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环境的概括、分析和探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环境的概括、分析和探究

环境的概括、分析和探究 高效演练·稳达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4 分) 无言的骡子 相裕亭 冬日黄昏,太阳像个霜打的红柿子,软蔫蔫地落下了。可那会儿万顺大叔正起劲地赶着 他的骡子,从村东的水泥制板场又拉来满当当的一车水泥板子,精神抖擞地奔着这边公路赶 来。他的儿子——一个长着小黑胡子、个头儿比万顺大叔还要高出一头的大小伙子,这阵子 可能还在为刚才与父亲的争执而不快——远远地跟在后面,好像前面的车和车上的水泥板子 与他无关。 万顺大叔看儿子那副熊样,不想搭理他。万顺大叔想拉完这一趟,返回来再跑一趟。可 儿子不那样想,儿子想拉完这一趟,就收工回家。他和西巷的三华子约好,晚饭后要去城关 找朋友玩。 可父亲不让,父亲说:“今晚得把九更家的楼板送齐了。” 儿子说:“明天再送不行吗?” 父亲说:“明天还有吉庆家的、小套家的等着哩!” 小村腊月,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好多人家都选这个时候盖新房。万顺大叔为了揽下 这送楼板的差使,专门在水泥制板场请了酒席。这阵子正忙得不可开交,他巴不得眼前的骡 子能变成一匹马,一匹能多拉快跑的骏马才好哩!可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正好与老子的想法 相反。这小兔崽子,从小到大,一天力气活儿没干过,整天当个宝贝一样疼着他惯着他,把 他惯坏了!而今,干什么都没有长进,见天就知道和三华子一起四处疯玩。 万顺大叔不想跟他啰唆,套上骡子,如同身边没有这个儿子一样愤愤地赶着车,前头走 了。儿子看父亲拿他无所谓,他本不想跟父亲走,可也不敢离去,就那么很无奈地跟在父亲 后面,如同无事人似的。 眼看,前面就是村路与公路的交叉口。那儿,有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陡坡。 但是装满水泥板子的骡子车爬上去很不容易,尤其是公路上浇灌了水泥板道以后,明显 高于那条横向而来的乡间土道。 好在,万顺大叔的骡子爬过这个陡坡,知道在什么时候加劲,什么时候瞪起眼来爬坡。 万顺大叔也相信他这老伙计有那个能耐。但他,在骡子加速的那一刻,还是下意识地回头瞥 了儿子一眼,万顺大叔想让儿子快点儿赶过来,在后面用力推一把。看儿子那副熊样,万顺 大叔气不打一处来!他一咬牙,扬起鞭子,嘎,嘎!两声空响,给了骡子一个爬坡的信号, 那骡子立马陡起耳朵,蹄下生风,扬起一片烟尘。万顺大叔在那烟尘中,随之弓下腰,一把 拽住车子左边的护栏,瞪圆了眼睛,与骡子奋力冲向陡坡! 万顺大叔想在儿子面前显显他的能耐!他想正告儿子:你个小兔崽子,少在老子面前耍 横,老子没有你来做帮手,照样能把这车水泥板子拉上坡去!往常,儿子不在的时候,万顺 大叔与他的骡子确实那样爬过。 可今天,那头骡子跟万顺大叔跑了一整天。一天中,每一车的水泥板子都装成小山一般 高。这会儿,那骡子可能是体力不支了,万顺大叔抓住护栏的那只胳膊已经帮骡子下足了力 气!可那骡子,偏偏在前蹄踏上公路的一刹那,打了一个前踢,就听咔嚓一声脆响,双膝跪 地了。随之,车上的水泥板子往前一倾,当即把骡子压趴在地上了。 万顺大叔扬起鞭子,想让骡子站起来,快站起来!万顺大叔猛抽了骡子一鞭,声嘶力竭 地扯嗓高喊:“驾,驾!” 走在后面的儿子,看到前面发生了意外,一个箭步蹿上来,跳到车子的尾部,想以他身 体的重量来平衡骡子背上的压力,企图帮父亲,或者说是帮骡子重新站起来。 父亲看到儿子的举动,心中虽有些暖意,可他仍旧面无表情。但,接下来,父子俩配合 得十分默契。就在儿子纵身跳上水泥板车的一刹那,万顺大叔啪一声鞭响,正抽在骡子的脖 子上,给了骡子一个死命令,让它站起来! 骡子极有灵性,随之划动四蹄,想站起来,但它并没能站起来。这期间,万顺大叔又是 重重一鞭,这一鞭,狠狠地抽在骡子的耳根部,这对于骡子来说,是无情的抽打,是凄惨的 抽打!与此同时,就看那骡子瞪直了眼睛,从肚皮底下伸出一条后腿,划动了一下,没有找 到支撑点,但它的两条前腿却神奇般地支撑起来,随之另一条后腿也颤悠悠地支撑住了。可, 就在万顺大叔拽紧了缰绳,强迫骡子往前迈步时,就听扑通一声响,骡子再次重重地倒下了。 万顺大叔扬起鞭子,还想抽打它,只见那骡子脖子一软,鼻孔里呼出长长的一团热气, 两行浑浊的泪水,如同两条蠕动的蚯蚓一样,顺着它眼窝的黑线汩汩地流下来——那骡子的 一条后腿,被顺势而下的水泥板子给撞断了。但,骡子无言,无法诉说它的腿断了,辜负了 主人的期望,它在主人的皮鞭下,深深地把头戳在地上了。 这时候,儿子从后面过来,想看看前头的骡子到底怎么了,没料到,此刻,正蹲在地上 与骡子“对话”的万顺大叔,抹着骡子的热泪,莫名其妙地扬起鞭子,冲着儿子,劈头盖脸, 噼啪噼啪地打来。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既是环境描写,又具有象征意味,为故事的展开营造氛围,太阳“软 蔫蔫地落下了”也蕴含着小说的悲剧意义。 B.小说中多次写到万顺大叔的心理活动,一则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二则充分揭示了小说人 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发展。 C.小说结尾写到骡子“两行浑浊的泪水……顺着它眼窝的黑线汩汩地流下来”,作者用拟人 手法表现出骡子对自己命运的伤感。 D.父亲用鞭子抽打儿子的反常动作,突出了万顺大叔对相依为命的老伙计深厚的感情,骡子 受伤了,他心疼。在艰难的生活中,畜生比儿子还要亲。 【解析】选 B。A.“蕴含着小说的悲剧意义”,理解有误。这一句并没有暗示小说主旨的作 用。C.“表现出骡子对自己命运的伤感”有误,小说在叙述、描写上并没有把骡子完全人格 化。D.“畜生比儿子还要亲”有些夸张。 2.“骡子”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骡子”是万顺大叔的“伙计”,与万顺大叔相通,突出了万顺大叔对相依为命的 老伙计深厚的感情,更利于塑造人物形象;②“骡子”与儿子构成对比,从万顺大叔对两者 不同的态度,更利于表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③小说情节由“骡子”拉车串起,“骡子”的 行动具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3.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重要的手法是对比,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小说中父亲和儿子的所作所为构成对比,反映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表现出 转型期两代人价值观的矛盾交织;②万顺大叔与骡子的相通和其与儿子的隔膜构成了张力关 系,使文本的意义空间向广阔性扩散,突出了小说的矛盾冲突;③骡子的“尽心尽力”与儿 子的“冷漠”构成对比,引发读者对万顺大叔及“骡子”命运的同情;④儿子开篇的“冷漠” 和后来帮助父亲拉车,与父亲“配合得十分默契”构成对比,表现出儿子内心世界的丰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4 分) 川主寺的夜晚 非 鱼 旅游团到达川主寺镇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多。 圆脸的藏族导游普通话不太标准,他告诉大家尽量少活动,多休息,到街上买东西最好 结伴。他不想听导游絮叨,拿到钥匙就进了房间。男团员是单数,他给导游提出来自己单独 住,说怕影响别人。其实,他是不想让别人打扰他。 这一路,他几乎不说话,大家唱歌讲笑话,他从不参与,也不笑。 他不知道怎么会弄成这样。似乎所有通往未来的路都被堵死了,除了仰望天空时一声接 一声的叹息,他不知道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 看到贴在旅行社门口的广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九寨沟,因为那美丽的水。把两千块 钱交给了旅行社后,除了几百块钱零花钱,一张身份证,一间屋子,几样家具,他在那个城 市,真的是一无所有,了无牵挂了。 十月末的川主寺寒气逼人,他躺在冰凉的床上,头疼欲裂。走廊里旅行团的人们笑语喧 哗,他们结伴去逛街。他想起那句课文: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他把柜子里的被子 也拿过来盖上,还是冷,脑后像要炸开一样,他不停地用手去敲头。 有人敲门。持续的敲门声让他很烦,他起来开了门,是那个圆脸的小导游,笑眯眯站在 门外:出去转转吧,现在就睡觉晚上会睡不着的。 走出宾馆,他朝和主街道相反的方向走去。公路的右边有几个小饭店和小商店,左边是 坡度很缓的草地。远远的,一群白羊在草地上吃草,没有一点声息。对面的山坡上,是一个 藏族的小村落,五彩斑斓的经幡在微风中飘动。 他在草地上躺下,身边有一簇黄色的小花,天空阴沉得叫人难过,云层从四面八方压过 来,他转个身,趴在草地上。 黄昏渐渐来临,他离开了。他问路边一个小店的老板娘,哪里有卖藏刀的。年轻的藏族 女人正在炉子上炖一锅牛肉,肉汤发出诱人的香味。她指指他来的方向,用生硬的普通话说: 街上有。又指指锅里的肉:吃不吃?他摇摇头。门口一个老阿妈端坐着,沉默地望着远方。 他买了一把藏刀,刚回到房间,导游又敲门,后面跟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是他们团 里的。导游说:他和你一起住。 男人很健谈,不停地说话,问东问西,问他头疼不,要不要喝红景天,要不要喝热茶。 他一直摆弄着那把藏刀,头也不抬地说:不要,不要。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导游问他是不是买了一把藏刀,他说是。导游让他把刀交给他保 管,说进景区要检查的,所有游客买的藏刀都要交给他保管。他狠狠地瞪了同屋的男人一眼, 把刀从怀里掏出来,交给了导游。 终于到九寨沟了。他跳下车,那对一路上叽叽喳喳的恋人跟着跳下来:大哥,我们一起 走。他说不用,女孩说:导游安排的,必须结伴,要不走丢了怎么办?走吧。 他远远地跟着那对年轻的恋人,他想独自走,一直走到没有人的地方去。可那对年轻的 恋人似乎很听导游的话,一直在不停地回头看,看到他离得远了,就停下来等着他。 每到一个景点,女孩都会发出阵阵惊呼,把那些惊艳的水指给他看,让他帮他们拍照, 拉着他一起合影。到最后,女孩子干脆让他和她的男朋友一左一右拉着她的手,女孩嗲嗲地 说:大哥,不行,我缺氧了,头晕,帮帮我。 他只好和她的男朋友拉着她的手。他感觉她的手软软的,凉凉的,和他那个一声不吭就 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女朋友一样。他扭过头看了她一眼,她咧嘴一笑,很抱歉的样子。 一路走到长海,他趴在木栏杆上,呆呆地望着那一汪清澈的湖水。女孩趴在他旁边说: 这里的水不能碰,都是有神性的。 他暗暗冷笑。他笑女孩说的神性。神在哪里?神看得到他的苦难和绝望吗? 男孩子拍拍他的肩:走吧,大哥。我们俩任重道远呢,得把这个小东西拖回去。 他继续和男孩拉着女孩的手,走着看着,看着走着。 一路颠簸,一车人又回到那座让他伤心的城市。 他背起背包刚要下车,导游叫住了他,导游把那把精美的藏刀递给他:还你的藏刀。我 们藏族人佩戴藏刀一是为了装饰,二是为了切牛肉羊肉。他接过刀,对年轻的圆脸导游说: 谢谢。导游在他身后幽默地说:大哥,切肉的时候千万小心,别切了自己的手。他抬起手冲 背后摇了摇。 那对年轻的恋人在车旁等他。女孩说:大哥,再见啊。我们拜见过神了,神会保佑我们 的。 他走了。那对恋人,那个中年男人,还有好多刚下车的团员们,当然,还有那个年轻的 藏族导游,都微笑着和他挥手告别。 他弯下腰,给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匆忙离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川主寺的夜晚”为题,讲述了一个城市旅游团去九寨沟的路上,夜宿川主寺镇的 时候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B.在川主寺镇,藏族导游告诉大家尽量少活动,到街上买东西最好结伴,说明这个地方的治 安不好。 C.主人公“他”在去九寨沟旅游之前,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感到自己所有通往未来的路似 乎都被堵死,只有仰天长叹了。 D.同游的男人看见他买了一把藏刀,劝他喝茶他也不喝,男子怕他一时想不开出现意外,就 把买刀这件事告诉了导游。 【解析】选 C。A 项与标题有关的事只是故事的一部分。B 项理解错误。从后文看,这一地 区的人们很和善,不存在治安不好的问题。D 项“男子怕他一时想不开出现意外”是一种不 大准确的揣测。 2.小说中写到的那对“一路上叽叽喳喳的恋人”,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女孩在景点让“他”帮他们拍照,男孩子要求“他”帮助拖女 孩子往回走,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②那对恋人的乐观、单纯与“他”的沉闷、呆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他在旅途中的心境。 ③那对恋人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有助于“他”心情的转变。 ★3.画线的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没有生息的在草地上吃草的白羊,在微风中飘动的五彩斑斓的经幡,营造出一种安 静、平和的氛围,既与主人公内心的压抑、苦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此时的心境, 同时也对主人公的内心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②一簇孤单的小花,阴沉得叫人难过的天空,从四面八方压过来的云层,又营造出一种孤独、 压抑的氛围,衬托了主人公孤独、苦闷、压抑的心境。 【加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14 分) 第二种失败 麦 家 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因恐怖而咆哮的困兽, 禁不住仰天号叫了一声。这粗壮的悲鸣,似雄狮的怒吼,歇斯底里,撕心裂肺。 这是一个有风有阳光的日子。就像以往许许多多个美丽的清晨一样,山雾袅袅,轻风送 爽,小鸟鸣唱,晨曦把半个山头映得霞光四射,整个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但是,突 然,这往日的宁静和美妙很快被粉碎了。 是战争打扰了它! 他奉命在天黑前拿下山头。他在八点钟组织了第一次冲锋,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 四次……一次又一次冲上去,一次又一次被打下来。 现在,绛红的太阳跌落在山顶的另一边,四射着早晨一样的金色光芒,但照耀的已全然 不是同一个山坡。这是一个卧满尸体、烈焰升腾的山坡,远看,像开满了杜鹃,又像布满了 红旗,既悲惨,又壮丽。山坡上犹如惨遭浩劫一般的褴褛,破败不堪。他看一眼还在继续跌 落的太阳,心想,太阳走得真快啊。 山坡下,士兵们又一次在整队集合。他要组织第十次冲锋。 队伍终于好了。站在他面前的,只是四十几个衣衫不整的伤兵和哀兵。 同志们……他觉得自己的声音也是很陌生的,又哑又黏,像喉咙里堵满了稠血,敌人还 在山上,我们还冲不冲锋? 冲! 他觉得听到了四百个人的喊声,好像山坡上的尸体也在喊。 太阳在继续西沉。他抬头看看落日,又回头看看队伍,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做最后一次努 力了。我再也输不起了,他想。 第十次冲锋开始了。士兵们猫着腰,吼叫着,疯狂地直往山顶扑去。枪声紧密。呼啸的 子弹如同雨点一般泼下来,中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大地的怀抱里。 他冲在队伍的前面,时而匍匐,时而跃进,那挥舞手枪的样子,就像在指挥千军万马。 可士兵们却一个个在和他告别。 突然,他一下子跪倒在距离堑壕十几米远的山坡上,热乎乎的血瞬间从几个黑暗的窟窿 里奔涌不息。子弹钻进他大腿了! “我冲不上去了!”他悲愤地吼叫着。 他看见几个战士飞快地越过了他。这叫他振奋,他拉开嗓门大喊:冲!给我冲!往上冲! 不一会儿,所有没有扑倒的战士都越过他,冲到了堑壕外沿。 终于,一个熟识的身影突然领先跃进了堑壕。很快,第二个也跟着上去了。三、四、五…… 七……九,他激动了,又一次挣扎着想站起来。可两条腿简直像被灼热的焦土熔化了。他站 不起来! 渐渐地,厮杀声开始冷落了下来,而这时突然一声枪响,似乎像是打出了一个句号。从 此,山顶如同死光了人,再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知道,胜负已经摊牌。 谁胜?谁负?他激动得要死,也害怕得要死。他希望山顶上马上出现一张他熟悉的脸, 或者一个声音。是的,捷报应该是他的。他已经经不起打击了。他努力尽了,也损失尽了, 接下来应该请他收获和交代了。 终于,山顶上突然颤颤巍巍地出现了一面旗帜。那是一面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 帜,但他几乎不用看,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就觉得脑浆飞溅…… 那是敌人的旗帜! 山坡上,静静的。 还有人吗?他回头扫视山坡:山坡上,只有一具具静卧的尸体。对着无数尸体,他也忍 不住吼叫起来:还有人吗?谁还能冲锋? 只有山谷的回音:还有人吗……谁还能冲锋…… 一阵风过,他打了一个寒战,同时也清醒了。恍若一场梦醒来,他接着又看见了辉煌的 落日,和满山满坡的尸体,还有那面迎风招摇的旗帜。 难道我这样趴着等着来人把我抬下去,或者拖上去?他想。 不,我不想作为一个伤兵被人抬回去,也不能做俘虏,被他们拖上去。他自言自语,我 要爬上去,我没死,我应该爬上去,爬上去决一死战。 这叫宁死不屈。 他一拱一拱地爬起来了,夕阳的光辉照耀着他,像照耀着一片熠熠发光的金属。他丑陋 的身躯如同一条断尾的蚯蚓,只是不息地、顽强不屈地蠕动在焦土和血泥之中,直逼山顶, 直逼那面狰狞的旗帜。 堑壕就在眼前,这是多么激动人心! 接下去,他只要来一个翻滚就上了山顶了。此时此刻,他需要的是拿生命做最后一搏的 勇气和毅力。但是,他的目光又看到了那面狰狞可怖的旗帜。旗帜似一个威风的巨人傲然凌 立,孤独中透露出一股杀气腾腾的神气。它是对方胜利的铁证。看着它,他的冲动和勇气顿 时损失了大半。他想,你一个没腿的伤兵爬上去又能怎样?让对方再次享受屠杀的快乐? 他对自己说,我被打垮了。 与其上去让他们屠杀,让他们享受屠杀的快乐,我宁可自杀…… 于是,枪口顶在了太阳穴上。是右边的太阳穴。 是的,他是不害怕死的。他害怕的是失败和失败以后的一切。 晚霞如血,光辉抹在他身上,他感到了光辉的压力。其实,作为军人,最重要的是看你 关键时候是不是有那种大无畏的、不怕死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和风度,他想。既然败局已定, 那么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于是,他开始下达此生的最后一道命令:开枪! 枪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 一个小时后,增援部队赶到,不费一枪一弹便冲上山顶。当他们冲上山顶后,发现阵地 上唯一的活物是一个奄奄一息的伤兵,他双手紧紧拥抱着旗杆,连松手的力气都没有。 (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把他的号叫比作“雄狮的怒吼”,把他比作一头暴怒的、歇斯底里的“狮子”,生动 地写出了他暴怒的情态,着意表现他对敌人强烈的愤慨、誓与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B.文章对第十次冲锋时的场面描写,既有对主人公语言、动作的细腻刻画,也有对战士群体 冲锋的“面”的描绘,点面结合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真实感。 C.第十次冲锋结束后,山顶终于竖起了一面旗帜,“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帜”“他 几乎不用看”“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等描写为敌我双方此时的胜负设置了悬念。 D.他有军人的风骨,宁肯壮烈地死,也不肯屈辱地活,所以当败局已定时,他毫不犹豫地向 自己举起了手枪,增援部队赶到时,他已全军覆没,点明了“第二种失败”的含义。 【解析】选 B。A 项“表现他对敌人强烈的愤慨”不够全面,应该还包含他悲愤、恐怖、歇 斯底里的情绪;C 项“设置了悬念”错误,他此刻的判断与胜负的结果一致,因此应是“埋 下了伏笔”;D 项“第二种失败”不是指全军覆没,而是指他惧怕失败以及失败后所带来的 后果,最终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打败。 ★2.小说中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通常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 品主题起着一定的作用,具体作用还需结合描写的内容来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的是战争 过后山坡上惨烈、血腥的场景,从整体上来说,与上文宁静的环境形成对比;从细节上来说, 对太阳的描写大有深意,早晨到黄昏的时间推移暗示冲锋一直在进行,并还将继续,落日又 暗示最后失败的结局。 答案:①突出战事惨烈。与前文中宁静美丽的画面形成对比,从侧面展现了战事的惨烈。② 推动情节发展。日薄西山的画面描写,突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下文即将开始的第十次冲锋。 ③以一天结束时的黄昏落日暗示主人公最终失败的结局。 3.小说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审读题目,发现其实是考查 结尾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内容上一般是烘托人物形象、推 动故事情节、突显作品主题等,结构方面一般是总结全文、前后照应等。本文的结尾是山顶 只有一个奄奄一息的伤兵,与他之前的想象截然不同,也导致了他失去了近在咫尺的胜利, 这种强烈的反差体现他内心的脆弱,丰富了人物形象,也突显了“第二种失败”的主题;在 结构上,照应了开头,又于结尾处引人深思。 答案:①从主题上看,他死在自己的枪下,败给了自己内心的脆弱,性格上的悲剧能更好地 深化人往往被自己打败(第二种失败)的主题。②从人物形象上看,用奄奄一息仍紧抱旗杆的 伤兵与害怕面对失败而开枪自杀的他形成对比,反衬了他的脆弱,展现了作为英雄的他的另 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文章结构来看,小说悲剧式的结尾与开头的悲剧氛围相呼应, 首尾圆合,结构严谨。④从表达效果上看,本应是胜利者的“他”竟然在还没有看清山顶的 景象时就选择了开枪自杀,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4 分) 洗 礼 [法]莫泊桑 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 苹果树上。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 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 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 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 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 他大约三十岁光景,是个魁梧的庄稼汉。他的父亲,一个老头儿,像橡树的躯干那样虬 劲盘结,说道:“女人家总不肯早点准备好。” 老头儿的另外两个儿子笑了,其中一个对刚才高声叫喊的大哥说: “去催催吧,波利特。不然到了中午也出不来。”那年轻人走进房子去了。 这会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她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 微笑。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年轻人却想 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 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 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另外一个兄弟。 他按照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 惦记着那顿饭。保姆对走在旁边的神父说: “喂,神父先生,你肯不肯替我抱抱你的侄子,让我活动一下。” 神父接过孩子。孩子的白衣裳衬在黑道袍上,像一大块挺耀眼的斑迹。虽然孩子并不重, 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所以感到很窘。大家都笑起来,一位老奶奶远远地问道:“你 是永远不会有这么个小东西了,你说,你就不难过吗?” 神父没有应声。他大步走着,凝视着这个蓝眼睛的婴儿。 那父亲嚷着说:“我说,神父,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接着大家就像庄稼人平素那样开起玩笑来了。 从坐上饭桌起,那种乡俗的笑闹就像一阵暴风雨似的开始了。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 他们的未婚妻都在场,是特意请来一起吃饭的。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把姑 娘们说得满面通红地笑着;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神父已经看惯了乡下人这种放纵的场面。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保姆旁边,用手指逗弄侄子 引他笑。他就像从来没见过孩子似的,感到很惊奇。他若有所思、全神贯注地端详着他,带 着一种心事重重的严肃神气,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对这个脆弱的小东西,他哥哥的儿 子,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 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这个孩子。他很想再把他抱在膝上。面 对着这个人类的幼芽,他心里一直很感动,好像是面临着一种他从来没有料到的、言语无法 形容的神秘,一种既庄严而又神圣的神秘,一种新的灵魂化为肉身,生命肇始、爱情觉醒、 种族延续和人类永远前进的伟大的神秘。 保姆不停地吃着,神父对她说:“把他交给我,我不饿。” 他把孩子又抱了过来。于是他周围的一切都不见了,变得无影无踪了。他的眼睛一直盯 在那张胖嘟嘟的红脸蛋上。渐渐地那小身体的热气透过襁褓和呢子道袍,传到他的腿上,就 如同一种非常轻柔、非常幸福、非常纯洁的抚爱,一种使他热泪盈眶的甘美的抚爱,一直透 进他的心里。 吃饭的人们越发喧闹起来。孩子被这种吵声吓得哭起来。 那母亲站起来,把儿子抱到隔壁房里。几分钟后,她回来说,孩子在摇篮里睡得很安稳。 喝咖啡的时候,已经天黑。神父早就不见了,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 后来,年轻的母亲起来去看看孩子醒了没有。她摸索着走进房间。可是一种奇怪的声音 吓得她立刻站住。她回到饭厅,面色苍白,打着哆嗦把这件事告诉大家。男人们乱纷纷地站 起来。那父亲端着灯,蹿了进去。 只见神父跪在摇篮旁边,把头放在孩子的枕头上,正在呜呜咽咽地哭着。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描写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以及写到教堂的钟声,这些细节一方面交代了故 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故事必然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悲惨结局。 B.文中显示,“老头儿”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已结婚生子,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他们 的未婚妻也来参加“洗礼”后的宴会,还有一个儿子就是主持“洗礼”的神父。 C.小说写了农庄午宴,饭桌上“暴风雨似的”乡俗笑闹,“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 粗话”“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这些描写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 D.“神父接过孩子”,但由于他是一个神父,从未抱过孩子,所以“不知道怎么抱,怎么 放”“感到很窘”;神父的父亲也跟他开玩笑说“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解析】选 B。A 项,曲解了小说中景物及细节描写的作用,“暗示”“悲惨结局”也不对。 C 项,“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不准确,这些描写旨在反映自然的人情 人性,表现农庄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对写唤醒神父的人性之爱起了推动作用。 D 项,“神父的父亲”应为“婴儿的父亲”。 ★2.小说前三段所写“农庄”之景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特点:①植物五彩缤纷,动物充满活力;②氛围欢乐、美好、祥和;③充满生活气息。 作用:与神父的生活形成反差和对比,为下文表现神父“人性的复苏”提供背景,创设氛围。 3.有人认为,小说题目是“洗礼”,但对“洗礼”却一笔带过,主要内容是写神父人性的觉 醒,因此,可将题目改为“觉醒”。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以“洗礼”为题目更合适。①“洗礼”作题目有双重含义,表面写为刚出生 的婴儿做洗礼,实则写神父受到人性的洗礼,表达了作者“赞扬热爱生命的人道主义思想, 反对违背人性的宗教禁欲主义”的主题,因此,以“洗礼”为题使小说含蓄蕴藉,令人深思。 ②以“洗礼”为题,点明了小说的核心事件,揭示了小说的主要矛盾,能更充分地展示人物 心理和思想的变化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③小说明线是为婴儿做洗礼,暗线则 是神父心灵得到洗礼;“洗礼”是全文的线索,是结构全篇的关键,以“洗礼”为题使小说 构思独特,条理清晰。 观点二:以“觉醒”为题目更合适。①小说的主题是赞扬热爱生命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对违 背人性的宗教禁欲主义,而体现这一主题的则是神父的人性复苏,心灵觉醒。因此,以“觉 醒”为题可使主题更加鲜明,让读者一目了然。②小说主要刻画了神父这一人物形象,细致 入微地表现了他的“觉醒”过程,以“觉醒”为题,能更加突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凸显人物 的性格特点。③以“觉醒”为题,使小说在结构上层层铺垫渲染,最后卒章显志,出人意料, 增加了小说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 (选一种观点作答,意思对即可;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分析充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