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表示正常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人体不同部位的液体或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B.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需要经过3层生物膜才能被细胞①利用 C. ②与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图中B端②中CO2浓度低于A端②中CO2浓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血红蛋白是位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②血浆中不含有,A错误; B、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需要经过一层红细胞膜,一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一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才能被细胞①利用,B错误; C、②血浆与③组织液的成分基本相同,只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 D、经过气体交换后,B端②中CO2浓度要高于A端②中CO2浓度,D错误。 故选C。 2. 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的液体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液体环境,称作内环境 B. 体内所有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都要经过血浆、组织液、淋巴 C.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D.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A错误; B、并不是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都要经过血浆、组织液、淋巴,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B错误; C、内环境稳态指的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体现在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相对恒定,C错误; D、在37℃时人体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D正确。 故选D。 3.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 d点和e点的兴奋是不同时发生的 C. 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 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则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A正确; B、d点先兴奋,然后通过突触兴奋传递到e点,B正确;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兴奋不能由突触后膜作用于突触前膜,C错误; D、因为兴奋不能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则电表①两侧没有电位差,不偏转,兴奋先传递到电表②的左接头,偏转一次,再传递到右接头,再次产生电位变化,共偏转两次,D正确。 故选C。 4.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e为感受器 B. 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 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缩手反射不会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A错误; B、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即乙方框处,痛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即甲方框处,B正确; C、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错误; D、M和N受损,影响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但不会影响由脊髓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其缩手反射仍会发生,D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甲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乙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中神经冲动从A传至B,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甲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中的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 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中仅有一处 D. 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不会兴奋,d点会兴奋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图中神经冲动从A传至B,依赖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 B、题中甲图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的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甲图所示的结构表示突触,据图可知,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示中有两处,C错误; D、切断乙图中的c(传入神经)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d点不会兴奋,D错误。 故选A。 6.若对健康幼龄狗分别做如下实验处理,实验结果与实验处理相符合的是( )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A 摘除甲状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 发育加快,新陈代谢加快 B 摘除胰腺,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血糖正常,生命活动正常 C 摘除性腺,饲喂适量的雄激素 出现雄性第二性征 D 摘除垂体,饲喂适量的生长激素 生长发育正常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摘除甲状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失去靶器官,也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故不能发育加快,新陈代谢加快,A错误; B、胰腺中有内分泌部分泌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和外分泌部分泌消化酶,摘除胰腺,只注射适量的胰岛素,血糖和生命活动都不会正常;B错误; C、雄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可以饲喂起到作用,摘除性腺,饲喂适量的雄激素出现雄性第二性征,C正确; D、垂体除了能分泌生长激素外,还控制着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摘除垂体,此外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饲喂时在消化道被分解成氨基酸,不能起到调节生长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7.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②寒冷会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①错误; ②寒冷会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增加,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②正确; ③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③错误;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而升高血糖,④正确; ⑤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感,⑤正确。 故选C。 8.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 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a、b、c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三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 C、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C正确; D、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另外在下丘脑中还含有渗透压感受器,D错误。 故选D。 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B. 与Y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 ④⑤过程是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⑥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D. d细胞为浆细胞,③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X为抗原,Y为抗体,a为血细胞,b为T细胞,c为B细胞,d为浆细胞,e为记忆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A正确;Y为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依次通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其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膜性细胞器,B正确;④过程是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⑤过程是浆细胞分泌抗体,⑥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C错误;d细胞为浆细胞;③过程为T细胞呈递抗原且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D正确。 10. 图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 A. 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 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 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固定幼苗,旋转纸盒,左侧开口旋转到右侧受光,即植物为右侧受光,生长素集中分布在左侧,左侧生长快,表现为向右弯曲生长;固定纸盒,旋转幼苗,幼苗受光均匀,直立生长;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植物总是在开口受单侧光,表现为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综上所述,D正确。 11.某同学以玉米胚芽鞘为实验材料探究了“α-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见表: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6 NAA溶液浓度(mol/L) 0(蒸馏水) 10-12 10-10 10-8 10-6 10-4 胚芽鞘增长度(mm/d) +2.6 +3.2 +3.9 +5.1 +3.1 +1.8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 浓度为10-4 mol/L的NAA溶液也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C. 1号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 D. 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 mol/L左右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NAA对胚芽鞘增长度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 B、表格中第6号培养皿的胚芽鞘增长度小于对照组,说明浓度为10-4 mol/L的NAA溶液抑制了胚芽鞘的生长,B错误; C、表格中1号培养皿为蒸馏水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C正确; D、表格中第4号培养皿的胚芽鞘增长度最大,说明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 mol/L左右,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产中用乙烯利控制凤梨的成熟时间,可做到有计划地上市销售 B. 啤酒生产中使用的赤霉素可直接催化未萌发大麦种子中淀粉的水解 C. 用2,4 - D处理二倍体番茄未受粉的雌蕊,可获得三倍体无籽果实 D. 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烯利处理果实,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生产中用乙烯利控制凤梨的成熟时间,A正确; B.赤霉素诱导合成α-淀粉酶,α-淀粉酶催化大麦种子中储藏的淀粉水解,B错误; C.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的未授粉的雌蕊花蕾,所得到的无子番茄是二倍体无籽番茄,C错误; D.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种子休眠,D错误; 故选A 13.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图 1)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是通过破坏性别比例降低种群密度的,A正确; B、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 C、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C正确; D、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显著,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故选D。 14.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的横轴为种群数量,纵轴为种群增长率,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最大的点对应种群数量为K/2,要持续尽可能多的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K/2,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收获后,家畜的数量降低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B. 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 C.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 D. 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种群密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群落具有分层结构现象,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A错误; 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B正确;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C错误; 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种群密度也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1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 a 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 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 b 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 B. 图中 e 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 图中 d 所表示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 D. f 与 a 的比值通常为 10%~20% 【答案】A 【解析】 【详解】A、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b 表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A正确; B、具上分析可知,e 表示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错误; C、d 表示分解者分解的能量,d 中包含第二营养级同化以及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 D、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指的是同化量与同化量的比例,应该是b 与a 的比值通常为 10%~20%,D错误。 故选 A。 17.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 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 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 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用于B 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A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不能参与食物链的构成,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①②⑥⑦为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③④⑤为碳在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流动,B正确; C、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①的总量,C错误; D、经③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错误。 故选B。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 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利用黑光灯(物理信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属于同种生物之间传递的行为信息,D正确。 故选B。 19.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基因a与运载体结合后导人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结合图形分析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获取基因a的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图中的① B. 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C. 连接基因a与运载体的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是图中的② D.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糖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图中的①磷酸二酯键,A正确; B、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不是工具酶,B错误; C、连接基因a与运载体的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是图中的①磷酸二酯键,C错误; D、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D错误。 故选A。 20.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制备重组DNA分子,②转化受体细胞,③筛选出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培养受体细胞并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④获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有一定的次序,首次获取目的基因,再制备重组分子,然后转化到受体细胞中,最后经过筛选,得到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并对受体细胞进行培养并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 故选C。 21.有关基因工程操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B. 较小且核苷酸序列已知的目的基因可用化学方法合成 C. 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时要用一定浓度的Ca2+处理细胞 D. 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等标记的一段特殊的核苷酸序列 【答案】A 【解析】 【详解】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错误; B、较小且核苷酸序列已知的目的基因可用化学方法合成,B正确; C、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时要用一定浓度的Ca2+处理细胞,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C正确; D、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等标记的一段特殊的核苷酸序列,D正确。 故选A。 22.SARS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SARS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中有抗S蛋白的特异性抗体。研制预防SARS病毒的疫苗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转录 B. 将大量扩增的S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也能得到表达的S蛋白 C. 步骤③和⑤常用的方法分别是农杆菌转化法和显微注射法 D. 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细胞中是否真正成功表达了病毒S蛋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步骤①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A错误; B、目的基因需要与运载体连接后才能导入受体细胞,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B错误; C、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Ca2+处理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即步骤③和⑤常用的方法分别是Ca2+ 处理法和显微注射法,C错误; D、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即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细胞中是否真正成功表达了病毒S蛋白,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剪切目的基因和质粒,最后在细胞内形成重组质粒 B.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并分泌人类抗体,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 C. 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D. 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身体细胞进行基因修复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剪切目的基因和质粒,最后在细胞外形成重组质粒,A错误; B、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并分泌人类抗体,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B正确; C、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C错误;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身体细胞导入目的基因并使之表达,D错误。 故选B。 2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要生产转基因水稻,最常用的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是花粉管通道法 B. 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它也可从真核生物中获取 C. 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生物的新物种 D. 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农杆菌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由于水稻是单子叶植物,不容易被农杆菌感染,所以若要生产转基因水稻,最常用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细胞的方法是基因枪法,A错误; B、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它也可从真核生物中获取,如酵母菌细胞中含有质粒,B正确; C、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具有新性状的生物类型,但形成的新品种不属于新物种,C错误; D、质粒是双链环状DNA分子,不是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25.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B过程中用到的原材料有4种,加入的引物有2种 B. A→B过程利用了DNA复制原理,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C. 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常选用的受体细胞是卵母细胞 D. B→D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其中④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可以看出,图中A→B过程为PCR技术,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需要两种引物,A正确;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需要用的耐高温的DNA聚合酶,B正确;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培育转基因动物时,常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C错误;培育转基因植物时,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D正确。 26.科学家发现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p53基因转入到癌细胞中,能引发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从而为癌症的治疗又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方向。对于该基因疗法,从变异的角度分析属于(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量变异 【答案】B 【解析】 【详解】基因治疗利用的是基因工程技术,而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 故选B。 27.如图为蛋白质工程操作的基本思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代表蛋白质工程操作思路的过程是④⑤ B. 代表中心法则内容的是①② C. ①代表转录,②代表翻译,④代表分子设计,⑤代表DNA合成 D. 蛋白质工程的目的是对基因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 【答案】D 【解析】 【详解】代表蛋白质工程操作思路的过程是④⑤,A正确;代表中心法则内容的是①②,B正确;①代表转录,②代表翻译,④代表分子设计,⑤代表 DNA合成,C正确;蛋白质工程的目的是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通过基因合成或修饰实现,D错误。 28.拟采用“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的方法繁殖二种名贵花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消毒的原则是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 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 出芽是外植体经细胞脱分化后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 诱导分化生长物生根时,培养基中通常含有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答案】B 【解析】 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和孢子以外的病源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因此消毒的原则是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A正确;愈伤组织细胞含有细胞壁,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不会诱导细胞融合,因此不能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错误;外植体经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后,一般先形成芽,再形成根,而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诱导分化生长物生根时,培养基中通常含有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D正确。 29. 水稻(基因型为AaBb)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一系列过程形成试管苗,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愈伤组织的产生是通过有丝分裂 B. 试管苗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C. 培养基中应该有有机养料 D. 培养基中应该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愈伤组织的产生为脱分化,有丝分裂,A正确。 B、试管苗是由水稻基因型为AaBb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其基因型为AB或ab或Ab或aB,B错误。 C、培养基中应该有有机养料,C正确。 D、培养基中应该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D正确。 故选B。 30.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 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 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 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因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相应的效果,所以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A正确;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此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因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基因型为XX或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X、YY,C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乙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31.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途径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过程①需控制好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 C. 经过程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 D. 过程③需使用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途径获得细胞群和细胞产物(紫杉醇),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过程①表示脱分化,需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B正确;外植体在植物激素的刺激下发生脱分化形成由相对没有分化的薄壁细胞组成的愈伤组织,因此经过过程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C正确;过程③表示细胞大量增殖的过程,需使用液体培养基,D正确。故选A。 32.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B.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可以克服生殖隔离得到新个体 C. 动物细胞工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植物细胞工程不需要 D. 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可以培养克隆动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值,A错误; B、动物细胞融合可以形成杂种细胞,但是不能得到新个体,B错误; C、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可以培养克隆动物,D正确。 答案选D。 33.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错误的是( ) 比较内容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A特殊处理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用胰蛋白酶等制成细胞悬浮液 B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C典型应用 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D培养基区别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蔗糖 动物细胞培养时加入动物血清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植物细胞杂交时首先运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而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运用胰蛋白酶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 B、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运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将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没有生物方法,而动物细胞融合可以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法,B错误; C、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进行种间植物杂交可获得种间杂种植物,动物细胞工程中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蔗糖,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必须利用动物血清,D正确。 故选B。 34.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B. 上述过程中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C. 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植物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 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和发芽率低等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再分化过程发生在c步骤,d步骤是经过人工包裹形成人工种子的过程,A错误; B、离体的组织、器官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叫做脱分化,在脱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发挥了重要作用,B正确;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D正确。 故选A。 35.已知SOD是一种抗氧化酶,它能催化O2形成H2O2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如图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育种方式只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充分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 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SOD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C. 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均需要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完成 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SOD时,必须选取茎尖或叶尖细胞进行培养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育种方式利用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细胞最终发育成植物个体,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SOD基因导入植物细胞,B错误; C、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均需要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完成,C正确;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SOD时,理论上只要选取植物离体的体细胞就能进行,D错误。 故选C。 36.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选择不合理的是( ) A. 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 B. 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 C. 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 D. 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获得优质的突变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因此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不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A错误; B、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B正确; C、茎尖等分生区组织几乎不含病毒,因此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C正确; D、愈伤组织细胞处于分生状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再进行人工选择,可获得优质的突变体,D正确。 故选A。 37.下列关于高产奶牛克隆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供体牛体细胞在进行体外培养时,会发生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的现象 B. 培养至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的细胞中含有能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C. 通过电刺激促进供体与去核受体细胞两两融合,供体核进入卵母细胞 D. 胚胎移植时,应将重组细胞直接移入代孕母牛的子宫 【答案】D 【解析】 【详解】A、供体牛体细胞在进行体外培养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性抑制,A正确; B、核移植用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做受体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体积大,便于操作;含有促使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营养物质丰富,B正确; C、去核的卵母细胞与供体细胞通过电刺激后两两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成重组胚胎,C正确; D、胚胎移植时,应将重组细胞形成重组胚胎,再移入代孕母牛的子宫,D错误。 故选D。 38.下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抗抗体的制备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给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 B. 利用电刺激的方法均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 C. 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进行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 D. 对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甲注射小鼠,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则甲属于抗原,A正确; B、利用聚乙二醇(化学法)、灭活的病毒(生物法)和电刺激(物理法)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杂种细胞,B正确; 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和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能生长,C错误; D、对丙杂交瘤细胞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并经单一抗体检测后,多次筛选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制备单克隆抗体丁,D正确。 故选C。 39.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B. 单克隆抗体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C. 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④不需进行筛选 D. 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过程是通过诱导基因作用使纤维母细胞脱分化为干细胞,与纤维母细胞相比,干细胞的全能性较高,A错误; 抗体是大分子化合物,分泌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 虽然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但不一定是我们所需的抗体,④需要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错误; ②过程是干细胞再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细胞,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D错误。 40.下图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过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C为灭活的病毒,此外还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融合 B. 图中①过程发生了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 图中②过程表示通过有丝分裂过程产生杂种细胞 D.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C为灭活的病毒,此外还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融合,A正确; B、图中①过程发生了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图中②过程表示通过有丝分裂过程产生杂种细胞,C正确; D、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能够生产单克隆抗体,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在培养瓶中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两次用到胰蛋白酶,第一次使用的目的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此次的胰蛋白酶也可用______酶代替。由于动物细胞培养具有_______、_______现象,因此需第二次用该酶处理,然后分瓶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应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__________代以内的细胞,以保持细胞正常的__________核型。 (3)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将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个特点)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以后,再经过多次筛选,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答案】 (1). 胶原蛋白 (2). 贴壁生长(细胞贴壁) (3). 接触抑制 (4). 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5). 10 (6). 二倍体 (7). 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8). 克隆化 【解析】 【详解】(1)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都可以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胰蛋白酶也可用胶原蛋白酶代替。动物细胞培养具有贴壁生长、接触抑制现象,所以培养过程中还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在培养过程中,应定期更换培养液,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的细胞,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3)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将获得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以后,再经过多次筛选,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42.为了提高菊花抗冻能力,研究者从其他生物中克隆出抗冻基因C(图1),拟将其导入菊花中。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抗冻基因C在菊花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 (2)若想了解 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检测方法是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 (3)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抗冻基因C已经整合到菊花的基因组中)抗冻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农杆菌将重组质粒导入菊花细胞,在该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目的是______。抗冻基因C的遗传特性能在菊花体内稳定存在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 启动子 (3). 终止子 (4). DNA分子杂交 (5). 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 (6). 吸引农杆菌感染菊花细胞(促进转化) (7). 目的基因已插入到菊花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解析】 【详解】(1)构建重组质粒时,首先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和运载体,其次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启动子和终止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控件,因此为使抗冻基因C在菊花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3)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抗冻基因C已经整合到菊花的基因组中)抗冻能力没有提高,其可能的原因是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 (4)借助农杆菌将重组质粒导入菊花细胞,在该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目的是吸引农杆菌感染菊花细胞(促进转化)。抗冻基因C的遗传特性能在菊花体内稳定存在的关键是目的基因已插入到菊花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43.下图为人体应对情绪压力时调节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情绪压力产生并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兴奋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是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激素a分泌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都存在________________调节。 (3)正常机体内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但激素含量仍维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激素a能________T细胞合成和释放__________,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从而会使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 【答案】 (1). 电信号 (2). 单向 (3). 效应器 (4). 分级 (5). 激素一经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6). 抑制 (7). 淋巴因子 【解析】 【详解】(1)当情绪压力产生并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兴奋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该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故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传出神经未梢和它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激素a分泌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都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3)正常机体内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但激素含量仍维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4)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激素a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T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从而会使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 44.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回答: 部位 各种激素的相对含量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 幼叶 +++ +++ ++ — 伸长茎 ++ ++ + — 侧芽 + + — — 成熟叶 + +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大类激素是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具有___________作用。成熟叶中含有较多脱落酸,而几乎不含细胞分裂素,可推测细胞分裂素有___________叶片衰老的作用。 (3)某小组同学在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的实验研究中,想要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对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伸长和乙烯产量的影响,请回答关于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①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置IAA浓度为0的对照组。 ③实验结果显示,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产生,进而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答案】 (1). 乙烯 (2). 促进果实成熟 (3). 协同 (4). 延缓(抑制) (5). 生长素的浓度 (6). 茎切段长度和切段中乙烯含量 (7). 需要 (8). 抑制 【解析】 【详解】(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面表格中的四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乙烯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成熟叶中含有较多脱落酸,以促进叶片的衰老和脱落,而几乎不含细胞分裂素,说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3)①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对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伸长和乙烯产量的影响,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茎切段长度和切段中乙烯含量。 ②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设置生长素浓度为0的对照组进行实验。 ③实验结果显示,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产生,进而抑制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45.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北大港湿地是天津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常年有140余种水鸟在此迁徙、停歇、越冬和繁殖。 某兴趣小组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调研。请回答问题。 (1)对湿地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应采用__________法。 (2)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则碳在其内部的传递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示意图,图1所示: ①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入繁殖季节,图中E的雄性可以根据雌性散发的气味去追踪雌性,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F粪便中的能量为X,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Y,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Z,该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增长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到 时间段内,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随着绿水青山工程的发展,人们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演替。 【答案】 (1). 标志重捕 (2). (生物)群落 (3). 含碳有机物 (4). B→D→E→F (5). 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6). Y+Z (7). 一直增大 (8). 次生 【解析】 【详解】(1)东方白鹳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2)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的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 (3)①分析示意图,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F是三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食物链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表示为B→D→E→F。 ②进入繁殖季节,图中E的雄性可以根据雌性散发的气味去追踪雌性,由此可以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③若F粪便中的能量为X,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Y,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Z,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Y+Z。 (4)到时间段内,种群的增长速率虽然在下降,但种群数量在一直增大。 (5)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但依然保留了基本的土壤条件,因而此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