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第 1页 共 22页 ◎ 第 2页 共 22页 2017-2018 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 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不得分) 1. 如图所示,2017 年 4 月 22 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对接后一起运动,若认为天宫 二号是静止的,则选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天宫二号 C.天舟一号 D.地球 2. “人工智能”闪亮 2017 上海科博会。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 下列有关机器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 × 108m/s D.机器人能区分人声是因为人的音色不同 3.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4. 下列几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现象是( ) A. 丹顶鹤的倒影 B. 花朵在露珠中成像 C. “小兔”的影子 D. 筷子在水中“弯折” 5. 如图所示画出了光通过某一个光学元件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该光学元件是(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三棱镜 6. 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 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 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 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 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7. “你的无人机上有摄像头吗?”这是许多人第一次看到无人机时问的第一个问题。其实很多无人机为了提 升航拍的图象质量,带有不止一个摄像头。若无人机主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 50mm,拍摄景物时,底片 上成(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第 3页 共 22页 ◎ 第 4页 共 22页 8. 2017 年 11 月,中央文明办官网公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济南位列省会城市榜首,荣膺“全国文明 城市”称号。创城期间,防雾霾神器--雾炮车立下了汗马功劳。它能装 10 吨水,工作时能持续喷射水雾 75 分 钟。当这辆工作中的雾炮车加速向前行驶时,它装载的水的物理量不变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惯性 D.密度 9. 下列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与测量小铁块的密度相似的是( ) A.一支笔的长度 B.小石块的体积 C.运动员的速度 D.钩码的重力 10.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体征;下列体征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 A.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 B.泥鳅身上的黏液 C.斑马身上的条纹 D.蛇身上的粗糙鱗片 11. 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下面关于小明眼睛存在的问题以及纠正 办法正确的是( ) A.帆船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B.戴眼镜前帆船模糊的原因是帆船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 C.小明的眼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戴上之后视线清晰 D.为看清远处的帆船,小明佩戴的是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12. 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哥白尼 D. 爱因斯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 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部分选对得 2 分,错选和不选不得 分.)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同学们在操场上慢跑的速度为 3.6km/h 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 6g C.眼睛到试卷的直线距离大约为 25cm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重力约 4N “摩拜单车”低碳环保,便于出行,深受市民欢迎。假日期间,小强和爸爸决定骑单车外出游玩,如图所示, 取车时爸爸用手机摄像头扫描“摩拜单车”的二维码后自动开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的黑色花纹部分会吸收光 B.单车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 C.当骑行遇到上坡时,小强要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 D.摩拜单车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达到警示提醒的目的 第 5页 共 22页 ◎ 第 6页 共 22页 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沿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大小等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犬小 B.如果木块受到的所有力同时消失,它将匀速直线下落 C.若让木块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仍保持不变 D.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我省已进入流感活动高峰期,今年流行的主要是乙型流感病毒,聚集性疫情呈现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历 比例较高的特点某种乙型流夢病毒呈球形,分子的直径约为 9.2 × 10−8m=________nm;某品牌儿童退热口服 液的铭牌上标记密度约为 1.13g/c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所受重力,挂上重物后,弹簧由短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当物体静止时,由图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为________。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 200km 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隧悯运动。卫星“刹 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卫星 通过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到地面。 有色电视机的荧屏上布满荧光点,这些点能发出红、________、蓝三种颜色的光,复合起来就形成了色彩 斑斓的物质世界。看完歌舞晚会后,小华在她日记中写道:“在红色的追光灯下,女演员身上的黄衫看起来 黄得更加鲜艳。”你认为小华的描写是________(选填“真实的”或“不真实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物体的________(选填“同侧”或“异侧”) 观察,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17 年 5 月 18 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直− 19E”武装直升飞机首飞成功,如图所示,当直升机静止在水平 停机坪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相互作用力”或“平衡方”),当直升机在竖直方向 匀速升空时,飞行员受到的合力________(选填“向上”、“向下”或“为零”)。 斧子的手柄松了,爷爷用手柄的下端撞击树墩,斧子就被套紧了,这是因为斧子和手柄原来一起________; 当手柄的下端撞击树墩时,手柄突然变为________状态,斧子由于________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不变, 所以,斧子就被套紧了。 四、作图题(共 6 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 完成光路图,并标出折射角。 如图是踢出去的足球运动轨迹,请做出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五、计算题(共 11 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2017 年 12 月,济南首家本土共享汽车品牌开始试营业。共享汽车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理念,受 到市民的热捧。小雨爸爸驾驶共享汽车从泉城广场出发,30min 后到达洪楼广场,全程约 68km,共花费 9.6 元。通过计算回答: (1)小雨爸爸驾驶的共享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 (2)载人时该车总质量为 1.6 × 103kg,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 0.1 倍,共享汽车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牵 引力多大? 历史学家在考古活动中发现了一块古代珍贵的石碑,测量出石碑的体积为 3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科 学家找到了一小块与石碑材料完全相同的石材样品,测得该样品的质量为 140g,体积为 50cm3,求该石碑的 质量。 第 7页 共 22页 ◎ 第 8页 共 22页 六、实验探究题(共 23 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同学们练习用天平、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分度盘的指针如图 1 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 (2)如图 2 所示,小华首先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82g,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 45mL,最 后将空烧杯放到天平上称得质量为 33.4g,最后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________g/cm3. (3)同组的小乐认为小华的方案中液体有挂壁现象,无法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里存在误差,他建 议按照图丙、乙、甲的顺序选行实验。而小华从误差的角度分析,小乐的设想会使所测盐水的密度值比真实 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课后小华给小乐解释说:按我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可以更准确的测出盐水的密度。因为,实验中我 所要研究的是( )这部分液体。 A.烧杯中的盐水 B.残留在烧杯中的剩余盐水 C.倒入到量筒中的盐水 小林学习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认为课本中用蜡烛作为光源成像不清晰。他用 9 个红色的发光二极 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图甲 所示: (1)同学们对小林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 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光源“F”在 15cm 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 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 (3)若固定凸透镜不动,继续向左移动光源,为了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 (选填“右”或“左”)移动,其所成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林用此装置复习了课本实验,测得了多组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试验次数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情况 光屏上的像 放大/缩小 倒立/正立 1 30 15 成像 缩小 倒立 2 25 17 成像 缩小 倒立 3 20 20 成像 等大 倒立 4 14 35 成像 放大 倒立 5 13 43 成像 放大 倒立 6 10 不成像 7 8 不能测量 放大 正立 8 6 不能测量 放大 正立 根据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系有天时,小宁组实验如下:他们将一块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吴将木 板固定不动,小宁向右拉动木块时同时负责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图 A 所示:然后依次完成如 图的 B、C、D、E 所示的实验: (1)他们进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________之间的关 系 (2)实验过程中,只有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________运动,才能通过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得到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 第 9页 共 22页 ◎ 第 10页 共 22页 (3)比较图中序号为 A、E 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 (4)小宁在记录 A、D 两次实验数据时,发现规律。于是带领本小组的成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在重为 19N 的 木块上依次添加 2N 重的砝码,分别进行实验,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木 块 对 水 平 面 的 压 力 /N 19 21 23 25 27 29 弹 簧 测 力 计 的 示 数 /N 7.6 8.4 9.2 10.010.811.6 根据数据,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________。 第 11页 共 22页 ◎ 第 12页 共 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7-2018 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 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不得分) 1. 【答案】 C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不 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AD、“天宫二号”相对于太阳、地球均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它们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运动的,故 A、D 错 误; B、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 B 错误; C、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成功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 “天舟一号”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 C 正确。 2. 【答案】 D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音色 声音的产生 声速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4)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音调是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决定的。 【解答】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A 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 B 错误; C、声音在 15​ ∘ C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故 C 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 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 D 正确; 3. 【答案】 A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 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 A、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 B、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错误。 C、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D、耳罩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错误。 4. 【答案】 A 【考点】 光的反射 【解析】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 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 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露珠相当于凸透镜,花朵经露珠成放大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小兔在墙上的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筷子在水中“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5. 【答案】 B 【考点】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解析】 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通过图中光线的折射情况来确定是什么透镜。 【解答】 据图可知,此时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光线相比会聚,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 故 ACD 错误,B 正确。 6. 【答案】 A,D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光的反射 【解析】 (1)树枝斜插在湖水中,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枝可以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物和 第 13页 共 22页 ◎ 第 14页 共 22页 像; (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确定树枝在水中部分的像。 【解答】 解:AB.树枝斜插在湖水中,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枝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 OB 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故 A 正确,B 错误; CD.斜插在湖水中的树枝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向上偏折,OC 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故 D 正确,C 错误. 故选 AD. 7. 【答案】 C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 凸透镜成像时,u > 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头。 【解答】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已知镜头的焦距是 50mm,当 u > 2f 时,底片上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8. 【答案】 D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 (1)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同种物体组成的物体,体积与质量成正比; (3)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状态和温度有关。 【解答】 A、雾炮车工作过程中,不断有水喷出,车内水的质量变小,故 A 错误; B、喷出水雾后,车内水的体积变小,故 B 错误; C、由于水的质量变小,所以其惯性会变小,故 C 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水的状态和温度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 D 正确。 9. 【答案】 C 【考点】 物理学方法 【解析】 有一些物理量可以直接用测量工具测量出来,如长度、体积、质量、重力、时间等,有一些需要间接测量出 来,如速度、密度、功率等。 【解答】 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根据ρ = m V 测量出小铁块的密度,用到了间接组合法; A、用刻度尺可以直接测量出一支笔的长度,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用量筒可以测量出小石块的体积,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用刻度尺测量出路程,用停表测量出时间,根据 v = s t 间接测量出运动员的速度,故 C 符合题意; D、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出钩码的重力,故 D 不符合题意。 10. 【答案】 B 【考点】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解析】 动物为了生存的需要,进化过程中出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体征,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结构。结合不同 动物的生活特点,分析其结构的功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 A、壁虎脚上长有肉垫,依靠大气压的作用吸附在竖直的墙上行走,故 A 错误。 B、泥鳅身上的粘液,相当于在身上涂了一层润滑油,减小了身体与泥之间的摩擦,便于泥鳅在泥中穿行, 故 B 正确。 C、斑马身上的条纹,是一种保护色,是为了防止被其他肉食动物发现,故 C 错误。 D、蛇身上的鳞片,增加了皮肤的硬度,是为了保护其在爬行时,不被划伤,故 D 错误。 11. 【答案】 D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 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近视眼 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 【解答】 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 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因此观察到的远处帆船比较模糊; 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 来矫正近视眼,因此小明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就比较清晰了。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 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为凹透镜。 12. 【答案】 B 【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 根据对物理学史的了解,结合相关科学家的贡献可做出判断。 【解答】 A、亚里士多德在很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如最早论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等,但没有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 做出贡献,故 A 不合题意; B、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奠定了重要基础,所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 贡献的是伽利略,故 B 符合题意; C、哥白尼最早提出了“日心说”,没有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贡献,故 C 不合题意; D、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提出了相对论,但没有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贡献,故 D 不合题意。 第 15页 共 22页 ◎ 第 16页 共 22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 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部分选对得 2 分,错选和不选不得 分.) 【答案】 B,C,D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质量的估测 重力大小的估测 长度的估测 【解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 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A、中学生慢跑的速度在 2m/s=7.2km/h 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 B、一块橡皮的质量约 10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 6g 左右。故 B 符合实际; C、为保护视力,中学生看书写字时眼睛到纸张的直线距离应该在 25cm 左右。故 C 符合实际;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 400g=0.4kg,受到的重力在 G=mg=0.4N × 10N/kg=4N 左右。故 D 符合实际。 【答案】 A,D 【考点】 光的反射 惯性 物体的颜色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解析】 (1)黑色的物体能吸收所有光线;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 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3)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至于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都不影响惯性; (4)自行车尾灯利用光的反射可达警示提醒目的。 【解答】 A、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故 A 正确; B、轮胎上凹凸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B 错误; C、上坡前快速蹬几下,这样可以增大车子的动能,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从而爬的更高; 另外,物体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 C 错误; D、自行车的尾灯都是垂直的面,车灯照在尾灯上经过两次反射又按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达到警示提醒的 目的,故 D 正确。 【答案】 A,C,D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 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解析】 (1)根据牛顿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平衡状态包括静止 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平衡状态受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解答】 A、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绳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故 A 正确; B、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运动如果木块受到的所有力同时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 C、木块做加速运动时,由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 小不变,故 C 正确; D、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都作用在木块上,是 一对平衡力,故 D 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答案】 92,体积为 1cm3的口服液的质量为 1.13g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 关于长度单位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解答;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解答】 ①1m=109nm,分子的直径:9.2 × 10−8m=9.2 × 10−8 × 109nm=92nm; ②儿童退热口服液的密度为 1.13g/cm3.表示:体积是 1cm3的口服液的质量是 1.13g。 【答案】 形状,0.8N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在进行测力计的读数时,注意其分度值。 【解答】 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所受重力,挂上重物后,弹簧变长,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由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所以物体的重力 G=F=0.8N。 【答案】 相互,电磁波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 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卫星喷气的同时,气体对卫星也有力的作用;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嫦娥一号卫星通过电磁波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到地面。 【解答】 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 嫦娥一号卫星通过电磁波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到地面。 第 17页 共 22页 ◎ 第 18页 共 22页 【答案】 绿,不真实 【考点】 物体的颜色 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 电视屏幕上出现多彩的画面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 彩色不透明物体的只能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其它色光被物体吸收。 【解答】 电视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女演员穿黄衫,黄衫只能反射黄光,红光照射到黄衫上,被黄衫吸收,没有光线反射到小华的眼睛,小华根 据黄衫是黑色的。所以小华的描写不真实。 【答案】 同侧,不变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实验过程中,眼睛要在蜡烛 A 侧观察,眼睛既能看到蜡烛 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 A 的蜡烛 B.如果在蜡烛 B 侧观察,只能看到蜡烛 B 和透过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 A,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 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 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蜡烛 所在这一侧; 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大小相等,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 相互作用力,为零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解析】 (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即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受合力为零。 【解答】 当直升机静止在水平停机坪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直升机上,且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当直升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 【答案】 向下运动,静止,惯性 【考点】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据此对题干中的现象做出解释。 【解答】 斧子的手柄松了,用手柄撞击树墩,斧子和手柄原来一起向下运动,手柄由于受到树墩对它的阻力,改变了 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下来了;斧头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磕了几下 之后,斧头就被套牢了。 四、作图题(共 6 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答案】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 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 射光线; 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折射光线与法 线的夹为折射角。 【解答】 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 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 【答案】 如解答图所示. 【考点】 力的示意图 【解析】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 【解答】 解:踢出去的足球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的作用,作用在球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共 11 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答案】 小雨爸爸驾驶的共享汽车的平均速度 13.6km/h; 共享汽车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为 1.6 × 103N。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1)从泉城广场出发,已知时间和通过的距离,根据 v = s t 求出小雨爸爸驾驶的共享汽车的平均速度; 第 19页 共 22页 ◎ 第 20页 共 22页 (2)已知载人时该车总质量为,根据 G=mg 求出其重力,根据条件求出车受到的阻力,因为汽车在匀速行 驶,根据二力平衡得出牵引力大小。 【解答】 从泉城广场出发,30min 后到达洪楼广场,全程约 68km, t=30min=0.5h, 小雨爸爸驾驶的共享汽车的平均速度: v = s t = 6.8km 0.5h = 13.6km/h; 载人时该车总质量为 1.6 × 103kg,其重力: G=mg=1.6 × 103kg × 10N/kg=1.6 × 104N, 车受到的阻力: f=0.1G=0.1 × 1.6 × 104N=1.6 × 103N, 因为汽车在匀速行驶,根据二力平衡,所以牵引力: F=f=1.6 × 103N。 【答案】 这块碑石的质量是 84 吨。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 (1)已知质量与体积,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碑石的密度。 (2)已知密度与体积,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碑石的质量。 【解答】 碑石的密度: ρ = m V = 140g 50cm3 = 2.8g/cm3=2.8 × 103kg/m3; 由ρ = m V 得,碑石的质量: m=ρV=2.8 × 103kg/m3 × 30m3=8.4 × 104kg=84t; 六、实验探究题(共 23 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答案】 左 1.08 偏小 C 【考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 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 (1)使用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将盐水的质量和体积代入公式ρ = m V 便可求出其密度; (3)由于量筒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不能全部倒入烧杯中,使测量的质量偏小,但体积准确,利用密度公式分 析误差; (4)分析小华的实验步骤,判断用以计算密度的盐水。 【解答】 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于指针偏右,所以应向左调节平 衡螺母;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82g − 33.4g=48.6g,盐水的体积 V=45ml=45cm3, 盐水的密度:ρ = m V = 48.6g 45cm3 = 1.08g/cm3; 小乐的设想中,由于量筒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不能全部倒入烧杯中,使测量的质量偏小,但体积准确,由ρ = m V 可知,计算出的密度偏小; 小华的实验中,先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最后将空烧杯放到天平上测 质量,两次质量之差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且体积测量准确,所以误差更小,故 C 正确。 【答案】 A,B,C C 左,变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 (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的形状会受风的影响,并且烛焰和像的大小关系不容易确定;实验中用发 光二极管做光源,这样成的像比较稳定,并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像和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像距和 物距,若将凸透镜放在 0 刻线处,可以从光具座直接读出像距和物距的大小;测量焦距的方法:根据焦距的 定义,让平行光照射凸透镜,会聚到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根据物距等于 2f 时成等大的实 像,当实像和物相等时,此时像距、物距都等于 2 倍焦距; (2)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倒(是互换的),f < u <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4)一倍焦距是实像与虚像分界点,二倍焦距时成像大小分界点。 【解答】 A、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与烛焰相比,像更稳定,故 A 正确; B、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故 B 正确;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这样可以直接从光具座读出测出物距和像距,故 C 正确;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可调节物距及像距,当成等大的实像时,物距便等于 2 倍焦距,这样可以测出凸 透镜的焦距,故 D 错误。 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只能影响像的亮暗,不影响像的性质;光源“F”放在 15cm 处,物距处于 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原物体相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选 C; 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即物距变大,则像距减小,因此光屏应该向左移动,并且像变小;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凸透镜焦距 f=10cm,物距等于 10cm 时不成像,小于 10cm 时成虚像,大于 10cm 时光 屏上成实像,故凸透镜成实像条件为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故答案为:(1)ABC;(2)C;(3)左;变小;(4)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答案】 接触面积 匀速直线 第 21页 共 22页 ◎ 第 22页 共 22页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若研究摩擦力与另外因素的关系, 要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2)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分析;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 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分析相关实验相同量和不同量,分析得出摩擦力与变化量的关系; (4)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 由 A、B、C 图知,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物体与接触面积大小不同,故研究的是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 面积大小的关系; 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 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才能通过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比较图中序号为 A、E 两次实验知,压力相同,砂纸更粗糙,测力计示数更大,故可以得出结论:压力相同 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根据表中数据,测力计示数即受到摩擦力与水平的压力之比: 7.6N 19N =−−−− 11.6N 29N = 0.4, 故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