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五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对比鉴赏题含解析 人教版
练案五 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对比鉴赏题 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题 君 山 方 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 君 山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诗首句写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方外”,指神仙居住之处。“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B.方诗以“闻说”引出其答案。君山原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凝视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湖山的色彩,然后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眼前。 (2)试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6分) 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 姜 夔 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 姜 夔 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拼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 7 - 注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②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钓具,乘舟浪迹江湖。④倩: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古体诗,完成第(1)~(2)题。(9分)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注],试用此道推。 注摄生客:探求养生之道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首两句中“变”“含”两字,化虚为实,写出了气候景象、山光水色的奇特,看似平常,却蕴含博大丰富。 B.“出谷”两句承上启下,点明游览了一整天,与首句“昏旦”呼应;同时又暗中为下文写傍晚湖景过渡。 C.“林壑”以下四句,描绘出一幅天光湖色辉映的湖上晚归图,进一步渲染出清晖娱人、游子憺然忘归的意兴。 - 7 - D.全诗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诗人“愉悦”之情,洋溢在“清晖”“林壑”“蒲稗”这些脉脉含情的景物所组成的意象之中。 (2)诗歌的最后四句写诗人出游之后的感悟。这种感悟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抒发的感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秦州杂诗①(其七) 杜 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其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 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的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 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却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 (2)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夏夜不寐有赋 陆 游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 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 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 7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写了急雨之后,天地间湿气蒸腾,隐约只能望见夜空少数大星的景象。 B.猛禽低飞磔磔有声,冷萤力竭堕入水中,动物的异常表现反映出夏夜的窒闷。 C.诗人以凋零的羽箭与生锈的宝剑比自己,意在表现自己久疏战阵,武艺荒废。 D.诗歌写夏夜不寐的见闻感受,表达诗人不遇明主的喟叹,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 (2)“三更犹凭阑干立”与“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是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请分析它们在情感表现上的异同。(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欧阳修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借助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优美意象,营造了江南水多清丽又显迷蒙的意境。 B.“更”“渐”两字叠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凸显出西湖美景深远无穷的特点。 C.“唯恐尽”与“似无穷”呼应,表现了诗人从害怕美景有限到发现美景无穷的心理转变过程。 D.尾联前一句以半醉迷途直接抒发喜爱陶醉之情;后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楼台的景象令人回味。 (2)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第(1)~(2)题。(9分) 蜀先主孔明① 刘秉忠 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 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 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 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②奉紫薇③。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② - 7 - 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③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 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 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 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2)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练案五 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题与对比鉴赏题 1.(1)C C项,雍诗“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错误,应是山色浓于湖色。 (2)参考答案 相同点:都采用了虚写(神话)。方诗把君山想象成昆仑山顶的石头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有神秘莫测之感。雍诗把君山想象成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 不同点:雍诗还用了实写(虚实结合)和比喻。实写湖山的自然美,虚写湘君姊妹的神话传说,虚实结合,写出了洞庭君山的秀美,表现了作者对君山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运用比喻,把水中君山的倒影,比喻成镜中水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解析 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和描写手法(虚实)的角度来比较。相同的是都运用了虚写。不同的是,雍诗还运用了比喻和实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1)C C项,“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错误。选项曲解“征衣”的意思,根据注释及诗歌可知,应是“旅途中的衣服”。 (2)参考答案 ①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旧年未尽,湖上却已春意盎然,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之意;其五结句画面生动、情趣盎然,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②思归之情。其三首句“睡不成”,表现了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③ - 7 - 凄凉无奈之感。其三第三句“分明旧泊”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隐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是不得不然之意,不得不在一叶扁舟上度过新年,由此可知其飘零生涯,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解析 结合两首诗歌的注释、标题、诗中的景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可分析二者共同的情感。 3.(1)A A项,“化虚为实”错误,此处是写眼前实景。 (2)参考答案 《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感悟是只有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才能获得自由的生活,才会有宁静淡泊的心境。这首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悟是,一个人只要思虑淡泊,那么对于名利得失、穷达荣辱这类身外之物自然就看得轻了;只要自己心里常常感到惬意满足,就觉得自己的心性不会违背宇宙万物的至理常道,一切皆可顺情适性,随遇而安。 解析 注意结合这两首诗歌的类别“田园诗”“山水诗”比较二者的情感,陶渊明主要是厌恶官场,隐居田园,此诗是“寄情山水”“顺情适性,随遇而安”。 4.(1)C C项,“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的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理解错误,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诗句中包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2)参考答案 ①杜诗“楼兰斩未还”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②王诗“不破楼兰终不还”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英雄群像,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解析 关于“楼兰”的典故: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扫除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障碍。杜诗“楼兰斩未还”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而王诗“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捍卫家国的壮志豪情。 5.(1)C C项,“意在表现自己久疏战阵,武艺荒废”理解错误,“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是为了表现自己长久不得重用,有才能而无法施展。 (2)参考答案 同:都表现了爱国诗人壮志难酬、老大自伤的情感。 异:①辛弃疾的情感抒发较为外显,他在凭栏时反复抚摩宝剑,拍遍栏杆,在大幅度的动作中,表现壮怀激烈的情绪:②陆游的情感抒发较为深沉,在夜深人静时他仍徘徊独行,凭栏久立,抒发了哀伤与忧愁。 解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是动作描写,“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如今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地,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写出诗人空有宝刀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与悲愤;而陆游的“三更犹凭阑干立”则是沉思久立,显得深沉内敛;两首诗都表达了壮志难酬之感。 - 7 - 6.(1)D D项,“直接抒发喜爱陶醉之情”错误,尾联前一句是以游人迷失来侧面烘托西湖景色的美好,不是直接抒发情感。 (2)参考答案 ①从描写对象上看,本诗通过对波光、柳色、斜桥等景物的描写侧重于展现景色秀丽、空蒙的西湖自然美景,而《望海潮》也展现西湖的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和生活美。②从表达情感上看,本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而《望海潮》则是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的称颂。 解析 柳永的《望海潮》也展现西湖的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和生活美;《望海潮》属于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的称颂。此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 7.(1)B B项,“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 (2)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解析 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 - 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