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 3篇 毛概实践报告社会调查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 3 篇 毛概实践报告社 会调查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 3 篇 毛概实践报告 社会调查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 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 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 个道理。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 的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 3 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 1 一、调查背景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人们只有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 才可能进一步地发展自己,在当今的大学里,食堂与学生群 体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食堂是在校大学生一日三 餐就餐的地方,是每个同学都必到的场所,根据调查 96%学 生的吃饭问题都是在学校的食堂解决。食堂紧密的联系着大 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食堂既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之一, 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校食堂情况,为学校更好的加强对食 堂的管理,我们做了一次有关学校食堂的调查,比较全面地 了解了我校食堂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食堂监管工作 提供了依据。具体的从学生对学校食堂的饭菜口味、服务质 量、价格、卫生状况、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等多方面做了调 查。 基于食堂对学生群体生活影响的重要性,本社会调查实 践小队制定调查方案,从本校食堂(大方人家)的经营现状、 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来对食堂问题作出调查,并 进行充分思考,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调查时间 20xx 年 5 月 25 日--26 日 三、调查地点 学生食堂(大方人家) 四、调查对象 在校学生 五、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实地观察、口头访问 六、调查成员 柴增煌、高伟杰、李吉、施 t 南、吴方彬、章晓伟 七、调查内容 A 调查对象每月食堂用餐消费情况: 1、月均生活费 500 元 1000 元(不含)的 83 人(22.6%), 其中每月用于食堂消费金额平均值约为 450 元,约占生活费 的 46.67%;每周有一、二次天在外改善伙食, 2、月均生活费 1000 元 1500 元(不含)的 54 人(14.8%), 其中每月用于食堂消费金额平均值约为 500 元,约占生活费 的 32.00%,每周有一、两天在外改善生活。 3、月均生活费 1500 元 2000 元的 42 人(11.4%),其中 每月用于食堂消费金额平均值约为 550 元,约占生活费 25.7%, 常在外改善生活。 B 食堂饭菜的价格: 1、认为食堂饭菜价格合理的 223 人,占 60.76%; 2、认为食堂饭菜价格一般的 108 人,占 29.43%; 3、认为食堂饭菜价格过高的 36 人,占 9.81%。 C 饭菜满意度 1、菜和主食的口味和质量满意度方面:很满意的 21 人 (5.72%),满意的 257 人(70.03%),一般的 64 人(17.44%), 不满意的 23 人(6.27%),较差的 2 人(0.54%); 2、肉类的满意度方面:很满意的 18 人(4.90%),满意 的 164 人(44.69%),一般的 153 人(41.69%),不满意的 27 人(7.36%),较差的 5 人(1.36%); 3、蔬菜的满意度方面:很满意的 43 人(11.72%),满意 的 228 人(62.13%),一般的 81 人(22.07%),不满意的 13 人 (3.54%),较差的 2 人(0.54%) D 服务及管理满意度 1、餐具卫生和环境方面:很满意的 69 人(18.08%),满 意的 259 人(70.57%),一般的 28 人(7.63%),不满意的 7 人 (1.91%),较差的 4 人(1.09%); 2、饭菜的保温及充足方面:很满意的 23 人(6.27%), 满意的 187 人(50.95%),一般的 136 人(37.06%),不满意的 14(3.81%),较差的 7 人(1.91%); 3、服务员态度方面:很满意的 12 人(3.27%),满意的 233 人(63.49%),一般的 101 人(27.52%),不满意的 12 人 (3.27%),较差的 9 人(2.45%); 八、调查数据总结 从以上数据可得出:月生活费越低的学生用于食堂消费 的金额所占比例越大,主要在学校食堂用餐,而生活条件相 对好的学生用于学校食堂消费的金额比例相对要小,并常在 校外消费,改善生活。然而,不论是经济条件好还是经济条 件一般的学生,每个月在学校食堂消费的金额大都在 500 左 右,同时,大部分学生对食堂饭菜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对 于食堂提供的饭菜基本满意,学生对肉类的需求相对高于对 蔬菜的需求,可以看出,在服务及管理方面,对餐具卫生和 环境情况从总体上达到标准。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 2 一、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 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 高,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住宅价格飞涨、 物价不断上涨等等。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优 势就会越来越小。这次调研我们调查了大连地区人们对于改 革开放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20xx 年 3 月 大连博物馆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2.人们对近年来大连地区环境变化的看法 3.大连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4.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物价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 30 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 我们这 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 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以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 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 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 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 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 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 了历史性的变化。 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 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 年 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GDP 从 1978 年的 3645 亿元增长至 2007 年的 246619 亿元。这期间,有 16 年超过 10%,只有 3 年低于 7%。30 多年中,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近 14 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 年均增长 9.82%, 平均 7 年多翻一番,约 15 年翻两番。截至 2007 年,中国经 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 4 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 3 位,外汇 储备位居世界第 1 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 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 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接口不平 衡 2.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沿海与内地 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 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 一度有所缩小,1983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 1.82∶1,但 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 年扩大到 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 197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 209.8 元,1992 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 1242.6 元,2009 年达到 12022 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 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 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2009 年我 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 38587 元,西部地区为 18090 元, 差距达 2 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 入为 76976 元,最低的贵州省为 9187 元,两地相差 67789 元。目前全国 4007 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 达 94.1%。 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 发展极不平衡;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中比较,中国地区发展差 距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所谓一个中国,四 个世界,是指中国发展不平衡在各个地区都有反应。第一世 界是指经进入世界高收入组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深圳, 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 2.2%;第二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上 中等收入组的地区,象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 大约才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22%,第三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下 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20%。第四世 界是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 的贫困地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一半。 按照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调节区 域间的收入差异,缩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是我国新 区域政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更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改善沿海与内地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从 10 年前开始,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 国家就已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又 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 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 在这些区域发展战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 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 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内生 产总值增速全面超过东部。2009 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 10.7%、11.7%、13.4%和 12.5%,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和东北地区 增速继续快于东部。目前,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 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3. 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将我国的产业结构水平与其他国家作国际比较,可以看 出不论与低收入国家相比,还是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都显 示出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的特点(比低收入国家高 11 个百 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高 14 个百分点)。这一特点是由我国 目前所处的工业化的阶段决定的 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 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 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 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 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 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 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 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到 2007 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8910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11.7%;第二产业增加值 121381 亿 元,占 GDP 比重为 49.2%;第三产业增加值 96328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39.1%。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 而服务业相当落后。在发达国家 GDP 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 比重一般不超过 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 30%,而第三产业所 占比重却是最大的,一般为 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 产业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 我国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和不合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正 常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寻 求有效的调节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具体措施有:优先发 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积极发展对经 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 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 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加强水利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改 善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 三、中国经济以后的走向 2011 年中国经济走向会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一个基调,这也直接关系着十二五规划开局的顺利与否。 围绕着 2011 年中国经济政策和发展前景的讨论,2011 年的 中国经济走势是审慎地乐观,还是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来 自于各个利益阶层的声音不绝于耳。 乐观者认为,2011 年中国的经济将是中西方经济发展思 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较量,而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 态势将会使世界聚焦于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经验。经济发 展思维一旦调整到位,中国经济转型一旦有一个好的趋势,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结构与总量、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 一旦平衡好,那么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将进一步显现。 悲观者认为,2011 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问题, 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在各 种利益关系、结构关系、内外关系处理不好的情况下,滞涨 的风险、物价的上涨、失业率的上升、投资的膨胀、社会矛 盾的恶化等问题,都会成为中国经济萧条的诱因,而中国资 本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景 将十分暗淡。 每一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生活感受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 势,而所有的感受汇聚在一起就演变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持乐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与持者悲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会有多 大的不同呢?对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四、实践调查结果: (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 1978 年,我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3645 亿元,在 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十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 190 美元, 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1979 年至 2007 年, GDP 年均实际增长 9.8%,不仅明显高于 1953 年至 1978 年平 均增长 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 长 3.0%的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3645 亿元迅速跃升至 2007 年的 249530 亿元。其中,从 1978 年上升到 1986 年的 1 万 亿元用了 8 年时间,上升到 1991 年的 2 万亿元用了 5 年时 间。此后 10 年平均每年上升近 1 万亿元,2001 年超过 10 万 亿元大关,2002 年至 2006 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 升 2 万亿元,2006 年超过 20 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 年 一年又增加 3.76 万亿元。 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 国家的差距,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由 1978 年的 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 2007 年国内 生产总值为 32801 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 23.7%、日本的 74.9%、德国的 99.5%,分别比 1978 年提高 17.2、59.7 和 78.9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 明显上升,1978 年为 1.8%,2007 年提高到 6.0%。 (二)、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水污染。目前,中国的江河水系 70%受到污染,可谓一 江污水四处流。流经城市的河流 90%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城 市 90%的地下水被污染,30%的工业污水和 60%的城市污水未 经处理。在中国 2 万多个自然湖泊当中,75%都受到不同程 度的污染。不久前,被报道的江苏太湖、云南滇池与安徽巢 湖的污染只是抓典型而已。这并不表明,没有被大量报道的 湖泊就没有污染,或污染比这三大湖泊要好。江河湖海水系 相连,除了大陆被严重污染,中国的海洋也难以幸免。素有 天然鱼仓和海洋公园美称的渤海,如今已失去美丽的容颜, 海域污染程度位居四大海域之首,渤海正在成为死海。专家 预计,即便从现在着手整治,渤海生态的全面恢复也要花费 200 年。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中国现在是太平洋 最大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目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超标一般都在 2-6 倍,大量燃煤与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则是主因。中国现在是 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其中近 70%来自煤炭 的燃烧。2006 年,中国消耗了大约 24 亿吨煤,比美国、印 度和俄国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境内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分别有多达 90%和 50%是燃煤所致。颗粒物给人们带来呼吸 疾病,而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酸雨洗刷着中国 1/4 的国土和 1/3 的耕地,导致农业减产,建筑物腐蚀。不久前,从英国 回来的老师与一帮同学相聚,笑谈中国的大气污染时称,中 国有十三多亿人工吸尘器,中国空气有望会变得更干净。然 而,国际能源机构的专家警告:除非中国重新考虑使用各种 能源来源,采用环保前沿技术,否则在 25 年内,中国排放 的二氧化碳将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有成员国 总量的两倍。是啊,十三多亿中国人在努力清洁空气的时候, 还会呼出二氧化碳。 固体废物污染。城市化、工业化以及 居民生活的便利化与现代化,产生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 工业垃圾和其它特殊垃圾。由于地方注重经济增量、关注形 象工程,因此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城市每年产生的近 2 亿吨垃圾中,只有不到 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的。 2/3 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包围之中,不仅侵占大片土地,而 且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壤和水源。急功近利不仅使我们忽视 垃圾处理,而且还大肆进口洋垃圾,主要是废弃的塑料和电 子产品,洋垃圾一度成为中国进口三大商品之一。垃圾业已 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沉重包袱,但是倡导循环经济的专家却 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是地球上惟一增长的 资源。例如,一个年产 1000 万吨的钢铁厂,利用产生的废 弃物和副产品,可发电 120 万千瓦,生产水泥 300 万吨,还 能消化 120 万吨废钢铁。看来,科学发展观说起来容易做起 来难。 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物污染还带来一 个严重污染,就是土壤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 染的耕地约有 1.5 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 3250 万亩,固 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 200 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1/10 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中国是个农 业大国,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将长期立足自给,但是土壤 污染给粮食与食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据估算,中国每年遭 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 1200 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 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 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 污染还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安 全构成威胁。 (三)、大连物价上涨对本地居民的影响 一、物价上涨使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大幅缩减 据大连市城市居民 500 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城 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212 元,同比增长 15.6%,比去年 同期 10.6%的增速加快 5 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 9163 元, 同比增长 17.5%,比去年同期 9%的增速加快 8.5 个百分点。 但如果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上半年收入实际增速缩减为 9.5%,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缩减为 11.3%。与去年同期的收入 实际增速 8.6%和支出实际增速 7%相比,增速分别加快了 0.9 和 4.3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表面上看似相当快的收入增速 在经过 CPI 的缩减后,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有明显加快,而 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 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 二、物价高涨时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较其他年份趋缓 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 CPI 的比较看,CPI 波动周 期中出现波峰的年份的收入平均增幅为 5.66%,其他年份平 均为 7.49%,波峰年份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 3/4。 当 CPI5%的 12 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 5.62%,在 CPI≤5%的 18 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 8.03%,CPI5%年份的收入增幅相 当于其他年份的 70%三、物价上涨使居民财富缩水 2008 年 12 月 23 日定期一年利率由 2.52%调整为 2.25%。 从全国平均水平看,2009 年一年和 2010 年 1 月居民存款享 受的是正利率,存入银行的存款是保值的。从 2010 年 2 月 开始,随着 CPI 的逐步走高,居民存款就一直是负利率,后 来虽然经过 5 次提高利率,但负利率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假定 2010 年初存款 10 万元,到期后相当于减少了 950 元,缩水了 0.95%。进入 2011 年,负利率的比例更高,各月 均在 2%左右,6 月份更是高达 3.2%。也就是说,居民存款被 CPI 掠夺。 四、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 2011 年上半年,大连市城市最低 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 5068 元,同比增长 14.9%,比总体增速低 1.2 个 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 5076 元,同比增长 18.4%,比总体增 速高 0.9 个百分点,但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低收入居民家 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 实际生活质量和家庭储蓄呈下降和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 1.价格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导致低收入 家庭饮食质量下降。低收入家庭饮食的消费品种以粮油、肉 蛋、鲜菜等日常主要消费品为主,而近期物价上涨又主要集 中体现在这些消费品上,因此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 的消费负担。2011 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 2153 元,同比增长 9.8%,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 降 0.8%。与去年同期相比,低收入家庭在主要食品的人均消 费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粮食消费量下降 12.0%, 肉类下降 8.9%,禽类下降 2.8%,鱼下降 1.4%,其他水产品 及制品下降 21.7%,鲜菜下降 8.3%,鲜果下降 9.3%,鲜乳品 下降 17.6%。这就必然导致低收入家庭的饮食质量下降。 2.价格上涨影响低收入家庭衣着消费支出的大幅上涨 及消费量的较大下降。2011 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 衣着消费支出 539 元,同比增长 24.3%,但衣着消费量却出 现大幅下降,服装消费量和鞋类的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 降 14%和 15%。 3.价格上涨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 2011 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存入储蓄款 768 元,人 均提取存款 1409 元,净存款金额为-641 元,相比去年同期 的-375 元,减少 266 元。低收入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 3 一、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 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 高,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住宅价格飞涨、 物价不断上涨等等。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优 势就会越来越小。这次调研我们调查了大连地区人们对于改 革开放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2014 年 3 月 大连博物馆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2.人们对近年来大连地区环境变化的看法 3.大连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4.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物价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 30 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 我们这 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 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以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 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 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 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 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 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 了历史性的变化。 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 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 年 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GDP 从 1978 年的 3645 亿元增长至 2007 年的 246619 亿元。这期间,有 16 年超过 10%,只有 3 年低于 7%。30 多年中,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近 14 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 年均增长 9.82%, 平均 7 年多翻一番,约 15 年翻两番。截至 2007 年,中国经 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 4 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 3 位,外汇 储备位居世界第 1 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 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 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接口不平 衡 2.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沿海与内地 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 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 一度有所缩小,1983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 1.82∶1,但 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 年扩大到 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 197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 209.8 元,1992 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 1242.6 元,2009 年达到 12022 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 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 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2009 年我 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 38587 元,西部地区为 18090 元, 差距达 2 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 76976 元,最低的贵州省为 9187 元,两地相差 67789 元。目 前全国 4007 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 94.1%。 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 平衡;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中比较,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最突出 的特点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所谓一个中国,四个世界, 是指中国发展不平衡在各个地区都有反应。第一世界是指经 进入世界高收入组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大约占 全国总人口的数量 2.2%;第二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 入组的地区,象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大约 才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22%,第三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下中等 收入水平的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20%。第四世界是 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贫 困地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一半。 按照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调节区 域间的收入差异,缩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是我国新 区域政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更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改善沿海与内地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从 10 年前开始,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 国家就已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又 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 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 在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 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 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 总值增速全面超过东部。2009 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国 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 10.7%、11.7%、13.4%和 12.5%, 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处于地位,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继续快于 东部。目前,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域协调发展取 得明显成效。 3. 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将我国的产业结构水平与其他国家作国际比较,可以看 出不论与低收入国家相比,还是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都显 示出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的特点(比低收入国家高 11 个百 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高 14 个百分点)。这一特点是由我国 目前所处的工业化的阶段决定的 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 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 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 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 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 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 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 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到 2007 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8910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11.7%;第二产业增加值 121381 亿 元,占 GDP 比重为 49.2%;第三产业增加值 96328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39.1%。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 而服务业相当落后。在发达国家 GDP 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 比重一般不超过 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 30%,而第三产业所 占比重却是的,一般为 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 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 我国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和不合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正 常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寻 求有效的调节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具体措施有:优先发 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积极发展对经 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 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 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加强水利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改 善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 三、中国经济以后的走向 2011 年中国经济走向会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一个基调,这也直接关系着十二五规划开局的顺利与否。 围绕着 2011 年中国经济政策和发展前景的讨论,2011 年的 中国经济走势是审慎地乐观,还是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来 自于各个利益阶层的声音不绝于耳。 乐观者认为,2011 年中国的经济将是中西方经济发展思 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较量,而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 态势将会使世界聚焦于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经验。经济发 展思维一旦调整到位,中国经济转型一旦有一个好的趋势,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结构与总量、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 一旦平衡好,那么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将进一步显现。 悲观者认为,2011 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问题, 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在各 种利益关系、结构关系、内外关系处理不好的情况下,滞涨 的风险、物价的上涨、失业率的上升、投资的膨胀、社会矛 盾的恶化等问题,都会成为中国经济萧条的诱因,而中国资 本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景 将十分暗淡。 每一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生活感受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 势,而所有的感受汇聚在一起就演变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持乐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与持者悲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会有多 大的不同呢?对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四、实践调查结果: (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 1978 年,我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3645 亿元,在 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十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 190 美元, 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1979 年至 2007 年, GDP 年均实际增长 9.8%,不仅明显高于 1953 年至 1978 年平 均增长 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 长 3.0%的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3645 亿元迅速跃升至 2007 年的 249530 亿元。其中,从 1978 年上升到 1986 年的 1 万 亿元用了 8 年时间,上升到 1991 年的 2 万亿元用了 5 年时 间。此后 10 年平均每年上升近 1 万亿元,2001 年超过 10 万 亿元大关,2002 年至 2006 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 升 2 万亿元,2006 年超过 20 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 年 一年又增加 3.76 万亿元。 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 国家的差距,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由 1978 年的 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 2007 年国内 生产总值为 32801 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 23.7%、日本的 74.9%、德国的 99.5%,分别比 1978 年提高 17.2、59.7 和 78.9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 明显上升,1978 年为 1.8%,2007 年提高到 6.0%。 (二)、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水污染。目前,中国的江河水系 70%受到污染,可谓一 江污水四处流。流经城市的河流 90%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城 市 90%的地下水被污染,30%的工业污水和 60%的城市污水未 经处理。在中国 2 万多个自然湖泊当中,75%都受到不同程 度的污染。不久前,被报道的江苏太湖、云南滇池与安徽巢 湖的污染只是抓典型而已。这并不表明,没有被大量报道的 湖泊就没有污染,或污染比这三大湖泊要好。江河湖海水系 相连,除了大陆被严重污染,中国的海洋也难以幸免。素有 天然鱼仓和海洋公园美称的渤海,如今已失去美丽的容颜, 海域污染程度位居四大海域之首,渤海正在成为死海。专家 预计,即便从现在着手整治,渤海生态的全面恢复也要花费 200 年。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中国现在是太平洋 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目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超标一般都在 2-6 倍,大量燃煤与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则是主因。中国现在是 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其中近 70%来自煤炭 的燃烧。2006 年,中国消耗了大约 24 亿吨煤,比美国、印 度和俄国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境内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分别有多达 90%和 50%是燃煤所致。颗粒物给人们带来呼吸 疾病,而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酸雨洗刷着中国 1/4 的国土和 1/3 的耕地,导致农业减产,建筑物腐蚀。不久前,从英国 回来的老师与一帮同学相聚,笑谈中国的大气污染时称,中 国有十三多亿人工吸尘器,中国空气有望会变得更干净。然 而,国际能源机构的专家警告:除非中国重新考虑使用各种 能源来源,采用环保前沿技术,否则在 25 年内,中国排放 的二氧化碳将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有成员国 总量的两倍。是啊,十三多亿中国人在努力清洁空气的时候, 还会呼出二氧化碳。 固体废物污染。城市化、工业化以及 居民生活的便利化与现代化,产生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 工业垃圾和其它特殊垃圾。由于地方注重经济增量、关注形 象工程,因此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城市每年产生的近 2 亿吨垃圾中,只有不到 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的。 2/3 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包围之中,不仅侵占大片土地,而 且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壤和水源。急功近利不仅使我们忽视 垃圾处理,而且还大肆进口洋垃圾,主要是废弃的塑料和电 子产品,洋垃圾一度成为中国进口三大商品之一。垃圾业已 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沉重包袱,但是倡导循环经济的专家却 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是地球上惟一增长的 资源。例如,一个年产 1000 万吨的钢铁厂,利用产生的废 弃物和副产品,可发电 120 万千瓦,生产水泥 300 万吨,还 能消化 120 万吨废钢铁。看来,科学发展观说起来容易做起 来难。 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物污染还带来一 个严重污染,就是土壤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 染的耕地约有 1.5 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 3250 万亩,固 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 200 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1/10 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中国是个农 业大国,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将长期立足自给,但是土壤 污染给粮食与食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据估算,中国每年遭 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 1200 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 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 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 污染还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安 全构成威胁。 (三)、大连物价上涨对本地居民的影响 一、物价上涨使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大幅缩减 据大连市城市居民 500 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城 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212 元,同比增长 15.6%,比去年 同期 10.6%的增速加快 5 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 9163 元, 同比增长 17.5%,比去年同期 9%的增速加快 8.5 个百分点。 但如果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上半年收入实际增速缩减为 9.5%,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缩减为 11.3%。与去年同期的收入 实际增速 8.6%和支出实际增速 7%相比,增速分别加快了 0.9 和 4.3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表面上看似相当快的收入增速 在经过 CPI 的缩减后,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有明显加快,而 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 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 二、物价高涨时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较其他年份趋缓 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 CPI 的比较看,CPI 波动周 期中出现波峰的年份的收入平均增幅为 5.66%,其他年份平 均为 7.49%,波峰年份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 3/4。 当 CPI5%的 12 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 5.62%,在 CPI≤5%的 18 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 8.03%,CPI5%年份的收入增幅相 当于其他年份的 70%三、物价上涨使居民财富缩水 2008 年 12 月 23 日定期一年利率由 2.52%调整为 2.25%。 从全国平均水平看,2009 年一年和 2010 年 1 月居民存款享 受的是正利率,存入银行的存款是保值的。从 2010 年 2 月 开始,随着 CPI 的逐步走高,居民存款就一直是负利率,后 来虽然经过 5 次提高利率,但负利率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假定 2010 年初存款 10 万元,到期后相当于减少了 950 元,缩水了 0.95%。进入 2011 年,负利率的比例更高,各月 均在 2%左右,6 月份更是高达 3.2%。也就是说,居民存款被 CPI 掠夺。 四、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 2011 年上半年,大连市城市最低 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 5068 元,同比增长 14.9%,比总体增速低 1.2 个 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 5076 元,同比增长 18.4%,比总体增 速高 0.9 个百分点,但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低收入居民家 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 实际生活质量和家庭储蓄呈下降和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 1.价格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导致低收入 家庭饮食质量下降。低收入家庭饮食的消费品种以粮油、肉 蛋、鲜菜等日常主要消费品为主,而近期物价上涨又主要集 中体现在这些消费品上,因此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 的消费负担。2011 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 2153 元,同比增长 9.8%,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 降 0.8%。与去年同期相比,低收入家庭在主要食品的人均消 费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粮食消费量下降 12.0%, 肉类下降 8.9%,禽类下降 2.8%,鱼下降 1.4%,其他水产品 及制品下降 21.7%,鲜菜下降 8.3%,鲜果下降 9.3%,鲜乳品 下降 17.6%。这就必然导致低收入家庭的饮食质量下降。 2.价格上涨影响低收入家庭衣着消费支出的大幅上涨 及消费量的较大下降。2011 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 衣着消费支出 539 元,同比增长 24.3%,但衣着消费量却出 现大幅下降,服装消费量和鞋类的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 降 14%和 15%。 3.价格上涨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 2011 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存入储蓄款 768 元,人 均提取存款 1409 元,净存款金额为-641 元,相比去年同期 的-375 元,减少 266 元。低收入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