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含解析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 一、选择题 1.建设美丽泉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 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 C.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D.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 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 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 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 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4.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闻气体的气味 C. 检查气密性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6.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和化学性质相似 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为3:17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D.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10 9.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体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6.6﹣7.1 7.1﹣7.3 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10.金属Ni、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Y、Z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X盐溶液 Y盐溶液 Z盐溶液 Ni 无 无 有 Mn 无 有 有 A.X Mn Y Ni Z B.Z Ni Y Mn X C.Z Mn Y Ni X D.X Mn Ni Y Z 11.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属于金属元素 12.以下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检验氢气的纯度 C.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13.下列过程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 ) A.赤铁矿冶炼生铁:Fe2O3+3CO2Fe+3CO2 置换反应 B.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复分解反应 C.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2H2O═2H2↑+O2↑ 分解反应 D.一氧化碳作燃料:2CO+O22CO2 化合反应 14.如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硫酸钾溶液 氢氧化钾 适量的稀盐酸 C 二氧化碳 氯化氢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7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个铵根离子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2Cu ;O2﹣ . (3)某含氟牙膏中含有一种化学式为Na2FPO3的物质,已知F元素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16.近年来,“白色污染”、“水污染”、“雾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回答下列问題: (1)写出雾霾产生的一条原因 ; (2)水污染有很多危害,写出其中的一条: . (3)怎样减少白色污染(答出一点即可) . 17.如图是氯化钾和硝酸钾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图. (1)15℃时,KNO3的溶解度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Cl的溶解度. (2)40℃时,KCl的溶解度是 g,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 (3)比较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任写一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C.30℃时,分别将10g KCl和10g KNO3配制成饱和溶液,前者需要水的质量较多 D.分别将40℃时的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后者析出的晶体较多. 18.(7分)如图如示,若将稀H2SO4比作初三学生在“应急演练”中,要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层中至少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才能到达出口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填化学式)进口→ →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原则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填化学式) ,所有楼层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共有 种. (2)写出疏散路线上经过第三层时的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 层. 19.(7分)如图所示装置的U形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 (1)若右侧管内挂的是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向小试管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 ;若先在小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固体,再进行上述实验操作,则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滤纸条有相同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 (2)若右侧管内挂的是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晾干的.向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 ;要让气球明显变瘪,可用针筒向U形管内注入足量的 溶液.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0.(8分)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为相对分支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X是 或 (填化学式). (2)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 ,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E→B+C: . ②G与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放出氧气,广泛应用于渔业等领域,如图是以大理石(含Al2O3及其他不溶于水页不溶于酸的杂质)等为原料制取CaO2的流程图: (1)操作a、b、c的名称都是 ; (2)操作a的目的是 ; (3)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 ;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5)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2.(10分)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下同);搅拌时用筷子代替 . (2)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②小明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 (填一种厨房调味品)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序号).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选用甲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C.粉末状的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 ④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 (填编号,下同);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⑤下列哪些方法可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填序号). A.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部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至集气瓶口 C.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23.(8分)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 酸碱性 与稀盐酸作用 毒性 NaNO2 碱性 放出棕红色气体 有 NaC1 中性 不反应 无 (3)提出猜想: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只含有 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向试管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2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试管1:溶液变红色 一定有 , 一定没有 . 试管2:无明显现象 二 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有 . (5)通过实验,猜想 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 、蒸发. 五、(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4.某快递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快递有海化学品,因化学品泄露,导致多人伤亡,被称为“夺命快递'“夺命快递”中的化学品是氟乙酸甲酯(化学式为C3H5FO2),是有毒液体,在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1)氟乙酸甲酯(C3H5FO2)相对分子质量是 ; (2)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的质量比是 ; (3)有人说这“都是化学惹得祸”,你如何评价? . 25.(10分)“氯碱工业”是我国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主要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x NaCl+2H2Ox NaOH+H2↑+Cl2↑.在20℃时,取100g饱和NaCl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产生氯气(Cl2)的质量为7.1g.(已知:20℃时,NaC1的溶解度为36g)请分析并计算回答: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上述反应中x= . (2)通过计算,上述过程中同时产生H2的质量为 g. (3)计算电解后剩余溶液中NaC1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建设美丽泉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 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 C.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D.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A、根据工业污水会污染环境分析; B、根据电池会污染环境分析; C、根据建筑工地扬尘会污染空气分析; D、根据吸烟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分析. 【解答】解:A、工业污水超标排放会污染环境,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利于改善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污染环境,不利于改善环境,故B符合题意; C、建筑工地扬尘会污染空气,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利于改善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吸烟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利于改善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 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 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 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蜡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B、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氮气用于食品包装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铁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铜用于制电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电性; D、干冰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 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A、根据铁生锈的探究不用采用什么特殊材料,只要利用水与空气即可分析; B、根据选择不同的溶质即可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析; C、根据天然气是易燃性物质分析; D、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即可. 【解答】解:A、铁生锈的探究不用采用什么特殊材料,只要利用水与空气即可,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 B、选择不同的溶质即可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 C、天然气是易燃性物质,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易发生爆炸,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实验; 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是温度、表面积的大小等,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对生活中的化学要有较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难度不大. 4.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闻气体的气味 C. 检查气密性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组成的测定.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消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误; B、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B错误; C、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C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 6.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一个秋水仙碱分子中有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错误; C.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其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故正确; D.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22=264;氢元素的质量为1×25=25;氮元素的质量为14;氧元素的质量为16×6=9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和化学性质相似 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2CO+O2 2CO2,由此可知: A、反应前是三个分子,反应后是两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该变,故错;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错;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 D、氧气的化学性质是由氧分子保持的,故对. 答案:D. 【点评】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由方程式再解答简单了. 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为3:17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D.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10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9.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体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6.6﹣7.1 7.1﹣7.3 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A、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胰液的酸碱性以及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判断. D、根据酚酞试液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判断. 【解答】解:A、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错误. 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C、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D、酚酞试液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金属Ni、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Y、Z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X盐溶液 Y盐溶液 Z盐溶液 Ni 无 无 有 Mn 无 有 有 A.X Mn Y Ni Z B.Z Ni Y Mn X C.Z Mn Y Ni X D.X Mn Ni Y Z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根据反应的能否发生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金属Ni只能和Z盐溶液反应,说明Ni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但比X、Y都弱;金属Mn不能和X盐溶液反应,能够和Y盐溶液和Z盐溶液反应,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X弱,但是比Y、Z都强,即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Mn>Y>Ni>Z.由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反应的能否发生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培养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灵活应用能力. 11.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属于金属元素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时,元素种类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①和②的质子数相同,所以①和②是同种元素. ①和③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稀有气体是指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所以②不属于稀有气体. 11号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故选B 【点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但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镁原子和氦原子. 12.以下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检验氢气的纯度 C.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A、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B、根据氢气验纯的方法进行解答; C、根据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从而验证出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从而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进行解答; D、根据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碳可以和氧气反应,但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使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会达到最大,测不出氧气的含量,故A符合题意; B、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轻微的爆鸣声,则证明氢气比较纯净,故B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从而验证出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从而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所以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故能达到验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13.下列过程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 ) A.赤铁矿冶炼生铁:Fe2O3+3CO2Fe+3CO2 置换反应 B.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复分解反应 C.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2H2O═2H2↑+O2↑ 分解反应 D.一氧化碳作燃料:2CO+O22CO2 化合反应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首先判断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否正确,若正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判断反应类型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中CaCO3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a(OH)2═CaCO3↓+H2O,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H2↑+O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4.如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硫酸钾溶液 氢氧化钾 适量的稀盐酸 C 二氧化碳 氯化氢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得到二氧化锰,选项中的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的是氯化钾固体,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7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P2O5 ;3个铵根离子 3NH4+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2Cu 铜原子的个数为2 ;O2﹣ 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 (3)某含氟牙膏中含有一种化学式为Na2FPO3的物质,已知F元素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4P2O5.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3NH4+. (2)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Cu中的“2”表示铜原子的个数为2.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O2﹣中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3)钠元素显+1价,F元素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1)+x+(﹣2)×3=0,则x=+5价. 故答案为:(1)4P2O5;3NH4+;(2)铜原子的个数为2;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3)+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近年来,“白色污染”、“水污染”、“雾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回答下列问題: (1)写出雾霾产生的一条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 (2)水污染有很多危害,写出其中的一条: 大量水生物死亡 . (3)怎样减少白色污染(答出一点即可) 减少使用塑料品或答回收废旧塑料等 .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 【分析】(1)空气的污染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2)水污染会使大量水生物死亡,更主要的是危害人体的健康等; (3)要解决白色污染,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品,回收废旧塑料,而焚烧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塑料也不能禁止使用 【解答】解:(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建筑粉尘、秸秆烧燃、垃圾都能够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这些是都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2)水污染会使大量水生物死亡,更主要的是危害人体的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等; (3)要解决白色污染,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品,回收废旧塑料,而焚烧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塑料也不能禁止使用. 故能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③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2)大量水生物死亡; (3)减少使用塑料品或答回收废旧塑料等.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原则是:既保证不污染环境,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必须切合实际. 17.如图是氯化钾和硝酸钾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图. (1)15℃时,KNO3的溶解度是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Cl的溶解度. (2)40℃时,KCl的溶解度是 40 g,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2:7 . (3)比较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钾受温度影响较小 (任写一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C.30℃时,分别将10g KCl和10g KNO3配制成饱和溶液,前者需要水的质量较多 D.分别将40℃时的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后者析出的晶体较多.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15℃时,KNO3的溶解度是小于KCl的溶解度;40℃时,KCl的溶解度是40g,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40g:140g=2:7;比较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钾受温度影响较小;在22℃时,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不正确,因为没有说明一定温度下;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是恒温结晶;30℃时,分别将10gKCl和10gKNO3配制成饱和溶液,前者需要水的质量较多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将40℃时的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后者析出的晶体较多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5℃时,KNO3的溶解度是小于KCl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小于; (2)40℃时,KCl的溶解度是40g,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40g:140g=2:7;故答案为:40,2:7; (3)比较这两种物质溶 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钾受温度影响较小;在22℃时,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钾受温度影响较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不正确,因为没有说明一定温度下;饱和KCl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是恒温结晶;30℃时,分别将10gKCl和10gKNO3配制成饱和溶液,前者需要水的质量较多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将40℃时的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后者析出的晶体较多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如图如示,若将稀H2SO4比作初三学生在“应急演练”中,要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层中至少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才能到达出口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填化学式)进口→ Fe→Fe2O3→Ca(OH)2→BaCl2→Na2CO3 →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原则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填化学式) Mg ,所有楼层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共有 8 种. (2)写出疏散路线上经过第三层时的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 二 层.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稀硫酸能和铁、镁、氧化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氯化钡、碳酸钠反应; 镁比铁活泼,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更快;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稀盐酸不能和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钾等物质反应. 【解答】解:(1)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先和铁反应,再和氧化铁反应,再和氢氧化钙反应,再和氯化钡反应,再和碳酸钠反应; 若按“速度最快”的原则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Mg,因为镁与稀硫酸反应比铁与稀硫酸的速率更快; 能和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有铁、镁、氧化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氯化钡、碳酸钠等8种. 故答案为:Fe→Fe2O3→Ca(OH)2→BaCl2→Na2CO3;Mg;8.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二层,因为第二层中的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钾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在掌握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19.如图所示装置的U形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 (1)若右侧管内挂的是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向小试管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 滤纸由白色变为红色 ;若先在小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固体,再进行上述实验操作,则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滤纸条有相同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氨分子的运动加快 . (2)若右侧管内挂的是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晾干的.向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Na2CO3=Na2SO4+CO2↑+H2O ;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 湿润的滤纸变红,而晾干的滤纸无明显变化 ;要让气球明显变瘪,可用针筒向U形管内注入足量的 氢氧化钠 溶液.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氨分子的运动加快进行解答; (2)根据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解答】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滤纸由白色变为红色;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氨分子的运动加快; (2)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通过湿润滤纸和干燥滤纸的颜色变化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要使气球变瘪,即使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反应掉,因此可用针筒向U形管内注入足量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 故答案为: (1)滤纸由白色变为红色;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氨分子的运动加快; (2)H2SO4+Na2CO3=Na2SO4+CO2↑+H2O;湿润的滤纸变红,而晾干的滤纸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钠.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在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以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0.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为相对分支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X是 C 或 CO (填化学式). (2)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 干冰 ,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人工降雨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E→B+C: CH4+2O2CO2+2H2O . ②G与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常见的金属是铁,含铁的红棕色粉末是氧化铁,碳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都可以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铁;依据B、D、E均为无色气体,结合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对各物质做出判断,从而对本题分析作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判断:A为甲烷,C为水,E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D为氢气,G为铁,H为亚铁盐,F为氧化铁,X可以是碳,也可以是一氧化碳.所以, (1)X是C或CO; (2)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干冰,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总的一种用途是人工降雨; (3)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E→B+C:CH4+2O2CO2+2H2O;②G与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故答案为: (1)C;CO; (2)干冰;人工降雨; (3)CH4+2O2CO2+2H2O; 3Fe+2O2Fe3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21.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放出氧气,广泛应用于渔业等领域,如图是以大理石(含Al2O3及其他不溶于水页不溶于酸的杂质)等为原料制取CaO2的流程图: (1)操作a、b、c的名称都是 过滤 ; (2)操作a的目的是 除去大理石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 ; (3)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 NH4Cl ;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NH3•H2O+AlCl3=Al(OH)3↓+3NH4Cl ; (5)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实验的过程分析操作的名称; (2)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操作a的目的; (3)根据实验的流程图分析从滤液C中可回收物质; (4)根据实验的流程图分析①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5)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1)由实验的操作可知,操作a、b、c都是将固液分开,名称是过滤; (2)操作a的目的是:除去大理石中不溶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 (3)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碳酸铵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过滤所得滤液主要成分是氯化铵,所以,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NH4Cl; (4)由反应的流程可知,反应①是杂质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铝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Cl3+3NH3•H2O=Al(OH)3↓+3NH4Cl; (5)由反应的流程可知,反应②是双氧水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过氧化钙和盐酸,化学方程式是:CaCl2+H2O2=CaO2↓+2HCl,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过滤; (2)除去大理石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 (3)NH4Cl; (4)3NH3•H2O+AlCl3=Al(OH)3↓+3NH4Cl; (5)复分解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2.(10分)(2016•广东模拟)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 烧杯 (填仪器名称,下同);搅拌时用筷子代替 玻璃棒 . (2)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②小明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 食醋 (填一种厨房调味品)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B (填序号).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选用甲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A (填序号). A.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C.粉末状的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 ④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 丙 (填编号,下同);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 丁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⑤下列哪些方法可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C (填序号). A.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部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至集气瓶口 C.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据仪器的用途分析解答; (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②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结合装置特点分析其优越性; ③甲装置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制取气体,据此判断; 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⑤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 【解答】解:(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 烧杯,搅拌时用筷子代替 玻璃棒,加速溶解; (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 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②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用片状的鸡蛋壳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可知二者的区别在于甲中矿泉水瓶底部有孔,乙没有,将矿泉水瓶放入液体,固液接触产生气体,不需要气体时,将矿泉水瓶移出,反应停止,所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甲装置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制取气体,BD需要加热,所以不可行,C粉末装的锌放入矿泉水瓶会漏出,不可行,故选用甲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⑤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1)烧杯;玻璃棒; (2)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食醋;B;③A;④丙;丁;⑤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性质、收集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难度不大,但要结合题意细心分析. 23.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 酸碱性 与稀盐酸作用 毒性 NaNO2 碱性 放出棕红色气体 有 NaC1 中性 不反应 无 (3)提出猜想: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只含有 Na2SO4、NaNO2 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向试管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2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试管1:溶液变红色 试管2:无明显现象 一定有 NaNO2 , 一定没有 Na2SO4 . 二 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有 NaCl . (5)通过实验,猜想 Ⅱ 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AgNO3+NaCl=AgCl↓+NaNO3 .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 过滤 、蒸发.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3)据相互组合的规律进行猜想; (4)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一定有NaNO2,加入氯化钡无明显现象,说明无硫酸钠;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 (5)由实验现象得结论; (6)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化学方程式; (7)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解答】解:(3)猜想Ⅲ:只含有 Na2SO4、NaNO2; (4)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一定有NaNO2,加入氯化钡无明显现象,说明无硫酸钠;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加入硝酸银后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 (5)通过实验,猜想Ⅱ成立; (6)步骤二中发生的反应是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gNO3+NaCl=AgCl↓+NaNO3; (7)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故答案为:(3)Na2SO4、NaNO2; (4)NaNO2;Na2SO4;NaCl; (5)Ⅱ; (6)AgNO3+NaCl=AgCl↓+NaNO3; (7)过滤.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通过反应的现象、反应的结论结合离子的性质进行推断,要注意排除实验操作的干扰. 五、(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4.某快递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快递有海化学品,因化学品泄露,导致多人伤亡,被称为“夺命快递'“夺命快递”中的化学品是氟乙酸甲酯(化学式为C3H5FO2),是有毒液体,在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1)氟乙酸甲酯(C3H5FO2)相对分子质量是 92 ; (2)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的质量比是 36:5:19:32 ; (3)有人说这“都是化学惹得祸”,你如何评价? 化学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造成事故是因为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 .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客观公正的分析化学的利用; 【解答】解:(1)氟乙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5+19+16×2=92; (2)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5):19:(16×2)=36:5:19:32; (3)化学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造成事故是因为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 故答案为:(1)92;(2)36:5:19:32;(3)化学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造成事故是因为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10分)(2016•广东模拟)“氯碱工业”是我国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主要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x NaCl+2H2Ox NaOH+H2↑+Cl2↑.在20℃时,取100g饱和NaCl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产生氯气(Cl2)的质量为7.1g.(已知:20℃时,NaC1的溶解度为36g)请分析并计算回答: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上述反应中x= 2 . (2)通过计算,上述过程中同时产生H2的质量为 0.2 g. (3)计算电解后剩余溶液中NaC1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氯气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氢气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氯气的质量计算出反应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出剩余氯化钠的质量,再求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得x=2; 故答案为;2; (2)设氢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2NaCl+2H2O 2NaOH+H2↑+Cl2↑ 117 2 71 y x 7.1g == x=0.2g,y=11.7g 即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故答案是:0.2; (3)电解后剩余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00g××100%﹣11.7g=14.8g 电解后剩余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100%=16.0% 答:电解后剩余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6.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