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九江市2020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不同时段中国工业主要转出和转入省区及其份额变化表(如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1. 2001-2006年,我国工业发展总体表现为 A. 向沿海较发达地区集中 B. 转出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C. 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D. 转入区的工业以高科技工业为主 2. 与2001-2006年相比,2006-2011年 A. 浙江工业产值占比下降 B. 上海工业总产值减少 C. 我国工业集聚程度提高 D. 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加速 3. 2011-2016年,影响山西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条件的改善 B. 煤炭资源面临枯竭 C. 环保政策的加强 D.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答案】1. A 2. D 3. C - 11 - 【解析】 【1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主要转入区为山东、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故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该时段主要迁出区湖北、黑龙江工业,其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上海则是综合性工业基地,故B选项不正确。此阶段我国主要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仍较为薄弱,故D选项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相比2001-2006年,2006-2011年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大量迁出,工业转型升级,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上升,工业总产值增加。故A、B选项错误。随着大量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我国工业集中程度下降,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2011年以后,我国经历了近30年的工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改善环境,政府加强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山西省工业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等污染比较严重工业为主,环境政策的加强是导致其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因此,C选项正确。交通条件的改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都是利于产业迁入的因素,故A、D选项错误。山西煤炭资源仍然非常丰富,故B选项错误。故选C。 日本九州地区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城市发展呈现出市区低密度扩散(人口随着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而向外扩散,使市区人口密度降低)的态势。近年来,针对城市人口和市区低密度发展的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九州地区 A. 公共财政支出减少 B. 就业机会增多,加速人口流入 C. 人口的抚养比下降 D. 人口数量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5. 低密度扩散将会使中心城区 A. 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B.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C. 公交运行频次降低 D.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6. 为应对城市人口和市区低密度发展的问题,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①限制建筑物的高度,方便老年人生活 ②控制郊区开发规模,发展紧凑型城市 ③改善市中心居住环境,提高城市活力 ④提高税收,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补贴 - 11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老龄化加速会使抚养比上升,社会养老成本增加,加大财政支出,故A、C选项错误。人口减少、老龄化加速,经济活力下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导致产业委缩,就业岗位减少,就业难。故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市区低密度扩散,会使中心城区人口、产业外迁,从而减弱中心城区的经济活力及热岛效应,故A、D选项错误。市区低密度扩散,利于郊区的基础设施完善,而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影响小,故B选项不正确。市区低密度扩散,使得运输需求变得分散,不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故C选项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限制建筑物高度,会促使城市向郊区扩展,故①错误。限制郊区开发和改善中心城市的居住环境,都有利于提高市中心的吸引力,有利于抑制市区低密度扩散,故②③正确。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补贴,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频次,从而改善郊区的交通状况,利于市区低密度扩散,故④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B选项。故选B。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我国某湖泊扇三角洲前缘地带(其形成受河流与湖泊的共同作用)的地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若河流搬运作用较稳定,则K1-K4期间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 - 11 - A 地壳升降 B. 湖泊水位 C. 流域内植被 D. 河流输沙量 8. 与K3时期相比,K2时期 A. 沉积物颗粒均匀度差 B. 湖泊面积更小 C. 沉积体坡面更加和缓 D. 沉积时间更长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地壳升降会影响地形,从而改变流速,使得河流的搬运能力发生改变,故A选项不正确。湖泊水位变化,会改变湖水对河流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影响泥沙的输送距离与厚度,故B选项正确。流域内植被可以影响含沙量,但对于泥沙输送的距离影响较小,故C选项错误。河流搬运作用稳定说明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输沙量变化不大,故D选项不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与K3时期相比,K2时期泥沙输送的距离短,说明该时期湖水的顶托作用强,河流流速下降快(泥沙沉积速度快)分选性较差,沉积物颗粒均匀度差,故A选项正确。湖泊面积缩小,会使湖水顶托作用减小,泥沙输送距离加长,故B选项错误。据图可知K2沉积体坡面更陡,故C选项错误。从题中所给的信息无法判断沉积时间的长短,故D选项不正确。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高寒草原地区小范围内,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土壤含水率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地区 - 11 - A. 地下0-1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最低 B. 土壤含水率与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正相关 C. 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D. 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差异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10. 影响不同植被覆盖度的0-10cm层土壤含水率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气温 C. 降水 D. 风速 11. 该地区裸地土壤含水率大致与深度成正相关,推测该地区植被根系最密集的深度为 A. 0-15cm B. 15-25cm C. 25-35cm D. 35-45cm 【答案】9. B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读出植被覆盖30%和60%的含水率最低土层深度均为40-50cm,故A选项错误。植被覆盖度越高,土壤总含水率越大,故B选项正确。植被覆盖60%的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呈现出复杂的波动变化,故C选项不正确。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差异与植被覆盖度在不同深度表现出不同关系,故D选项不正确。故选B。 【10题详解】 因不同植被覆盖度而使地表的遮荫程度不同,从而造成表层蒸发差异较大,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故选A。 【11题详解】 裸地土壤含水率与深度成正相关,而该地区有植被覆盖的区域在35-45cm深度含水率却是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根系在此深度吸水最多,即根系密集度最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考生注意: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7题,共135分)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11 - 永久冻土中积聚了大量有机物,其碳含量约是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全球森林碳含量的三倍。气候变暖正加剧冻土融化,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农业改革与振兴,俄罗斯农业成功“逆袭”——从农产品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下图为俄罗斯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试说明“气候变暖”与“冻土融化”的相互联系。 (2)简述气候变暖对俄罗斯农业增产的有利影响。 (3)简析俄罗斯农业成功“逆袭”社会经济条件。 (4)简述农业“逆袭”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1)气候变暖加快冻土融化;气温升高,加快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冻土中的炭排放到大气中)使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加剧。 (2)改善热量条件,延长生长期;扩大耕地面积;(加快冻土融化)改善土壤条件(利于农业增产)等。 (3)地广人稀,利于扩大规模;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政府政策支持(农业改革与振兴);工业基础好,为农业提供充足的生产资料。 (4)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出口,增加外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对俄罗斯的积极性等知识点。 - 11 - 【详解】(1)气候变暖正加剧冻土融化,气候变暖加快冻土融化;气温升高,加快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永久冻土中积聚了大量有机物,其碳含量约是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冻土中的炭排放到大气中,使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加剧。 (2)俄罗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制约农业发展。气候变暖改善了俄罗斯热量条件,延长生长期;气候变暖加快冻土融化,原来不能耕作的土地可以进行耕作,扩大耕地面积;加快冻土融化,改善土壤条件,增加了水分,利于农业增产等。 (3)俄罗斯地广人稀,利于扩大规模,开展机械化操作;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俄罗斯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单产提高;有政府政策支持,出台了农业改革与振兴计划;原有工业基础好,为农业提供充足的生产资料。因此俄罗斯农业成功“逆袭”。 (4)农业“逆袭”从农产品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一方面保障了俄罗斯本国的粮食安全;粮食出口,可以增加外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发展。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扎布耶盐湖是一个位于西藏北部的内陆湖,四周被高大山脉包围,湖区有丰富的泉水涌出。所在地区年均降水量只有 120 mm且主要集中在8、9月份。年均蒸发量大约为 2500 mm,常有大风。中部东西向延伸的沙堤将盐湖分隔成南湖和北湖。在大风作用下,表面湖水越过沙堤东部的浅滩,使得南、北湖水发生交换。南、北湖锂离子浓度差异很大,北湖常处于饱和状态,南湖则相对较低。作为世界唯一生产天然碳酸锂的盐湖,扎布耶盐湖的锂盐资源得到了大规模开发。图甲为扎布耶盐湖地区略图,图乙为1991-2003年扎布耶盐湖月平均水位波动曲线(水位指数越大水位越高)图,图丙为南、北湖锂离子浓度年内变化对比图。 (1)分析扎布耶盐湖冬季很少结冰的原因。 (2)比较盐湖1月与7月水位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湖水中锂离子浓度一般随温度 - 11 - 升高而降低。根据南湖锂离子浓度季节变化,推测扎布耶盐湖夏季的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4)夏季是盐湖锂盐资源的开采旺季,试分析原因。 【答案】(1)冬季湖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为地下水,水温较高;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 (2)1月水位高于7月。原因:1月气温低,蒸发弱,且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水位较高;7月气温高,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且降水较少)湖水水位低。 (3)偏北风;理由:夏季温度高,湖水中锂离子浓度较低;但南湖锂离子浓度夏季反而较冬季高;说明夏季锂离子浓度较高的北湖湖水在风力作用下越过沙堤进入南湖,故盐湖夏季盛行偏北风。 (4)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风力大,利于晒盐;夏季南湖湖水锂离子浓度高;夏季饱和状态的北湖会有大量锂盐直接沉积;夏季气候相对温暖,利于工人户外作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扎布耶盐湖冬季很少结冰的原因、1月与7月水位的差异、扎布耶盐湖夏季的盛行风向及夏季是盐湖锂盐资源的开采旺季的原因等知识点。结合图文材料不难解答。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冬季湖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为地下水,湖区有丰富的泉水涌出,水温较高;南、北湖锂离子浓度差异很大,北湖常处于饱和状态,扎布耶盐湖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 (2)据图分析可知,盐湖1月水位高于7月。原因是1月气温低,蒸发弱,且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湖区有丰富的泉水涌出,水位较高;7月气温高,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年均降水量只有 120mm且主要集中在8、9月份,7月降水较少,湖水水位低。 (3)图丙为南、北湖锂离子浓度年内变化对比图,“在大风作用下,表面湖水越过沙堤东部的浅滩,使得南、北湖水发生交换”。扎布耶盐湖夏季温度高,湖水中锂离子浓度较低,但南湖锂离子浓度夏季反而较冬季高;说明夏季锂离子浓度较高的北湖湖水在风力作用下越过沙堤东部的浅滩,进入南湖,故推测盐湖夏季盛行偏北风。 (4)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风力大,利于晒盐,锂盐资源含水量少,便于开采、运输;夏季锂离子浓度较高的北湖湖水在风力作用下越过沙堤进入南湖,夏季南湖湖水锂离子浓度高;夏季饱和状态的北湖因蒸发量变大,会有大量锂盐直接沉积,利于开采;扎布耶盐湖是一个位于西藏北部的内陆湖,海拔较高,夏季气候相对温暖,利于工人户外作业。 二、选考题(共25分) - 11 -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十八洞村是位于湖南湘西武陵山区腹地的一个纯苗族聚居村,苗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但长期处于封闭隔绝状态。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6年多来,通过扶贫小组的帮扶,十八洞村人通过整合自然、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动力的多元化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简述长期处于封闭隔绝状态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影响,并说出发展旅游业对当地居民的积极影响。 【答案】对旅游资源的有利影响:使当地自然风景和民族原生态文化得以较好的保存;对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使当地的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对当地居民的积极影响: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加居民对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积极性;激发居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的积极意义及带来的问题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考查,结合材料不难解答。 【详解】长期处于封闭隔绝状态对旅游资源的有利影响是使当地自然风景和民族原生态文化得以较好的保存,长久保持“苗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状态。对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是:使当地的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无法创造经济价值,带来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旅游业对当地居民的积极影响是“通过扶贫小组的帮扶,十八洞村人通过整合自然、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动力的多元化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说明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经济发展起来后,可以增加居民对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积极性;激发居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 【点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构成。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带来外来经济注入,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进而增强经济实力。此外,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链条比较长,故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活动的开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 11 - 自去年9月至今年2月,一场肆虐澳大利亚长达5个多月的山林大火,造成至少29人死亡,不计其数的动植物毁灭。一向以海滩、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露天体育赛事而闻名的澳大利亚旅游业在此期间也遭受重创,该国经济可能遭受数十亿澳元的损失。下图为澳大利亚山火分布示意图。 指出澳大利亚山火对其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并列举减少山林火灾发生的措施。 【答案】消极影响:造成大气污染;动植物资源减少,甚至灭绝,生态破坏严重。生物措施:种植不易着火植物、营造混交林等,阻隔和控制火线的蔓延;工程措施:设置防火隔离带、修建道路防火工程等;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火源管理;加强丛林火灾预报预警;提高公民防火意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森林大火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等知识点。措施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回答。 【详解】消极影响:长达5个多月的山林大火导致大气中烟尘增加,造成严重大气污染;造成至少29人死亡,不计其数的动植物毁灭,动植物资源减少,甚至灭绝,生态破坏严重。 措施:生物措施方面:改善森林树种结构,种植不易着火的植物、营造混交林等,阻隔和控制火线的蔓延,减小着火面积。工程措施方面:设置防火隔离带、修建道路防火工程等,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及时救援。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火源管理,健全处罚机制;引进高技术,加强丛林火灾预报预警;提高公民防火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点睛】自2019年7月澳进入林火季以来,高温天气和干旱是林火肆虐的主要原因。从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新州和维州所在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到塔斯马尼亚、西澳州和北领地区,几乎每个州都有林火在燃烧。 - 11 -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