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2021 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从 1994 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文艺以不可阻遏的趋势和不可思议的内生力量 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国文艺在当代重要的实践之一。从产品数量、作者队伍、用户 规模等维度考量,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网络文艺大国。然而,20 多年的井喷式野蛮增长, 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低俗、盗版、同质化严重、娱乐至上的不良倾向,导致人文价值混 乱、行业生态恶化,等等。那么,如何实现网络文艺的快速、健康、高品质发展?努力提升 全社会网络文艺素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如网络文艺不等于“网络十文艺”一样,网络文艺素养也不等同于“网络素养十文 艺素养”。文学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作、传播和接受三个环节。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 进化到今天的数字传播,网络文艺从单一媒介到融媒体,从虚拟现实(VR)到人工智能(AI), 网络文艺工作者需要学习了解和熟练掌握数字科技与新媒介工具。当然,网络文艺的科 技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工具化使用新媒介和数字化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网络文艺的互 联网思维习惯、网络语言的创新精神等。 网络文艺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网络时代不是对创作者的知识储备要求降低, 而是要有更为丰富复杂的艺术素养和人文底蕴要求。要知道,网络文艺尽管是一种新型文 艺形态,但不是无源之水,它是在新媒介技术、时代生活、传统文艺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只有年轻的网络文艺创作主体自觉关注现实,紧贴时代,发扬和继承千百年来的中国文艺 道统,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艺成就,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网络文艺 精品。 我国的美育是个短板,这也许是不争的事实。网络文艺对于审美主体也即庞大的网络 受众来说,以往的审美经验和知识储备显然存在较大缺失。理论界要积极研究新的审美范 式,建构新的审美标准。作为泛文娱产业时代主要的文艺形态,网络文艺的审美方式也出 现根本性变化,即从静态审美走向动态消费活动。网络文艺在审美领域提出新的时代课 题,这就要求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具备完整的美学素养和审美品鉴能力,避免在消 费主义的喧嚣中走向歧途。 由于网络文艺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具有多种特点,仅仅依靠网络作者的人文自觉、 用户的审美能力提升和法律法规的规训与惩罚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网络文艺全产业 链各个环节,自觉提升社会责任素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网络文艺商业机 构在追求产业利润的同时,要做到义利兼顾,时刻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 全社会要把网络文艺作为一个完整、有机的生态体系来看待,共建网络文艺环境, 优化网络文艺空间。这就有必要建立网络文艺素养的培育体系和提升机制,把网络文艺素 养的检测和考评常态化、机制化。当然,在这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吸纳理论评论界和专家 学者参与进来,发掘和培养文艺消费与鉴赏批评的引领力量。 (摘编自李安《网络文艺素养,你我都要有》) 材料二: 伴随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文艺向社会精神文化领城 加速渗透,正在迅猛成长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塑造力量。网络文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 事业中要想发挥更大作用,就迫切需要更加深度化、体系化的理论指导。 网络文艺生产、传播、消费各环节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所以,人民生活是文艺的创 作源泉,人民群众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与历史上许多新文艺类型的发生和成 长一样,网络文艺在其“野蛮生长”初期也曾存在一些争议,但其天然的人民性终究会得 以充分彰显,人民坐标在自我认知中会逐步得以强化,这既是其理论自信的根源,也是其 理论建设的基点。 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文艺实践直观体现了诸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但在触及文艺本质属 性上有所建树的不多。这些交叉研究虽可以为网络文艺基础理论建设提供丰富养分,却不 能替代文艺的本质规律。网络文艺的本质属于文艺范畴,同时是一般文艺范畴的全新创 造和发展。所以,既不应把网络文艺和与之相关的商业运行,娱乐消费等混为一谈,也不 能把网络文艺看成传统文艺形态与传播媒介、传播技术的简单叠加。新的文艺形态必然 具有新的内在属性和独特规律。只有不断深化探究其本质属性和独特规律,才能够真正夯 实网络文艺理论支点.充分激发理论自觉。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创作。网络文艺当然不能例外。我 们对网络文艺所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梳理解决的思路、方法.过程,恰恰正是网络文艺基 础理论建设丰富的切入点和增长点。近年来,网络文艺创作的精品化取向现实主义题材 作品的大幅增长、评价唯浏览量唯点击率弊端的普遍消除,都是在通过发展实践不断丰富 完善着网络文艺的理论建设。 当下,网络文艺日新月异,可以说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敏锐的探测器,其 基础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当然,这一基础理论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是一个与实践并行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而这恰恰也正是理论建 设的魅力与活力之所在。 (摘编自彭宽《网络文艺是现实生活的敏锐“探测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文艺是随着互联网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文艺形态,发展速度非常快,它覆盖了中国 文艺在当代的全部重要实践。 B.文学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作、传播和接受这些环节,而其中传播方式的变化较突出,网 络文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 C.网络文艺的审美方式与传统文艺的审美方式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后者的审美方 式对前者来说起不了作用。 D.网络文艺虽属文艺范畴,但又在后者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与发展,这导致了当下揭示网络 文艺本质属性的理论建设难有建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我国是网络文艺大国,作品数量多,作者队伍人数多,用户规模大,但一些问题的 出现影响到网络文艺的高品质发展。 B.近年来,网络文艺创作的精品化取向、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增多、评价机制的改变等实 践对网络文艺的理论建设大有益处。 C.年轻的网络文艺创作主体只要自觉关注现实,在继承发扬和借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人 文素养,就能创作出网络文艺精品。 D.网络文艺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用很大,其理论体系的建设要与实践并行发展, 相互促进,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网络文艺理论建设中必备元素的一项是(3 分) A.扣住网络文艺理论建立和建设的紧迫性 B.扣住网络文艺实践中的诸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C.扣住网络文艺中新的内在属性和独特规律 D.扣住网络文艺中天然的人民性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 分) 5.网络文艺创作应具备哪些网络文艺素养?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琵琶围[注](节选) 温燕霞 说话间,小轮船已到了琵琶岛。何劲华环顾四周,颇有惊艳之感。只见清澈的湖水倒 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岸边的茅草抽出了淡黄的新叶,像无数把金箭在风中摇曳, 野桃花开得如火如茶,远看却只有一片迷茫的微红,白色的李花、梨花如粉似雾,野蔷薇喜 欢攀缘在土丘、大树上,开得热烈,绚丽得扎眼。 近午时分,何劲华一行站在了琵琶围灰色的高大墙垛下。何劲华和金彩凤对着那扇 青灰色的大门大喊:石浩财.你快打开门呀! 可没有丝毫的动静。金彩凤有些疑惑:这是原先那个拥挤热闹的琵琶围吗?当琵琶围 还是座近千人口的村庄时,金彩凤常到琵琶围演出。因山高路远,剧团每次只能来十二三 人,吃住在村民的家中,走时按餐结算费用,是支名副其实的文艺轻骑队。金彩凤记得,有 一次琵琶围突然断了电,村民们从家中取出火吊和油灯,在场地中央摆了一个大圆圈。金 彩凤和队员在光圈里跳《春山蝶飞》的扇子舞,二十四把朱红羽扇,将采茶戏中的扇子花 舞到了极致,将人们的笑脸描绘在她的脑海中。金彩凤记忆中的琵琶围是钢蓝夜色中的那 团火光,炽热而温暖。 然而,眼前的琵琶围却阴冷森严,拒人千里。金彩凤看出琵琶围人对镇里和村里的干 部有抵触,忙劝邱小楠下山。何劲华也说:邱镇长,我是琵琶围人的外孙,跟他们讲得上话。 你们放心下山。 邱小楠一行下山后,在何劲华的笛子伴奏下,金彩凤唱起了婉转的灯彩调。优美的笛 声和歌声像水里的鱼钩,稍一用力,便从墙垛口扯起了一排男女。何劲华仰头正要喊话,头 顶飘来石浩财的话音:当真是何馆长和金馆长啊。欢迎欢迎! 金彩凤拿出她惯常的泼辣劲来:石浩财,你开门放我们进去,我带着风搅着雪呢! 石浩财不为所动。 何劲华见墙垛,上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忙趁热打铁:养财.橘子婆、三哥、三嫂、朱大 姐,我是琵琶围的外孙,也算半个村子里的人。我们这次来,一来向橘子婆学唱山歌,二来想 听石浩财讲打龙和蛇灯的故事,第三是送文化下乡,教大家学唱采茶调和制作灯彩。 这时,村民小组长石养财不顾弟弟石浩财的拉拽,一瘸一拐地下楼打开了围门。 傍晚的几个大响雷击毁了某段线路,琵琶围断电了。何劲华和金彩凤把带来的手电 筒和应急灯送到每家每户,可大家还是点油灯,一则舍不得用,二来表示不领情。何馆长, 我刚才去转了下,这里要是能通汽车,当真是个好地方。金彩凤啧啧叹着。何劲华心里却 有些沉甸:风水宝地没有出宝啊。 何馆长,你愁心好重。这脱贫攻坚靠我们两个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走,进屋去。 这样的寂静里,桌上那盏应急灯炽白的光显得凄楚,金彩凤起身点着了橘子婆送过来 的油灯,关了应急灯,屋内顿时温暖起来。 对不住啊。何馆长、金馆长!我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反。石养财进来说。何劲华和 金彩凤见村民这种态度,心里有些难受。 刚安顿好,橘子婆过来请他们去食夜。橘子婆家的客厅昏暗、拥挤,沿墙堆满了箩筐、 塑料袋等杂物,只有一张老旧的八仙桌像样些。五尺凳已经坏了两只脚,用砖头垫着。昏 黄的电灯下,照见墙上贴着孙子石成金和孙女石成玉在学校里获得的奖状。 橘子婆从隔壁的灶间端出两碗热气腾腾的酒娘煮蛋,石成玉懂事地给奶奶帮手,端出 捞饭、腊肉炒笋干、辣椒炒菌丝放在桌上,热情地请他俩食夜。 金彩凤、何劲华见石成玉和刚走出的石成金盯着桌上的菜,忙招呼他俩上桌。兄妹 俩不顾太奶的呵斥,挥筷吃着,一边说过年都布吃这么好的菜,听得两人心酸。金彩凤回房 取出两包零食给他俩,并按标准给橘子婆结了饭钱。 橘子婆开始怎么也不肯收,何劲华说这是纪律,如果不收,他会犯错误,橘子婆这才接 下,说:你们和杨书记像当年的红军呐。那时红军在我屋里食饭要给我伙食费,我不肯收, 他们就放在桌边上。要是行军路上挖了老百姓的红薯,也要在地里埋几枚铜板,硬是不占 我们老百姓的便宜。听到一位世纪老人这样说起红军,何劲华、金彩凤深感震撼。 如今,坐在这昏黄的灯光下,听着窗外渐渐响起的山风林涛,何劲华心里沉甸甸的。 (选自《人民文学》2020 年第 9 期) [注]《琵琶围》以江西赣南原中央苏区贫困山村“琵琶围”为蓝本,叙写了该村易地搬迁 的脱贫攻坚史诗,成功塑造了何劲华、金彩凤等基层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形象特点。 琵琶围交通极为不便,那里山高水冷,有雨便有水,无雨便干涸。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何劲华和金彩凤两个人与琵琶围均有渊源,前者与琵琶围有亲戚关系,后者则多次到琵 琶围进行演出,这利于干群关系的改善。 B.金彩凤、何劲华两人在邱镇长一行下山后,一个伴奏,一个唱歌,从而打动了所有村民, 这说明两个人配合默契,讲究策略。 C.文中的“脱贫攻坚”一词既体现了本小说的题材,又将视角指向了当下的时事热点, 时代感很强,从而可以引起读者的更多关注。 D.橘子婆用来招待金彩凤、何劲华的儿道菜引得孩子抢吃,让两人感到心酸,流露出两人 对目前扶贫工作没做好的歉意和自责。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前面点出琵琶围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地理特点,描绘了其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 为下文的叙事提供了特定背景。 B.小说节选部分内容发生在一天之内,事件均围绕何劲华和金彩凤两人展开,既便于塑造 人物,又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C.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何劲华和金彩风,形象十分鲜明,前者多愁善感,后者直率泼辣, 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性。 D.小说中“带着风搅着雪”“过年都有吃这么好的菜”等句子口语化地域化色彩较浓, 让小说生活气息浓郁。 8.小说中插叙了金彩凤以前到琵琶围演出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结尾处“何劲华心里沉甸甸的”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内容进行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荆嗣,乾德初。应募为控鹤..卒,从李继勋讨河东。继勋择悍勇百人,间道截洛阳寨。嗣 出行间请行,手斩五十余级,贼焚寨宵遁。贼数千夜来薄寨,继勋选勇敢五百人接战,而嗣 为冠。及旦,战数合,多所斩馘.。从太祖征太原,贼来拒,焚洞子。遣殿前杨信领百人援 之,嗣预焉,率先陷阵。太宗再征太原,嗣自陈愿率一队先登,命主城西洞子。车驾巡师嗣登 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帶。 雍熙三年,从田重进、谭延美率师入辽境,疾战飞狐口,辽师不利。重进引全师合击, 辽骑引去。裨将黄明与辽战不胜,将退,嗣谓之日:“汝且顿兵于此,为我声援,我当夺此岭。” 遂力战,追奔五十余里,抵仓头而还。叉领招收卒千人,克仓头、小治二寨。黄明与战, 克直谷寨,命嗣屯焉。数日,辽人复致师,重进与战,奔突往来,大军颇扰。重进召嗣合战, 悉走之,夺炮具、铠胄。贼乘夜复围直谷、石门二寨,重进遣嗣以精兵五百济之,嗣日:“敌 二万余,今援师甚寡,难以解围。”重进颇忧之。嗣日:“谭师屯小治,绾兵二千,愿间道以 往,邀其策应。”中夜,匹马诣延美,延美日:“敌势若此,何可解也?”嗣日:“请移全军 就平川,植旗立队,别择三二百人张白旗于道侧。彼见旗帜绵亘远甚,谓大军继至,嗣自以 所部五百疾驱往斗,必克其寨。”延美许焉。一日凡五七战,辽兵遂引去,咸如嗣所料。蔚 州之降也,重进之垒,粮运颇乏,嗣遣降卒辇州廪济之。师还,重进言其有劳,补本军都虞 候。 景德初,又命与刘汉凝、田思明率兵至冀州..防边。大中祥符七年,改虢州防御使.邡宁 环庆副部署,卒.。嗣起行间,以劳居方面,经百五十余战,殁。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B.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C.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D.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控鹤,道家传说仙人常骑鹤,后因以“控鹤”指升仙。也可作宿卫近侍之称。 B.馘,古代战争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 C.冀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 ,其他八州分别为荆、豫梁、青、徐、扬、雍、兖。 D.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士之死称为“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荆嗣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他在跟随李继勋讨伐河东时就入选为一百勇土之列,在阻 截洛阳寨时亲手斩杀五十多人,后又主动请求担任夜袭敌人的先锋。 B.荆嗣不惧艰难,奋勇杀敌。在黄明和辽军作战失利准备撤退时,荆嗣及时阻止他,然后 自己率军奋力抗敌,追赶辽军五十多里,随后攻克仓头,小治两寨。 C.荆嗣巧用计谋,以少胜多。面对敌众我寡的战争局势,荆嗣主张联合谭延美并亲自前往, 巧用疑兵之计,一天之内经过多次战斗,最终打退辽兵。 D.荆嗣多次出战,战功累累。他从最初的一名士兵,一生经过了一百五十多次战斗,凭借自 己的赫赫战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留得一世英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谭师屯小治,绾兵二千,愿间道以往,邀其策应。(4 分) (2)重进之垒,粮运颇乏.嗣遣降卒辇州廪济之。(4 分) 14.荆嗣消除谭延美的疑虑,并帮助田重进解围的计策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频酌淮河水[注] 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注]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合约,于是宋、金呈划淮而治的局 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由客饮淮水起笔,不断地畅饮淮河水,着一“频”字,形象地表现对此水的无限深情。 B.“水多咸”一方面是写实,海水是威的,不少井水也带咸味;更多是在暗讽南宋最高统治 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 C.第五句进一步写出淮河水的美,春风吹拂,绿波荡漾;第六句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 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 D.诗人杨万里有“人到淮河意不佳”之句,本诗七、八句和此句一样,都表达出诗人的忧 国之思和忧愤之情。 16.全诗各句均不离“水”字,咏水抒怀但角度不同,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___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 , ”两句说明偏僻 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3)苏轼《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 , ” 两句诗深 深祝愿自己和家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没有一把尺子,能够量出夜的厚度。乌倦了,归巢后叽叽喳喳地吵闹一阵,在枝丫中 慢慢安静下来。大山和森林站在村庄外面,一下子变得远远的,在黑夜中显得更加突兀和 肃穆。百虫的歌声越来越力不从心,唱到后来见无人理会,声音越去越远,最后悄然钻进大 地中去了。仿佛谁在晚归的路,上一跺脚,( )一粒星子掉在了 大地上,幽蓝的光 焰划过长空,把夜色撕开了一个口子,又迅疾合上一到底撕不 开如此厚重的夜。 捉迷藏的孩子,在夜色中越走越远,慢慢消失于无处不在的夜的缝隙。有的走着走 着就迷迷糊糊地走到了自家的楼屋,头一歪倒在床铺上,掉进了另一个更加深沉的黑夜,把 自己丢失在伙伴们的游戏里。有的走着走着便走到别的村庄或是鬼魅出没的森林中去了, 从此深陷在这个梦境中,再也没有出来。还有的走着走着,倚在一堆苞谷蓬或是稻草垛中 就睡着了。夜凉如水,也不知过了多久,一滴巨大的露珠把他喊醒,他才恍恍惚惚地回到 屋里,兄弟姐妹们横七竖八地躺了一排,月光已经晒白了整个大地。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 众人皆睡唯我独醒的恐惧和孤独,赶紧掀开一角棉絮钻进去,把自己裹得紧紧的。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大地一片静寂,满地虫鸣顿时被踩灭了。 B.顿时踩灭了满地虫鸣,大地一片静寂。 C.顿时被踩灭的是满地虫鸣,大地一片静寂。 D.大地一片静寂,顿时踩灭了满地虫鸣。 19.反衬重在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衬手法进 行简要分析。(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主干成分为:“捉迷藏的孩子消失于夜的缝隙。”从语义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10 月 26 日夜,我国通过“一箭三星”方式,遥感三十号 07 组卫星成功发射。②北 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通过天链一号 02 星.③同时对 3 颗卫星的早期运行段进行实时跟踪 与遥测,④标志着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具备了同时为更多目标提供测控和数传支持。⑤任务 前期,⑥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软件改造、配置修改、任务测试等工作,⑦分系统迅 速具备多目标任务状态。⑧在后期均未出现软件方面的问题,⑨最终圆满保护早期运行段 的 3 颗卫星的测控任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5 分) 2019 年起,盲盒在国内开始火爆。天猫国际 2019 年发布的《95 后玩家剁手能力榜单》 显示,近20万名消费者一年花两万元用来集盲盒,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一年买盲盒耗资百 万元,盲盒仅在天猫上的销量就同比增长 189. 7%,成为当代年轻人最烧钱的爱好。随着盲 盒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开始大量购买盲盒。《法治日报》记者在社交网络搜索“盲 盒”“盲盒上瘾”“端盒”等关键词后发现,许多网友已在盲盒上花费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目前,盲盒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有业内人士认为存在一定的投机与盲目炒作。相关产品 投机性已成市场关注的热点。盲盒模式尽快进入监管视野,是许多民众所期待的。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 9 月 8 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八十多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因为在抗 击新冠疫情中的优异表现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发的“共和国勋章”,成为该荣誉称 号自设立以来的第 9 位获得者。钟南山深情地说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想,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们医者的 使命。”随后在分享会上,他深情寄语年青人:“我们现在处在非常好的人生际遇中,有一 个非常好的舞台。生逢盛世,该不负盛世!”对于许多人常常将老师比作蜡烛,钟南山认 为“这话只对了一半,教师毁灭自己但照亮了别人;另一方面不是毁灭而是体现自身价值, 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某电视台邀请到了钟南山作为“名人面对面"的访谈嘉宾。假如你作为现场的主持 人(与会嘉宾,观众等),你想对新时代的年青人说些什么,从而引导他们走好人生之路?请 任选一个现场身份,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表达对钟南山的敬 意。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 项,“它覆盖了中国文艺在当代的 全部重要实践”分析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已经成为中国文艺在当代重要的实践之一” 的信息可知,这里以偏概全,只是“之一”,并未全覆盖。C 项,“后者的审美方式对前 者来说起不了作用”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中“网络文艺对于审美主体也即庞大的网络受 众来说,以往的审美经验和知识储备显然存在较大缺失”的信息可知,只是有较大缺失, 并不是起不了作用。D 项,因果不当。“网络文艺......在后者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与发展” 和“当下揭示网络文艺本质属性的理论建设难有建树”两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 能力。表述绝对化,原文为“只有年轻的网络文艺创作主体自觉关注现实......才能创作出 无愧于时代的网络文艺精品”。 3.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只是揭示了网络文艺理论建设的当 务之急,并不是网络文艺理论建设中的必备元素。 4.①先从网络文艺的作用谈起,引出网络文艺理论建设的迫切性;②再从网络文艺的人民 性与本质属性方面分析如何进行网络文艺理论建设;③接着指出近年来网络文艺理论建 设通过发展实践来丰富完善;④最后指出网络文艺理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点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行文脉络就是文章思想的路径,它具体表现为 文章的结构。一般可以从“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三种基本结构来理解归纳。 5.①科技素养。掌握工具化使用新媒介和数字化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习惯、网络语言的 创新精神和科技审美素养等。②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发扬和继承千百年来的中国文艺 道统,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艺成就,全面提升人文素养。③美学素养。积极研究新的审美 范式,建构新的审美标准。④社会责任素养。全产业链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一。材料一摘编自李安 《网络文艺素养,你我都要有》,主要从科技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美学素养和社 会责任素养四个方面来谈,故从这四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6. 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从而打动了所有村民”分析 错误,从后文“石浩财不为所动”可看出。 7.C[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前者多愁善感”和“大大增强了小说 的喜剧性”分析错误,根据小说内容来看,何劲华的愁心重是基于对琵琶围百姓与工作 队关系疏远以及百姓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其表现不能体现多愁善感;小说中通过这两人的 扶贫工作来表现主题,只有深沉的思考,没有喜剧性。 8.①通过到琵琶围经常演出和按餐结算费用等,突出了人民公仆应具有的品质。②用断电 后村民们拿出火吊和油灯让演员演出的动人场景,突出了人民公仆与百姓之间的和谐关 系。③通过当时断电村民提供灯光与后面的扶贫工作者送手电筒和应急灯百姓不领情, 当时和谐的干群关系与当下百姓不让扶贫干部进村等两组对比,表达出干群之间的关系 疏远,启人深思。(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句段在文中作用的能力。小说段的文中作用一般从三方面考虑: 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结构上,要注意 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 的句子。 9.①这是何劲华经过白天村民不肯让他们进围--事和晚上听橘子婆讲故事后的心理活动, 表现了这些事件给何劲华带来的巨大心灵震撼。②既有对红军精神的敬佩,也有对百姓铭 记红军精神的感叹,更有对当下百姓与人民公仆之间关系的思考。③同时,还有对琵琶围 这块风水宝地没有出宝的深思以及如何搞好琵琶围的扶贫攻坚工作的思考。(每点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和有创意的解读,此考点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 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探究创新能力。 10. C [解析]本题考 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车驾巡师, 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11.D [解析]本题考 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士之死称为‘卒”错 误,士之死称为“不禄”,大夫之死称为“卒”。 1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主动请求担任夜袭敌人的先 锋”表述有误,原文中提到的是他主动请求前去阻截洛阳寨。 13.(1)谭延美的军队驻守在小治,控制着两千士兵,希望抄小路前去,邀请他配合协同作 战。(关键词“绾”“间道”“策应”各 1 分,大意 1 分) (2)田重进的营垒中粮食匮乏,荆嗣派遣投降的士兵运送蔚州粮仓的粮食接济他们。(关键 词“垒”“辇”“廪”各 1 分,大意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有“绾”,意为“控制”; “间道”,名词做状语,意为“抄小路”;“策应”,意为“战斗中互相配合应敌”。第(2) 小题的关键词有“垒”,意为“营垒”;“辇”,意为“载运,运送”;“廪”,本意为“粮 仓”,此处指“粮仓中的粮食”。 14.①谭延美的军队负责麻痹敌人:将部队转移到平坦地方,竖起旗帜列队;并挑选人在路 边张开白旗,假装大军相继到来。(2 分)②荆嗣自己率领五百个士兵急速攻打敌人,攻克其 营寨。(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的能力。由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推断 可得出答案,注意先筛选,后概括。 [参考译文] 荆嗣,乾德初年,响应招募担任控鹤卒,跟从李继勋讨伐河东。李继勋选择强悍勇士一 百人,抄小路阻截洛阳寨。荆嗣请求前去,亲手斩杀五十多人,敌人烧毁军垒在夜里逃跑。 几千贼人在夜里逼近营垒,李继勋挑选五百名勇敢兵士迎战,荆嗣担任先锋。等到天亮,交 战几个回合,斩杀和俘虏很多人。荆嗣跟随太祖征伐太原,贼军前来抗拒,焚烧洞子。太 祖派遣殿前杨信率领一百人增援,荆嗣参与其中,率先冲锋陷阵。太宗再次征伐太原,荆嗣 陈诉希望率领一支军队先进攻,太宗命令他主管城西洞子。太宗巡视军队,荆嗣登上城墙, 亲手杀死几个贼人,而他的脚被两支箭射穿,中了手炮,断了两颗牙齿。太宗看到他,立即 召来赏赐他锦袍、银带。 雍熙三年,荆嗣跟从田重进、谭延美率领军队进入辽境,迅速攻战飞狐口,辽军失利。 田重进带领全军联合攻击,辽军骑兵退走。副将黄明和辽军作战没有取胜,将要撤退,荆嗣 对他说:“你暂且把军队停留在这里,为我声援,我将夺下这个山岭。”于是奋力作战,追赶 辽军五十多里,到达仓头后回来。荆嗣又率领招收士兵一千人,攻克仓头、小治两寨。黄 明参与战斗,攻克直谷寨,命令荆嗣驻守在这里。过了几天,辽军又来,田重进与他们交战, 奔驰冲击,大军很混乱。田重进召来荆嗣联合作战,把辽军全部赶跑,夺得炮具、铠甲和 头盔。贼军乘着夜晚又包围直谷、石门两寨,田重进派遣荆嗣率领五百精锐士兵接济他们, 荆嗣说:“敌人有两万多,如今援军很少,难以解围。”田重进很担忧。荆嗣说:“谭延美的 军队驻守在小治,控制着两千士兵,希望抄小路前去,邀请他配合协同作战。”半夜,独自骑 马到达谭延美处,谭延美说:“敌人的势力如此,怎能解围?”荆嗣说:“请把全部军队转移 到平川,竖起旗帜排列队伍,另外挑选二三百人在路旁张开白旗。他们看到旗帜绵延很远, 认为大军相继到来,我以五百士兵急速赶去战斗,必定攻克他们的营寨。”谭延美答应。 一天之中总共五到七次战斗,辽兵才退去,都如荆嗣所料。蔚州投降时,田重进的营垒中粮 食匮乏,荆嗣派遣投降的士兵运送蔚州粮仓的粮食接济他们。军队回到京城,田重进说荆 嗣有功,补为本军都虞候。 景德初年,又命令他与刘汉凝、田思明率兵到冀州防卫边境。大中祥符七年,改为虢 州防御使、那宁环庆副部署,去世。荆嗣由士兵逐渐提升,凭功劳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经 过一百五十多次战斗,身亡。 15.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第六句 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妻凉与感伤”分析错误,“郁郁”此处意为“浓 厚的香气,旺盛的气息”,应是借淮河的美景来委婉传达出对北方抗金军民的崇敬之情。 16.①一、二句侧重于动作描写,描写客到淮河频频不断地畅饮淮河水,表现了诗人对故土 无限的深情;②三、四句从味觉来写,以东南水咸来对比衬托淮水味美,来表达对中原故土 的深情热爱;③五、六句从视觉来写,描绘淮河春风绿波之美景,来表现诗人对中原地区的 眷恋之情;④七、八句直抒胸臆,写淮河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热泪,劝解不要饮用,透露出 沉重的故土分割之痛。(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 辞手法。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 效果。 17.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每空 1 分,多字、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 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的字,要在 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涕、呕哑嘲哳、婵娟。 18.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句子的陈述对象要--致的原则,排除 C 项。根据语意逻辑关系应排除 A.D 项。 19.①“一粒星子”反衬整个长空的浩瀚无垠;②“-粒星子带来的幽蓝的光焰”反衬了夜 色的浓黑与厚重;③"夜色撕开了一个口子,又迅疾合上”反衬了夜的漫长。(每点 1 分,答 对三点即可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 容分析如何运用该手法,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 感。本题已指出运用了“反衬”手法,故只需分析即可。 20.①“在夜色中越走越远”照应下文,表现孩子在夜色中进行娱乐活动,童真未泯。②“慢 慢消失”写出了孩子在夜色中随性自然而眠的自在美好。③“无处不在”写出了夜色的 无边无际。④原句节奏舒缓,与原文风格更贴近。(每点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这类题型--般从修辞和句式角度 思考,要求准确识记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句式主要考查对偶、排比、反问等。 21.①中途变更主语,将“成功发射”移到“遥感三十号”前面;④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支 持”后面加“的能力”;⑦偷换主语,在“分系统”前加“使”;⑨搭配不当,改“保护”为 “完成”。(每处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①句“我国通过‘一-箭三星’方式,遥感 三十号 07 组卫星成功发射”变更主语,将“成功发射”移到“遥感三十号”前面。第④ 句“具备了同时为更多目标提供测控和数传支持”,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支持”后面加 “的能力”。第⑦句“分系统迅速具备多目标任务状态”偷换主语,在“分系统”前加 “使”。第⑨句“保护早期运行段的 3 颗星的测控任务”搭配不当,改“保护”为“完成”。 22.关键信息:①2019 年起,盲盒经济火爆;②上瘾现象普遍;③投机、炒作行为值得警惕; ④盲盒模式要尽快进行监管。(每个关键信息 1 分,语句通顺 1 分,句子不通顺、字数不 符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如事 件、过程、结果等,再按一定的逻辑把这些信息组合成一段话,本则材料事件是盲盒经济 火爆,上瘾现象普遍,过程是投机、炒作行为值得警惕,要尽快进行监管。 23. [写作提示] (1)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是关于钟南山的 事迹及其所讲话语的内容。材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钟南山获得了“共和国勋章”; 二是钟南山的寄语:医护人员的使命,年青人如何做。 写作任务是作为访谈现场的主持人、与会嘉宾、观众等任一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 求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表示对钟南山的敬意。 写作要求:主要是从标题、立意角度、字数等方面作了常规要求。 (2)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主题为“对钟南山的事迹和钟南山所说的话进行思考,致敬钟南山,对新时代的年 青人表达自己的思考认识”。 注意: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对新时代的年青人”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 考”和“致敬钟南山”。写作过程中要对钟南山的事迹作出分析,同时表达对他的敬意, 还要对年青人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进行思考,注意要将这种认识与国家、民族与时代结 合起来谈,还要有明确的观点。否则,内容不得上一等。 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 对于材料中钟南山的人生经历与精神及其寄语等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具体的阐释或分 析。考生可以结合材料,扣住引导语中“引导新时代的年青人走好人生之路”和访谈这一 特定情境来写作。 任务三:写作者身份、读者对象 写作者身份为访谈现场的主持人、与会嘉宾、观众等任-一身份。读者对象是广大电视 观众。 任务四:文体一发言稿 基本构,成:标题,开头(称呼、问候语),正文(着重阐述对新时代的年青人走好人生之路 的认识与思考),结尾(小结,问候语)。 语言:体现交流(际)性写作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流畅,侧重口语化色彩。 (3)立意参考 ①从钟南山事迹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无畏的逆行丰满人生” “不畏艰险,无畏挑战”等。 ②从钟南山所讲医护人员责任的话语角度分析,可立意为“使命在肩,功成有我”“初心 永恒,服务人民”等。 ③从钟南山寄语年青人的话语角度分析,可立意为“年青人要不负韶华”“人生要与时代、 国家相连”等。 ④从钟南山对某些人对老师看法的内容角度分析,可立意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人 生要体现自身价值”等。 ⑤综合材料内容分析,可立意为“向科学家致敬,走好人生之路”“与楷模为伍,当好接 班人”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