回答说:“是的。”“赵国灭亡,秦王就要统一天下了,武安君当 封为三公。武安君为秦国攻占夺取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边平定了楚 国的鄢、郢及汉中地区,北边俘获了赵括的军队,即使历史上赫赫有 名的周公、召公和吕望的功劳也超不过这些了。如果赵国灭亡,秦王 统一天下,那么武安君位居三公是确定无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 吗?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实也就不得不屈从了。所以不如 趁着韩国、赵国惊恐之机让它们割让土地,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劳 了。”听了苏代这番话应侯便向秦王进言道:“秦国士兵太劳累了, 请您应允韩国、赵国割地讲和,暂且让士兵们休整一下。”秦王听从 了应侯的意见,割取了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邑便讲和了。武安 君听说这些情况后,从此与应侯有了矛盾。 九月,秦国再次派出部队,命令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当时 武安君有病,不能出征。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打算派武安君代替王陵 统率部队。武安君进言道:“邯郸委实不易攻下。而且诸侯国的救兵 天天都有到达的,他们对秦国的怨恨已积存很久了。现在秦国虽然消 灭了长平的赵军,可是秦军死亡的士兵也超过了一半,国内兵力空虚。 远行千里越过河山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军在城里应战,诸侯军在城 外攻击,打败秦军是必定无疑的。这个仗不能打。”秦王亲自下令, 武安君不肯赴任;于是就派应侯去请他,但武安君始终推辞不肯赴任, 于是称病不起。 秦王只好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统率部队,没能攻下来。楚国派春申君同 魏公子信陵君率领数十万士兵攻击秦军,秦军损失、伤亡很多。武安 君说:“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秦王听到后,怒火中 烧,强令武安君赴任,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于是秦王就免去武安君 的官爵,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迁到阴密。武安君已经上路,走出 咸阳西门十里路,到了杜邮。秦昭王与应侯以及群僚议论说:“令白 起迁出咸阳,他流露的样子还不满意,不服气,有怨言。”秦王就派 遣使者赐给他一把剑,令他自杀。武安君拿着剑就要抹脖子时,仰天 长叹道:“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这个结果?”过了好一会儿, 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士兵投降的有几十万人,我用 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随即自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