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四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
第四单元高考真题精选 [全国卷真题调研] 1.[2013·全国卷Ⅰ]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答案 A 解析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近代科学家”“自然科学的独立宣 言”,这说明恩格斯认为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而 1543 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 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 神学的理论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选择 A 项。 2.[2015·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 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 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 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 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略 解析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应审清题意,即“可以就科学技 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可以对公式进 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并且注意“近代 以来”的时间限制;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擅长的角度,根据题 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论证。 3.[2014·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 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 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 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 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 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 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 “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 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 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 年,他的《自 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 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 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 “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 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 著作。18 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 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 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 运不同的原因。 答案 (1)特点:宋应星的科技成果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 结,少创造。牛顿的科技成果是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是突破 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是宋应星科 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西方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 研究方法形成;牛顿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中国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 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西方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概括出宋应星、 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出现的背景。第(2) 问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可以从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说明。 [地方卷真题借鉴] 4.[2016·海南高考]自 1962 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 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 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 D 解析 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进一步的节约人才,不会缓解人口压 力,排除 A 项。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机器人的运用还处 在起步阶段,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排除 B 项。推动经济全球化 的主要动力是资本的扩张,机器人仅是一种工业品,排除 C 项。机 器人技术的不断升级不但是信息技术的升级,还包含其他多个方面共 同发展的结果,是科技综合的运用,D 项正确。 5.[2015·江苏高考]“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 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 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 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答案 A 解析 由“理性之手”“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 出来”及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经典力学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做出了系 统的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 大综合,故 A 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 克的量子论与“第一次”不符,故 B、C、D 三项错误。 6.[2015·福建高考]16、17 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 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 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 “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 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信息“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可排除 A 项;16、 17 世纪以前的欧洲处在封建神学的桎梏之下,人们认为宇宙及其力 量均由神来操控,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了 “革命”性描述,据此推断 B 项正确;量子论是针对微观世界而非 宏观的宇宙,C 项错误;相对论出现于 20 世纪初,D 项与题干时间 不符。 7.[2015·海南高考]20 世纪 20 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 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 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强调 20 世纪 20 年代,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 人可以获得研究资助,这主要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的 紧密结合使人们看到了科技的巨大威力,而基础科学又是其他科学研 究与发明的基础,因而出现了材料所述的情形,故选择 C 项。材料 反映的是基础科学研究得到资助,与基础科学的发展阶段没有关系, A 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民主体制对科学的影响,B 项错误;知 识经济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D 项错误。 8.[2015·四川高考]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 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 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 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答案 C 解析 考虑到美国更适合科学研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而不 是留在欧洲,这说明美国的科研环境和水平已经超越欧洲,C 项与此 信息相符。A、B 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D 项是对题干信息的放大, 全球流动也可以是从美洲流向欧洲等,故排除 D 项。 9.[2014·江苏高考]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 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 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 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答案 D 解析 “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说明科学理论对技术的 推动作用,科学起到关键作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都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故错误。 10.[2014·山东高考]在 1543 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 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 1859 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 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 C 解析 哥白尼日心说主要探究宇宙,与人无关,排除 A 项。“推 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的是牛顿经典力学,排除 B 项。哥白尼 日心说反对之前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反对了教会宣 扬的上帝造人说,都是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C 项正确。“奠定 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是启蒙思想,排除 D 项。 11.[2014·上海高考]文明的代价 1962 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 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 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 价。 答案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 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 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 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 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 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 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京都议 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 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 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解析 列举三次科技革命采用不同的能源对环境带来破坏的史 实,同时人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注意史论结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