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发改委工作总结计划五篇
发改委工作总结计划五篇 【篇一】 今年以来,我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三服务”“两年”活动为抓手,研究大战略、协调大政策、推进大项目、分析大趋势,争先创优、追梦奔跑,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共新签约16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已开工建设6个;在全省率先完成省市县长工程落地率50%的年度目标任务。 一、系统推进重大战略的谋划落实 一是大战略加速落地。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市本级王江泾镇、油车港镇纳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接轨** 融入长三角”标志性工程》清单,推动列入省市行动计划;推动与**签订《**市和**市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梳理编制重大合作事项(项目)清单,获冯省长批示肯定。编制印发**市贯彻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决策部署实施方案并推动实施,3个项目入选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四大”建设拟签约项目,桐乡市列入首批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名单。起草《关于在**杭州湾北岸谋划设立省大湾区建设战略平台“湾北新区”的建议》,制定《**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行动方案》。 二是大规划超前布局。制定印发**市“十四五”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谋划和60项重大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申报立项工作。深化“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展年度监测,编制印发《关于落实**市“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中后期(**-**年)实施意见》。推进全市统一规划体系建设,印发《**市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任务分工方案》,积极做好浙江省规划管理数字化平台推广应用工作。 三是大趋势实时研判。建立重点行业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机制,强化专项专题分析,《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关于美国上调关税税率对**外贸影响的分析》、《**年半年度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材料》、《关于当前全省及11地市经济形势和亮点做法》等获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牵头推动冲刺四季度确保“全年红”工作,深入研判分解任务、明确细化责任,全力以赴推动稳增长工作。大力推进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转型,深入做好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试点建设,率先实现市县两级贯通应用。 四是大枢纽加快推进。进一步完善**铁路总图规划,7月10起,高铁**南站开通北京等方向4对始发高铁。接轨**“一号工程”沪嘉城际铁路已纳入《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网规划二期》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修编完善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市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建设规划已上报省发改委。各方对沪乍杭铁路功能定位形成共识,并将引入**南站方案作为推荐方案,通苏嘉甬铁路预可方案通过国铁集团审查,铁路部门原则同意嘉善境内增设站点,**南站扩容方案形成初步成果,铁路线型方案基本稳定,**火车站改扩建方案已上报国铁集团。加快推进军民合用机场、“三纵三横四联”高速公路网、“海河联运网”等项目建设。 二、攻坚推进重大项目的招引落地 一是项目攻坚机制更强。首次以市委1号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加快重大项目攻坚促进有效投资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的关键支撑作用,建立重大项目招引和推进“五个一”工作机制,规范市属国资公司项目管理,创新开展嘉奖、“红旗项目”“蜗牛项目”等评选,聘请项目攻坚推进监督员。 二是项目招引落地更快。制定出台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认定标准,加快落地和开工建设。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共新签约16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已有5个开工建设,另有4个项目预计年底前开工,涵盖了半导体、新材料、氢燃料电堆、新能源汽车、传感器、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 三是要素资源保障更实。强化要素统筹力度,7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45个项目入选省服务业重大项目库,截止目前,我市服务业重大项目的总投资及年度计划投资均位列全省第一。创新投融资体制,组织开展市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培训。 三、聚力推进新兴动能的培育壮大 一是平台优化提升深入推进。研究拟定《**市关于高质量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的实施意见》、《全市重大产业平台综合发展水平考核办法》。深化平台优化提升攻坚行动,实施中期评估和评价考核,印发《**市新产业重点培育基地认定办法》,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及重量级未来产业等新兴产业方向,积极争创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中新嘉善智能传感产业平台入围全省首批名单。 二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拟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出台考评办法、重点行业发展工作方案等,省内率先发布集装箱海河联运扶持政策,优化政策供给。起草《**市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满足群众多元消费需求。发布**年度服务业白皮书,开展服务业20强企业和星级楼宇评选,现代服务业企业首获市长质量奖。积极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平湖服装箱包时尚产业集群融合试点”和“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深度融合试点”跻身省级名单。完成**年度物流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力争年内完成。完善服务业集聚区监测统计。 三是创业创新深入推进。深入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全力支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做大做强,推动柔性电子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加快发展。由我委组织申报的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和专项补助。积极争创各类省级创业创新发展载体,乌镇世界互联网创新示范区和嘉善归谷园区新增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各新增2家。 四、统筹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一是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出台《**市“项目攻坚推进年”“营商环境建设年” 活动实施方案》和《**市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实施意见》,出台市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23条举措,突出靠前服务。筹建市营商办并实体化运作,聘请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员,设立营商环境服务热线和投诉窗口,建立考核督查机制。组织全市首次市全域评价调查和营商环境互查互比互学活动,促进整改落实、共同进步。开展最优化比对,围绕短板指标,对照全省先进,推动办理建筑许可项目加快优化进度。制定出台《**市“企业服务直通车”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开发在线系统,加强上下统筹、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实现企业诉求兜底受理,企业问题解决直通市领导,全过程留痕,高质量解决的运作机制。在省委改革办开展的第二轮调查中,10个测评指标有4个居全省首位,其余6个指标均比第一轮调查有不同程度提升,无排名末三位指标。 二是投资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强化。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市属国资公司项目管理,着力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90天”。联动推进“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全域工业用地出让219宗,面积8963亩,标准地出让率达100%,能评、规划环评、地质灾害、水土保持、防洪排涝、水资源论证、雷电灾害、地震安全性和文物保护等领域区域评估全面推进。 三是“两镇”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研究印发**年度市特色小镇工作要点和考评办法,首次实施特色小镇淘汰机制,淘汰海宁厂店小镇、**鸟巢创意小镇、嘉善汾湖水上运动小镇等3个小镇。研究制定《**市特色小镇“亩均效益”评价办法》,开展全市首批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评选工作,开展第二轮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绩效评估,启动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全年新增3个小镇通过省级创建验收获省政府命名,5个小镇获省级特色小镇**年度考核优秀,个数列全省第二,2个小镇入围全省首批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4个镇获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考核优秀,并包揽全省前三名。 明年工作思路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迎接建党百年的冲刺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发展改革大局考虑,要重点着力“三个突出”:突出经济稳增长,努力保持投资、消费、外贸平稳增长,优化企业服务,防范重大风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确保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突出首位战略落实,围绕“三城一地”定位目标,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和项目,高水平打好“交通建设”“创新驱动”“品质提升”“招大引强”四大会战。突出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用改革创新思维与举措,强化城乡融合、市域统筹,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化“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一、把握趋势,合理确定明年经济增长主要目标 从有利因素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动能培育取得积极进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提速期,省“四大建设”大力推进,有利于我们在体制机制创新、重大改革试点、加速转型升级、高端动能集聚等方面抢抓机遇争取新的突破。从不利因素看: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贸易形势总体比较低迷,中美经贸摩擦还在持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近期主要国际组织也多次下调今明两年全球增长预期,世界经济下行甚至出现衰退风险。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总体趋缓,当前市场需求较为疲软。 综合来看,初步建议明年我市经济预期目标安排总体高于全国、全省,体现**作为党的诞生地的政治担当。 二、贯彻首位战略,围绕“四大定位”,打好“四大会战” 高标准落实首位战略,围绕“三城一地”定位目标,以“四大会战”为载体,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和项目,抓好工作推进。 三、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抓好稳增长的各项工作 把稳增长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抓好促投资、稳外贸、强企业、扩内需、防风险各项工作。 【篇二】 **年,是极为不易的一年: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经贸摩擦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投资增长乏力,民生领域也存在不少短板;全委启动机构改革,处室职能、人员面临着调整和磨合……这些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但是,这一年,全委上下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切实提升了我委党员干部的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正是因为全委同志们政治站位高,在这一轮机构改革中,市服务业局、市能源局顺利组建,原市粮食局、市评审中心、市军粮供应中心、市节能中心、市收储公司、市粮批市场人员顺利融合、平稳过渡,委内处室职能、人员调整顺利开展,公务员职级套转顺利推进。在此,我对在机构改革中顾大局讲奉献的全体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这一年,我们坚持上下同欲讲大局,始终把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指示精神,高质量、高时效办理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件1210件,完成市政府督查件办理70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这一年,我们敢于勇挑重担讲担当,始终强化“兜底”意识,努力保持奋斗姿态,涌现了以高海军同志为代表的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以朱勤奋、王力平、朱伟勇为代表的市“六争攻坚”好干部,以张勤为代表的市信访好干部等一批优秀干部,表彰记功6名优秀干部,提拔任用了一批优秀处级干部,带动全委形成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这一年,我们秉持以民为本讲服务,始终把为民宗旨记在心头、落到实处,带着责任深入一线攻坚破难,全年开展“三服务”活动99次,走访175家企业、370个项目,现场解决问题81个、带回来研究解决问题18个,多途径多渠道为企业、为项目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比如,审批处用3天时间就协调解决了桃源水厂管线移位问题,重点处倾力破解了新世界地下车位老大难问题。 这一年,我们落实从严要求讲敬畏,始终做到心中有规矩、言行守规则,主动配合市委第四巡察组对我委开展巡察工作,以巡察工作为显微镜、为手术刀,全盘接受巡察反馈意见,研究制定整改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全面推进整改落实,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月“ 十个一”活动,查找各类廉政风险点60余个,制定整改措施97条,打好廉洁“预防针”,增强拒腐“免疫力”,树立了发改委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过去一年,全委上下坚守初心、苦干实干,成绩值得肯定 一年来,我们深入研判重大趋势,实施一系列稳增长举措,确保经济平稳运行。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以综合处、投资处、开放处、产业处、价格处为主的经济管理处室,在市价监局、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市评审中心、市价格认证中心等委管委属单位的支持下,采取多元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全力稳住经济基本面。 一是形势研判更加精准。贯彻落实“书记季度听、市长双月听、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逐月逐季监测分析主要指标运行情况,形成经济运行分析材料20多篇,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汇报15次。抓好工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季度监测,开展中美贸易战、惠企政策落实、最多跑一次等热点专题调查分析,多篇预测分析报告获省领导和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强化经济存量增量分析测算,深度排摸近1400家重点企业和100多个重点项目。研究谋划年度工作思路,编制**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实现省市县全面贯通。在全省11个地市率先出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实施方案,明确67招拳法200多项具体任务。 二是有效投资趋稳回升。谋划实施稳投资工作举措,按月排摸、协调各地项目与投资报送情况,紧盯关键地区和部门逐个衔接协调。印发《关于持续抓好有效投资稳增长优结构工作的通知》,针对主要指标和薄弱环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牵头制定“项目争速”**年度攻坚行动方案,逐项制订年度计划、季度计划。65个项目列入**年省“4+1”项目计划,总投资395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55亿元;142个单体项目列入**年省“五个千亿”项目计划,总投资367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46亿元。 三是招大引强持续推进。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市级统筹推进机制,78个市级重大招商项目开工建设14个。我委牵头的重大产业类招商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总投资100亿元的氢阳新能源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6个省市县长项目开工建设39个,落地率71%,超过年度目标和全省平均21个和3.2个百分点。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会,签约企业3家,签约总投资42亿美元。举办第二届世界“**帮•帮**”发展大会**投资环境和项目推介会,签约重大项目52个,总投资1283亿元。做好省浙商大会项目签约活动,签约项目3个,投资规模123亿元。 四是价格调控有力有效。高度关注市场价格、成本收益波动情况,第一时间对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上报发布各类动态信息200余篇。加强生猪价格预警与走势研判,及时发布生猪价格趋势和生产成本收益情况等预警信息,特别是猪肉等主要民生商品价格,市价监局连续4个月,向市长每日一报,确保市领导随时掌握价格动态。加强民生价格调控,建立四大类菜篮子商品价格监控网络,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截止**年11月份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7768万元。常态化实施清费减负降成本工作,全年为企业减负17.91亿元。严格把控成本定价关口,审核总成本162.13亿元,核减不合理成本70.46亿元。全年共办理价格认定案件2861件,认定金额9.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 一年来,我们前瞻研究重大问题,启动谋划“十四五” 发展,参谋助手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委规划处牵头,市服务业局、市能源局,全委各业务处室,会同市发规院、市咨询委、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发挥智库作用,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十四五”规划正式启动。 一是推进“十四五”前期研究。制定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统筹开展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委内开展32个前期课题研究,安排市级部门开展27个重点专题研究,完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工作。梳理形成“六个重大”,并上报国家和省发改委,推动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 二是前瞻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围绕海洋经济、能源安全、“一带一路”建设、金融业发展水平、城市国际化、港航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十四五”重点领域研究,形成了《**市“十四五”时期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目标》《**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本思路和对策研究》《**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等专项研究成果。《**市新经济指数研究报告》荣获**年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前湾新区发展规划研究》获全市党政系统十佳调研成果,《市域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研究》获得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课题。 三是强化重大政策预研储备。制定《**市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实施方案》,印发《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推动建立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全市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整体方案,印发《关于开展全市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年改造计划和目标任务。开展**加快实现新一万亿的思路对策研究,提出**加快实现新万亿的思路对策。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梳理形成《**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八大领域补短板工作清单》。 一年来,我们积极落实重大战略,以平台载体为牵引,深度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处、区域处、开放处、环资处、基础处、城镇化处着眼战略实施,强谋划、强建设,对外开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进展。统筹推进“一带一路”综试区建设五大标志性功能平台和六大重点领域工程,编制印发《“一带一路”中国-意大利(**)园区行动方案》,积极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驻沪总领馆开展对接交流,组织**企业参加首届中意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以开放处同志为主力军的代表团,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成功在意大利都灵市举办**-意大利智能制造产业合作交流会,促成菲仕电机与普玛宝工业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此外,我们还成功承办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义甬舟科学论坛,邀请了十几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知名专家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出谋划策。 二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沪甬跨海通道等16项工作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我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领域120项工作。集中开工84个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通苏嘉甬铁路完成工可编制并上报国铁集团审查。同时,积极开展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建设方案及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三是推进全省“四大”建设全面加快。前湾新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纳入全省大湾区“一港两极三廊四新区” 总体布局。前湾新区获省政府批复成立,制定出台发展规划。**县入选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培育单位。甬舟铁路、甬金铁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宁海通用航空机场工程项目设计获批,杭州湾新区和宁海、余姚、**列入《浙江省通用航空机场发展规划》,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竣工投用。编制实施《**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深化甬台合作,谋划推进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成立甬舟一体化工作专班。 四是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进展良好。临空经济示范区空间规划通过评审。**高铁门户枢纽(铁路西站)项目基本完成选址方案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印发镇海石化、**港航物流、石浦现代渔业、等7个现代海洋产业功能区块建设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中国渔村二期、亚帆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设。 一年来,我们紧紧盯住重大项目,做到储备一批推进一批,有效投资实现平稳增长。面对投资增长乏力的不利局面,委投资处、重点处牵头,在市能源局、市城中村办及委内相关业务处室,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市评审中心、国投公司大力配合下,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全力协调督促在建项目进度,为全市投资平稳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重大前期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良好。深入实施《**年**市重大前期项目计划》,共安排重大前期项目130个,总投资4723.7亿元,其中129个项目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比亚迪**电动叉车生产基地等42个项目提前实现开工。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68个省重点工程全年完成投资493.8亿元,完成率达124.8%,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等6个项目提前完工并投产试运营;309个市重点工程预计完成投资1273亿元,完成率达124%。举行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前湾新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19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建设188个,开工率达96.9%。 二是基础设施补短板有力推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实施意见》,海天文体中心等128个亿元以上补短板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总投资超过2400亿元;**湾疏港高速昆亭至塘溪段等92个总投资2336亿元的补短板项目,交由**银保监局转送商业银行自主审贷。推进城中村改造,启动城中村改造面积55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推动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起草《关于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谋划未来社区建设试点“1+N”政策方案。 三是重大能源项目扎实推进。积极协调解决重点电网工程用地、路由规划、政策处理等问题。宁海抽蓄、浙江LNG接收站二期、宁海-**天然气支线线路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镇海电厂搬迁改造项目顺利开工,杭甬天然气复线(镇海至上虞段)、新奥LNG(舟山)外输管道(**段)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完成45座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完成新建充电桩1300个,累计建成6700个。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300.3万千瓦,同比增长20.6%。积极争取光伏发电国家补贴竞价项目378个,装机容量41.2万千瓦。 四是项目管理和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出台《政府投资条例》贯彻实施方案,修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重大项目“三级协调” 工作机制。研究完善重大片区、重大项目指挥部工作机制。制定重大产业项目库申报及用地管理办法,重点工程、重大前期、省市县长工程等项目优先安排市统筹计划指标1.1万亩。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会同财政部门争取到新增专项债额度99亿元。抓好债券融资工作,发行企业债2只,融资规模13.5亿元。建立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长效机制,**绕城高速东等2个基础设施证券化(REITS)项目纳入省基础设施REITS项目库。起草《**市投资项目中介服务改革重点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概算调整工作流程(试行)》,共完成65个市本级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估概算评审,核减投资7.28亿元。 一年来,我们聚焦培育重点产业,着力推进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市服务业局、市能源局,委产业处、农经处围绕“246”万千亿产业集群、服务业跨越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拉开产业布局框架,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成效。 一是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加快401项目建设,1号地块工程于6月份顺利开工,项目推进经验获得中央主要领导两次批示肯定。牵头成立大榭石化馏分油五期项目联合推进工作组,编制“作战图”,储备类项目转规划类材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吉利汽车DMA项目、容百科技、研祥集团、中化膜等18个百亿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中金石化二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保税区eWTP、新希望、低轨卫星互联网、5G研究院等13个项目积极对接推进。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编制《**市未来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2035年)》《**市空天信息产业规划》。我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名单,规划初稿基本形成。推进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布局建设,杭州湾新区智能汽车产业平台成为全省首批培育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集成电路、余姚城西工业园两个平台正在积极申报争取。出台《加快我市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氢能产业链、产业布局、政策等谋划研究,积极推动国家电投战略合作,积极打造氢能产业装备制造基地。 三是“双创”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印发实施《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提出6方面26项举措。培育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个,鄞州区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行政区域,受到**年国务院激励表彰。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累计分别达到30家、6家和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量居全省前列。积极谋划集成电路领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大力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和甬江实验室规划,**诺丁汉大学国际创新创业孵化园将建立我市第一个校外国际创新创业园。 四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强化服务业发展顶层设计,编制服务业跨越发展行动方案。建立“1+N”服务业工作架构,围绕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非营利性营业活动营收指标,加强监测分析和督促落实。制订港航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年度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共享经济、总部经济、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等实施方案,研究形成《关于做大做强**会展业的若干意见》,协同推进国际会议中心和新展览中心谋划建设。成功获批**—舟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举办中国(**)现代物流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高峰会。积极与华润、传化、万科、北辰、英富曼等国内外企业洽谈项目合作。全球云计算大会(中国站)永久落户**。 五是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印发实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2)》,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市田园·欢乐乡村”(即江北达人村)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慈溪正大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第二批创建名单;宁海花果渔乡、奉化滕头、**天宫庄园等列入省创建名单。全面推进我市防洪排涝“**”行动计划,协调推进姚江上游西分工程、葛岙水库、杭州湾引水工程等项目。继续实施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一年来,我们聚焦突破重点领域,着力推进全面改革再深化,市场环境得到显著优化。以委体改处、审批处、信用处、投资处为主,围绕改革主题,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切实履行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小组职责,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信用建设、“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制定经济体制改革年度工作计划,协调推进57项省市两级改革任务,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亩均论英雄”等一批重点改革取得突破,11项我委牵头的省级以上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完善落实民营经济25条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分析机制,并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计划。完成《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动近40余家单位和各区县(市),先后5次顺利完成分别由国家、省发改委、省委改革办开展的营商环境测评。印发《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职责分工方案》,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专班和各专项指标工作组。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与优化工作机制,构建完善会议会商、监测督查等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实施10+N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方案。我市在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中进入满意度最高城市行列。 三是“最多跑一次”“最多90天”改革不断深化。**年赋码且已完成全流程审批的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90天”实现率100%,开工前审批“最多60天”实现率100%,竣工验收阶段“最多30天”实现率100%。落实优化审批流程和环节的各项改革举措,压缩审批事项17%。投资在线平台3.0加快应用,3.0平台上已申报各类审批事项5222个,办结4124个。省级以上平台工业用地均百分之百按照“标准地”供应。我委“网上办”“掌上办”“跑零次”“即办率”等实现率均达100%。 四是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完成信用平台二期建设,实现信用数据可视化展示,已入库46家信源单位的信用信息6.8亿条,累计向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1000余万次。建立市县两级联动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累计办理信用修复165起。推广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全年两级法院共实现失信被执行人退出21375个,退出比例达19.9%。《信用修复激励给失信被执行人“造血再生”机会》《以诚信为担保 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两个案例获得“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奖。 此外,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创建,江北膜幻动力小镇和鄞州四明金融小镇被正式命名为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 一年来,我们聚焦补齐重点短板,民生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市能源局,委社会处、调控处、监管处、环资处、产业处,在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军粮供应中心、市节能中心、市收储公司、市粮批市场的全力配合下,多措并举保障民生,改善环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是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开展年度**市社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评估工作,做好民生服务补短板工作。形成**年民生实事项目建议方案。推进常态化、制度化的人口发展监测工作。谋划打造一批健康产业发展平台,开展**区域细胞制备中心试点评选工作,推动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编制《**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列入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做好**市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回头看”工作。 二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序推进。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我市荣获**年度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出台支农惠农粮食产销政策,粮食收购工作和“五优联动”试点稳步推进。** 年度全市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全面完成,主要口粮品种占比达52.3%。制订《**—2021年市本级政策性粮食业务财政补贴政策和办法》。稳步落实救灾物资和冻猪肉储备工作,全市发改部门共储备救灾物资61种、10万余件,落实冻猪肉储备计划3600吨。军粮供应保障有力。国防经济动员建设平稳推进。全市军粮供应部门走访部队196人次。 三是粮食物资监管能力不断强化。完成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深入开展“一符四无”粮仓评定和“星级粮库”创建活动,全市10家粮食收储企业均被评为**年度“一符四无”单位,26个粮库通过“二星级”复评和创建考评,市甬江中心粮库和**区进出口粮库认定为省“三星级”粮库。推进“放心粮油”创建活动,全市新培育18家“放心粮油”企业、74家“放心粮油”供应店。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宣传科普活动17场次。推进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物资仓储设施建设。推进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 四是能源保障持续加强。全年能源供需平稳有序,编制实施《**市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应对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平衡,确保夏季全网最高负荷突破1500万千瓦的情况下,没有发生应急拉闸限电。充分发挥LNG接收站重要作用,全年累计卸货527万吨,成为我省天然气保供的主要来源。积极做好供热保障,着力保障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用热需求。完成**众茂姚北热电三期项目核准,研究推进大榭石化供热项目。 五是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42项问题完成整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一批问题已验收销号。加快推进化工、水泥等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13家企业已完成关闭,科环建材、中华纸业、亨润聚合等企业关停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全市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回头看”机制,接受国家督察6次。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发展改革专项行动方案、能源专项行动方案。奉化区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列入省示范城市(基地)公示名单。深化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国家试点工作。 六是节能降耗加快推进。强化能源“双控”工作,通过实施41个重大节能技改项目,腾出用能空间22.2万吨标煤。聚焦能源监察,开展市级工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工作,切实提升监察实效。完成4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完成燃煤锅炉淘汰改造24台。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争取早日实现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 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重点环节,持续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发改铁军得到进一步锤炼。在驻委纪检监察组的监督下,办公室、组人处、机关党委、信用处、工青妇、基层党支部等处室(团体、党组织)积极履行职责,抓党建、抓学习、抓法治、抓管理,为推进发改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对党中央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和省市委部署要求,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落实,今年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19次,邀请专家、委领导辅导授课6次,组织300余人次参加专题培训。注重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召开专题研讨会交流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14篇,其中2篇入选主题教育重点调研课题成果。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案例入选市直机关工委学习汇编。汪洋同志在全省发改系统“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修订完善《市发改委党组工作规则》《市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研究出台《**市发改委党组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清单》,确保“三重一大”事项均通过主任办公会和党组会议定执行。坚持问题导向,围绕8+1专项整治内容,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以及民主生活会查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新修订或长效机制19项,完成15项专项整治任务。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树家风、立家规、严家教”活动。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党支部模范创建案例被市直机关工委选入全市党建工作座谈会典型材料汇编。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98周年系列活动。 三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委门户网站、内部业务综合平台、信用**网等3个系统通过等保二级测评。充分利用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加强对经济发展、重大改革、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政策解读,强化热点焦点问题舆论引导。开展机关党员思想状况调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研究和定期分析制度,强化敏感时间节点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在中美贸易摩擦、香港暴力事件等重大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三角一体化、甬舟一体化、“项目争速”等中心工作,共发表宣传报道110余篇(次)。 四是机关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全面做好建成投用新版移动办公系统,处理各种文件7853件、发布各类信息1120条,委大数据平台入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年智慧城市典型解决方案”。完成市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186件,全国、省两会协办件10件。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全力抓好石油天然气管道、电力设施保护和重点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结对帮扶,做好与黔西南州、延边州发改委结对工作。切实保障年休假、疗休养等职工福利。认真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扎实做好平安综治**工作,妥善解决甬商所、“12春和债”群众上访事件,全年受理群众网上咨询和投诉987件,现场接访70人次,书面信访5件,按期办结率100%。研究制定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全委行政执法持证上岗率提升到92%,荣获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优秀单位。 五是干部队伍加快建设。统筹做好机构改革后干部队伍建设,稳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年内提拔任用处级干部3人,职务晋升66人,引进“双一流”高学历人才8人,接收军转干部3人。加大干部培养力度,调整引流干部44人次,选送重大项目等挂职干部18名。认真做好网上学习、调学调训和专题轮训组织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参训1375人次。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一方面从严监督管理,强化纪律刚性约束,另一方面加强人文关怀,落实思想分析和谈心谈话制度,引导思想、化解矛盾。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全年组织干部疗养135人,慰问老干部和困难群众66人次。 【篇三】 一、**年工作回顾 (一)列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1.人均GDP。三季度人均GDP增量5100元,增速5.5%,分别位居三县两区第一和第四位,综合排名三县两区排名第一。全年预计人均GDP增量7200元,增速5.2%,分别位居三县两区第一和第三位,三县两区综合排名第一。 2.净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年度目标任务数为10个,1-11月,贸易项目往年项目重新入库1个;退库4个;拟增入库1个;服务业上拟增入库4个;无退库项目,两项累计1-11月预计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净增1个。全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净增6个,两区排名第二。 3.列市重大产业项目。**年年初,我区共承建纳入市级考核重大产业项目28个,年度计划投资112.6亿元,**年9月,对6个无法推动项目申请调整,10月份顺利调整5个后年度计划投资增加至116.3亿元,1-10月,完成投资100.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6.5%,完成率在三县两区预计排名第四。1-10月,完成新开工项目18个,新竣工项目13个,分别占年度任务的90%、86.7%,在三县两区排名第五。全年预计28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16.3亿元,完成率100%,在三县两区预计排名第四;完成新开工项目20个,新竣工项目15个,完成率100%,在三县两区排名第四,三县两区综合排名第四。 4.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48项民生实事项目,我区共有21大项32个子项目列入市总体计划。截至目前,2个项目滞后于序时进度:民生园林扩量提质(五台山路游园)和居民生活便利化(庐山城市之家),“三县两区”预计排名第三。全年预计所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计划,三县两区排名第三。 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10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7.3%,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在三县二区中排名排名第二。预计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7.5%,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在三县二区中排名排名第一。 6.物流业发展。1-10月份我区物流企业开票销售收36213.56万元,同比增长18.29%;税收收入1612.26万元,同比增长48.98%。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14家(规模以上),3A级物流企业创建工作正在推进,目标企业已通过中物联现场评估。全年预计全区物流企业开票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新增规模以上物流业企业8家,新增3A级以上(含3A)物流企业1家,三县两区排名第三。 (二)特色亮点工作 1.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围绕在手招商线索排定外出招商计划,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前往北京、**、西安、郑州、河南、山东、浙江、陕西等地外出招商,**品创工艺美术品制造项目一季度被认定为亿元竣工项目;**琅琅广告设备制造项目二季度被认定为亿元开工项目,目前正在跟踪洽谈计划投资20亿元的中建材(宿迁)超低能耗产业园项目。 2.策应扶持取得新突破。1-10月份,全区共向中央及省市争取各种扶持项目331项,争取扶持资金37.9亿元(含税务退税资金21.6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85.96%,比**年同期32.93亿元多争取4.96亿元,同比增长15.07%。预计**年全年共向中央及省市争取扶持资金将突破40亿元。 3.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园建设紧抓不放。加快推进我区“2+1”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园建设,组织招商部门、园区做好主导产业链招商导则编制工作,提升产业与招商工作的高度融合,优化产业体系。**年“2+1”产业入库企业达93家,1-10月份,“2+1”产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55.03亿元,同比增长29.3%,占全区工业比重为54%,比**年同期增加4.2个百分点;全年预计“2+1”产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区工业比重为52%,比**年同期增加4个百分点。1-10月份,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开票销售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33.7%,北斗电子信息产业园实现开票销售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年预计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开票销售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31.9%。北斗电子信息产业园实现开票销售收入6.62亿元,同比增长195.5%。大力推进产业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今年以来,宿豫区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获批苏北领军人才1名。 4.“263”整治与钢铁去产能深入推进。大力推进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工作,全年预计煤耗42万吨,低于任务数8万吨,超额完成任务,上半年获得市奖励资金19.4万元。开展苏钢中亚、银祥晟华关停情况回头看,按照“五彻底”要求,加强日常监管,确保不死灰复燃。 5.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启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开设“多评合一”窗口,推行“不见面”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全程进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备案。1-10月份,审核项目181个,计划总投资205.77亿元,同比增长35.23%。 二、工作的不足和问题 **年,我局虽然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一是在列市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上,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等个别牵头考核指标距离区委区政府“保二争一”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有待我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年工作计划 **年,区发改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聚力列市高质量发展牵头指标和全区中心工作,坚持高点定位,抓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奋力推进发改工作迈上新台阶。 1.推进列市高质量考核指标统筹调度。**年,对我局牵头承担的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净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物流业发展等5个列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完善协调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督促指导指标承接单位把握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举措、加强统筹调度,实现年度考核靠前目标。 2.紧抓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服务帮办。**年,我局将继续配强专职招商人员力量,不折不扣落实区委、区政府招商引资工作任务,推进在手项目建设,对已开工建设及签约项目安排专人帮办,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3.推进主导和先导性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区产业体系,对我区产业结构体系进行调整定位,确立二个主导产业和一个先导性产业,细化产业发展方向,建立产业数据库, 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加大推进力度,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4.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省投资项目在线平台,加强项目管理,促进行审批服务进一步提速、提质、增效,以服务促工程项目加快落户,确保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步提升。加强去产能工作,做好钢铁、平板玻璃等落后淘汰行业的排查工作,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确保无新建和死灰复燃,进一步优化我区产业结构。 5.持续推进减煤工作。继续推进企业煤改气等工作,推动企业提高煤炭热值,降低原煤消耗量,实行技改和清洁能源替代;协调推进热电联产,强化天然气供给,提升电力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鼓励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加强苏北成品油输送管道保护力度,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6.持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修订完善年度考核办法,科学分解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季度考核,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中央、省、市的扶持政策和方向,跟踪重点项目,努力形成协作机制,共同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落地。 7.抓好服务业发展。全力抓好电商产业园内产业集聚和各园区、乡镇(街道)服务业企业培育工作,做好服务业项目包装入库,争取更多的园区项目纳入省、市级盘子,获得上级财政资金支持。 8.抓好河道管护工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新沂河河道常态巡查,河长每季度、副河长巡河每两月巡河不少于1次,做好问题整改情况跟踪,确保河道实现“八无”目标。 9.抓好党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建设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四】 **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发改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主动作为、担当实干,为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全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预计,全省GDP增长8.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并有望实现“一个保持、四个新突破”: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人均GDP突破5万元,三产占比超过二产占比,财政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高速铁路突破1000公里,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突出体现在“一二三四”:“ 一个走前列、两个创新高、三个大提升、四个新成效”。 “一个走前列”,即:抓党建强作风树形象走在前列。一是从严治党迈出新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答好“时代之问”,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省委财办作用,协助省委对一系列重大经济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把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实施“1+N”权力运行监管办法和细则,开展委内巡察,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干部队伍呈现新气象。坚持干部选拔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积极向组织推荐干部,大胆提拔重用担当作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业绩优良、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着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干部选任规模和力度明显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三是攻坚克难展现新作为。落实省委加强作风建设和省政府“五型”政府建设的要求,以服务发展的新成效体现作风建设的新成果。在全省梳理的449项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困难问题中,我委负责90项、列省直单位第一,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敢于直面难题,牵头破解制约重大项目建设的生态红线、砂石保障等问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承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场展览,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改革发展新形象。一年来的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在今年全省及时奖励中,省发改委荣获集体一等奖、集体三等奖和个人三等奖各1次;在省委年度干部考核中,省发改委班子位列同类单位第一名,被评为优秀班子;在省直单位绩效考核中,省发改委位列同类单位第二名,被评为优秀等次。 “两个创新高”,即: 一是重大资金争取规模创新高。全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41.4亿元、同比增长40%,总量、增幅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发行企业债202.3亿元、同比增长11.2%。建立专项债项目安排协调机制,争取国家提前下达**年新增债券额度527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争取国家两批救灾应急专项补助2.35亿元,占两批次资金的54%,有力支持了灾后重建。 二是平台和试点争取数量创新高。创新升级方面,**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方案成功获批,积极创建中药大科学装置,新增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市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开放合作方面,国家级内陆双向开放试验区创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商贸型物流枢纽,全面启动**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级**湘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有力推进一批省际合作平台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列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功获批。城乡发展融合方面,**被列为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大余丫山运动休闲小镇列入全国十大优秀特色小镇推广典型。公共服务方面,成功创建**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新余和**国家普惠学前教育试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一系列功能性平台的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个大提升”,即: 一是项目建设实现大提升。深入实施“大干项目年”活动、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攻坚” 行动,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项目开工,建立委领导包片联系地市制度,坚持按月调度、按季通报,预计省大中型项目、省重点工程分别完成投资7000亿元、2060亿元,全面完成年度计划。昌吉**客专建成投运,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329公里、实现设区市全覆盖,浩吉铁路、**黄金机场改扩建、**机场二期扩建、昌九高速四改八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目前,全省在建铁路有4条(兴泉铁路、**深客专、安九客专、昌景黄铁路),在建电厂项目有4个(其中分宜电厂、瑞金电厂在建,信丰电厂正在开展施工准备,丰城电厂移出停工名单),昌北机场三期扩建正式开工建设,形成了重大项目接续不断的格局。 二是战略谋划实现大提升。聚焦长远全局发展,制定出台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制定我省数字经济战略实施意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意见等一批重大政策文件。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出台实施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区“三统一分”管理体制改革落地实施;出台实施全省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东北、**西高质量发展意见,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牵头制定并推进落实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实施我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意见。 三是环境优化实现大提升。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实施五大领域专项整治,在全国率先启动对所有设区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116个省级“信息孤岛”全面打通。“**服通”实现市、县全覆盖,掌上服务事项和证照种类均居全国首位,得到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国办予以通报表扬。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出台第五批30条降成本举措,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1450亿元,受到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并作为典型推广。同时,围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我委职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清理规范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电力直接交易规模、用户分别增长51.6%、65.9%,建立设区市、省直单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评估指标,扩大电子化交易品种范围,粮食市场化收购新格局加快形成。 “四个新成效”,即: 一是在综合施策稳增长上取得新成效。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持续跟踪中美经贸摩擦走势,建立工作专班,提出政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强化煤电油气保障,成功应对电力迎峰度夏考验。牵头打好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经济领域风险总体可控。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建立我省促消费联席会议机制,把发展旅游、养老、健康、文化等幸福产业与促进消费升级结合起来,联合金融机构设立“幸福贷”,成功组织召开全国乡村旅游发展会、大健康产业发展推介会,牵头组织省产汽车产销协调,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加大帮扶实体力度。建立新一轮省领导挂点帮扶开发区和企业机制,帮助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为全省2059个补短板项目融资牵线搭桥。 二是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新成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培育“2+6+N”产业体系和六大优势产业,支持一批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技术改造、新动能培育平台等项目建设。超额完成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关闭煤矿34处,退出产能161万吨,累计交易煤炭产能置换指标1220万吨,切实做好“僵尸企业”摸底和处置工作。促进服务业提质升级。实施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围绕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一批平台建设,开展“亩均论英雄”试点,继续实施标准厂房建设工程,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省新动能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会同相关部门“一产一策”推动VR、物联网、大数据、5G等数字产业发展,深化与阿里巴巴等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一批“互联网+”公共服务项目加速落地。成功举办13场“双创”对接会,共达成合作意向80多项、总金额100多亿元。做强做优产业园区。大力实施开发区“两型三化” 管理提标提档、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等行动,开发区首位产业集聚度达54%。推动我省开发区条例颁布实施,加快推进**经开区“一区四园”等改革试点,**下一代信息网络、**新型功能材料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在打造美丽中国“**样板”上取得新成效。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建立“四级三类”空间规划格局,**市率先形成生态产品与资产核算成果,开展**、**、浮梁、靖安等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为统领,加强“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保护与治理,狠抓国家反馈突出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节能减排达到时序进度。 四是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打好脱贫攻坚战。切实抓好我委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面竣工,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4.94万个、装机194.87万千瓦、惠及38.5万户贫困户,**、**、**、**生态扶贫试验区成功“摘帽”。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批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省属医院五所新院试运行,省文化中心基本建成。持续做好就业监测工作,协调金融机构支持一批返乡创业项目建设和股权融资。推动24个国有重点景区门票平均降价18%。强化保供稳价。制定实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系列举措,有力推动物价总体平稳。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28亿元,惠及1711.28万人次。同时,切实做好援疆工作,实施援疆项目46个、援建资金2.9亿元。 二、**年工作思路 做好**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全省发改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坚持“11345”发改工作思路不动摇,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年发展改革工作中,重点是“紧扣一个中心、强化三个支撑、突出五个重点”。 “紧扣一个中心”,即: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扣我省“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全面建成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强化三个支撑”,即: (一)强化重大项目支撑。项目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举全系统之力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 行动,以抓项目扩投资的良好成效支撑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聚焦目标抓推进。**年省级层面初步计划安排2822个省大中型项目,同比增加556个、增长24.5%;总投资2.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加3200亿元、增长14.7%;当年完成投资7480亿元左右,同比增加1022亿元、增长15.8%。开工建设昌九客专、瑞金机场、信丰电厂、**绕城高速西二环等项目,建成兴**高速公路北延、**轨道交通3号线、分宜电厂扩建、**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力争开工长**铁路、瑞梅铁路等项目。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2万个。特别是推动一批水利、航运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龙头岗码头二期、新余大岗山水利枢纽等项目,全面建成信江三级航道。同时,推进一批产业升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重大项目。二是聚焦重点抓谋划。针对我省综合交通、铁路、电力、天然气管网、信息通信、公共服务、生态环保、水利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以及国家高度重视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新型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的建设,聚焦这些领域抓好项目谋划。同时,抓实前期工作,健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机制,想方设法增加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协调有关部门提高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效率,为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报得上、争得到”。三是聚焦问题抓破解。重点是解决好资金和要素保障两大难题。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的汇报,强化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推动财政性资金、预算内投资、专项债资金与重大项目相匹配,土地、能耗等要素资源优先向重大项目倾斜。抓住机遇,做好专项债项目申报争取和发行使用工作,确保专项债统筹集中用于一些重大项目建设。抓紧建立我省生态红线调整完善机制,支持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加快推动保障砂石供应的各项政策落地实施,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求。 (二)强化重大产业支撑。实体经济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根基。一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2+6+N”产业培育计划,“一产一策”发展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资金支持,努力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发展航空、军民两用电子信息、北斗应用等军民融合产业,着力推动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昌景)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同时,深入研究分析,审慎谋划推进产业项目,防止新的产能过剩。二是促进服务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工建设**传化智能公路港、**顺丰物流创新产业园等项目,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选择有条件的市县、开发区与企业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把发展幸福产业与促进消费升级结合起来,会同有关部门推进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园等建设,推动消费提质扩容。三是抢抓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我省数字经济倍增计划、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推动与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的战略合作项目加快落地。着力打造一批“物联网+”示范项目,探索5G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区块链创新应用生态。统筹推进**VR科创城、**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抓好第一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和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筹办好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大会。 (三)强化重大平台支撑。重大功能性平台是要素资源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争创创新平台。扎实推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梯度培育计划,争创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平台,力争新增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建10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0家左右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创建陶溪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筹办好我省“双创”活动周。二是做强产业平台。针对全省开发区面临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产业层次不高、综合效益不强等突出问题,坚持项目支撑,深入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力争更多“5020”项目落地;支持建立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和检验检测平台,加快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坚持改革推动,扎实开展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评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建设运营机制及人事薪酬制度等领域改革,完善开发区综合考评办法,增强开发区活力;坚持绿色转型,落实“亩产论英雄”导向,大力实施“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督促落实“标准地” 要求,明确产业准入范围、能耗、环境、亩均税收等指标,促进集约高效发展。三是提升开放合作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级内陆双向开放试验区尽早获批,完善提升**港、**港、**港等功能,着力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高水平推进**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重大项目和试点示范落地,着力争取国家方案中明确的政策尽快落实,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一批支持性政策。着力打造对接国家战略的开放合作平台,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布局行动,推进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建设。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做实做优省际合作平台,力争**京合作签署事项更多落地,争取开发性金融更多支持我省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全面推进**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推广**和**“三个对接、两大基地”合作模式,加快建设共青城—**产业合作园,争创国家**湘边区域合作示范区。 “突出五个重点”,即: (一)着力抓调节稳运行。发挥好经济监测预警部门联席会议、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工作专班等的作用,用好大数据手段,及时研判分析经济走势,强化政策预研储备。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与有关经济部门、智库“外脑”合作,充分发挥委属单位作用,形成一批可操作、能落地的研究成果。加强煤电油气运行调节,确保电力迎峰度夏度冬和天然气供应“保量稳价”。牵头打好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会同有关部门防范化解金融、债务、房地产市场等方面重大风险,推动更多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制定出台我省“僵尸企业”处置政策意见。 (二)着力抓改革优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打通政务信息资源“信息孤岛”,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技术支撑,完善提升“**服通”功能,建成以诚信安全为前提、可追溯为手段、简化便捷公平公正公开为目标的“**服通”升级版。抓紧启动建设“**政通”系统。深入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加快对各设区市及****区营商环境统一评价,及时发布评价结果。把降成本与扶实体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好国家和省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切实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和获得感。完善“发改部门筛选项目、银保监部门转交、商业银行自主审贷”的政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深入实施新一轮领导挂点联企活动,着力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方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牵头推进好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立足发改职能深化改革。深化价格改革,认真落实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推进水电、农业用水等价格改革。深化能源改革,完成电力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力争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达500亿千瓦时以上,支持省属天然气管网合成“省级一张网”。深化信用体系改革,着力推广“信易贷”模式,加快打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最后一公里”。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逐步将适合市场化配置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环境权等公共资源纳入统一平台交易。深化粮食储备改革,推动省级储备粮集中管理,完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机制。 (三)着力强板块促协调。一是做强做优区域板块。把握好国家政策重点和方向,争取中央在用地规模、生态红线、能源双控,以及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点产业布局、重大创新中心、重大开放平台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两个国家级增长极,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大**都市圈、**等中心城市集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和核心增长极。全面落实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编制实施5个专项规划,推动与周边市县的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作互补、公共服务一体化,增强都市圈的辐射带动能级;支持****区在科技、财税等方面加快先行先试,推动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落地,打造引领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五区联动、一体化发展”,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全面落实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一批高铁新城、高铁试验区,努力打造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沪昆生物医药产业带等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纵深推进**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尽快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加快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东北、**西协同发展,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智慧科创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深化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牵头协调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配合抓好**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确保粮食稳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农科园等国家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推广一批示范试点经验。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农村水电路气改造、“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总结推广**等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深入实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工程。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启动建设一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四)着力优生态建样板。一是筑牢绿色屏障。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为统领,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实施“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建设,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长江经济带环保专项审计等反馈突出问题整改,确保我省各项生态环境指标达到考核要求。深入推进**、**、**(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建设,形成一批示范亮点工程。二是创新绿色制度。全面完成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的38项制度改革任务。实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行动,创建5个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市,加快与**省签署东江流域新一轮生态补偿协议。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控、主体功能区制度等重点改革精准落地。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评追责意见,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总结推广一批我省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三是壮大绿色经济。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大健康等绿色产业,健全环保收费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壮大一批省内骨干环保企业。全面推进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及独立工矿区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等建设。依托省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建设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区域性交易平台,努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四是繁荣绿色文化。持续开展节能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形成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五)着力惠民生办实事。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发改部门实际,全面完成有关脱贫攻坚任务。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后续就业、产业等扶持,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加强光伏扶贫项目运营维护,提高光伏扶贫效果。推广生态扶贫试验区经验,力争新增更多生态公益岗位。强化挂点扶贫村突出问题整改,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全面完成挂点扶贫任务。二是强化社会事业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全民健康保障、社会服务兜底、公共体育普及、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着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依托移动运营商数据,积极开展就业大数据监测国家试点,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更多返乡创业项目,推进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三是狠抓保供稳价。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猪肉等“菜篮子”产品价格走势,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充实和投放冻猪肉储备,加快推进生猪复产增养行动,确保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 同时,围绕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我委将做好以下三点。一是确保方向明重点清。认真领会国家“十四五”规划总的目标、总的要求、重点战略任务,扎实做好“十三五” 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差距不足,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重大课题研究,明确“十四五”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的方向和重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二是确保节奏准质量优。坚持进度与质量相统一,加快推进,做到省、市、县协调同步,确保按时交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规划质量。坚持依靠自身和借助外脑相结合,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集中力量推进,牢牢把握规划编制主导权。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统一,提出大思路、大战略,确定大项目、大平台、大政策,确保规划可实施、能落地、有支撑。三是确保系统化成体系。加强与国家、省规划的衔接,实事求是确定发展目标。把握国家规划编制“窗口期”,力争本地更多“三个重大”纳入国家规划“盘子”。做好规划纲要与党委规划建议、地方规划与省级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统筹,使之成为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 做好**年发展改革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描绘好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五】 **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发改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要求,认真执行省委和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坚持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年工作总结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推动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预计全年GDP增长8.6%,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0%和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左右,粮食产量实现“十五连丰”,较好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在推进“五型”机关建设上有新气象。坚持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发改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把忠诚、创新、担当、服务、过硬要求贯穿发展改革工作全过程,奋力在建设“五型”机关上取得实效。一是在锻造忠诚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对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及时传达学习、及时分解细化、及时跟踪问效。建立落实省领导批示事项台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在锤炼作风上下功夫。制定实施我委加强作风建设18条措施和“五型”机关建设实施方案,着力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风问题,进一步推动工作效能提升、政务环境优化。从严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13次党组中心组学习会。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先后组织两期创新发展研修班共130人赴浙江学习。三是在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上下功夫。健全覆盖全委的党建“网格化” 责任体系,运用“阳光发改”电子监察系统,实施全领域、全流程监察,针对218个风险点修订完善有关制度61项。在省直单位中率先制定坚决全面彻底肃清苏荣案余毒持续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实施意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拔任用一批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激励干事创业,全委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二)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上有新成效。一是强化经济监测预警。充分发挥经济监测预警部门联席会议作用,广泛深入地方、园区、企业调研,完善全省经济监测系统,对700多家企业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及时把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强化政策预研储备。制定我省落实“六稳”要求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密切跟踪中美经贸摩擦情况,连续报送专报,提出应对建议。三是强化运行调度。密切监测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把握好价格改革的力度和节奏,保持物价水平稳定。成功应对电力迎峰度夏度冬考验,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力保障生产生活需要。 (三)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有新作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精准补短板为重点,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是在项目推进上下功夫。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1315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9000亿元以上,有效凝聚全省抓项目、扩投资的强大合力。预计省大中型项目、省重点工程分别完成投资5900亿元和**亿元以上,均完成年度计划。昌景黄铁路开工建设,瑶湖机场、神华**电厂2台机组、皖**铁路浯溪口改造工程、东乡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建成投运,****区伊顿电气一期、新钢优特钢带、**银锂新能源电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二是在项目谋划上下功夫。谋划实施综合交通、铁路、电力、天然气管网、信息通信、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七个补短板重点领域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我省重大建设项目库中项目超过7万个、总投资12万亿元,初步形成滚动实施、接续有力的梯次推进格局。三是在项目融资上下功夫。**年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01.3亿元、发行企业债181.2亿元。制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政策措施,又向社会推出33个PPP项目、总投资541.2亿元,目前已落地9个项目、引进社会资本122.5亿元。 (四)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有新举措。一是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三年行动,组织实施省级平台创新能力专项建设,新增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认定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0家。成功举办“双创”活动周系列重大活动,达成合作意向130多项,签约总金额306.4亿元。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力推进**、**通航综合示范区建设,支持樟树“中国药都”等中医药产业平台振兴发展,推进汉腾二期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及“三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在智慧物流基地、大数据学院等33个领域取得成效;会同有关部门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着力打造VR产业**高地。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军民融合重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出台我省与国防密切相关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的实施办法。制定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成功获批,**等4个设区市入选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超额完成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国家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三是牵头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制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各开发区的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推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重大项目,开发区首位产业集聚度平均超过45%以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实行“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考评” ,进一步强化综合考核。向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分别下放权限超过200项、100项,国家级开发区全部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 (五)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有新亮点。一是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关键,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精准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出台实施第四批22条降成本政策,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以上、三年累计减负2800亿元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投资项目审批提质增效改革,压减审批时间一半以上。出台我省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方案,实现35个省直部门和401个市直部门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推动“**服通”开通运行,实现200项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理”。出台实施我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政策意见,制定我省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市场化配置资源深化改革,减少26%的政府定价事项,全面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加价,电力直接交易增长74%,信用信息平台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基本实现“一网通办”。特别是着力完善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谋划“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是以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为统领,推进双向开放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出台我省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推进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与三峡集团、国开行合作推进一批绿色生态项目,促成中节能集团与**、**、新余达成合作意向。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会同有关部门成功开展**港、**深等经贸合作对接,积极推进**京、**浙、**粤、**闽、**湘等战略对接平台建设。依托昌北机场建设区域性空港物流中心,预计全年航空货邮量增长58%以上;着力打造**通江达海区域性航运中心,推动航运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加快建设江海湖转运中心、铁水联运走廊;出台支持**港高质量发展24条政策措施,**港纳入国家中欧班列运行版图。 (六)在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上有新提升。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会同有关部门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启动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系统治理,强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如期完成消灭监测断面劣V类水任务,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二是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大健康产业等,特别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5个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和一批老工业城市、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项目。三是创新探索绿色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并全面推开,建立五级林长制、湖长制,**年又形成26项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成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国家级试点扎实推进。 (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新进展。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光伏扶贫等重点任务,“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人员搬迁入住完成率达86.3%,4个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4.9万个、装机164万千瓦,预计全年实现42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10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加大社会领域补短板力度,全省576个年度重大社会项目进展顺利。牵头出台我省幸福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意见,大力支持康养家政、社会办医、养老服务等发展。推动全省所有5A级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票全部降价,让利群众2亿元以上。协调开发性金融支持一批返乡创业项目建设,新增4个县获批国家技能人才或小微创业者激励计划试点。同时,实施援疆援建项目46个、援建资金3亿元,帮助安置新疆各族群众来**就业4170人。 二、**年工作思路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上一年度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上,我委提出了“11345”的工作思路,即:“落实一个思想”,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一个目标”,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突出三个着力”,着力巩固稳增长的基础,着力加快调结构的步伐,着力推动高质量的发展;“狠抓四个重点”,狠抓新动能培育、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发区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五个协调”,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重大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对内深化改革与对外扩大开放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工作思路与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和要求高度契合,得到了全省发改系统以及各个方面的普遍认同,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将坚定不移的抓下去,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引领全省发展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 **年,我委在继续坚持“11345”的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将牢牢把握“一个主抓手”、统筹抓好“六个重大”。 牢牢把握“一个主抓手”,即: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个“主抓手”。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把**年作为“项目落实年”,以超前的战略眼光、超常规的工作力度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在全省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热潮,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点是抓好“四个化”: (一)坚持项目化理念。树立项目意识,培育项目思维,将各项中心工作项目化。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省级层面,**年初步计划安排大中型项目2256个,总投资2.15万亿元左右,年度投资6455亿元左右,其中重点抓好70个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总投资7697亿元左右,年度投资1335亿元左右;实施省重点工程200个以上,年度投资**亿元左右。指导各地发改委抓紧谋划**年本地的重大项目盘子,筛选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好项目并加快推进实施,确保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二)坚持创新化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开工项目不多、项目融资困难等突出问题,运用创新思维加以解决。一是创新理念谋项目。跳出传统惯性思维,把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顺应产业变革趋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围绕5G商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农村基础设施等短板,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域,健康养老、教育医疗等幸福产业领域,把“向上争”“向内挖”“向外引”有机结合起来,谋划推进一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重大项目,形成接续不断的项目推进格局。指导各地发改委把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统筹考虑、科学安排,挂图作战、交叉推进,把前期工作做得更加规范扎实。二是拓宽思路抓融资。用好政府投资撬动,着力完善政府资金投入方式,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做法,整合现有资金,集中支持一批带动性强的示范项目,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跟投;积极争取国家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加大绿色债券、债转股专项债券等的争取力度,力争全年发行企业债250亿元以上。激活民间投资推动,坚持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唱主角”“挑大梁”,切实落实我省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梳理消除民营企业在项目准入、经营、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推动垄断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抓紧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指导各地拿出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吸引力较强的PPP项目,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组建联合体、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让民间资本敢投、愿投。 (三)坚持协同化推进。强化统筹协调,借外力、强合力,协同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推进上下之间协同。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的沟通衔接,定期到相关司局汇报,并主动邀请国家发改委领导多来**调研指导,及时捕捉项目机遇。指导市县发改委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前期工作推进,使项目符合国家导向要求,确保需要时拿得出、顶得上。二是推进部门之间协同。抓项目审批协同,着力深化投资项目提质增效改革,推进联合图审、联合测绘、联合勘验、联合验收,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79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抓资金安排协同,建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强化发改与财政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专项债资金主要用于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项目。抓融资对接协同,加快建立“发改部门筛选项目、银保监部门转交、商业银行自主审贷”的新型政银企对接机制,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四)坚持责任化落实。一是抓好调度推进。重点开工建设昌九客专、瑞金机场、雅中至**特高压、**新余电厂二期以及**至**等8条高速公路项目,建成昌吉**客专、蒙华铁路、**江高等级航道、**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以及广昌至**等5条高速公路项目。同时,着力抓好一批重大产业、生态、民生等项目建设。为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坚持省大中型项目推进清单制度、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省市县三级联动制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积极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对11个设区市、****区和6个省直管县发改委抓项目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通报给当地党委政府。抓紧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考核方案,对考核优秀的给予一定倾斜支持,真正做到“以项目建设论英雄、以项目建设排座位、以项目建设定奖惩”。 统筹抓好“六个重大”: (一)围绕稳增长保运行,抓好重大政策谋划。着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强化政策预研储备。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发挥综合部门作用,强化各部门政策统筹协调,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切实防止负面效应叠加。二是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密切跟踪研判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影响充分预估,健全相关应对机制和预案,努力将影响降到最低。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就业监测机制,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确保就业总体稳定。三是抓好煤电油气运行保障。以电力保供为重点,强化煤电油气运行的调度,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争取更多天然气入**,保障能源稳定供应。 (二)围绕强创新促转型,抓好重大产业培育。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开展省级平台创新能力专项建设,支持创建一批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创建中医药大科学装置,主动参与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新增5个左右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个左右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制定我省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具体措施,举办好我省“双创活动周”系列活动,加快推进****区“双创” 示范基地建设,创建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战略平台、创新中心、育人示范项目建设。二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发展新兴产业,省级层面重点抓好80个新动能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编制实施**、共青城等航空小镇规划,加快建设一批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推进国家中医药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樟树“中国药都”、南城“建昌邦”振兴发展。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出台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意见,支持**、**、**等争创国家数字经济试点示范,扎实推进**5G商用和**“03专项”试点,推动阿里巴巴集团电商服务产业、内容质量业务等基地落地。着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支持**、**联合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争取国家军民融合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加快推进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实施一批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项目,进一步巩固治理“地条钢”工作成果,确保完成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三是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区域性服务经济中心,深化**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文体、康养等幸福产业发展,在大**都市圈布局建设1-2个幸福产业示范区,支持**“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 (三)围绕扶实体优环境,抓好重大改革落地。在履行好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牵头部门职责的同时,突出围绕打造“四最”发展环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是加大力度降成本。全面落实好国家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强化我省已出台的152条降成本政策的落实。研究提出清理规范经营性服务收费的意见,实施经营性服务收费目录动态调整。落实国家降低大工业用电价格、清理电价附加收费政策,推动小微企业电力接入零成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天然气用户改“转供”为“直供”。清理客货运不合理的车辆收费。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入企帮扶活动,拓展帮扶范围和内容。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优化发展环境三年行动为统领,开展十大对标提升行动。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以政务数据共享为抓手,实现政务信息系统“集约化”“系统通”“数据通”“应用通”,确保综合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全面对接。扩大“**服通”服务事项。建成省级“**政通”移动协同办公平台,并推动向市县延伸。三是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力争全年市场化交易规模达350亿度,支持增量配电业务区域参与跨省跨区交易。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启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全省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各地各部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按照“应进必进”原则,加快推动市县国土资源交易转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进医药采购系统在全省全面运行。同时,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抓好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工作,完善粮食现代流通体系,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巩固粮食大省地位。 (四)围绕扩开放聚资源,抓好重大平台建设。一是构建重大战略对接平台。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组织做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参会工作,加快推进欧洲(葡萄牙)中医药文化中心、爱驰汽车并购德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等一批“走出去”项目。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与三峡集团的第二批合作项目尽快落地,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节能集团的战略合作。主动对接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加大力度推动**京合作项目落地,加快**浙合作示范区、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等平台建设步伐。二是构建高层次开发区平台。深入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切实抓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等行动,力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每年分别至少引进1个投资50亿元、2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强化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排放等综合考评,研究制定差别化资源配置和支持政策。强化开发区整合优化与体制创新,鼓励以国家级开发区和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或托管区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开发区;积极推行“管委会+平台公司”“开发区+主题产业园区” 等模式;加快园区智慧化建设,推动所有开发区及区内企业接入开发区智慧平台。三是构建内陆双向开放平台。以创建国家级中部内陆双向开放先行试验区为引领,统筹推进水、陆、空港建设,加快实现“货物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样效率”。着力推进昌北机场空港物流中心建设,协调落实支持**航空货运发展60个重要事项,力争开工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加快**通江达海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支持加快港区集疏运铁路、公路建设,推动**综保区尽快封关运行,力争**水运口岸扩大开放获批。加快推进**港二期工程、向塘铁路物流基地等建设,积极创建**铁路开放口岸。 (五)围绕扬优势拓空间,抓好重大战略实施。重点实施好三大战略:一是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一圈引领”,出台实施大**都市圈“1+5”规划和相关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区改革创新,加快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谋划“两轴驱动”。加快编制全省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一批高铁新区规划,推进一批高铁试验区、高铁枢纽、高铁站点建设。推动“三区协同”,争取国家尽快出台完善支持**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我省实施方案;抓紧出台新时代推动**东北、**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各地主动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大局,探索产业协作、利益互补机制,努力实现错位发展、竞相发展。二是实施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细化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推动规划明确的各项工作加快实施。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九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重大水利枢纽、大中型灌区等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工程。三是实施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围绕打造美丽中国“**样板”,高质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会同有关部门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等八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加强“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动对沿江的园区、产业、保护区等规划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建立健全台账管理、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确保按时整改到位。推进生态制度改革创新,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框架、生态文明考评统筹机制等改革,加快改革成果总结和经验推广;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打响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名片”。促进生态价值转化,落实长江经济带周边省份横向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启动省内上下游横向流域生态补偿,扩大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加快推动用能权、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争取组建区域性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新增长点,支持我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进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在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启动“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深层次重大问题,组织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为规划编制打牢基础。 (六)围绕惠民生促和谐,抓好重大民生工程。一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全年40万贫困人口脱贫、6个国定贫困县和1个省定贫困县摘帽、剩余38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的目标,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南等原中央苏区、鄱余万都滨湖四县脱贫攻坚力度,着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光伏扶贫等工程,确保**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力争全年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公里、农村电网改造1万公里。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推动我省20个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获得更多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支持,启动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共建共享行动。研究制定我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深入实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推进一批教育、医疗、文体、康养等项目建设,开展社会办医、城企联动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等行动,争取纳入国家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三是抓好价格保障民生工作。密切跟踪生猪、蔬菜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变化,做好价格调控工作。严格落实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确保物价总体稳定。 同时,我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建设,以更大的担当、更优的作风、更强的合力,在攻坚克难中展现发改部门应有的担当和作为,为决胜同步全面小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