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单元(单元测试)-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 【满分:100 分 时间:3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期中)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 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 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用仁政恢复人的善性 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答案】D 【解析】同等爱护所有的人是墨子的兼爱,故 A 项错误;“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与“一 定会……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不符,故 B 项错误;仁政是孟子观点,孟子主张性 本善,与“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不符,故 C 项错误;据“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 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 来坏结果”可知某思想家主张性本恶,而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 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 D 项正确。 2.(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 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 A.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 B.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 C.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 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 【答案】A 【解析】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孙武主张军事手段谋国,前者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统 治者需要,后者符合统治者争霸的内在需求,故 A 项正确;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 设性片面理解材料,故 B 项错误;材料“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不等于说在春秋战国时 期游说某官是主要的做官途径,故 C 项错误;春秋战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需要的是能够对 国家增强实力的学说,而不是泛泛而谈的道德理论,故不能体现用人的无理性,故 D 项错 误。 3.(江苏省淮阴中学 2019 届调研)《三国演义》开篇叙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灾害和异常 的自然现象,比如青蛇降落、洛阳地震、雌鸡化雄、山岸崩裂,随后蔡邕上书认为是宦官乱 政的结果。对这种政治思想评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 B.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A 【解析】材料“灾害和异常的自然现象……认为是宦官乱政的结果”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 想,故 A 正确;西汉董仲舒已经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故 B 错误;天人感应思想与儒、佛、 道三教合一无关,故 C 错误;天人感应思想也没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故 D 错误。 4.(陕西省宝鸡中学 2019 届模拟)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诗歌、散文被认为 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与“淫词艳曲、小说和俚唱”一起被列为学生 禁止阅读的“闲书”。这说明当时 A.雅俗文学相互交流融合 B.科举推动经世致用思潮 C.理学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D.八股取士不利文学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到中国古代“学而优则士”的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古代读书以考试做官为 目的,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主要是由于八股取士的影响,D 选项符合题意。雅俗文 学相互交流融合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 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潮,体现的是对 传统文学的压制,B 选项排除。理学在明清时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C 选项排除。 5.(安徽省合肥市 2019 年模试)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 及孝的有 58 条,约占全部条款的 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 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孝道在唐朝法律中占据重要地位,充分说明政府对传统孝道的重 视,选项 B 正确;四书名称出现于宋代,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 A 排除;选项 C“开始”表述 绝对,排除;材料未体现统治政策,选项 D 排除。 6.(四川省眉山中学 2019 届模拟)《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 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 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 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 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 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 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同一 案件,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 A 项错 误,符合题意;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说明了原心定罪、以礼入法,故 B 项正 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也反映了德主刑辅的特点,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董仲舒根据孔 子的观点,认为儿子应免罪,体现了纲常为主、刑法为辅的特点,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 意。故选 A。 7.(北京市海淀区 2019 届期末)“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行政出现过失、国家遭受天 灾等状况下,检讨自身过错时发出的诏书。在《二十五史》中,共有 89 位皇帝下过 264 份“罪 己诏”。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古代皇帝对自己要求严格 ②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 ③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统治 ④体现天人感应的政治理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罪己诏”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统治,同时也是董仲舒服天人 感应的体现,故 B 项正确;“罪己诏”并不能体现古代皇帝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与君主专制制 度的不断强化没有太大关系,故 ACD 排除。 8.(安徽省皖南八校 2019 届联考)宋代在京师、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 牌坊表扬地方在学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 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取名为魁星、文昌(皆为科举神)上述举措 A.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 B.导致地方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 C.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 【答案】D 【解析】宋代竖立“科甲功名”牌坊来表扬科举入仕的士人,或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 的姓名和科举神来命名学校建筑物,这是对科举制的重视,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 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发展的措施,因此体现不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故 A 项错误;科举制下地方不可能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轻武,故 C 项错误。 9.(北京市海淀区 2019 届二模)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 其中写道:“光宅嵩洛(迁都洛阳),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 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 B.官吏搜刮百姓贪污成风 C.儒家已丧失其正统地位 D.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朝时期从王公贵族到贫民百姓均信奉佛教,D 符合题意;AB 均与材料信息无关;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但始终没有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 说法不正确。 10.(广东省揭阳市 2019 届模拟)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 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 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答案】A 【解析】材料“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反映了宋代理学吸收佛 教、道教思想,加强了理论建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 A 正确;宋代之前儒学独尊地位受 到佛、道冲击,故 B 错误;理学形成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 C 错误;佛教也有与 时俱进,但其思想被理学吸收融合,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故 D 错误。故选 A。 11.(广东省深圳市 2019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 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 大全》等书。这种交往 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 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 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 【答案】C 【解析】在朝鲜颁赐书籍肯定利于中华文化在朝鲜的拓展,即这种交往客观上有利于中 华文化圈的拓展,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君主专制以及外交的问题, 所以选项 A、B 不符合题意,排除;朝鲜是早已经接受了中国儒家文化,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本题选 C。 12.(河北省辛集中学 2019 届模拟)在社会转型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地位; 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 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 上述观点的是 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宋明理学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兴起于西方奴隶社会时期,当时西方 社会没有出现社会转型,故可排除 A;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 期,当时出现的“百家争鸣”就是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 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故本题选 B;“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思想出现在西汉,当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也不是转型期,故排除 C;宋 明理学所处的阶段也不社会转型期,故可排除 D。 13.(浙江省杭州 2019 届模拟)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 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 想最一致的是 A.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B.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C.兼相爱,交相利 D.我无为,而民自化 【答案】A 【解析】材料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 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行不忍人之政,即施行仁政,A 简单明了地 讲到要“行仁政”,故 A 正确;“用于古而不用于今”,表明主张改革的观念,是法家思想,不 符合题意,排除 B;C 是墨家思想的核心,排除;“无为”是老子的思想,代表的是道家学派, 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D。 14.(陕西省城固第一中学 2019 届月考)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 “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 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 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荀子共同强调了社会个体应该重建自我控制行为 的能力,促进自身道德的觉悟和完善,这样才能挽救“礼崩乐坏”的社会,故 A 项正确。材料 强调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而不是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排除 B。C 项中“只有”的说法过于绝对,道德自律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方式之一,排除。材料并非只是针 对诸侯国君而言,而是针对社会各成员提出的要求,排除 D。 15.(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 2019 届高考历史二模)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 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 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 A.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 B.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 C.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D.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 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顾炎武主张读书应该经世致用,关注社 会现实,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并未主张学 术研究回归儒家原典;B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挑战理学的 正统地位不是材料主旨;C 选项“解决一切现实问题”表述过于绝对,不是顾炎武的主张。故 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6.(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 2019 届模拟)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 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 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 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答案】B 【解析】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 思想悄然滋长,从而在价值观上重视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故答案为 B 项。 A 项“主流”说法绝对,排除;理学家认为没有被欲望蒙蔽的人性与天理是一致的,排除 C 项; 材料没有涉及市民文学,排除 D 项。 17.(江苏省盐城中学 2019 届模拟)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 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 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的学术成果 B.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强调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 D.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 【答案】D 【解析】材料“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 思考,D 符合题意。顾炎武只是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发表看法,A 项表述绝对,排除; 材 料主旨为学风和做学问的态度,未提及“经世致用”,选项 B 排除;“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 与材料中的“必古人之所未及就”不符,排除 C 项; 18.(江西省景德镇市 2019 届质量检测)王守仁认为土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 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B.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D.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四民异业而同道”即古代的士农工商只是从事职业不同,他们道是相 同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守仁是明朝心学的代表,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 的重农抑商观念,故 D 选项正确;王守仁是明朝的心学代表,仍然属于传统儒家思想,不 属于近代民主思想,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反对君主专制的内容,故 B 选项错 误;材料中王守仁思想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思想,但不能够说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故 C 选项错误。 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2019 届调研)明末清初,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 的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 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是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批判宋明理学 D.追求个性解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面对 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其中黄宗羲、顾炎武、 颜元等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故“封建”的“新的意涵”的核心是反对君主专制,B 项正确。 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不符,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批判宋明理学的信 息,而是强调“新的意涵”的核心是反对君主专制,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追求个性解放的信 息,而是强调“新的意涵”是指反对君主专制,排除 D。 20.(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2019 届模拟)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 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罪人”、 “小人”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斗士 具有人道主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 代精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 范,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 岛田虔次(1917—2000)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答案】C 【解析】本题从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晚明李贽的不同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历史 解释是历史叙述的一部分,基于同一历史事实,历史解释由于学者所处时代、所持立场以及 学识等各方面的原因呈现多元化,故答案为 C。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12 分)(江苏省如皋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调研)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 思想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 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 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 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 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材料二 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 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 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 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 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 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 源。 ——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 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 【答案】 (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社会根源:商 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矛盾激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 (2)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理由:未超越孔孟 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 (3)价值: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 【解析】 (1)内容:根据“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 理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可得出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 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社会根源:根据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 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 (2)表现:根据“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 “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可得出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 想。理由:根据“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其结果将是不 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未超越孔孟民本思 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 (3)价值:根据“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 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并结 合所学可从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等角度进行 概括。 22.(14 分)(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期中)《中国梦-民主路》解说词 中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 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 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 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 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 “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 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 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 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 思想与 18 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 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 【答案】 (1)①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②反对空谈性理,提倡学以致用;③重视工商 业发展;④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2)说明: 背景:经济上,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政治上, 中国资产阶级还未形成;理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 能有力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 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的信息并结合明清之际思想家主张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主张 等角度回答。 (2)此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依据材料二“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 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 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经济、政治、思想理论 以及影响回答。 23.(14 分)(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期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以下是清朝时期某地《刘氏族规》的节选: 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惟孝悌为先。孝在养其身而顺而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 怨……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品节明。五、笃 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将见祖宗,默佑其衷……七、务本业:读书明 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人必有业,务业须正……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 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 明确,史论结、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 观点:族规中渗透的理学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思想,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 评论:族规中出现了“孝悌为人之本”、表彰“贞女节妇”体现了理学其所强调的“三纲五 常”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便于封建统治;理学注重人的责任意识,强调调节家庭和社 会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族规要求“人必有业,务业须正”体现了理学注重品德,强调 自我调节,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族规中“分润族人”、“子弟一言一行俱 要端庄”等内容体现理学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但是族规中渗透 的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族规 应采取批判继承,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态度。 【解析】材料中家训体现出儒学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其家训既有提高个人修养和自 我约束、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等积极方面,又有压制人性和自然欲求、重男轻女等 消极观念。作答过程中,需结合材料中的主张逐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待传统文化应当采 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态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