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考适应三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故事的来源与路径多种多样,从民间故事中寻找资源是一种有效方式。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改编、重述、传播与推广,使之大众化,回到今天的读者中间。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 民间童话、神话传说是人类的童年叙事,也是文学艺术的原始叙事。美国叙事学家伯格就说过,作为原始叙事的童话的各种因素在经过派生和发挥之后,可以引发出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化样式。他曾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来分析其中的叙事元素,认为其中就包括了不同的通俗文学样式的萌芽:怪动物(恐怖小说的元素)、出发去寻找被绑架的公主(侦探小说的叙事元素)、类似于火箭飞船的魔毯(科幻元素)、与怪物搏斗(动作冒险小说的元素)、与公主结婚(浪漫故事元素)。伯格的这种童话叙事学分析说明,民间童话作为人类童年叙事对后来的叙事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和侦探小说等很多通俗文学样式,都是有民间故事这个根的。‎ 除此之外,要充分认识民间故事改编的价值和意义。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民间故事的改编期。它们直接影响了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也奠定了欧洲人的童年阅读,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读物出版及语文教育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甚至直接推动了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来源:学。科。网Z。X。X。K]‎ 不过,民间故事的改编并不容易。改编和重述,不是抄写与重复,而是再创造,用新的语言和思维,用现代观念来再现民间故事的魅力,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新传播与发扬。同时,改编要考虑最大的读者群。过去,‎ - 18 -‎ 也有一些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民间童话的改编和重述,但都是按照成年人的理解与接受来改编的,而很少按照《格林童话》的方式来改编。格林兄弟在改编和重述中将之定位为“儿童与家庭故事”,这是《格林童话》得以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民间故事要真正改编成广受欢迎的“中国好故事”,要尽量符合儿童的接受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 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需要抓住精神要素,把传统文化中值得传承的元素保留下来。说白了,改编中国民间故事,就是要留存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华美德等核心元素。同时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形式,比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改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将民间童话改编成了童话诗,使之成为经典并广为流传。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有一些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受到了少儿读者的喜爱。这一点,与过去的连环画受到儿童读者喜爱是同样道理。‎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民间故事的价值亟待重估。民间故事可以和创意写作、儿童教育学科有机融合,把民间故事的整理和研究,与创造性改编、重述及儿童教育的需求结合起来,用纯正的中国故事,滋养中国孩子的美好童年。‎ ‎(摘编自谭旭东《以新语言和新思维唤醒民间故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对许多民间故事大都还只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改编和重述。 B.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 C.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与欧洲经历过民间故事改编期密不可分。 D.目前一些出版社在形式上做出了改变,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值得肯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借用美国叙事学家伯格的分析充分阐述了必须认识到民间故事价值的观点。 B.文章通过对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分析引出对民间故事如何改编的论述。 C.‎ - 18 -‎ 文章第五段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对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和重述的方法。 D.文章对比分析了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引导人们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过去缺乏大众化的民间故事是因为对民间故事的改编、重述没有考虑到读者群。 B.再好的民间故事如果不能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C.要做好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就必须抓住其中所蕴含的值得人们传承的精神要素。 D.民间故事如果能够用新的语言和思维来改编,就可以进入到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天,河北省副省长陈刚在乌镇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布了智慧雄安建设的一个重量级彩蛋——雄安将在全国率先试用5G网络。由此,雄安走在了全国18个5G运营试点城市的前列。‎ 提及智慧城市,目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杭州、上海等地。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雄安将会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间。‎ 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一开始就站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高起点上,用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慧泊车等数字基础设施改造市容市貌。现在在逐步规划建立全新的智能交通、智慧健康、智慧生活的数字城市。这让雄安摆脱了杭州、上海等地在建设智慧城市中需要改造升级基础设施的麻烦,也摆脱了旧城区规划无法全面布局的束缚,可以大刀阔斧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摘编自《明年率先试用5G雄安将成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新样板》)‎ 材料二:‎ - 18 -‎ ‎(摘编自《“百名企业家两会调查”出炉!企业家眼中的新时代》,“中国经济网”)[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三:‎ 到2022年:适应雄安新区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基本形成,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人口吸引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根本动力的作用得到显现。‎ 到2035年: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各项举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构建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疏解到新区的非首都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到本世纪中叶:雄安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雄安建设时间表》)‎ 材料四:‎ - 18 -‎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雄安大学、构筑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落实国家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布局。支持我省高等学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共建河北校区,融入全球高端教络;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供给质量,争取更多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等布局我省、布局雄安新区。‎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当时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志立曾呼吁,“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河北新建教育部直属的雄安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面向世界招聘校长、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以现代化大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高起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带动河北高等教育发展,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奠定长远基础。”‎ ‎(摘编自《雄安大学最新消息来了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河北新闻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雄安将在全国率先试用5G网络,走在了全国18个5G运营试点城市的前列,可以预见的是,它将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间。‎ B.雄安建设智慧城市的起点很高,大刀阔斧地用数字基础设施改造市容市貌,接着逐步规划建立全新的智能交通等构成的数字城市。‎ C.材料二中,认为中国未来的创新高地出现在雄安和深圳的人将近一半,还有四成多的人认为创新高地会出现在二三线省会城市。‎ D.为落实国家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布局,《意见》提出直属教育部的雄安大学将采用新机制新模式,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来源:Z§xx§k.Com]‎ A.雄安新区建设的第一阶段目标包括: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适宜发展的环境基本形成等。‎ B.到2035年,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 C.到2050年,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的三种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和谐有序有活力,改革开放推广到国内国际。‎ D.雄安新区建设的三个阶段是: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制度体系构建完备;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 18 -‎ ‎6.在现实或规划当中,雄安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诗 祭 陈敏 尘土飞扬的人流中,颠簸的马车缓缓穿过垓下古战场。李清照揭开窗帘,她嗅到了风的气息。‎ ‎“到了,夫人。”随从们说。乌江亭下的渡口上拥满了数以千计的逃难者。‎ 金国的金戈铁马、强弓利箭击碎了她的“浓睡”与“闲愁”,冷冷清清的李清照遁入了无数逃难者的行列。‎ 江面上笼罩着浓厚的阴云,流水呜咽着,如泣如诉。李清照孑然一身,漫步江岸,她似乎仍在寻寻觅觅。她找到了一位在江边渡船的老艄公。李清照询问:“今夜能否过江?”艄公答道:“不行,夜里是从来渡不过船的,只有风和日丽的白天方可过江,可这样的日子为数不多啊!很多年了,这江水好像从来都没有平息过。”李清照追问原因,老艄公说:“唉,这都是因为楚霸王的阴灵不散,八千亡魂兴风作浪所致啊。”‎ 李清照低头倾听,她听见江水在唱着一首歌,一首飘忽在眼前这片古战场的空旷与荒凉中的挽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的血在乌江翻卷、吟唱,一直吟唱了一千年。“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临江而立,这首英雄末路的悲凉之歌,又有谁能够听得懂?唯有她能听得懂。‎ 夜间,李清照来到山后一座颓败的古庙里过夜。庙的墙皮已斑驳脱落,杂草丛生。借着灯光,李清照可辨认出门楣上的字迹“霸王祠”。这是个很小的庙宇,面对着江水,耸立在一块突起的岩石上,庙的四面长满了丛生的灌木。多年战乱,小庙早已断了香火,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蛛丝。借着残光,李清照看清了祠内 - 18 -‎ 供奉着的是一组霸王别姬的雕像。只见霸王伏案长吟,独特的“双瞳”炯炯闪亮,虽然穷途末路,却依然英姿勃勃。他的左边立着那匹与他出生入死的乌骓马,右边是为他且歌且舞、仗剑引颈的虞姬。‎ 虞姬的塑像像磁石一样吸住了李清照的目光。莫非这就是传说中那个风情万种的女子?迷蒙而又凄婉的眼神,娇小的下巴,视死如归的面庞真是惟妙惟肖。这个与项王风雨同舟、形影相随的奇女子,在为自己心爱的男人殉情的最后瞬间,没有一丝的痛苦和哀怨,有的只是坦然的情怀和幸福到骨子里的微笑。人世间至情如此,真不知比帝王身下的宝座要珍贵多少倍!‎ 李清照的眼睛湿润了。在仔细端详中,她觉得自己是那样地熟悉她,好像是千万次地见过她。她忽然发现这个虞姬是一面镜子,她从中照见了自己。“大王意气尽,贱妾奈何生!”李清照听到这首柔肠寸断的歌。‎ 黑暗越来越浓。江面上的风吹奏出呜呜咽咽的凄凉,江流翻滚,发出震天的嘶鸣。‎ 李清照的纤手滑过项王身上的每一片甲胄。黑暗中,她觉得自己是在触摸一团火——这是黑暗中陡然进发起来的一团天火,就是这团火,曾经从江东一直熊熊燃烧到阿房宫。‎ 江水悠悠,泊船无数,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昨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冲天霸气;莫说一生只有一次失败,纵然有一千次,也永远无法抹去这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想到此时此刻偷安的王朝早已风雨飘摇,而西子湖畔依然灯火明灭,笙歌画舫的酣梦残酒使李清照炽灼的热情一下子冷却了起来,化作一股透骨的冰凉。‎ 山河破碎如亡夫赵明诚一路飘零的金石拓片纷纷扬扬;生灵涂炭似金人南侵铁蹄下的乌黑道路泥泞不堪。飞鸟群袭而自毁良弓,狡兔作祟却诛杀忠臣良将,大厦将倾啊,谁人独撑?‎ 李清照仰天一阵狂笑,尖厉的笑声划破黑幕,惊得庙宇下蛰居的蝙蝠扑棱着翅膀一阵乱撞。李清照跪倒在项王的神台上。此时此刻,她多么渴望这位神坛上的英雄能走下来,以横扫六合、气盖八方的气势北上中原,背水一战,一举扫除强虏,救民生于水火之中。‎ 李清照满腔的幽情别恨化作滴血的泪水连绵不断地流淌着,她伏在项王的雕像前,哭诉了整整一夜。‎ 项王啊!你这纯钢铸成的生命,竟然刚硬到毫无韧性的地步,‎ - 18 -‎ 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宜与苟且。要么一战而灭暴秦;要么一战而弃天下。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一种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东方开始泛白,李清照站起身来,拭干泪水,用尽全部力量,咬破玉指,在墙壁上疯狂地涂写起来,殷红的血迹凝成一首千古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自从霸王祠有了这首诗后,乌江不再呜咽,渡口开始日日渡人。‎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三段文中有意使用“浓睡”“闲愁”“冷冷清清”等词语,来折射人物的才华和过往,用以突显李清照今日的飘零与苦难。‎ B.“江面上笼罩着浓厚的阴云,流水呜咽着,如泣如诉”,用了比拟和借代的手法,既渲染了沉重压抑的氛围,又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C.本文用语精当,“山河破碎”“亡夫”“金石拓片纷纷扬扬”,内含信息量极大,使人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天下动荡的历史画面。‎ D.李清照寻觅救民的英雄而不得,将内心的隐恨和景仰化作绝句血祭项羽,从此乌江平息,这是作者的再创作,暗含对项羽的敬仰。‎ ‎8.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塑造李清照形象的。(6分)‎ ‎9.这是一篇历史小说,请从“历史”和“小说”的角度简析这篇小说的基本特征。(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事,三迁顺天府丞。十八年,洮、河有警,极言贡市非策,因历诋边吏四失。帝以纳款二十年,不当咎始事,遂寝其议。召为左佥都御史,再迁户部右侍郎。赵用贤以绝婚事被讦,户部郎中郑材复诋之。‎ - 18 -‎ 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祯寻调兵部,进左侍郎。二十四年,日本封贡事偾①,首辅赵志皋、尚书石星俱被劾。廷臣议战守,章悉下兵部。祯等言:“今所议惟战守封三事。封则李宗城虽征,杨方亨尚在。若遽议罢,无论中国数百人沦于异域,而我兵食未集,势难远征。宜令方亨静俟关白②来迎则封,不迎则止。我以战守为实务,而相机应之。且朝鲜素守礼,王师所屯,宜严禁扰掠。”而疏内言志皋、星当去。诏诘祯,止令议战守事,何擅及大臣去留,姑勿问。志皋自是不悦。有欲即用为尚书者,志皋以故憾,阴沮之。而张位、沈一贯雅与经略邢玠、经理杨镐通,亦不便祯所为,言祯非将材,惟萧大亨堪任。帝不听。甘肃缺巡抚,祯以刘敏宽名上。给事杨应文言敏宽方坐事勘,不当推举。帝以诘祯。祯言:“前奉诏,敏宽须巡抚缺用,臣故举之。”帝怒祯不引罪,调之南京。后考察,南京言官拾遗及祯,遂命致仕。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逾年复引疾,不俟报径归,帝怒,竞夺祯职闲住。未几卒。‎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封贡,指的是册封和通贡互市。偾,失败。②关白,日本天皇成年后,辅助总理万机的重要职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丞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B.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C.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D.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诏狱”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如明代的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 B.“贡市”是中国古代一种贸易,指外国或异族商人随贡使到指定地点进行贸易。 C.“侍郎”‎ - 18 -‎ 本为宫廷的近侍,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 D.“引疾”是指中国古代官员们辞去官职的一种方式、借口或原因,指托病辞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祯关心国事,积极献策献言。在朝廷大臣讨论对日本应采取的措施时,他曾经上奏,分析形势,陈述利弊,积极表达了自己坚决反对对日妥协的态度。 B.李祯不畏权贵,为人正直敢言。傅应祯因直言入狱,他不怕得罪皇上,入狱看护;在首辅赵志皋、尚书石星都被弹劾时,他也进言应当罢他们的官。 C.李祯树敌众多,幸得皇上保全。在有人打算立即擢用他为尚书之时,赵志皋因为旧怨暗中作梗,张位、沈一贯等人也进言说他坏话,然而皇上却没有采纳。 D.李祯委过于人,终致惹怒君王。甘肃巡抚空缺时,他把正在接受调查的刘敏宽的名字报上;在皇帝询问此事时,他把过错推到皇上身上,皇帝把他调往南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以纳款二十年,不当咎始事,遂寝其议。(5分) (2)诏诘祯,止令议战守事,何擅及大臣去留,姑勿问。(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开篇写词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词人心迹。‎ 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 - 18 -‎ 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15.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理想遭遇现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屈原在人生抱负不得施展的时候,却能①“         ,         ”(《离骚》),并且效仿先贤,固守正道;辛弃疾在遭遇掌权派猜忌,眼看英雄老去,时日无多之时,却仍唱出②“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典明志,至死不渝;李贺虽身逢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黑暗残酷,却仍借燕昭王典故,抒发了③“         ,         ”(《雁门太守行》)的报国决心。‎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科幻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同时期居于主流地位的写实主义文学关系________。如果说幻想文学植根于中世纪传说与民族史诗,历经浪漫主义的洗礼,与写实主义看起来________,那么科幻文学的发展则大致与写实主义文学保持平行。‎ 在文本性方面,科幻文学对写实主义不无借鉴。科幻巨作《基地》《沙丘》等都含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寓意,刘慈欣也坦言《三体》叙事模仿的是《战争与和平》。同时,( )。科幻文本中必须有科学话语,即使其中的科学技术是无法证实、________的。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一种文学。这种真实性可能是违反常识,违反直感经验,违反社会认知共同习俗的,但它却在逻辑上成立,借助逻辑、科学原则或拟科学的思维认知来矫正、挑战、颠覆现实观念。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正在________地发展,科幻文学对未来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的想象和预见也越来越具有启示意义。可以说,‎ - 18 -‎ 科幻文学指向看不见的真实,也指向不存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一定与此时此刻密切相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相径庭     别无二致     浮想联翩     如火如荼 B.错综复杂     别无二致     匪夷所思     方兴未艾 C.大相径庭     泾渭分明     浮想联翩     方兴未艾 D.错综复杂     泾渭分明     匪夷所思     如火如荼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在语法、修辞、世界观等方面,科幻文学又有着与写实主义不同的诗学特征 B. 科幻文学在语法、修辞、世界观等方面又有着与写实主义类似的诗学特征 C. 在语法、修辞、世界观等方面,科幻文学又有着与写实主义类似的诗学特征 D. 科幻文学在语法、修辞、世界观等方面又有着与写实主义不同的诗学特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其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的一种话语。 B.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文学。 C.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其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的一种文学。 D.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话语。‎ ‎20. 认真观察下面的坐标曲线图,概括出人类能源消耗比例变化的趋势,不超过50字。(6分)‎ ‎21. 下面一段话在论证观点时有三处引用,其中有一处不能恰当证明观点,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说明。说明文字不超过70字。(5分)‎ - 18 -‎ 作文的实质就是用语言交流,而要交流,首先得有内在的思想。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成于“①笔前定型”,其意就是在写作成文之前,必须有思想的定型;张志公先生也说过,“②学生的文理不通多半是因为没有先想清楚”;而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断言:③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是语言脱离思维。‎ ‎(1)不能证明本段观点的是: (填序号)‎ ‎(2)说明: ‎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方某中学高三年级在上体育课时,因下雪地滑,有两名同学不慎摔伤,其中一人胳膊骨折。为此,不少家长致信校长,强烈要求学校高考前停上体育课,改上高考科目文化课。于是校长委托学生会召集部分学生就此问题举办一次座谈会。‎ 如果你是参会成员,请你写一篇座谈会发言稿,或会后给校长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18 -‎ ‎[来源:Z#xx#k.Com]‎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考适应三考试 高三语文答案 ‎1.B【解析】伯格只是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分析了其中所包含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的元素,而不是“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 ‎2.D【解析】文章并没有对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进行对比分析。 3.C【解析】A“因为对民间故事的改编、重述没有考虑到读者群”分析错误,以偏概全,文中还有其他元素影响大众化,如新的语言和思维、现代观念等。B原文“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可知这一说法错误。D原文“要尽量符合儿童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这一信息可知这一说法错误。‎ ‎4.D【解析】“直属教育部”“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是高志立的呼吁,并非《意见》内容。‎ ‎5.C【解析】“改革开放推广到国内国际”错误,原文是“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6.①城市建设方面: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样板。②制度体系方面:构建的制度体系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带动作用,其改革成果和经验将会辐射全国。③高等教育方面: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的雄安大学。‎ ‎7.B 【解析】没有使用“借代”的手法。‎ - 18 -‎ ‎8.作品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①心理描写:回想项羽的英雄事迹、虞姬追爱殉情,对比当下的王朝动荡和丈夫离世,塑造了心怀家国、追寻至情的李清照形象。②动作描写:仰天狂笑、血泪哭诉、血书诗祭,强化了李清照求英雄拯救黎民于水火而不得的悲愤形象。③环境描写:用江水的如咽、翻滚、嘶鸣、直至平息来烘托李清照凄苦、愤懑、发泄、平静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每点2分,3点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给分。)‎ ‎9.①历史:李清照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情节安排准确地遵照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的主要经历进行合理设置,使小说更加真实。‎ ‎②小说:作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尤其以细腻的心理描写构建一个女性虚拟而现实的情感时空,使读者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丰实立体,更能引起读者的认同。‎ ‎③作者在“历史”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地想象进行“小说”的文学加工,复活了历史人物以人的本性,更引发读者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为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每点2分,3点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给分。)‎ ‎10.B【解析】“祯驳材疏”为主谓宾短语,中间不需要断开,“祯遂乞休”为主谓短语,中间不需要断开。原句标点符号为: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11.C【解析】尚书为各部长官,侍郎是副职。‎ ‎12.A【解析】他反对立即开战,主张“俟关白来迎则封,不迎则止”“以战守为实务,而相机应之”,其实是一种妥协政策。‎ ‎13.(1)皇帝认为对方已归顺二十年了,不应当再追究当初的事,就搁置了他的意见。(“咎”“始事”“寝”各1分,句意2分。)‎ ‎(2)皇上下诏书责问李祯,只命令你讨论战守的事,为什么擅自涉及大臣的去留问题,姑且不要再过问此事。 (“诘”“止”“姑”各1分,句意2分。)‎ ‎14.C【解析】C项,“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故答案为C项。‎ - 18 -‎ ‎15.“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16. ⑴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⑵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⑶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7.D【解析】“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此处讨论关系,用“错综复杂”。“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根据语段意思,此处应强调幻想文学和写实主义的区别,用“泾渭分明”。“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侧重说人的思想状态;“匪夷所思”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适合修饰“科学技术”。“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可作状语。“方兴未艾”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作谓语。 18.A【解析】补写语句须与段首“在文本性方面,科幻文学对写实主义不无借鉴”句式一致,排除BD;文段讨论的是科幻文学在话语等方面与写实主义的不同,排除C。 19.D【解析】“符合内在逻辑、其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的一种话语”语序不当,应“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话语”,排除AC;B.“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文学”搭配不当,应“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话语”。‎ ‎20.传统能源中除木材消耗比例呈持续下降(2分)外,其余均呈先升再降趋势(2分);新能源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2分)。‎ ‎21.第三处(1分)。本段主要论说思想在语言之前(2分),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只论二者关系,未强调思想在前(2分)。‎ ‎22.看发挥。‎ 文言文参考译文:‎ - 18 -‎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中进士。任高平知县,召调为御史。万历初年,傅应祯由于直言而被下到诏狱,李祯和同任御史的乔严、给事中徐贞明一起进去看护他,因此被贬谪为长芦盐运司知事。升为归德推官、礼部主事,三次升迁后为顺天府丞。十八年,洮、河有警报,他竭力进言贡市失策,就一一指斥边防官吏四项过失。皇帝认为贡市已经交钱二十年了,不应当再追究当初的事,就搁置了他的意见。召为左佥都御史,再升为户部右侍郎。赵用贤因断绝婚姻的事被攻击,户部郎中郑材又指责他。李祯驳斥郑材的奏疏,话语侵犯到他的父亲郑洛。郑材愤恨,上疏指责李祯,李祯就乞求退休,皇上不允许。御史宋兴祖建议调郑材到其他部以避开李祯,保全大臣的体统,于是就将郑材外放到南京。李祯不久调到兵部,升为左侍郎。二十四年,日本封爵纳贡的事没有办成,首辅赵志皋、尚书石星都被弹核。朝廷大臣讨论战守,奏章都下到兵部。李祯等进言:“现今所商议的只有战、守、封三件事。封则李宗城虽然被召调,但是杨方亨尚在。如果忽然主张罢除,不要说中国几百人沦陷在外国,我们士兵粮食尚未聚集,形势不允许远征。应当命令杨方亨静候关白来迎接使臣就封,不来迎就停止。,我们将战守做为实在的事,看时机来对付。而且朝鲜一向遵守礼制,王师屯驻的地方,应当严禁骚扰抢占。”奏疏内进言赵志皋、石星应当去职。皇上下诏书责问李祯,只命令你讨论战守的事,为什么擅自涉及大臣的去留问题,姑且不要再过问此事。赵志皋从此不高兴李祯。有人打算立即擢用他为尚书,赵志皋因以前的不满,暗中阻止。张位、沈一贯和经略邢玢、经理杨镐很要好,也不认为李祯的作为便利;进言李祯不是将材,只有萧大亨可以胜任。皇帝不采纳。甘肃缺乏巡抚,李祯把刘敏宽的名字报上去。给事杨应文进言刘敏宽正因事受审查,不应当推举。皇帝将这诘问李祯。李祯说:“以前奉诏刘敏宽等待巡抚缺时擢用,所以臣推举他。”皇帝生气李祯不认罪,就调他到南京。后来考核官员,南京的谏诤官员在考察之后纠弹官员过失时牵涉李祯,就命令他退休。很久以后,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过了一年又托病求退,不等批复就离职回去,皇帝发怒。皇帝最后却削夺了李祯的官职让他闲住。没多久死去。‎ 诗歌参考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楼酒旗飘摇,我那满怀羁旅的春愁只能用美酒来消除了。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江风迅疾,落雨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 18 -‎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衣袍,在家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型的盘香呢?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来源:学.科.网Z.X.X.K]‎ - 1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