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训练(一)
2021南京市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篇(一) 二(6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6题。(17分) 船 苏童 到常熟去的客船每天早晨经过我家窗外的河道,是轮船公司的船,所以船只用蓝色和白色的油漆分成两个部分,客舱的白色和船体的蓝色泾渭分明,使那条船显得气宇轩昂。每天从河道里经过无数的船,我最喜欢的就是去常熟的客船,我曾经在美术本上画过那艘轮船,美术老师看见那份美术作业,很吃惊,说,没想到你画船能画得这么好。 孩提时代的一切都是易于解释的,孩子们的涂鸦往往在无意中表露了他的挚爱,而我对船舶的喜爱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我记忆中的苏州内河水道是洁净而明亮的,六七十年代经济迟滞不动,我家乡的河水却每天都在流动,流动的河水中经过了无数驶向常熟太仓或昆山的船。最常见的是运货的驳船队,七八条驳船拴接在一起,被一条火轮牵引着,突突地向前行驶,我能清晰地看见火轮上正在下棋的两个工人,看见前驳船上的一对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让我关注的就是驳船上的那一个个家,一个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孩子。这种处于漂浮和行进中的生活在我眼里是一种神秘的诱惑。 我热zhōng于对船的观察或许隐藏了一个难以表露的动机,这与母亲的一句随意的玩笑有关,我不记得那时候我有多大,也不知道母亲是在何种情况下说了这句话,她说,你不是我生的,你是从船上抱来的。这是母亲们与子女间常开的漫无目的的玩笑,当你长大成人后你知道那是玩笑,母亲只是想在玩笑之后看看你的惊恐的表情,但我当时还小,我还不能分biàn这种复杂的玩笑。我因此记住了我的另一种来历,尽管那只是一种可能。我也许是船上人家的孩子,我真正的家也许是在船上! 我不能告诉别人我对船的兴趣有自我探险的成分,有时候我伏在临河的窗前,目送一条条船从我眼前经过,我很注意看船户们的脸,心里想,会不会是这家呢?会不会是那家呢?怀着隐秘打量世界总是很痛苦的。在河道相对清净的时候,我常常看见一条在河里捞砖头的小船,船上是母女俩,那个母亲出奇地瘦小,一条腿是残废的,她的女儿虽然健壮高挑,但脸上布满了雀斑,模样很难看,这种时候我几乎感到一种恐怖,心想,我万一是这家人的孩子怎么办?也是在这种时候我才安慰自己,这是不可能的事,这是胡思乱想,有关我与船的事情都是骗人的谎话。 我上小学时一个真正的船户的孩子来到了隔壁我舅舅家。我舅舅家只有女孩没有男孩,那男孩的父母就通过几道人情关系把儿子送到了我舅舅家。那是一个老实而显得木讷的男孩,脖子上戴着船户子弟常戴的银项圈。我对那男孩的船户背景有一种狂热的兴趣,我一边嘲笑他脖子上的项圈,一边还向他提出各种问题,问他为什么不呆在船上,跟他父母在一起。我问他:“难道在船上不如在我舅舅家好玩吗? ”那个孩子只是回答我,他要在街上上学。他不愿意跟我做朋友,这使我觉得有点颓丧。有一天,我听见窗外的河道响起一片嘈杂声,跑出去一看,一条大木船向我舅舅家的石埠前慢慢靠拢,船上的那对夫妇忙着要靠岸,而一个小男孩站在船头拼命地向岸上挥手,嘴里大叫着:“哥哥,哥哥,哥哥!”我随后就看见我舅妈拉着那男孩站在石埠上,我知道这就是那男孩家的船,船上的男女是他的父母,那个大叫大嚷的小男孩是他的弟弟。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嫉妒的心情看着眼前这幕,但我发现那男孩一点也不高兴,他仍然哭丧着个脸,面对着满脸喜色的家人。我觉得 15 他不知好歹,他母亲眉眼周正,他父亲英俊魁梧,他的家在一条船上,可他还哭丧着个脸! 那船户的儿子在我舅舅家住了一个学期后就被他祖父接走了。奇怪的是,他一走我对自己身世的想象也停止了。或许是我长大了,或者是一个真实的船户的儿子清洗了我内心对船的幻想。至此,船在河道上行驶时,我仍然对船展开着与年龄有关的想象。但那几乎是一种对航行和漂泊的想象了。在寂静的深夜或者清晨,我有时候被窗外的橹声惊醒,有的船户是喜欢大声说话的,一个大声地问:“船到哪里去?”另一个会大声地答:“到常熟去。”我就在被窝里想,常熟太近了,你们的船要是能进入长江,一直驶到南京、武汉,一直驶到山城重庆就好了。 我初中毕业报考过南京的海员学校,没有考上,这就注定了我与船舶和航行无缘的命运。我现在彻底相信我与船并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在我唯一的一次海上旅途中,我像那些恐惧航行的人一样大吐不止,但我仍然坚信船舶是世界上最抒情最美好的交通工具。假如我仍然住在临河的房屋里,假如我有个儿子,我会像我母亲一样向他重复同样的谎言:“你是从船上抱来的,你的家在一条船上。” 关于船的谎言也是美好的。 (选自《自行车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4月版) 3.根据文中的拼音写汉字,给文中加点字注音。(4分) ①热zhōng( ▲ ) ②分biàn(▲ ) ③模样(▲) ④魁梧( ▲ )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所以船只用蓝色和白色的油漆分成两个部分,客舱的白色和船体的蓝色径渭分明……”一句中,两个“白色”词性相同。 B.“那是一个老实而显得木讷的男孩”“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嫉妒的心情看着眼前这幕”两句中, “木讷”和“嫉妒”都含有贬义。 C.“我现在彻底相信我与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一句中,“彻底相信”和“特殊的关系”短语结构相同。 D.“这种处于漂浮和行进中的生活在我眼里是一种神秘的诱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眼里是诱惑。 5.结合上下文,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有时候我伏在临河的窗前,目送一条条船从我眼前经过…… ▲ (2)船上的那对夫妇忙着要靠岸,而一个小男孩站在船头拼命地向岸上挥手,嘴里大叫着:“哥哥,哥哥,哥哥!” ▲ 6.根据材料内容提示,分析“船”在这三篇文章中的共同作用。(4分) 【材料一】 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鲁迅《社戏》) 【材料二】 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 15 【材料二】 后浪①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向你们的自信致敬!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向你们的大气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地生活。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就像我一样。 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注]①2020年5月4日,哔哩哔哩网站为致敬当代青年制作宣言片《后浪》,演讲者是北京人艺话剧演员何冰。本文系其演讲的文字稿。 14.第2段中的“不惑之年”原意是什么?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2分) ▲ 15.下列句子不包含对比意味的一项是( ▲ )(3分) A.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B.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C.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 D.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16.根据文意,理解结尾句“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的含义。(3分) ▲ 【材料三】 致青年(节选) 杜骏飞 以我之见,对这一代青年来说,以下修炼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铭记历史的教训。为此,要读真正的历史。一个民族的历史往往如此:( ▲ )它不会完全重演,( ▲ )一定会传承或沿袭。记住,上一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及上上一个世纪的庚子年里, 15 那些动乱狂躁的人也都是年轻人。如果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那么,忘记民族的历史悲剧,毫无疑问就意味着下一次。 二是要睁眼看世界。自林则徐、魏源、严复以来,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看清世界、认清现实、拨正未来的历史。凡闭关锁国、举国蒙蔽之时,便是灾难频仍之世。不要被动接受他人的推送,要时刻准备主动探寻。要努力获取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信息;要假设一切喧闹的新闻都有伪饰,要对不请自来的推广怀有警惕。 三是要有真正的能力。因为这个能力,你身边的世界会依赖于你。当你的能力不伴随名片上的头衔,也不受制于你所在的平台,那才是你真实的能力。2020年的此时此刻,疫后的艰难时世正缓缓降临,在这样的危难时刻,对所有人来说,成为一个能主动创造的人,远比被人号召更重要。多做一份工作,做自足的自己。多学一些技能,使自己在危机中足以助人。学习劳作,学习修理,学习人文,学习科技,学习谦卑服务,学习自我管理,学习经商,学习公益,学一切能让自己丰富和坚强的东西。 四是要不惧威权和人群。资本和权力最容易使人匍匐在地,从而忘记自己的本性。至于人群,它向来倚多为胜,以大多数的名义,让个体放弃自己的独立和思考。我们终将学会独自思考、独自言说。实际上,当一个人开始享受孤独的时候,才会彻底拥有自己的灵魂。 (摘自杜骏飞公众号,有删改) 17.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一个民族的历史往往如此:( ▲ )它不能重演,( ▲ )一定会传承或沿袭。 18.文章结尾说“当一个人开始享受孤独的时候,才会彻底拥有自己的灵魂”,这句话让你联想到名著中的哪位人物?请写出他的相关经历。(3分) ▲ 19.以上三则材料都可看作是前辈写给后辈们的文章。请分析前辈们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6分) ▲ 20.“五四”青年节期间,前辈致青年的各类文章、视频在网络刷屏,引起同学们的热议。对于前辈们的观点,同学们各执己见。为此,学校社团想要组织一场辩论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填写下面表格,为辩论赛做准备。(4分) 为辩论赛设计辩题 正方观点 (1)▲ 反方观点 (2)▲ 为你支持的一方准备素材 ( ▲ )方论据 (3)▲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17题。(13分) 信 使 刘慈欣 这些天老人的心绪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他想用窗帘和音乐把自己同外部世界隔开,但做不到。 有两件事使他不安:一是量子理论,他不喜欢那个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上帝不掷骰子”,他最近常常自言自语。另一件事是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的事已过去很长时间了,甚至战争也过去很长 15 时间了,但他的痛苦在这之前只是麻木的伤口,现在才痛起来。 老人是昨天才发现楼下的那人在听他的音乐。是个年轻人,穿着现在很流行的尼龙夹克。 后来的三天,每当老人在傍晚开始拉琴时,那人总是准时到来,静静地站在普林斯顿渐渐消失的晚霞中。 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声刚刚响起,外面下起雨来。老人放下提琴,迈着不灵便的步子走下楼,穿过雨雾走到年轻人面前。 “你如果……哦,喜欢听,就到楼上去听吧。” 老人转身走回去,音乐又在楼上响了起来,年轻人慢慢转过身,恍惚地走进门,走上楼去,好象被那乐声牵着魂一样。对于如此迷恋于自己琴声的这个人,老人心中有一丝歉意。他拉得不好,特别是今天这首他最喜欢的莫扎特《回旋曲》,拉得常常走调。还有那把价格低廉的小提琴,很旧了,音也不准,但年轻人在静静地听着。 时间过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点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起了那个年轻人,抬头见他正向自己鞠躬,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哦,你明天还是上来听吧。”老人说。 “不,明天我还在下面听。” “明天好像还会下雨,这是连阴天。” “是的,明天会下雨,但在您拉琴的时候不下;后来还会下一天,您拉琴时也下,我会上来听;雨要一直要下到大后天上午十一点才会停。” 老人笑了,觉得年轻人很幽默,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他突然预感到这未必是幽默。 以后的天气精确地证实着年轻人的预言:第二天晚上没雨,他在楼下听琴;第三天外面下雨,他上来听;普林斯顿的雨准确地在第四天的上午十一点停了。 这天晚上,年轻人来到老人房间,拿着一把小提琴。他没说什么,用双手把琴递给老人。 “这是借给您的,过一段时间您再还给我。对不起教授,我只能借给您。” 老人接过琴来,这是一把看上去很普通的小提琴,没有弦!再仔细一看,弦是有的,但是极细,如蛛丝一般。老人不敢把手指按到弦上,那蛛丝似乎一口气就可吹断。他抬头看了看年轻人,后者微笑着向他点点头。 老人拉起了《回旋曲》,立刻把自己溶入了无边的宇宙。他看到光波在太空中行进,慢得像晨风吹动的薄雾;无限宽广的时空薄膜在引力的巨浪中轻柔地波动着,浮在膜上的无数恒星如晶莹的露珠;能量之风浩荡吹过,在时空之膜上激起梦幻般的霓光…… 老人被那把小提琴迷住了,每天都拉琴到深夜。这样过了十多天,老人的琴突然拉得少了起来,而且有时又拉起了他原来那把旧提琴。这是因为他突然产生了一种忧虑,怕过多的演奏会磨断那蛛丝般的弦。但那把琴所发出的声音的魔力让他无法抗拒,特别是想到年轻人在某一天还会来要回那把琴,他又像开始时那样整夜地拉那把琴了。每天深夜,当他依依不舍地停止演奏时,总要细细地察看琴弦,琴弦丝毫没有磨损的痕迹,它的表面如宝石一样光滑晶莹,在黑暗中,它还会发出蓝色的荧光。 这天入睡前,老人像往常那样最后看了看那把琴,突然发现琴弦有些异样。他拿起放大镜仔细察看,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琴弦越磨越粗。 第二天晚上,当老人刚把弓放到琴弦上时,年轻人突然出现了。 “你来要琴吗?”老人不安地问。 年轻人点点头。 “哦……如果能把它送给我的话……” “绝对不行,真对不起教授,绝对不行。我不能在现在留下任何东西。” 老人沉思起来,他有些明白了。双手托起那把琴,他问: “那么这个,不是现在的东西了?” 15 年轻人点点头。老人现在明白了更多的事。他想起了年轻人神奇的预测能力,其实很简单,他不是在预测,是回忆。 “我是信使,我们的时代不想看到您太忧虑,所以派我来。” “那么你给我带来什么呢,这把琴吗?” “不是的,这把琴只是一个证明,证明我来自未来。” “怎么证明呢?” “在您的时代,人们能够把质量转化为能量:原子弹,还有很快将出现的核聚变炸弹。在我们的时代,已可以把能量转化成质量。您看,”他指着那把提琴的琴弦,“它变粗了,所增加的质量是由您拉琴时产生的声波能量转化的。” 沉默了一会儿,老人宽容地笑了:“好吧,孩子,你给我带来了什么信息?” “两条信息。” “那么第一条是——” “人类有未来。” 老人宽慰地仰躺到扶手椅上,像每一个了却了人生最后夙愿的老者一样,一种舒适感涌遍了全身,他可以真正休息了。“孩子,见到你我就应该知道这一点的。” “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是人类最后两颗用于实战的核弹……” 年轻人拿起了那把他要收回的小提琴:“我该走了,为了听您的音乐,我已耽误了很多行程。” “你带来的第二条信息呢?” 年轻人已拉开房门,他转过身来微笑着,似乎带着歉意:“教授,上帝确实掷骰子。” 老人从窗口看着年轻人来到楼下,已是深夜,街上没什么人。年轻人开始脱下衣服,他也不想带走这个时代的东西。几秒钟后,他就消失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之中。 爱因斯坦默默站了一会儿,慢慢地转身,又拿起了他那把旧小提琴。 (选自《科幻大王》2001年第11期,有删改) 14.请根据小说内容,从“悬念→结局”的角度补全下面的故事情节流程图。(3分) 悬念2: 年轻人为什么痴迷于老人的琴声? 悬念4: 年轻人送给老人的琴为何如此特殊? 结局: (3) ▲ 悬念3: (2) ▲ 结局:两件事使他不安: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性和原子弹将毁灭人类。 悬念1: (1)▲ 15.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老人的形象。(4分) ▲ 16.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他看到光波在太空中行进,慢得像晨风吹动的薄雾;无限宽广的时空薄膜在引力的巨浪中轻柔地波动着,浮在膜上的无数恒星如晶莹的露珠;能量之风浩荡吹过,在时空之膜上激起梦幻般的霓光…… ▲ 17.文中多次出现小提琴,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它的作用。(4分) 15 ▲ (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7分) 材料一 美好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向往,如何讲好美好生活的故事,不同媒体各有所长。影视类长视频多以深邃的开掘、专业化的精工细作见长,短视频则特别适合呈现普通人对当下生活微小又真切的敏锐观察,更贴近“见微知著”的普通人视角。数据显示,80%以上的用户自制短视频来自“生活随拍”。各类短视频平台上,运动、亲子、旅行、美食、动植物等主题备受欢迎,富有时代气息。 短视频庞大流量所折射出的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持续推动用户参与创作分享的主要动力。一幅幅原汁原味的生活画面、一段段饱满鲜活的生活记录,短视频展现的美好生活不仅范围广泛,而且立体多样。无论是将日常生活片段进行戏剧化剪辑,还是与家人共同完成一段“生活小品”,人们都能在互动碰撞中释放情感、放飞心灵。A通过短视频,不同地域、职业、性别、年龄的群体连接起来,共同捕捉呈现时代之美的瞬间,分享苦辣酸甜的滋味,汇聚积极乐观的态度。 (选自公众号“人民日报文艺”,杨承虎 崔莉《短视频——赋能文化传播 展现美好生活》,有删改) 材料二 我曾经计划做一个纪录片,叫《一只烧饼的旅行》,因为我觉得,一只烧饼可以带领我们去认知全世界。 烧饼是个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理解的食物。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小时候的烧饼是什么样子呢?它大概有十公分宽,有二十公分长,是一个长条形的面饼,烤得非常焦。B这种烧饼在我的老家还有一个名字,叫“缸帖子”。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烤烧饼的炉膛,是用水缸倒过来做成的,下面生火,上面散热。 再放眼到全中国的烧饼,你看新疆的馕有多大?我吃过最大的馕直径有一米;到了甘肃、宁夏,烧饼就变得小了一点;到了山东,这种烧饼就变得特别薄,甚至还有那种特别脆的烧饼;再到了江苏,几乎就只有黄桥烧饼这么一点点大,而且它的制作特别繁复。 地理和人文确定了食物的样貌。相反,从食物的样貌也可以推断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结构、社会生活发展水平,以及当地人的性格特征。 (选自公众号“风味星球”,陈晓卿口述《我从烧饼开始认识世界》,有删改) 材料三 向更大的世界开始探索吧 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去求证 看看古老手艺如何惊艳时光 看看翩翩少年如何奋发图强 看看耄耋老人如何白头偕老 看看芸芸众生如何逆风飞翔 向所有认真生活的人喊一句 老铁,没毛病 (节选自快手“奥利给”大叔王春生演讲《看见》) 18.小沐看了材料二、材料三后想将它们拍成短视频,他向老师请教短视频脚本的创作方法。请你根据情境完成对话。(5分) 小沐:老师, ▲ 老师:好的。首先,你要选择一则材料,确定短视频想体现的主题。 小沐:我选择材料 ▲ ,表现的主题是▲ 15 老师:很好!确定了主题,接下来就要将主题具体化,用故事来展现主题。在这个环节中,要完成对人物、场景和事件的设定安排。你试试看? 小沐:好的,老师。我的故事是这样的▲ 老师:你的故事具体且契合主题,如果能够再充实一些细节,画面感就更强了。 小沐:好的,明白了。谢谢老师! 19.比较以下两段文字,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语言特色。(4分) A. 通过短视频,不同地域、职业、性别、年龄的群体连接起来,共同捕捉呈现时代之美的瞬间,分享苦辣酸甜的滋味,汇聚积极乐观的态度。 B.这种烧饼在我的老家还有一个名字,叫“缸帖子”。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烤烧饼的炉膛,是用水缸倒过来做成的,下面生火,上面散热。 ▲ 20.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短视频则特别适合呈现普通人对当下生活微小又真切的敏锐观察,更贴近“见微知著”的普通人视角。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1分) 奇葩的夫子庙“市井” 俞允饶 “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渔。”《全唐诗》中如此描摹我国古代市场的繁盛气象。市场古称之为“市井”。井,最初指水井。《正义》上载:“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故云市井。” 夫子庙市井,是我国古代市井繁荣的典型代表。六朝时秦淮两岸就号称“大市百余,小市十余”。及明清,朝廷为彰显对人才的重视,恩例规定,赴考举子的过往车船,所有关卡免查纳税。富绅巨商子弟,借赶考机会,运载大批货物来南京贩卖,考后又购买大宗货物还乡,还有商人花钱搭举子的车船带私货,往来两地。所以大试之年,夫子庙周围,摊贩林立,人来客往,商业异常兴盛。夫子庙市井的鼎盛,竟与“投机”“走私”有关,倒也带了点奇葩的传奇色彩。 东市、西市是夫子庙市井最集中之地,细细玩味,你也能品出“奇葩”之味来。 东市较大,物品丰富,人文丰厚。左边首家“萃文斋”,竹木牙雕、翡翠石器、各式首饰、瓷砖壁画等应有尽有。右边首家“花弄影”,提供摄影器材,出租明清服饰,给游秦淮者平添雅趣。石道右边,“书香阁”散发着古籍的清雅之气。“墨缘轩”抬头可见赵朴初所书匾额,笔意潇洒,金光灿灿。“物华庄”是手工艺品的长廊,套装各色泥人脸谱,向人们展现南京民间手工艺术的风华。西市虽比东市略小,亦非同凡响。商店、邮苑、钱庄,琳琅满目。入口处“西广艺舫”占有11楹门面,各种木贴画、美术陶瓷、邮册影集、流行饰品,飞红滴翠,五光十色。深得集邮爱好者青睐的“邮苑”,是南京最大的集邮市场,古今邮品无所不全,终日人流如潮。“太平通宝”高悬的钱庄,令人疑入古代银楼。“伊神花苑”与大成殿一道之隔,崇尚的是天然风韵。除此之外,两市中均间或夹杂着女人胭脂、娃娃玩具、钓竿烟具等商铺。这雅俗不讳、共生共赢的市内格局也算景观奇异,实属罕见。 夫子庙市井,不仅市场繁荣、文化厚重,而且▲。东、西市场内一处处明清古建筑,宛如隐藏在街巷深处的小家碧玉,雅洁古朴,玲珑秀美,引人探胜。它们都是赭红檐栏,瓷砖镶地,围廊萦绕,屋角翚(huī)飞,山墙袅娜。屏风墙,高耸俏丽 15 ,连接在华屋之间;翘梢脊,遍布屋顶,阳光下金碧交辉。各建筑物前旗匾高挑,宫灯悬挂,再现明代《南都繁会图》盛况。 庄亦谐,喧亦静。在整体布局上,最“奇葩”又美好的,在于学究般端庄气质和活色生香的市井气象不可思议地和谐共处。大成殿肃穆庄严,“两耳不闻窗外市”,一切诠释着儒士之仪。而围墙之外,市井商铺、俗世奇人,流光溢彩;京鼓大书、杂耍游娱,市声喧朗。谁也不会想着围墙内的圣人在沉吟人生。而在热闹市场前后交接处,还静静坐着一座造型别致的方亭,名“思乐亭”,端庄典雅,柱上嵌刻两副嘉联——“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大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寥寥数语,犹如点睛之笔,点出历史深度,开拓意境幽阔,让人在饱览华美风物之时,不忘静思,获得启迪。 (选自《秦淮古今大观》,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7月版,有删改) 13.开头引用诗句“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渔”有什么作用?(3分) ▲ 14.阅读全文,说说夫子庙市井有哪些“奇葩”之处。(3分) ▲ 15.在上文空缺处填入短语,使文气连贯。(2分) ▲ 16.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大成殿肃穆庄严,“两耳不闻窗外市”,一切诠释着儒士之仪。而围墙之外,市井商铺、俗世奇人,流光溢彩;京鼓大书、杂耍游娱,市声喧朗。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3分) 金陵子弟江湖客 余光中 过了半个世纪再加一年,我终于回到这六朝故都,逆着时光隧道回到此生的起点,心中怦然激动。 车上,看着窗外的街景,一切都在真幻之间,似曾相识,可惊又可疑。南京见我,只恐亦难相认吧。玄武湖的明眸能穿透我的白发,认出当年的黑发少年吗?我见钟山多妩媚,从东晋以来便如此多娇,但钟山见我岂亦如是? 沿熙攘的中央路长驱北上,我们到了一栋双管电梯齐上的圆顶高厦——玄武饭店。一管有如平地登仙,将我们吸上了天去,整座南京城落到我们的脚底,连同街道市声红灯绿灯。落下去,只为腾出十里空旷,秋高气爽,紫金山似乎在接受我们觐见,玄武湖佩戴着翠洲与菱洲的螺髻黛,娇嫩翠秀。这一惊艳,安排得恰到好处——童年镜像跟我捉了半世纪的迷藏,遍寻不见,此时,猛跳出来跟我打了个照面。一惊,一喜,一叹,我真的是回来了。 其后三天,乡愁怯怯,我一一回瞻孩时熟悉的名胜:夫子庙、燕子矶、栖霞寺……半世纪来,这些早成记忆的坐标、梦的场景。但最能安慰我流离的魂魄的,是玄武湖与中山陵。 当年,父母常牵我甚至抱我来玄武湖上,摇桨荡舟,饕餮田田的荷香,再用手绢包了熟菱角,去咀嚼波光流传的六朝余韵。这一切,渗进我的记忆之根。 15 后来进了金陵大学,每逢课后兴起,就骑车向玄武门驰去。不消一盏茶工夫,我们已浮沉在碧波上了。越过风吹鳞动的千顷琉璃,西望是明城楼,层砖密叠,雉堞隐隐;东望是紫金山,阴晴殊容,朝夕变色。天文台的圆顶像众翠簇拥的一粒白珠。九州之大,名湖自多,但如玄武湖这泓湛碧,倒映着近湖的半城堞影,远处的半天山色,还是少见。 我是南京的孩子,这盈盈湖水颇有母性,深婉与安详,温柔了我的幼年,妩媚了我的回忆。 至于父性呢,该属紫金山了,尤其是中山陵。登高临风可怀古,此处青山好埋骨。今人墓有中山陵、谭延闿墓、廖仲恺与何香凝墓,古人墓有明孝陵与常遇春墓。但孩时印象最深,而流浪在海外孺慕最切的,是中山陵。 我去登临。本已走进侧道,树阴疏处隐隐窥见陵貌庄严——我忽然觉得这样太草率了。五十年后终于浪子回家,应虔诚些。于是我们原路退回,从巍峨的牌坊起步,一路崇仰上去。 小茅山坡势缓缓上升,琉璃青瓦的陡斜屋顶覆盖着花岗石砌的白壁,陵门上去是碑亭,更上去是祭堂,肃静而高洁,那气象层层叠叠,把中山陵推崇到顶点。人造的是白石青瓦的严整秩序,神造的是雪松水杉的郁郁生机,天人合一,标举一种恢弘的意境。 从陵门起步,三百九十二级花岗石阶,天梯一般把朝山的人群一级级接引向上,去攀附高处长眠的或许是仍未瞑目的灵魂。石阶宽敞,可容数十人并肩共登,更添天下为公的气象。或许有意把整座石陵谱成一首深沉的安魂曲,用三百九十二琴键来按弹,按的是朝山者不绝于途的虔敬脚步。想当年那个小学生,在女老师带领下也曾与群童推挤着踏过这一长排白键。但那首安魂曲究竟多深沉,却要经历过五十年的风吹雨打,从海外归来才能体会。 长风千里,吹不去这欲断且续的秋魂桂魄。但是几时啊,我不禁自问,你才能把桃李的青苗栽在江南、种在关外? 二〇〇一年十月于高雄西子湾 (选自《金陵子弟江湖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节) 17.下列关于玄武湖颇有“母性”、中山陵蕴含“父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玄武湖碧波荡漾,千顷鳞动,倒映着堞影山色,如母亲般深婉安详。 B.在湖上摇浆荡舟,饕餮荷香,母性般温柔、妩媚了作者幼年的回忆。 C.中山陵居高临下,肃静威严,隐没于古今众墓,如父亲般令其生畏。 D.中山陵“天下为公”,寄意深远,如宽厚的父亲一般,引领着作者成长。 18.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3分) 一管有如平地登仙,将我们吸上了天去,整座南京城落到我们的脚底,连同街道市声红灯绿灯。 ▲ 19.结合全文和“江湖”的释义,说说对文题“金陵子弟江湖客”的理解。(3分) “江湖”释义:①江河湖海;②泛指四方各地;③指民间;④指隐士的居处;⑤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 ▲ 20.余光中是著名诗人,他的散文也具有诗歌韵味。结合本文具体语句说说你对这一特征的理解。(4分)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9分) 15 “5G传播病毒”的谣言映射“猎巫反应” 方承志 最近,一场由谣言煽动起来的反5G运动正在西方世界蔓延,继英国多个地区的5G基站遭人为纵火,荷兰鹿特丹、利塞尔等地的5G通信塔楼也遭人为纵火和破坏。目前,澳大利亚政府甚至收到一份呼吁政府停止5G推广的联名请愿书。 谣言的起源十分荒诞,欧美国家的两名医生以讹传讹,将5G信号与新冠病毒传播联系在一起,并演绎为“5G基站辐射危害人体免疫力”“新冠病毒借助无线电波传播”等谣言,致使这些谣言在社交媒体上快速地流传。 谣言的兴起,源自于西方民众的“猎巫反应”。当人们遇到重大自然或者社会灾害,惨遭重大损失,需要转移遭受的痛苦,在缺乏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情况下,常求助于阴谋论,把痛苦的根源转嫁到某个毫不相干的群体或者事物上。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猎巫反应”。 其实,西方民众的“猎巫反应”由来已久,只不过国人知之甚少。中国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致使民众科技素养远远落后于西方。改革开放之初,与中国打交道的又多是西方精英,这些精英的优秀表现,又进一步强化了国人的认知。一个观点似成定论:西方民众普遍具有很高的科技素养,西方国家的教育获得巨大成功。 然而,随着对世界历史深入地了解,中国人发现,从中世纪“黑死病”大流行起到20世纪初,西方民众一直把瘟疫和战争归罪于犹太人的“巫术”,才明白西方民众一直存在“猎巫反应”。 西方民众怎么会有“猎巫反应”呢?原来每个国家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理性精神的培养,是依赖于基础教育的扎实开展,依靠于一支高素质、负责任的教师团队的。然而西方国家公立基础教育并非十全十美,大部分公立学校实际上处于“放养”状态,而西方精英阶层都在私立学校接受高质量教育。西方基础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愈加拉大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素养差距。英国瓦尔基环球集团基金会展开的全球教师地位指数调查显示,近年来英美两国教师地位明显低于中国。试想公立学校教师综合地位普遍不高,怎能强求这些教师以充足的职业荣誉感和上进心为一般家庭子女辛勤付出?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5G基站传播病毒”这样荒诞的谣言怎能不大行其道呢?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猎巫反应”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社交媒体也同样流传着一些反科学的谣言。要想整体抬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培养民众的理性精神,就需扎实开展好基础教育。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尽可能地接受足够好的教育,我们需要继续努力,遵循公平原则,坚持以公立学校为主导,统筹教育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负责任的教师团队,扎实做好系统性工程,真正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的目标。 (选自《环球时报》,2020年4月14日,有删改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21.在作者看来,当下中国应该如何避免民众的“猎巫反应”?(3分) ▲ 22.文章为何从西方社会反5G运动说起?(3分) ▲ 23.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该如何有效阻止谣言?(3分) 15 【链接材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上出现了“钟南山院士建议‘喝高度酒对抗冠状病毒’”的谣言。这则谣言迅速扩散,给百姓造成误导。有些网友比较谨慎,在官方没有证实之前,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发现这则谣言内容不断变化,先后在微信、社交网络、多家媒体上传播过,但材料最初来自中央电视台,是李兰娟院士所说,其原话为:“病毒本身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56摄氏度30分钟,冠状病毒就死亡了。这个是按照以往对冠状病毒的经验,乙醚、75%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剂,还有过氧乙酸等等,这些溶剂都可以有效地灭活病毒。” ▲ 参考答案 (一)(17分) 3.(4分)①衷 ② 辨 ③ mú ④wú 4.(3分)C 5.(6分) (1)(3分)“目送”写出了我伏在窗前看着船来船往的专注模样(神态),写出我对船的恋恋不舍,表达了我对船浓厚的兴趣与神秘的想象。 (2)(3分)“拼命”写出了小男孩看见哥哥时兴奋的样子,表现出他对哥哥强烈的思念。与下文哥哥哭丧着脸形成鲜明对比。 6.(4分)示例一: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比如本文中的船引发了我好奇,触发了我的想象;《社戏》里的船推动了情节发展,促成了“我”夜航赵庄看戏的旅程;《我的叔叔于勒》里则设置了巧合,于勒居然真出现在了船上,使得小说的讽刺批判力度得以彰显。 示例二:都寄托了人物的情感。比如本文中的船寄托了作者神秘的向往,《社戏》中的船承载了儿童的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我的叔叔于勒》承载了一家人的梦想,也见证了梦想的破灭。 (作用1分,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3分。) (三)(29分) 12.(3分)A 13.(3分)看到红杏生叶,青梅缀枝的美丽春色,却又看到了阑珊花落,这种新旧交替情景让诗人内心感到凄苦寂寞。(只答到红杏和青梅的景色,得1分,答到因花落而感到寂寞的得2分,达到因新旧对比而感到寂寞得3分。) 14.(2分)原指四十岁。本文中指对自己的喜好不困惑的时期(或理解为成熟通透亦可)。 15.(3分)C 16.(3分)两代人共处在同一个时代潮流中,共同肩负着民族的(国家的或历史的)责任。(一点2分,两点3分。) 17.(2分)即使……也 18.(3分)示例一: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饱受欺凌,在孤独中长大,孤独的经历却使她拥有了自尊自爱的高贵品质。(《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孤独之旅》等名著内容均可)(有名著的相关内容得1分,内容的阐述符合题意得2分。) 19.(6分)材料一含蓄表现出前辈对后辈的告知,带有自嘲的意味。材料二直接强烈的表达出前辈对后辈的羡慕、敬意和感激。材料三理性温和的表现出前辈对后辈的教诲与期盼。(每点2分) 20.(4分)示例:(1)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2)我们并没有选择的权利。(论点来自以上材料,得1分;正、反方观点形成对立,得1分)(3)正方论据:我们学校有很多社团,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同学,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论据能证明本方观点,2分) (三)(15分) 15 14.(3分)(1)老人为什么心绪很不好,甚至连窗帘和音乐都不能把他同外部隔开?(疑问句,1分)(2)年轻人如何能一直准确预见未来的天气情况与发生的事件?(疑问句,1分)(3)年轻人来自未来,他充满着对老人爱因斯坦的尊重,他不是预测而是回忆,在未来的时代,小提琴琴弦变粗是由拉琴时产生的声波能量转化为质量(1分)。 15.(4分)时刻关心人类命运,比如年老了依然在反思自己物理成果可能对人类未来造成的毁灭性危害,获得未来人类社会依然存在的信息后,开始更深层次的思考(2分);痴迷于物理领域,对量子物理有深刻认识;淡泊名利,拒绝了担任以色列总统的邀请;和蔼亲切,对年轻人的态度可以感受(2分,答到任意两点给2分)。 16.(2分)示例1: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宇宙中的物理现象比喻成大自然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老人沉浸在迷人的小提琴演奏曲中,溶入到对无边宇宙的观察与思考。 示例2: 化抽象为具象,将宇宙中抽象的物理现象化作可具体感知的大自然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老人沉浸于浪漫迷人的小提琴曲,并溶入到对无边宇宙的观察与思考的画面。 17.(4分)小提琴有来自现实世界的旧的小提琴与来自未来的新的小提琴之分,隐喻关于现有物理理论与未来新理论的对比(1分);设置悬念,通过描绘老人拉起旧的小提琴的困惑、年轻人借予的未来小提琴的奇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文末老人又拉起自己旧的小提琴,引发读者新的思考(1分);首尾呼应,小说结构更加完整(1分);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得小说情节结构更加丰富曲折,而又显得巧妙(1分)。 (四)(13分) 18. (5分) (1) (1分)您好!我想把看到的材料拍成短视频,向您请教短视频脚本的创作方法。谢谢! (2)(1分)示例1:材料一 食物与文化;示例2:材料二 发现美好 (选择材料不给分,主题与材料吻合给1分) (2) (3分)示例1:人物设定为在他乡工作的游子;场景设定为过年回家的火车上;事件 设定为游子在火车上与邻座的人讨论各地的烧饼,讨论中的内容能折射食物背后的文化。 示例2:人物设定为南京花灯手艺传承人;场景设定为家中;事件设定为传承人尝试花 灯新造型的创新。 (人物、场景、事件设定各1分。人物、场景与事件要有联系,能构成表现主题的故事,如若不能,倒扣1分) 19.(4分)材料一语言精炼简洁,具有书面语体色彩,(1分)运用排比句式,节奏和谐,突出强调了短视频的积极作用。(1分) 材料二语言平易、朴实,贴近生活,具有口语色彩。(1分)运用设问句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吸引读者的兴趣,启发读者思考。(1分) 20.(4分)材料二选择了烧饼这种生活中最普通、最寻常的食物来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1分)材料二从平常的烧饼中作者看到地理与人文的关联,思考食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历史,从平凡的物质生活中挖掘出丰富的精神内涵,体现出“见微知著”的视角。(1分) 15 材料三中古老手艺的传承发展,少年奋发图强,老人白头偕老,芸芸众生逆风飞翔,这些都是最寻常、最普通的人和事,表现对当下生活真切细致的观察;(1分)从平凡生活中的故事,挖掘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分) 13.(3分)引用诗句描绘古代市井盛况(1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夫子庙市井”(1分),也给本文增添文学气息(增加可读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 14.(3分)(1)夫子庙市井的鼎盛,竟与“投机”“走私”有关,倒也带了点奇葩的传奇色彩。(2)雅俗不讳、共生共赢的市内格局也算景观奇异,实属罕见。(3)整体布局上学究般端庄气质和活色生香的市井气象不可思议地和谐共处。(每点1分) 15.(2分)建筑秀美(建筑玲珑、建筑雅洁、建筑古朴等均可)(合理总结建筑特点1分,四字主谓短语1分)。 16.(3分)示例1:举例子,举了大成殿的肃穆庄严和墙外市井喧腾的例子(1分),同时把大成殿当人来写,使用拟人手法(1分),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夫子庙市井整体布局上“学究般端庄气质和活色生香的市井气象不可思议地和谐共处”(或“庄亦谐,喧亦静”)的特点(1分)(只写“奇葩”特点不给分)。 示例2:举例子,举了大成殿的肃穆庄严和墙外市井喧腾的例子(1分),同时化用名句“两耳不闻窗外事”(1分),具体而生动地说明了夫子庙市井整体布局上“学究般端庄气质和活色生香的市井气象不可思议地和谐共处”(或“庄亦谐,喧亦静”)的特点(1分)(只写“奇葩”特点不给分)。 示例3:举例子,举了大成殿的肃穆庄严和墙外市井喧腾的例子(1分),并且大成殿端庄肃穆的气质,与活色生香的市井气象构成对比(作比较)(1分),具体突出了夫子庙市井整体布局上“学究般端庄气质和活色生香的市井气象不可思议地和谐共处”(或“庄亦谐,喧亦静”)的特点(1分)(只写“奇葩”特点不给分)。 17.(3分)C(“隐没于古今众墓”和“如父亲般令其生畏”错误。) 18.(3分)夸张(或比喻)(1分),形象地写出了玄武饭店楼宇之高、电梯速度之快(1分),表达了作者对金陵美景瞬间尽收眼底的惊喜、赞叹之情(1分)。(修辞手法1分,外在情状1分,内在情感1分) 19.(3分)①“金陵子弟”道出作者是南京人,南京是他的故乡;(1分)②“江湖客”指作者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漂泊;(1分)③蕴含了作者漂泊在外五十余年的惆怅;④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⑤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⑥任意一点得1分) 20.(4分)示例1:“父母常牵我甚至抱我来玄武湖上,摇桨荡舟,饕餮田田的荷香”(1分),“上”“香”押韵,富有诗歌的音韵之美(1分),以“玄武湖”“荷香”为意象(1分),饱含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1分)。 示例2:“再用手绢包了熟菱角,去咀嚼波光流传的六朝余韵”(1分),“咀嚼”一词精炼优美(1分),是对日常用语的“陌生化”处理,表达显得新颖别致(1分)。间接抒发了对故都文化深沉的热爱之情(1分)。 示例3:“我见钟山多妩媚,从东晋以来便如此多娇,但钟山见我岂亦如是?”(1分)这句像诗的语言一样精炼优美,以“钟山”为意象(1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钟山以人的情感(或:化用古典诗句,使得文字更添古典诗意)(1分),寄予了作者深厚的相思之情(1分)。 示例4:“西望是明城楼,层砖密叠,雉堞隐隐;东望是紫金山,阴晴殊容,朝夕变色”(1分),句式对称,长短结合,富有诗的节奏感,音韵和谐(1分)。选取“明城楼”和“紫金山”这两个意象(1分),承载了作者对南京的浓烈的热爱之情(1分)。 (结合原句1分,从音韵美、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理性美等诗歌角度判断正确,写出其中两个方面2分,分析效果1分) 21.(3分)坚持以公立学校为主导,统筹教育资源(1分),建设一支高素质、负责任的教师团队,扎实开展好基础教育(或扎实做好系统性工程)(1分),整体抬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培养民众的理性精神(1分)。 15 22.(3分)列举西方社会反5G运动,是为了引出论题“猎巫反应”(1分),论证了5G传播病毒谣言煽动的影响力(或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作者的观点)(1分),事例紧扣时代(或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思考)(1分)。 23.(3分)有效阻止谣言,要提高自己科技素养,培养理性精神,学会理性思考(1分);对事实不清的信息,要冷静对待,积极利用搜索引擎追寻源头信息,筛选、甄别信息(1分);注意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如国家官方媒体、电视台等(1分)。 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