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三)‎ ‎(本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与书写占4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默写。(10分)‎ ‎(1)《关雎》中最能表现主人公求而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__悠哉悠哉__,__辗转反侧__。‎ ‎(2)《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海日生残夜__,__江春入旧年__。‎ ‎(3)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__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4)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__兔从狗窦入__,__雉从梁上飞__”用动物占据家园的情景,控诉战争带来的伤害。‎ ‎(5)《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勇于承担重任的句子是:‎ ‎__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__。‎ 2. ‎《水浒传》里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仔细阅读下表,‎ 完成探究任务。(6分)‎ 人物 故事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 ‎① 鲁达或 ‎(鲁智深) ‎ 大闹五台山 酒令好汉狂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说多处写“酒”有如下作用:⑤__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__‎ ‎⑥__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__‎ 杨志 ‎②__误失生辰纲(生辰纲被劫)__‎ 酒误好汉差 武松 景阳冈打虎 ‎③__酒壮好汉胆__‎ ‎④__宋江__‎ 浔阳楼吟反诗 酒添好汉愁 ‎3.成语积累。(4分)‎ 读书可以排遣孤独。人生是大自然的偶然,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读书使跋涉的白天不再寂寞如戈壁,使漫漫的长夜不再黯然如古井。司马迁在逆境中锲而不舍,挑灯夜读,执笔写作,__①__,历时十九年,完成了《史记》的编撰。龚自珍批评时政,无所惧惮,挚友希望他__②__(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学会低调,他__③__;他为国事__④__(一年到头辛苦劳动,‎ 勤劳不懈),却无奈辞官南归。他们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滔滔江河、巍巍昆仑!‎ ‎(1)①③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沥尽心血 不以为意       B.处心积虑 不以为意 C.沥尽心血 不以为然 D.处心积虑 不以为然 ‎【解析】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根据语境“司马迁在逆境中挑灯夜读,执笔写作”可知,①处选“沥尽心血”。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根据语境“挚友希望他学会低调”可知,③处选“不以为然”。‎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②④处的成语。(2分)‎ ‎②明哲保身 ④兀兀穷年 ‎4.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对对联。(3分)‎ ‎(1)老师出的上联是:天临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这个上联包含了“大寒”“霜降”和“小雪”三个节气。你想到中午休息时当空的太阳倒映在清澈的喷泉池中,再联想到传统节日,马上对出了下联:‎ 日到端午,清明水底见__重阳__(2分)‎ ‎(2)老师接着说:“在‘十里秦淮’景区,‎ 平江桥的桥墩上刻着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写的一副对联:‘鱼龙变化地,飞翔鸾凤天’,有人认为上联有点不对劲,请你根据下联推断出正确的上联。”你举手回答:“__变化鱼龙地__。”(1分)‎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C )(2分)‎ 中国民众对陶渊明并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陶渊明以自然为神灵,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①投身自然  ②耕种自然  ③追慕自然  ④信仰自然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解析】根据逻辑规律,先从精神上“信仰”“追慕”,然后谈到行为即“投身”,再落实到实际行动即“耕种”,最后归结到陶渊明作为田园诗开创者的独特之处,即“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几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25字)(3分)‎ 材料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人乃至许多海外华人的“祖根地”。2012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旅游局委托中央电视台制作“老家河南”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片。该片先后在中央一套、四套等频道播出,成功地塑造了文化厚重、风光秀美的河南文旅新形象。‎ 材料二:2019年9月26日,河南省“掌游中原老家河南”智慧文旅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 助力河南实现全省旅游服务智慧化,打造全国智慧旅游标杆省份。‎ 材料三:2020年4月1日,《河南省旅游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是全国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首部订立、实施的地方性旅游法规,着力贯彻全域旅游理念,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河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助于进一步推广“老家河南”文旅品牌。‎ 河南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7.下面简短的注意事项中有一处语病、一处标点错误、一处格式错误、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分)‎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敬爱的同学们:‎ 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请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尊重活动安全的各项规定,确保人身,财物安全。‎ ‎2.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3.举止文明,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有序参观。‎ ‎4.仔细观察,认真听讲,勤于记录,积极参与互动。‎ ‎2020年6月15日 九年级(1)班班委会 ‎①搭配不当,把“尊重”改为“遵守”;‎ ‎②“确保人身,财物安全”应改为“确保人身、财物安全”;‎ ‎③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 ‎④“敬爱”意思是尊敬和爱戴,用来称呼同学们不得体,这里应该用“亲爱”。‎ ‎8.疫情期间,为了不影响学习,学校“停课不停学”,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大家进行学习。阅读右边网学情况统计图,按要求答题。(4分)‎ ‎(1)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为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的网课写出结论。(2分)‎ 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学习,按时完成网课作业,极少数(个别)学生家长管控不力,找借口偷懒,经常缺交作业。‎ ‎(2)针对班上经常不交网课作业的小明同学,请你劝说他按时交作业。(2分)‎ 小明,目前的网课学习,完成作业很重要,老师可以根据我们的作业,了解我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找到我们的薄弱点并进行个性辅导,这样学习才有效率。如果不交作业,老师无法根据我们的需求进行指导;如果作业拖欠太多,开学后也难以补上。所以应该每天按时交作业。你说是吗?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文,回答问题。(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被任用__‎ ‎(2)饿其体肤 饿:__使……饥饿__‎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_了解,明白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__同“弼”,辅佐__‎ ‎10.翻译句子。(4分) ‎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1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然 后 / 知 / 生 于 忧 患 / 而 / 死 于 安 乐 也 ‎12.《孟子》散文汪洋恣肆气势非凡。试分析选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分)‎ 用相同的句式,连举六个例子,构成排比句,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4分)‎ 从军行①‎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此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B.此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C.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特点是直抒胸臆。‎ D.此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解析】颔联运用的是对偶手法,而不是对比手法。‎ ‎14.体会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2分)‎ 这两个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 ‎(三)(10分)‎ 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柴如瑾 ‎①2020年4月2日,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先生在上海病逝。由他创办于1995年的刊物《咬文嚼字》,是中国出版界第一份纠正社会语言运用的刊物,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深刻影响了国人的语文生活。今天,在我们悼念和缅怀这位一生捍卫语言纯洁的出版人之时,更要牢记:运用语言文字一定要有“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②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几成常态。‎ ‎③以《咬文嚼字》2019年发布的“十大语文差错”为例,“主旋律”误为“主弦律”,“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殊不知正是这种“差不多先生”的表现,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亦体现了一些人凡事浮皮潦草、敷衍糊弄的作风。‎ ‎④早在1951年,主流媒体就曾讨论过汉语的规范使用问题,提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以建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严肃的文风。”今天来看,我们每一个人仍需要多些再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一字不肯放松,一词不肯含糊。这是对母语的敬畏,对文字的敬畏,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的敬畏。‎ ‎⑤遵守语言文字规范是谨严的基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接受社会文化和规范,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语言文字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基本的表达习惯、言语技巧和思维体系,‎ 维护语言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我们社会交际的顺畅、思维逻辑的缜密以及记忆认知的进步。‎ ‎⑥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谨严的保障。“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标点、语音、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书写,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马虎大意,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 ‎⑦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古今中外,许多文豪巨匠都在一处处最细小、最基础的遣词造句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留下多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佳话。“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朱光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⑧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语言文字才能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选自2020年4月8日《光明日报》02版,有改动)‎ ‎15.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刊物《咬文嚼字》,被誉为“语林啄木鸟”,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 B.选文第③段引用《咬文嚼字》2019年发布的“十大语文差错”,进行道理论证,批评了“差不多先生”们凡事浮皮潦草、敷衍糊弄的作风,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 C.我们在文字工作中做到“咬文嚼字”,在表面上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作者呼吁我们再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也是呼吁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保持敬畏之心。‎ D.选文由刊物《咬文嚼字》相关事情说起,接着论述了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的重要意义,然后论述应该如何培养谨严精神,最后回应标题,呼吁我们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助力文化发展。‎ ‎【解析】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例子证明论点,不是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 ‎16.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示例:运用语言文字一定要有“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17.选文第⑦段中说道“古今中外,许多文豪巨匠都在一处处最细小、最基础的遣词造句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请简述一个你熟知的“文豪巨匠”的“遣词造句”故事作为论据加以论证。(3分)‎ 示例一: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觉得“到”“过”“入”“满”‎ 等字均不妥,修改十余次,最终改为“绿”字。‎ 示例二:贾岛于驴背上得诗句“僧敲月下门”,贾岛一时拿不定主意用“推”或“敲”,便边吟诗边举手作推敲之状,反复品味。‎ ‎18.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如何培养我们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3分)‎ ‎①遵守语言文字规范是谨严的基础;‎ ‎②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谨严的保障;‎ ‎③要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 ‎(四)(14分)‎ 芦苇花的精魂 扶 云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苇却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 ‎“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这也许有些难懂,“空”与“有”本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但及待芦苇抽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 ‎④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这花似人生的彻悟,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弧度美。‎ ‎⑤我心中不由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毛茸茸的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与寒冬深情地去握手,你来说一说?请不要讲,潇潇冷雨打沧桑,呼呼寒风吹断肠。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美。‎ ‎⑥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甚至死去,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我听后,在泪眼模糊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 ‎⑦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却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⑧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他对时间特别敏感,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他曾说,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定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⑨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地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镜头一样。每年三月烧芦苇做草木灰,触目即是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 ‎⑩有人说,秋天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内心质朴的人们,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不断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选自《意林》,有删改)‎ ‎19.阅读文章第①—④段,分条概括芦苇花的特点。(2分)‎ ‎①轻柔,温煦中有些苍凉;②朴素与柔细;‎ ‎③质朴温暖和坚韧不拔;④不断与时间赛跑。‎ ‎20.文章以芦苇花贯穿全文,为何在第②段写到菊花?请简要分析。(2分)‎ 把芦苇花与秋菊作对比,突出芦苇花的朴素和柔细,点明了芦苇花带给作者亲切感觉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花的喜爱。‎ ‎2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美。‎ 芦苇花和落日互相点缀,因此芦苇荡是温暖和美丽的,没有人们一般印象中冬天的清冷。‎ ‎22.作者为什么要把张定宇比作“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请结合文本分析。(2分)‎ 每年三月芦苇要烧做草木灰,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初春挺立的芦苇花展现的是生命的最后抗争;张定宇在身患“渐冻症”,行动不便时与时间赛跑,就像初春的芦苇花一样;赞美了张定宇坚韧顽强的品质。‎ ‎23.本文以“芦苇花的精魂”为题,有何作用?(4分)‎ ‎①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芦苇花的精魂比喻张定宇医生那样的人坚韧、给人带来温暖的精神;‎ ‎④借物喻人,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4.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空也是富有”的理解。(2分)‎ 芦苇的腹中是空洞的,却怕天太空寂,捧出自己的花来陪伴天,‎ 它的爱是深厚的,因此它的精神是富有的。正如社会中的一些人,‎ 虽然身份卑微、物质贫乏,或身处逆境,却拥有一颗大爱之心,‎ 精神无比富有。‎ 三、作文(40分)‎ 诗人汪国真在《山高路远》中这样写道:‎ 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年轻的朋友们,是什么召唤着你呢?是父母深情的叮咛,师长真切的鼓舞?还是山川风月无言的启示,花草树木蕴蓄的哲理?抑或是火热的青春,绚丽的梦想……‎ 请以“______召唤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5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