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及答案(五套)
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卷(一) 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卷(二) 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卷(三)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和 准考证号。 2. 本套试卷卷面书写 5 分 第Ⅰ卷:公共知识(20 分) 第Ⅱ卷:专业知识(75 分) 一、基础知识(4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粗糙.(cāo) 揠.(yà)苗助长 B.菜畦.(qí) 相.(xiānɡ)机行事 C.酝酿.(liànɡ) 言简意赅.(ɡāi) D.畸.(qī)形 相形见绌.(ch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亲民党访问团来到长沙,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B.大量植树造林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C.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六百无以上。 D.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是当前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3.把 3 个备选的句子填入方括号,能使下面这段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的 一项是 。 [ ],其容貌枯白而沉思;[ ],还开怀而欢笑。[ ],使颤动的树 叶轻松愉快的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别的 眼泪。 ①清晨山间的微风扫过林木 ②月光照上秋日的林木 ③落日的余晖照上初秋的林木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4.“这真是一枝好钢笔。”这句话,有多种方法可以影响它所表达的意思。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改变句子的语序 B.改变词语的重音 C.改变句子的标点 D.改变读时的语气 5.下面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中,有“三苏”: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B.唐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写有著名的“三吏”、“三别”,“三吏” 是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C.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 “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D.晚唐著名的诗人是李贺和杜牧,人称“小李杜”。 6.下列名著常识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星期五”是《格列佛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 特。 B.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三大名人分别是贝多芬、约翰·克利斯朵夫和 托尔斯泰。 C.《水浒》中李逵、武松、鲁智深都以爽朗粗豪见称,他们都心地淳朴善良。 D.《西游记》中诗句“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 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 杖甚峥嵘”描写的人物是白骨精。 (二)填空题(8 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寤寐求之。(《诗经·关睢》)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③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④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 ⑤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⑦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⑧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三)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0 分) 白蝴蝶之恋 刘白羽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 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 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 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它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 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冷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 的手中。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 暴的风雨吓懵了吧?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 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可 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翔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 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这时,风过去了,雨也过去了。太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人间,一切都那样 晶莹,那样明媚,树叶由嫩绿变成深绿了,草地上开满小米粒那样大的小花朵。 我把蝴蝶放在盛满阳光的一片嫩叶上,我向草地上漫步而去了。但我的灵魂里在 呐喊——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 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于是我折转身又 走回去,又走到那株古老婆娑的大树那儿。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 叶上蠕动呢!我不惊动它,只静静地看着。阳光闪发着一种淡红色,在那叶片上 颤悸、燃烧,于是带来了火、热、光明、生命,雨珠给它晒干了,风沙给它扫净 了,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明亮。 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 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 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 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唉!人啊人……”我 默默伫立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选自《刘白羽散文集》) 8.在下面的方格内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作者对小蝴蝶的感情变化。 (3 分) 感情变化:□□—□□—□□—怅惘 9.、文中白蝴蝶的外形特征和精神品质各是怎样的?请结合文中语言概括。(4 分) 10. “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 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一句中“圣洁的水”比喻什么?“柔软 而又强烈的光”又是比喻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 分) 11.作者在描写白蝴蝶不同的经历时强调了它所处的不同环境,请你说说这些环 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 分) 12.文章最后一段,"我"的心为什么“轻轻地荡漾了一下”?””我"的感叹“唉! 人啊人……”一句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4 分) 二、课程标准 请选出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10 分,每小题 2 分) 13.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和地位作了明确的界定,其中关于语文课程基本 特点的表述是( ) A.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统一。 B.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C.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D.交际工具和品德修养的统一。 14.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 文的规律。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 15.下面对“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 B.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 C.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 审美情趣。 D.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 16.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是( ) A.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B.不少于 30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C.不少于 30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一部名著。 D.不少于 3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17.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对课程实施提出 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下面有关“教学建议”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 是( ) A.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C.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D.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系统有用;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三、根据所给文本,写一简易教学设计。(15 分)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请针对《奇妙的克隆》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断,写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教学 点评。(10 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本文约 3000 字,5 分钟读完。这篇科普文章涉及 一些生物学相关术语,请结合老师提供的补充注释默读全文。 ( 生边结合补充注释边默读课文,5 分钟) 师:读过课文之后,同学们有哪些问题或疑点? 生:为什么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生:课文最后一节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课文最后一节最后一段引用著名分子生物学家 J.D.沃森的话“可以期待, 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 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为什么要严肃地考虑?含义指什么? 师:好,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三、四节,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疑点学习课文。 本 文分列四个小标题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从理清思路,把握结构的 角度,你能将四个小标题分别概括成两个字吗? (生思考,约 2 分钟) 生:我概括的分别是:含义——实验——发展——造福。 生:我概括的分别是:释义——探索——发展——利用。 生:我概括的分别是:定义——发展——突破——使用。 生:我概括的分别是:含义——发展——新高——意义。 ┄┄ 师:第二和第三个意见较准确,由此可见,这篇科普说明文首先写克隆的含义, 接着写克隆技术的探索、发展过程,最后写克隆技术的利用,行文脉络清楚,层 次分明。说明文显著的特征是“授人以知”。本文分列四个小标题为我们解说了 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下面我们速读课文,根据问题筛选信息。 (屏显) 速读第一节,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速读第一节,圈点批注,约 4 分钟) 生: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生:凡来自一个祖先,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繁衍后代的无 性繁殖技术叫克隆。 生:克隆是无性繁殖以及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 生: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 师:大家的发言都抓住了克隆“无性繁殖”这一重要特征。克隆也就“奇妙”在 此。请注意:“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这一表述对吗?依据课文回答。 生:不对。“生物”应该包括动物和植物,关于“植物的克隆”,课文开头说“一 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这是葡萄和生俱有的,这能称为新兴 技术吗?我认为作者是由“植物的克隆”说起,引出下文“动物的克隆”,结合 全文,克隆在本文指的是“动物无性繁殖的新兴技术”。 师:对,你读书很仔细,紧扣课文找寻依据,这种读书的方法很可贵。的确,克 隆在本文指的是“动物无性繁殖的新兴技术”。为说明这一问题,作者主要采用 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生:课文开头举出“细菌、葡萄、仙人掌、草莓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 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克隆,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为突出说明克隆“无性繁殖”的特征,作者在第二段首先给“有性繁殖”下 了科学的定义: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 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然后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进行比较说明,更好 的突出了克隆“无性繁殖”的特征。 生:第一节最后引用吴承恩《西游记》中的精彩描述把克隆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这里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师:这其实是拿“文学想像”和“科学实验”作类比呀。由此,作者在第一节为 解说“什么是克隆”这一问题,采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把 较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五、卷面书写(5 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12 分)1.A 2.A 3.B 4.C 5.D 6. C 。 (二)填空题(8 分)7、(1)①窈窕淑女②无可奈何花落去③大漠孤烟直 ④背 灼炎天光 ⑤千里共婵娟 ⑥燕然未勒归无计⑦无案牍之劳形⑧天街小雨润如酥 (共 8 分。每句 1 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三)阅读题 8、 怜悯 喜悦 赞美 9、外形特征:轻柔纤细,楚楚动人(美丽);太纤细、奄奄一息(弱小)。 精神品质:在恶劣的天气里出行可见其勇敢;搏斗强暴的风雨,回到大自然,足 见其坚韧顽强。(若只答美丽、弱小、勇敢、顽强,得一半的分) 10、“圣洁的水”比喻同情心。“柔软而又强烈的光”比喻对生命的关怀。全 句话的意思是我痴呆地望着受伤的白蝴蝶,心里油然而生同情之心,关心弱小者 的命运。 11、环境描写起烘托的作用 .狂风暴雨后的萧索,和白蝴蝶的狼狈相呼应, 为了更好地写出白蝴蝶的柔弱和勇敢。而雨后的明净的天空和阳光,正象征了白 蝴蝶和纤细外表相反的坚强和不屈. 12、因为白蝴蝶离我而去,“我”感到失落、怅惘。第二问,无统一答案。示 例:(1)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当它自由翱翔时,“我”又感到怅惘, 人啊人真是矛盾的生物(2)作者感叹的是人却缺乏蝴蝶这样的勇气。(3)作者 情绪很复杂,虽然失落、怅惘,但他知道不要把那美好的东西禁锢在自己的手中, 让它们不得自由,这就是告诉我们:爱一样东西,或者爱一个人,那就得让他自 由,让他过得更好一些,这才是真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二、课程标准(10 分) 13、B 14、D 15、C 16、A 17、D 三、根据所给文本,写一简易教学设计。(15 分)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 2、发挥想象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3、深刻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基本技巧,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了解:略 (二)、感知和探究 读:领悟诗歌的音律美(略) 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略) 悟:感悟诗歌的构思美(略) (三)、拓展延伸:这首诗中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几个具体意象表达 抽象的乡愁,你能再用几个合适的意象来表达对乡愁的感慨吗? 四、1、阅读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说明文的共性目标是通过《奇妙的克隆》这 篇例文的个性目标来体现的,“终结性总目标”是依靠“过程性分目标”来实现 的,既贯彻了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又尊重了学生读者的自选意愿。2、抓准了科 普文章的言语特点——中文和外文交错,通用语和专业语并陈,精确语和模糊 语互现,在“感言知义”上下硬工夫。3、在“授人以知”的基础上做到“授人 以渔”。科普说明文的本意在“授人以知”,教科普说明文的目标在“授人以渔”, 即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技法。4、比较好地处理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 的关系。针对“浅阅读”蔓延,未能走进文本的通病,教师运用“披文得意” 的阅读规律,注重紧扣文本去解读,务使学生“见得亲切”。《 奇妙的克隆》作 为科普文章阅读的实验课,当然有美中不足之处。因为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 我以为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很好抓住“奇妙”这个“文眼”,引导学生去领悟谈家 桢介绍克隆技术时所张扬的科学创造精神、科学思想方法和人文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卷(四) 、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组组词中,加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睑(jiǎn) 吮吸(yǔn) 汀江(tīng) 舐犊(shì) B.稗子(bài) 巷道(hàng) 炙热(zhì) 檄文(xí) C.疟子(nüè) 攻讦(jié) 蹒跚(pán) 天堑(qiàn) D.紊乱(wěn) 囫囵(lún) 圩堤(yú) 鞭挞(tà) 【答案】B。解析:A 项,吮,shǔn;C 项,疟,yào;D 项,圩 wé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辨析 概莫能外 疲惫不堪 B.傲游 扣人心弦 偷工减料 C.靡烂 五彩斑斓 恻隐之心 D.蛰居 舍身取义 提纲挈领 【答案】A。解析:B 项,“傲游”的“傲”应改为“遨”;C 项,“靡烂”的“靡” 应改为“糜”;D 项,“舍身取义”的“身”应改为“生”。 3.下列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农村中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过去几天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城市园林工作是一项有关社会长治久安的大政事业。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D.新农村的工作在各级党委的精心指挥和积极倡议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答案】C。解析:A 项,搭配不当,积极性不能和变化搭配;B 项,搭配不当, 工作不能和事业搭配;D 项,搭配不当,工作不能和积极倡议搭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 大剧院宣布承办 31 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快餐食品大多含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西式快餐更是如此,长期食用 将使人在体内过多蓄积脂肪而发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危险 C.荷塘里,数万株荷花面向朝阳,吐红摇翠,清香远溢,招引白鹭、鸳鸯等频 频光顾,蔚为壮观 D.在校学生活动中心,许多学生昨天都同校长热情地进行了交流 【答案】C。解析:A 项,状语位置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修饰的动词应该 是“承办”而不是“宣布”,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放在“宣布”的后面。B 项,成分缺失,“增加”的应该是“得糖尿病的危险”。D 项,语序不当,“昨天” 这一时间状语应该放在“在校学生活动中心”的前面。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字意为( )。 A.两次 B.重复 C.又 D.或 【答案】A。解析:文言实词。 6.下列作家不属于边塞诗人的是( )。 A.高适 B.岑参 C.李贺 D.王昌龄 【答案】C。解析:高适、岑参、王昌龄都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李贺是 中唐时期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不属于边塞诗人。 7.现代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作者是( )。 A.鲁迅 B.叶圣陶 C.许地山 D.郁达夫 【答案】D。解析:文学常识。 8.下列作家不属于“语丝派”成员的是( )。 A.周作人 B.林语堂 C.孙伏园 D.郁达夫 【答案】B。解析:《南行记》是著名作家艾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9.冉阿让出自雨果的著名小说( )。 A.《九三年》 B.《海上劳工》 C.《巴黎圣母院》 D.《悲惨世界》 【答案】D。解析:文学常识。 10.下列有关欧美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毕达哥拉斯 B.《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 C.霍桑是美国 19 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其代表作是《红字》 D.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答案】A。解析: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 欧里庇得斯。 11.学生到初中毕业时的识字量、课外阅读总量、优秀诗文背诵量应该达到 ( )。 A.2500 个左右、100 万字以上、60 篇(段) B.3000 个左右、200 万字以上、100 篇(段) C.3500 个左右、400 万字以上、240 篇(段) D.3500 个左右、500 万字以上、300 篇(段) 【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学段目标与内容”部 分有关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指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 “总体目标与内容”部分指出:“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 应在 400 万字以上。”环城西路 21 号 12.在《红楼梦》中,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 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表明真 正的阅读理解是( )。 A.模式化的 B.标签化的 C.陌生化的 D.个性化的 【答案】D。解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会 形成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这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阅 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3~15 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 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 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添加微信号 13629477159 了解更多考试信息 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 罢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曰:“吾代若父兄训之尔。”王蒙正 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 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 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累迁太常少卿、集贤殿修 撰、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注】,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 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 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 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 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 决乃止。 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 去,为立期, 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拜参知政事。建言: “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 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 吏部侍郎、提举会灵观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 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一》,有删改) 13.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①洞庭贼数邀商人船 数: ②河啮韩村堤 啮: 14.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而吏以不中程 以: ②秋、夏水溢,岸辄圮 圮: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 ②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15.选文主要刻画了李若谷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简答题 16.简要论述《诗经》中“赋比兴” 【答案】“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 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 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 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 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 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 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兴”则是《诗经》乃至中 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 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 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 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 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 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 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 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 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 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 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 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 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 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 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 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 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卷(五)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对这一理念,你是怎样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的?请简要阐述。 ①开发语文实践的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②注重语文实践的途径。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 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 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实施:构建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充分提供语文实践机 会等。 2.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请你先分条简述这些“教学建议”,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某一条教学建议简要说明贯彻 情况。 教学建议: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 实践性和综合性。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④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 力的关系。⑤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自我分析:能结合上述教学建议,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正确的分析即可。 第二部分(30 分) 3.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鉴赏 能力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指导得法,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你是怎 样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请举例简要阐说。 应包括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内容上,指导学生把握鉴赏的角度,即分析人物的性格,形成性 格的原因,作品塑造人物的社会意义;1鉴赏人物肖像,肖像就是人物外部形态,即人物的容 貌、神情、姿态和服饰等。鉴赏人物肖像主要应该做到由形入神、抓住特征、注意变化。2 鉴赏人物动作,动作描写是作家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作家将人物性格的表 述分散在动作中,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行为动作证明自己的性格、处事方式以及性情态度,从 而避免对人物作平铺直叙的冗长评述.3鉴赏人物语言.3鉴赏人物语言人物语言是叙事性作 品的灵魂,高明的作者往往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上花费较大的力气,以人物语言代替自己的叙 述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物语言一般包括对话和独白 4鉴赏人物心理,作品中的人物要想塑造得成功,人物的性格就要复杂、多层次,人物的行为 既是其性格的外化,也是其性格的必然。但最为直接的刻画应该是对人物丰富心理行为的揭 示。所以,鉴赏作品中人物要注意心理描写.5鉴赏人物性格在文学鉴赏活动中,读者总是通 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作品要素的分析,实现鉴赏人物的性格的目的。 方法上,指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着手,强调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提倡学生有自己的体 验和感悟。 文学鉴赏中也有句经典的话,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文学作品本身的 丰富性和多解性,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 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多元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从而多元化解读作品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了解社会生活。 4.复述、讨论、交流,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下面是听说训练课文《牛顿》 的教学过程设计,你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哪些教学功能和意义,请作出简要评析。 一、听说训练一:讲述牛顿经历 1.整理牛顿一生经历(填表法) 2.口述牛顿一生经历 二、听说训练二:复述牛顿故事 按原文具体复述——概括要点复述——变换人称复述——想像拓展复述 三、听说训练三:分析牛顿成功秘诀 分析牛顿的语言,讨论成功的因素。 ①根据听说训练课文的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倾听和表达的能力。②采用多种 复述训练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③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④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开发课文的教育意义。⑤注重学生的听说实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5.(该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必做,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请你简述自己作文讲评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并分析其教 学功能。 教学设计体现:①作文讲评的多重功能;②培养学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③注重交流 写作心得,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和真切体验;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环节一 赏识性批改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心理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除了给学 生一个恰当的评价外,还要了解学生倾向性的问题;更要利用赏识心理,培养学生成功的心 态,因为鼓励和欣赏永远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与其过多 地指出学生作文的缺点,求全责备,还不如多多欣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只有这样,学生 才愿意走进作文讲评课,既能看到作文成功的希望,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实事求是地面对存在 的问题。落实以上环节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宽打分数。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给的分 数。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其写作兴趣。 学生的作文只要在语言、构思、选材等任何一个方面有“亮点”即可给高分,不必要求多方面 优秀才给高分。批改作文不应吝啬分数,哪怕只有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甚至只是一个 精致的词语,也要在分数上予以体现。时间长了,学生就能从分数上看到自己作文进步的方 向;不知不觉中,教师也就能用分数为学生搭一架“梯子”,使其主动愉悦地向作文成功的高 峰攀登。二是写好评语。作文评语应以褒扬为主,肯定学生在遣词造句、立意构思上的优点, 即使对待较差的作文,也应坚持以欣赏的眼光来寻找“亮点”。批语中切忌出现“刺眼”的语言, 如果要指出缺点,语言尽可能要温和,少否定,多从正面提建议,多指出努力的方向。比如 “多读报,素材就更丰实了”“增加一点描写,人物形象就更丰满了”“努力写几个分论点,你 下次作文时一定能办到”,学生得到了教师的好评,内心就会感动,也就乐意接受教师提出 的批评和建议。总之,教师应通过赏识性批改让学生怀揣一颗“火热的心”走进课堂,增强他 们听课的兴趣,为高效作文讲评奠定基础。 环节二 针对性讲评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重中之重。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每次作文总有这样那样的毛 病。如果一次作文讲评既要涉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又要涉及遣词造句、语法修辞,那么 势必会造成面面俱到而收效不大的结果。况且作文教学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 程,作文训练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作文讲评课也应在整个作文 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坚决避免随意性。为提高实效,作文讲评时要体 现针对性的原则,力求讲好“这一次”,一课必让学生有一得。教师应该根据批改的实际情况 确立讲评目的,并选取重点问题,做到一次讲评主要解决一个问题。讲评的目的应包含以下 两方面:一是一学年或一学期要达到的目的;二是具体到每次作文要达到的目的。目的明确, 讲评才能有针对性。比如,本学期作文教学以议论文写作为训练重点。那么作文讲评课就应 从这一重点出发,把整个议论文写作分解成七八个训练点,逐一突破,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 议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及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这一目的。每次作文讲评,都要以解决突出的 普遍问题为中心,如审题立意、结构布局、材料选择、论证方法、语言运用等,每个问题都 可以成为一次讲评的重点。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最终达到了讲评目的。 总之,教师心中要有一学生作文的“总账”, 环节三“下水文”引路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有效途径。“下水文”引路就是教师通过亲自写范文指导学生写作 的一种方法,用好这一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水文”有如下四个作用:一是有效定点的作用。教师通过设身处地地写“下水文”,可 以真实地了解这篇作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可以在讲评时结合自己写“下水文”时碰到的问 题,以确定学生最需要“扶一把”的地方,使讲评围绕侧重点“中心开花”。二是示范比照作用。 教师的“下水文”可以用在写作前,作为学生仿写的对象,以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也可 用在写作后,为学生自评、互改提供参考和标准。三是互动提高作用。教师的“下水文”作为 范文要读给学生听,发给学生看。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下水文”也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学生对此完全会有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评析“下水文”,让学生勇敢地提出不足, 并尝试修改。这样的过程,也是师生写作能力互动提高的过程。四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作用。 教师通过写“下水文”,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从而拉近师生“教”与“学”的距离。教师尝 到了作文的甘苦,在讲评时就会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挑剔,就会将自己写作时的一些思考在 讲评时展示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增加教师讲评课的“向心力”。 教师写“下水文”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示范性下水文”。教师可把它呈现给一些作 文基础差的学生,当他们对作文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写起时,让他们首先阅读“下水文”,给 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模仿的范例。二是“矫正式下水文”。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 会发现学生作文的共性问题。教师可针对这些问题写“矫正式下水文”,供学生体悟,让学生 模仿。这样,他们既可以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又可以找到矫正的思路和方法。三是“片段 式下水文”。教师可根据学生作文最需要突破的点,写几个片段给学生作示范,以解决学生 作文的局部问题。四是“提纲式下水文”。顾名思义,此法就是教师列几个作文的提纲给学生 作示范,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其得到启发。 环节四升格性重作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重要保证。所谓升格性重作,也就是在教师的作文讲评完成后, 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整体情况已经有所了解,并在体味教师所给范文的基础上,针对自己作文 的缺点重写作文的过程。升格性重作力求让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避免前一次作文 出现的误区和“雷区”,使重作后的作文能脱胎换骨。当然,升格作文也不是要求学生进行面 面俱到的升格,只要扣住讲评要点,有所进步即可。 升格性重作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一篇作文的多次升格重作。一次突破一个点,最 终力求完美。笔者曾经让全班学生把一篇《欲望与人生》的作文同题升格重作了四次,效果 颇佳。二是片段性升格重作。此法主要是针对写得不够理想的片段重作一个段落。这一方法 应不厌其烦地贯穿于整个作文过程的始终。三是升华式重作。对于一些作文基本功较好的学 生,教师在讲评后可指导他们在较为成功的原作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层次,以达到发表的 要求。 环节五拓展性阅读 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必备要素。此环节应安排在作文讲评后。在作文讲评后,教师可 以印发自己的“下水文”、学生的优秀作文、与之类似的时文美文等供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 读中再一次提高自己。 通过阅读印发的这些文章,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从而使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使自己的思维空间更加开阔。这样的阅读好比蜜蜂采花酿蜜,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精雕细刻 处的品味,可以形成可依托的写作方法,也可以形成自己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长期坚持, 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不脱离文篇之思路发展与语言运 用,不放开文篇另外说一番道理,另外说一番篇章结构之类,学生即当于思想品德方面有所 感受,于读法写法方面有所长进。”这一次的阅读是吸收,下一次的写作是倾吐。学生获得 满腹文章后,自然会文思如泉涌。作文讲评切不可忽视这一环节。 总之,作文讲评课应该是一面“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优劣得失;作文讲评课应 该是一座“加油站”,给学生补充向前行进的作文“能源”;作文讲评课也应该是一座“桥梁”, 使学生到达较为理想的作文境地。当然,教无定法,作文讲评课更能体现教学的复杂性和灵 活性,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因“人”、因“文”、因“课”而异。 第三部分(40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赏析性短文,鉴赏诗的意象、意境、语言以及表现技巧。可以 鉴赏某一方面,也可以鉴赏几个方面,不少于 400 字,题目自拟。(40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意象:选取典型景物,充满早春气息,意象丰富,特征鲜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绿杨。②意境:表达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③语言:对仗工 整,用字富有表现力。④技巧:以景衬情,写景抒情。 初中语文试卷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30 分) 1.(15 分) 参考答案(要点): 理解:①开发语文实践的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 规律。②注重语文实践的途径。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 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实施:构建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充分提供语文实践机 会等。 评分办法:理解 10 分,意思符合,较全面、正确,9—10 分;意思基本符合,7—8 分;有 明显欠缺,5—6 分;严重欠缺,4 分及以下。实施 5 分,意思符合,较全面、正确,4—5 分;意思基本符合,2—3 分。 2.(15 分) 参考答案(要点): 教学建议: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 实践性和综合性。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④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 力的关系。⑤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自我分析:能结合上述教学建议,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正确的分析即可。 评分办法:教学建议 10 分,每条 2 分,意思符合即可;自我分析 5 分,视答题情况给分。 第二部分(30 分) 3.参考答案(指导要点): 应包括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内容上,指导学生把握鉴赏的角度,即分析人物的性格,形成性 格的原因,作品塑造人物的社会意义;方法上,指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着手,强调学生 参与鉴赏实践,提倡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评分方法:(该题申报高级职称 10 分,申报中级职称 15 分)意思符合,比较全面正 确,9—10 分(13—15 分);基本符合,7—8 分(10—12 分);明显欠缺,4—6 分(7—9 分); 严重欠缺,4 分及以下(6 分及以下)。 4.参考答案(要点): ①根据听说训练课文的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倾听和表达的能力。②采 用多种复述训练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③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④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 确导向,开发课文的教育意义。⑤注重学生的听说实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 想。 评分办法:(该题申报高级职称 10 分,申报中级职称 15 分)意思符合,比较全面 正确,9—10 分(13—15 分);基本符合,7—8 分(10—12 分);明显欠缺,4—6 分(7—9 分);严重欠缺,4 分及以下(6 分及以下)。 5.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体现:①作文讲评的多重功能;②培养学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③注重交流 写作心得,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和真切体验;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评分办法:(该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做,满分 10 分)设计科学且分析在理,9—10 分; 基本符合,7—8 分;明显欠缺,4—6 分;严重欠缺,4 分及以下。 第三部分(40 分) 6.(40 分) 鉴赏的内容要点:①意象:选取典型景物,充满早春气息,意象丰富,特征鲜明。早 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②意境:表达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 想感情。③语言:对仗工整,用字富有表现力。④技巧:以景衬情,写景抒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