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上杭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杭一中 2020-2021 学年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拟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 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礼记》上记载:“孟冬之 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前、驾驭战车等 战斗技能。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史记。孔子世家》 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 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 “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载兵。故 止戈为武。”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 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这里“术” 的意思是道路。苏轼《教战守策》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这里“术” 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莫 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底士倾风,万流仰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 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 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 馆,以发扬中华武术。后来,与武艺有关的“打琴”“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 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含义在 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术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 武术的招式名称最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武松醉打蒋 门神用的是戳脚(一种北派拳术)中的“玉环步、鸳鸯脚”。《水浒传》的读者可能没 见过这招,但应该能想象出杨贵妃雍容华贵的行姿,也应该知道鸳鸯成双,随即能想到 是双脚连环踢出的意思,于是这一招就通过短短六个字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描述的 “舞剑器”这种舞武除具备技击含义外,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演练者先放慢速 度,凝如泰山,安若处子,外示安逸,又在电光石火之间,动若脱兔,舞出令人眼花缘 乱的动作。以慢来衬快,则快者更快;以快来衬慢,则慢者更慢。这是一种对立统一,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 相随”,这也正是武术套路审美价值的奥秘所在。 武术套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 高水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 演练。时间推移,招式频出,他也渐入佳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练的动作上,最终达 到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表现在融合性上。在原 始社会时期,武术就和舞蹈相结合产生了舞武;京剧将武术吸纳入表演,“唱念做打” 中的“打”就是武术;“草圣”张旭在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了草书的笔法;大画家 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 文学与武术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 作以题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文所提 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比较写实的武术文学,而司马迁的《史记·游 侠列传》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滥觞,后来的《水浒传》以及清一代的使义公案小说,再 到以金庸、古龙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都为中国人编织着纷繁的武侠之梦。 (取材于陈俊炜、田洪森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武德的形成是传统儒家思想和古 代社会道德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习武者要先具备武术道德修养,才能练习武术。在武 术文化传承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约束习 武者的行为。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已传承至今。 武术受到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动作缓慢,注重内 在修为,其最大特征就是以柔克刚,这即是在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太极拳功法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即习练太极拳功法时要先用意,再行气, 而后身体动。在习练功法时注重季节、时辰的选择,习武者针对经络运行选择相应的时 辰,练习相应的功法。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练习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哲 学思想在武术理论中将习武者的外在运动和内在修为统一为一个整体,习武者不但要外 练筋骨,还要运气通脉增加内功修为,外练一定要以内练作为基础,否则就会外强中干。 阴阳理论对武术的影响同样深远,阴阳学说论述了拳术练习过程中动作的相互转换,极 大地丰富了武术拳理。如身体重心的虚实相互转换、动静相互结合、双掌前后正反相互 转变等,这些都是阴阳学说在拳术中的具体体现。 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 年,国务院批准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 武术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有 32 种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术的发展更加注重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例如,武术被 列为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事,此外很多地方还定期举办武术比赛。尽管发展武术的体育 属性可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即传 统文化只保留了物质内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 展,武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 (取材于邱长文、原敏芳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中“武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 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为“国术”。 B.武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招式名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其套路富有艺 术美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能和舞蹈、京剧、书法等艺术形式相融合。 C.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 准和行为规范,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也传承至 今。 D.现代武术的发展注重其自身的体育属性,虽然提高了武术的知名度,增加了商业性, 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因此我们要把“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春秋时期,“武”与“文” 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后来,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 “止戈为武”。 B.“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 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由此可知,武术的本质含 义在于技击性。 C.文学与武术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 作以题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在侠义 公案小说和新派武侠小说中都有体现。 D.高水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 开始演练,最终达到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充分证明了 武术套路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 3.下列现象不能体现材料三所述武术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3分) A.融入了传统武术元素的短片《功守道》在天猫“双 11”晚会亮相。 B.为抵御外来侵略,霍元甲于 1910 年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 C.八卦掌取意于《易经》,把八卦掌法的无穷变化看成是有规律的。 D.武术对练开始前和结束后须行“拳礼”,表示谦虚礼让。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需要我们加强理解与传承。今后对中华武 术我们应该传承什么?在传承中需要注意什么?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加以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谁持彩练当空舞 熊召政 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 枝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所有的叶子都葱绿、晶 亮,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不 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蛰声更为轻盈的鸟鸣。 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 从墙上的铜牌可知,这是当年毛泽东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旧居。 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坪的伟 人住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 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 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从这激战之后的诗句来看,伟人自有伟人的胸襟,伟人自有伟人的浪漫。在诗人眼 中,历史总是充满诗意。 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 尽管当地人说,这首歌唱得失去了赣南的韵味,已经不是乡音了,但我仍在这略带忧伤 的旋律中,领略到七十年前那些浸在血水与泪水中的记忆。 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 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 我的家乡是另一片苏区,红军战士头上的八角葵帽,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不可亵渎的 神圣图腾。神圣可以沉眠,但不会消失。此刻我站在这棵大樟树下,听完《十送红军》 后,忍不住四下张望:与漠漠水田上的白鹭一起飞扬的战旗呢?在青石板上驰过的马蹄 呢?它们都去了哪里? 我常说,如果我早生半个世纪,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几乎不用置疑,多血质 的我,肯定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羡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样的伟人,在中国的大地 上,写下民族的史诗。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 的战争,毕竟分量太轻,太轻。 十送红军,送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骨肉。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 她们纺车上的手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那永 远不能收回的,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 泽荒漠,一寸一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 纵览历史,我们可以说,所有通往天堂的路,都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一个人扭转乾 坤的能力,取决于他化腐朽为神奇、化苦难为诗情的禀赋。历史拒绝呻吟,但历史不拒 绝浪漫。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 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 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炮火不能烧毁它,风雨 不能摧残它。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 国的雾,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 的长征路。 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 物换星移,历史的烽烟早化作大地上的虹霓,我们也只能从竟夜的春风、从山间的 鸟啼来谛听烈士们的呼吸。但是七十年前的那棵老树,还是那么苍翠欲滴,这是因为它 的根须,始终抓住了泥土;七十年前的那条彩练,还在我们的仰望中飘舞,这是因为民 族的精气还在。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 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 (摘自熊召政散文集《历史的驴友》)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描述古民居的屋檐针菲、泥墙苔痕、瓦脊雨燕等,突出其古朴淡雅,旨在表达 作者的喜爱之情。 B.文中用“最壮烈”修饰“长征”,既写出了亲人之思、战争之烈,又表现出长征路 途之长、人员之众。 C.文章写赣南、作者家乡等地的苏区,表明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众多苏区 百姓的大力支持。 D.文章没有详写战争生活的残酷激烈,而是着重表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礼赞红军的 乐观主义精神。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描写大樟树的主干、枝ㄚ、叶子突出大樟树的盎然生机,为全文营造了昂 扬明朗的氛围。 B.文章虚实结合,借大樟树与《十送红军》,将现实与回忆融为一体,在现实描写与历 史回忆间自如转换。 C.散文贵在有“我”,文章提到“我”的向往时,用笔与长枪、书与战争作比,表现 出尚武轻文的倾向。 D.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樟树根须始终抓住泥土而苍翠依旧,象征着军民之情长在,长 征精神永葆生机。 8.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9.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 风格特点。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 分)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 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 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 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 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 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贛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 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 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给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玉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 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 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竭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 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 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 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②刘瑾:明武宗时权宦, 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xiòng):刺探,侦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 /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 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 /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 /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春闱者,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 C.兵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他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 龙场驿丞。 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 敌获胜。 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 朱宸濠。 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就以此创立了阳 明学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4分)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4分) 14.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其原因。他的这一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 ~16题。 答张十一①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③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本诗作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 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一起被贬。张十一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 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的别名。③此处“未”字领起“报”与“知”。④恩波: 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猴猿啼鸣,摹 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传递出人烟稀少的空寂。 B.颔联是两组近景特写,小笋萌生、鲜花绽放之景为冷落荒僻的村野点缀了些许 鲜艳明快的颜色,比拟手法使得描写生动传神。 C.尾联直抒胸臆,点明忧愁的心境和原因。看罢书信顿觉白发加半,直接表达对 仕途坎坷、年华逝去的悲愤,是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D.诗中景物很契合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环境之空寂更添远离繁华京城后的孤独凄 凉,花开之悠闲更使身居闲地身为闲人的诗人触景生愁。 16.中国古典诗歌有“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请据此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 )《 劝 学 》 中 , 荀 子 以 “ 假 舆 马 ”“ 假 舟 楫 ” 为 例 , 得 出 “ , ”的结论。(荀子《劝学》) (2)屈原在《离骚》中,用“美人”作喻来表达自己遭朝廷小人妒忌陷害的苦闷的 两句诗是:“ , ”。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 ”写出了诗人惜春 的感叹,用“ ”的行为以表现伤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20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 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 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 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 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 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 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 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 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景况。 “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 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 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 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摘编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18.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拟人、想象、夸张、反问 B.拟人、引用、反问、想象 C.排比、反问、想象、引用 D.引用、排比、夸张、反问 19.依次填人文中画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①③④②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20.文中画线句子可改写成:“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 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个表 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21.下面是某校一则举办艺术节的通知,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 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通知 各班团支部: ①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彰显莘莘学子们的精神风貌,②校 团委将于 2019年 12月 29日至 12月 31日启动本校第五届艺术节。③本次活动围绕“激 扬青春,点亮梦想”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④同学们准备的节目,可以是 相声、小品等,也可以是书法表演、绘画表演、诗文诵读等。⑤活动初选节目时间为 12 月 10日,每班准备一个节目参加初选。⑥凡被选定的节目将直接参加艺术节表演。⑦ 希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登台表演,一展才艺,⑧同时也希望全体师生对本次艺术节 活动提出美芹之献。 校团委 2019年 11月 26日 22.读下面一则材料,请概括作者关于怎样防止“校园欺凌”的主要观点。不超过 50 个字。(6分) 学校是教育圣地,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不被允许的,学校必须正视 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学校要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启迪 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爱憎观。充分利用 时间、空间,全方位、立体化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占领主阵地,打 好主动仗,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组织学校巡逻队、观察点、信息员,增设 报警电话和必要的防范装备,争取做到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一处触网,全域皆动。一 旦“欺凌”事件出现,情节轻微的由学校对“欺凌”制造者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 对被欺凌学生身心造成明显伤害的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 以训诫;屡教不改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将实施欺凌的学生转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涉及 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按照相关法律严格惩处。 四、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丙吉是西汉名臣。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 却不闻不问,掾吏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 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吏认为丞相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 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 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 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掾吏才心服, 认为丙吉识大体。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请结合上述材 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上杭一中 2020-2021 学年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 2.C 3.A 4.①采用了立论式论证方式。②论证结构为总分式,并列结构。③论证中综合运 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④论据丰富典型,说服力强;引用古文,增强了 文章的文化内涵。 5.传承:传承技艺;传承武德;传承艺术美;传承哲学文化思想。注意:传承技 艺应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切忌暴力行为;发展体育属性、商业性要适度,注重保留文化 性;政府在扶持保护传统武术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解析】 1.D项,“因此我们要把‘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分析错误,材料三第 4段中“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可知,只 是说不注重武术文化发展的后果,并未提到“要把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故 选 D。 2.A项,“春秋时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后来,受到诸子百 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2段“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 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可知, “‘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是“春秋早期”而非“春秋时期”,“受到 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是“春秋末年”而非“后来”。B项,“由此可知, 武术的本质含义在于技击性”分析错误,“此”指代的是“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莫 会作》”,依据材料一第 3段“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含义在于 技击性”可知,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知“武术的本质含义在于技击性”。D 项,“武术套路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 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二第 4 段内容可知, 写高水平的习武者是为了证明武术套路“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故选 C。 3.依据材料三所述,武术文化内涵一是指“武德”,“武德”是“传统儒家思想 和古代社会道德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包括“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 二是指“受到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且根据原文“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 术的发展更加注重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A项,“融入了传统武术元素的短片《功 守道》”既未体现武德,也未体现传统哲学文化的影响,“在天猫‘双 11’晚会亮相” 是其体育属性的体现。故选 A。 4.(1)材料二第 1 段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术中的 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下文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证,可 分析出本材料采用了“立论式论证方式”;(2)第 1段提出中心论点,下文各段分别从 “武术的招式”“武术套路”“武术与其他传统文化的融合”“文学与武术的结合” 等方面进行论述,可分析出论证结构是“总分式,并列式”;(3)从“前文所提杜甫的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比较写实的武术文学”“后来的《水浒传》以及清 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再到以金庸、古龙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可分析出论 证方法是“例证法”;从“《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可分析出论证方法是“引证法”;(4)材料二选用了 “武松醉打蒋门神”“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水浒传》以及清 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金庸、古龙的作品”等大量论据,可分析出“论据丰富典型, 说服力强”;从“《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 声相和,前后相随’”“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可分 析出“引用古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5.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第 3 段“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为‘国术’,并成立 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后来,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 ‘武术’”,可概括出“传承技艺”;依据材料二第 3段“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 的”,可概括出“传承艺术美”;依据材料三第 1段“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式 先习德”的说法”,可概括出“传承式德”;依据材料三第 2段“天人合一的哲学武术 理论中将习式者的外在运动和内在修为统一为一不整体”,可概格出“传承哲学文化思 想”。第二问,依据材料一第 3段“武术的本质在于投击性”和材料二第 4段“武术套 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可分析出 “传承技艺应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切忌暴力行为”;依据材料三第 4段“尽管发展武术 的体育属性可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 即传统文化只保留了物质内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 的发展,式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竟技运动项目”,可分析出“发展体育属性、商业性要 适度,注重保留文化性”;依据材料三第 3段“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 年,国务院 批准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术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已有 32 种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分析出“政府在扶持保 护传统武术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6.A 7.C 8.①以之为题,增强文学性和感染力。②在文中反复出现,结构全篇。③以之喻 指历史与现实的长征,生动形象。④表现先辈革命豪情与浪漫情怀,突出主题。(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9.语言表达:①“如虹豪气”“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宏大壮阔, 充满豪情;②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漓。 叙述内容:③历史与现实交织,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宏观概括;④赞颂革命先驱 和伟大事业,笔调炽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6. A项,“旨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错。结合下文“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 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 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可见写民居环境旨在表 现伟人的胸襟和浪漫情怀。故选 A。 7.C项,“尚武轻文的倾向”错。原文说“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 书比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毕竟分量太轻,太轻”,作者是遗憾自己没能亲身经 历那战斗的岁月,没有亲手拿枪去保卫国家。不是“尚武轻文”。故选 C。 8.“谁持彩练当空舞”,从结构和效果上看有两个作用。一是,它是文章的题目, 以诗句做题目,富有文学的浪漫色彩,有感染力;二是,它在文中反复出现,构成了一 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从情感和主题看,“谁持彩练当空 舞”在文章末尾升华了情感,“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 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 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这是用“彩练”表现先辈革命豪情与浪漫情怀;“彩练初出, 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 五千里的长征路”,这是以“彩练”喻指历史与现实的长征,生动形象;“谁持彩练当 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这是英雄的赞歌,歌颂 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突出主题。 9.首先从内容来看,本文写了当年的长征,“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 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 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她们纺车上的手 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那永远不能收回的, 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泽荒漠,一寸一 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也写了如今的现实,“无论是它瓦檐 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 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 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还写到了未来,“七十年前 的那条彩练,还在我们的仰望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对于我们来说,长征 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 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历史与现实交织,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宏观概括。从主题和 情感来看,“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炮火不能烧毁 它,风雨不能摧残它”“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 中华儿女”。赞颂革命先驱和伟大事业,笔调炽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 从语言表达来看,用词宏大壮阔,充满豪情,如“指挥若定”“如虹豪气”“彩练 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运用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 漓,如“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 雾,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 征路”“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 这些地方都体现出本文“恢弘磅礴”的风格。 二、古诗文阅读 10.C “年十七”作“谒上饶娄谅”的时间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 B两项;“讲”“读”是两个并列的谓语动词,其宾语是“《五经》”,故“讲”“读” 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D项。故选 C。 11.B B项,“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春闱者”错误,“春闱”指会试,考上为 “贡士”;殿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故选 B。 12.D D项,“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 错误,由后文“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可知,“阳明学派”不是凭借“当 自求诸心”而建立的,故“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理解错误。故选 D。 13.(4分)(1)王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很高兴,相 随砍伐树木建造房子,来给守仁居住。得分点:因,根据;相率,相从,相随;栖,给…… 居住。(得分点一点 1分,句意 1分) (4分)(2)守仁病得很严重,上书自请退职,推举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 的命令竟然就回去了。得分点:甚,严重,厉害;乞骸骨,请求退职;自代:宾语前置 句,即“代自”。 (得分点一点 1分,句意 1分) 14.(3分)(1)因为如果救援安庆会被断绝后路,以致腹背受敌;而攻打南昌,敌人守 备空虚,易于攻破,还能引叛军回救,安庆之围自解。(2分) (2)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1分)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探访旅居,放眼 观看,山川壮美。二十岁参加乡试考中,学问大有长进。不过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 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不久授官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 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奏章营教,刘瑾发怒,打了他四十廷杖,把他贬为贵 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草木丛生,苗族人、僚族人杂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 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很高兴,相随砍伐树木建造房子,来给守仁居住。 刘瑾伏诛后,守仁酌情调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一向看重守仁的才能。正德十一年八月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 抚南、赣。正当此时,南中地区盗贼蜂拥而起。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守 仁先佯装撒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连续攻破四十多座营寨,俘虏、杀伤七千 多人。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守仁于是召集众人商议说:“叛军假如出兵 沿长江顺流东下,那么南都将无法防守。我想用计阻挠他们,至少十天内没有忧患。” 于是他多方派出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疆部队,都督刘晖、 桂勇率领京城部队,各四万人,水陆并进。南贛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领自 己的部队合计十六万人,直接攻打南昌。”又写了密信封在蜡丸中送交伪相李士实、刘 养正,叙说他们归国的诚心,然后让间谍泄漏信的内容。朱宸濠果然心中怀疑。十多天 后侦察得知朝廷和地方部队并没有来到,才明白是王守仁欺骗了他。 七月初一,(朱宸濠)留下宜春王据守,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袭击攻下九江、南康, 然后出兵长江,逼近安庆。有人请救援安庆,中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 被敌军占领,我们越过南昌和敌人在江面上对峙,九江、南康两郡兵力断我后路,这样 我们将会腹背受敌。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我军进攻一定可以攻破。叛军 听到南昌被攻下,一定会解围自救。我们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能取胜的。”大家说 “好”。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官军用小船载着柴草,乘着 风势放火。朱宸濠的船搁浅,他仓促间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活捉了他。总共 三十五天叛乱就被平定了。 守仁病得很严重,上书自请退职,推举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命令竟 然就回去了。走到南安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七岁。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访 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物的原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 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居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 被贬官到龙场,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天天思索旧有知识。(一天,)忽然悟到要推究事 物的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之于己心,而不应当求之于外物,(他)感叹说:“道就在 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求学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从他,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称 法。 15.C (“斗觉霜毛一半加”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写愁不说愁,借霜毛陡加曲折说出, 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含蓄,韵味醇厚悠远。) 16.①“怨而不怒”是指心有不满但能节制住它的情感,不使之发展成为愤怒,是中国古 诗抒发情感讲求节制有度的一种传统。(2分)②诗人称贬谪之地为“死所”,是“送生涯” 的“炎瘴”之地,蕴含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愤怨不平,以及回归无望的悲慨沉痛。(2 分)③但是诗人的哀怨情感节制有度,以“莫令”劝解自己和友人不要在“炎瘴”之地沉沦 下去,并憧憬未来建功立业以“报君恩”,让本应浓重的愤怨显得敦厚平和。(2分) 17.(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3)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18.B (节选文字运用了拟人、引用、反问、想象的修辞手法。两段均有引用诗句,第 一段“你试想想”后的内容为想象,结尾“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运用了 反问的修辞,“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拟人的手法。 没有运用夸张、排比的修辞。) 19.C (作者善用诗句,表现江南冬景意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的一 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寒沙梅影 路,微雪酒香村”,冰雪纷飞,寒梅绽放,酒香四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乡间里的犬吠,以动衬静,想必它是在迎接“披风戴雪”归来的主人。“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一枝开”画龙点睛,这“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昨夜”二字, 透露出诗人第二天起来,突然发现这一景象的惊喜之情。) 20.原文表达效果更好。①原文把江南冬日农村图景比作一幅画,并且着以细雨点染, 想象作画的过程,新奇有趣。②原句结尾第二人称的使用体现了对话意识,拉近了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易触发读者对江南冬景悠闲的感受。③原文使用反问句, 加强了语气,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之处,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每点 2分,任答两点即可) 21.①中的“莘莘学子们”改为“我校学子”;②中的“启动”改为“举行”;③中的“围绕”改 为“以”;⑧中的“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每处 1分,意思对即可) 22.(6分)①学校应当坚持正面教育,培养正能量,②同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③并且 对欺凌者依法依规适度惩戒。 解析:语段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是总领句,其余三句分别从学校教育形式、建立机制、 欺凌者的不同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从“学校要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 启迪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爱憎观。充分 利用时间、空间,全方位、立体化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占领主阵地, 打好主动仗,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可概括出“学校应当坚持正面教育,培养正能 量”;从“组织学校巡逻队、观察点、信息员,增设报警电话和必要的防范装备,争取 做到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一处触网,全域皆动”可概括出“同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从“情节轻微的由学校对“欺凌”制造者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心造 成明显伤害的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情 节特别严重的可将实施欺凌的学生转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 罪的学生欺凌事件,按照相关法律严格惩处”可概括出“并且对欺凌者依法依规适度惩 戒”。 23、作文 切题立意: 正方(赞同)角度:①大行不顾细谨;②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③知轻重, 识大体。 反方(反对)角度:①事无大小,都是民生;②管理有分工,责任无边界;③不越 位,但不缺位。 审题评析 此为故事性材料作文。 故事人物:西汉名臣丙吉、西汉大臣掾史、百姓、赶牛人、骑吏。 主导事件:就丞相关注赶牛人而忽略百姓斗殴这一做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 驱动任务:写一篇辩论稿,明确赞同还是不赞同的观点;辩论词的格式。 对于丙吉的这一做法,是考生比较容易审出的立意,因为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 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 罚而已。”,可知赞同的立意角度: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定位。丙吉还说:“宰 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 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可知赞同的立意角度:主大计者,必执简以繁。由 于掾史心服了,还认为丙吉识大体。赞同的立意角度:做事知轻重,识大体; 对于掾史的做法,也是对的。无论事情大小,都是百姓生息,只要是官员,都应该 给予管理,而丙吉却前后失问,且只让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因此,可以反对 丙吉。可知立意角度:事无大小,都是民生;管理有边界,责任无边界;过度理解自身 职责,虽不越位,但会缺位。 优秀范文 1 不拘小节,明识大体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 我是正方辩手,就丙吉的做法,我方持赞同观点。丙吉乃一国丞相,身揽重权,置 百姓斗殴于不顾,而关心赶牛人走了几里路,这是十分合理的。作为朝廷重臣,理应关 注百姓生息,顾全大体,而非执缠于小纠纷,拘于小节而罔顿时局发展。故曰:不拘小 节,明识大体。 不拘小节,明识大体。这是我们合理判断时局的基础。 主持人董卿说:“好的格局是疏可跑马,却密不透风。”正如人,每个人都会遇到 大大小小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能灵活应变,注重时势的变化,也即不拘小节,明识大 体。钱学森是,我国着名物理学家,然而他最开始想从事的并非是理论物理。最终为了 填补国家科学史的空白,为了应召国家之需,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伟大的研究中始终如一。 钱学森不仅为当时贫乏中国作了贡献,他的精神也延{续至今。 不拘小节,明识大体。这是我们促进自身发展的条件。 前段时间火爆网络的《后浪》演讲中,主讲人给予我们新一代青年殷切的期望。我 们应不负所托,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全面发展。为祖国发展献出力量。伟人之所以成 为伟人,都源于其自身的格局宏大。我们应当像他们学习,顾全:时局,不拘小节,明 识大体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我们能更好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这就像丞相丙 吉,他作为国之重臣明确自身使命,理应成为一代典范。 不拘小节,明识大体。这是我们不断前进拼搏的动力。 林徽因说过:“真正的淡泊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自身己心中修篱种菊。” 可见那些被人们铭记的文人墨客都有其优秀的闪光亮点。林徽因不拘于时局的限制,而 是能够识大体,懂得改变自己内在的修养而不被世俗困扰。鲁迅又何尝不是不拘小节, 明识大体的典范呢?早年求学到日本,看到国人被时代麻痹的精神状态,他觉得他应当 有所觉醒。于是弃医从文,他用文字治愈人们的心灵。这显然比“医人”更有用。鲁迅 文章脍炙人口,历来被奉为经典,他更应为识大体者的代表。可见不拘小节识大体的重 要性。 冰心先生曾言:“如果今生不够快活,我怕有来生;如果今生快活,那么就这一生 就够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不拘于小节,明识大体,度过快活的一生。 因此我方坚持赞同丙吉的做法:不拘小节,明识大体。 谢谢大家! 优秀范文 2 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 尊敬的对方辩友,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即不认同丙吉的做法。 回望历史,“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是儒士眼中的君民关系。丙吉只管大事, 而忽视小事的做法,忽视了君臣关系中对民的重要性的认知与理解。 先贤历史终须记,回眸远望正当时。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犹记《师说》中的于子,“择师而教之”;于己,“则 耻师焉”。对于从师学习,同一个人对不同事物持相反的态度。对自身的明智是我们所 看不到的。对于从师学习,他只看到了“小”的重要,而忽视了“大”的作用。这与丙 吉对大小事情的处理方式无异于同,最终也只能是“吾未见其明也”。回眸过往,小大 之失的历史犹在眼前,我们何不看历史之误,督今日之己。 继往开来迎现代,巧思创新促发展。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历史前进的脚步永远不会停留,你只能用更快的速度创 造更好的自己。放眼当下,扶贫已悄然迎来了收官之年。不曾忘,因地制宜是扶贫干部 的毅然与奉献;不曾忘,完善基础设施时,扶贫干部对百姓的牵挂;不曾忘,人口调查 时,扶贫干部对百姓的关心。因为扶贫干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在心系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这件大事。放眼当下,小大之识的现代版就在眼前,我们何不 抓住当下之势,促今日之成。 风物长宜放眼量,胸怀天下气昂扬。 “心存黎元,道济天下。”时间不说话,只静静回答。时代前进的车轮已在手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已在肩上。身为青年人的我们,是否能够心之所向, 不负众望。答案便在对待每一件小事,我们都要用心。“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每一件小事的完成,终将成为大事成功的基础,也许对于未来,我们鞭长莫及;但在当 下,我们定会马不停蹄,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每一件 小事都要兼顾,每一件大事才有答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恭逢盛世,这是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我们的 责与任。以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与时代同频共振,和祖国同仁同心。 我的陈述完毕,谢谢大家。 优秀范文 3 明主次,有远见,顾大局 亲爱的对方辩友: 你们好! 我们正方的观点是:支持丙吉的做法。宰相丙吉不去过问百姓斗殴,而去关心喘气 吐舌的牛,这看起来好像很荒唐,但丙吉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所以我方赞成丙吉的做 法。 明主次,有轻重,才能处理好大事。 苏东坡曾言:“凡事有轻重,取其轻者,得小成;取其重者,得大成。”可见,做 事要明白主次轻重。丙吉不过问百姓斗殴,而关心喘气吐舌的牛,是因为他已经判断出 了这两件事孰轻孰重。作为宰相,他知道打架斗殴有长安令和京兆尹处理,自己只需检 查他们的政绩优劣即可,但赶牛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恰恰是没人关心的,所以这 在他心中便成了大事,而春日未热,牛就喘气吐舌,可能季节失调。作为牢相,更关心 这点,无疑是正确的。 有远见,入细微,可防患于未然。 对于对方辩友所说的宰相应该关心百姓斗殴这一观点,我方不敢苟同。《史记》有 言:“有远见者,可知大事于未然也。”丙吉细心,观察入微,根据牛的表现推测出可 能季节失调,或是有什么灾害。从细微之处防患于未然,是有远见,是细心,亦是一个 宰相识大体的表现。由此可见,做事应深入细微之处,由表象深入本质,以果溯因,找 到事物的本源所在,从而有所准备,不至于在灾祸来临时手忙脚乱地匆匆应对,所以, 丙吉的做法是有远见的,是正确的。 识大体,顾大局,方能保一国周全。 纪伯伦说:“如果我们只顾及小的方面,就会因小失大,错失更亮的星星和更美的 玫瑰。”丙吉不关心百姓斗殴,因为这是市井间的小事,而季节失调,发生灾祸却是一 国大事。丙吉知道不能因小失大。只有识大体,顾大局,才能保全国家于灾祸之中。作 为一国宰相,眼中更多的是国家大事,所以丙吉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 明主次,有远见,顾大局,不仅仅是宰相丙吉的处事之道,而且值得我们去借鉴, 学习,综上所述,我方支持丙吉的做法。 我方陈词完毕,谢谢大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