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增分策略高考主观题专练(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高考主观题专练(二)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 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 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 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 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2)请你为我国政府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出谋划策。 答案 (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因此必须重视供给侧改革,扩大创造有效供给,满足人民需求,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一般而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但我国当前 消费品供需存在结构性失衡,因此再单纯强调扩大需求已远远不够,供给侧必须进行结构性 改革。 (2)①加强宏观调控,改革财政、税收等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和发展提供良好的 环境。(或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 的活力)②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供给。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 性调整,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创业创新,推 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 2.2017 中国国际绿色建博会于 2017 年 7 月 5~7 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简单、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全、创新,引领绿色建筑新潮流。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 时期,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简单、安全的绿色建筑 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旋律。以推动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型建材企业的市场化 运用为宗旨,以搭建销售、展示、品牌与技术推广为手段,为企业创造巨大商机的中国(上海) 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已打造成为“亚洲绿色建筑建材第一展”。展会发展近十年, 深谙绿色建筑绝不是节能建筑技术的叠加,应为创新节能建材的系统化应用。绿色建博会倡 导绿色人文、本原低碳,追求的是一种简单、和谐的建筑和居住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建设绿色建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并说明我国 企业应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答案 (1)意义:①建设绿色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能源保护, 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②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生态文明 建设。③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能源保障。 (2)措施:①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制定绿色发展的经营战略,抢抓发展机遇。②要增加绿色 低碳发展的科研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③要诚信经营,生产经营绿色低碳产 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④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零排放, 自觉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实体经济主要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既包括农业、工业、 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知识、信息、艺术 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虚拟经济一般是将资本换为股票、债券等价值符号,再通过 交换而实现钱生钱的活动,广义上还包括为谋取暴利,通过炒作某种商品(如房地产)而进行 的资本投机活动。资本过多的投入虚拟经济,会压缩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导致严重的经济 泡沫甚至有崩盘的危险。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促进制造业回归的具体 举措,通过战略规划、资金补贴、政策倾斜等,推动资本向实体经济快速转移。我国实体经 济原有的低成本优势不再,许多内外资企业将生产、研发转投到发达国家或者成本更低的发 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我国的实体经济企业面临着成本高、税负重、融资难、融 资贵的困难,产品质量普遍不高且同质化严重,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面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坚持以提高质量 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 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 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答案 (1)①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在我国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体经济的发展又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和自身的困境,大力发展实体 经济能够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③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提高 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④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新技 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从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增加有效供给等 角度回答,也可) (2)①国家要制定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构建发展实体 经济的长效机制。②建立公平的财税体制,降低实体经济的税费负担,激发实体企业、社会 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积极性。③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引导企业通过质量 提升、创新驱动提升竞争力。④加强市场监督,规范资本市场秩序,打击市场炒作行为,防 止过多资本投入虚拟经济。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 教育,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要求在 2017 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 念。 “八年抗战”的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也在建 国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支绍增表示,只说“八年抗 战”,会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抗日排除在外,将民众自发抗战排除在外,也将抗战中涌现 出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排除在外。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也表示, “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 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可见, 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 据,是对历史的尊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教育部修改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 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评析“针对‘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争议,有 人认为此次修改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3)“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请就更好地贯彻这一概念提两条建议。 答案 (1)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 能。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教育青少年对抗战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 知,继承和弘扬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民族精神,唤起年轻一代对和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的向往和坚守。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全面落实“十 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进步。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更全面地 体现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凸显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④文化建设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2)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实践 水平存在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所以,对抗战历史的认识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声音。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 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③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 四年抗战”,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是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 而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3)①国家:通过大众传媒普及“十四年抗战”的理念。②学校: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正 确认识抗战历史。③公民:尊重历史,站在人民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④传媒:在节目 制作时落实“十四年抗战”理念。(任意两点即可)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 年 6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在多次听取 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2017 年 3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民法总则》将宪 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具体化,其核心在于保护民事权利。 建国以来,我国曾 4 次启动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均未能取得预 期结果。此次通过的《民法总则》,以 1986 年制定的《民法通则》及其司法实践为基础,吸 收了现行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定,全面系统地确定了我国民事活动 的基本规定和一般性规则。在它的基础上,统一的民法典将有望于 2020 年形成。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制定《民法总则》将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具体化。 (2)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在曲折中前进,反映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3)《民法总则》的通过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进入新阶段。请 你为《民法总则》的宣传普及提两条具体的建议。 答案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有利于促进宪法的实施,推进依宪治 国,更好地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好地维护 公民权利。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法的制定提出新的要求, 民事司法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了人们对民法典的认识。真理都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历史条件的变 化,民法典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民法典 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示例:组织《民法总则》学习活动;请法律专业人士宣讲《民法总则》知识;阅读《民法 总则》 读本;旁听法院民法案件等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