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调研报告——关于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

调研报告——关于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 仅供参考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新型农民,努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 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最现实、最紧迫的要求,也是新 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本人结合我镇实际对此进行了比较 深入的调查与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现状及成因 xx 镇总面积 x 平方公里,辖 x 个行政村,总人口 x 人,其中农 业人口 x 人,占总人口的 x%。目前,我镇培育了生猪、白鸭和板鸭 加工、水产、甜玉米等主导产业,但是农村却存在着“三多三少”现 象,即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多,留在家里务农少;农闲游手好闲的多, 学文化技术的少;从事体力劳动的多,懂技术技能的少。 1、文化水平低下 以我镇为例,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 x 年。x%的人只有初中以 下文化水平,x%的人甚至是文盲。由于科技文化水平低,对新知识、 新技术接受能力差,使得适合农村的科技成果和产品 x%得不到推广 和应用。 2、劳动力素质偏低 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 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差距甚远。且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 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 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 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 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3、法律意识淡薄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过程中,尽管不少农民具有很强的 经济头脑和开拓精神,但由于平时不学法、不懂法,对法律一知半解, 造成一些人法治意识淡薄,违法的事不断发生,在处理村务和民事纠 纷中,往往发生损害群众正当利益的事情,引起群众上访不断。农村 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镇经济和各项 社会事业的顺利发展。 4、文明观念落后 相当一部分农民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受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商品意识不强,工作中存在着畏难情绪 和依赖思想。一些人一味强调客观条件差,不从主观上努力,对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缺乏信心和勇气。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 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 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二、培育新型农民是时代的必然 1、培育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的动力源,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根本力量。 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温 家宝总理指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必 须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民主和法制观念强、崇 尚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新型农民。 2、培育新农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促 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 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客观要求。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缺乏职业技能,不仅影响了现代农业建设,而且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 必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劳动 力转移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执业和就业本领。 3、培育新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业科技成果被广 大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可以使更多的农民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要求,不 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水平,全方位拓宽增收渠道。要培育更多的农民 技术骨干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的农业大户和 农民企业家,充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潜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增收 致富的信心和技能。 三、培育新型农民的措施和途径 1、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民转变观念 (一)进一步向农民灌输“市场经济意识”,引领农民走出家庭 作坊,积极靠拢龙头企业,与广阔的市场进行零距离对接。 (二)大力宣传我镇的科技致富户、艰苦创业者、返乡务工人员 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例子向农民宣传崇尚科技、知识、文明生活的 观念。 (三)积极组织群众的自我教育活动,外出参观学习科技示范户、 致富能手的成功经验。组建相应的多个专业协会。交流信息,共同探 讨问题,实现互相合作,资源共享。 2、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制度,规范 村民自治行为,让农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 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充分做好农村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 调处工作,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强化农民主体意识 从我镇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农村人口比例与农业经济比重偏 大,受交通、通信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农民乃至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僵 化保守,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经济意识较 重,与外界交流融合的能力较弱,主体意识淡漠,片面依赖政府,“等、 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必须一手抓乡域经济发展,利用产业 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确立农民群众主体地位,最广泛、 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强化广 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力军作 用,是扎实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前提和保证。 4、多方式加强农民培训 (一)拓展培训领域。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客观需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多层次、多 领域的各种培训。 (二)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低成本现代传媒教学的优势,利 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培训手段,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 的针对性。 (三)整合培训资源。要坚持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 开放运行、协调参与的原则,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健全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四)抓好培训项目。项目是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要载体, 是培训工作的有力“抓手”。要千方百计争取培训项目,以项目带动 培训工作。 5、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扶持组 建文化室,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全面落 实全民健身计划,尝试召开农民运动会,促进村与村,组与组的交流, 在大力倡导和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方式,提 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一站、一 栏、一员”(每村建设一个科普宣传站、一个科普宣传栏和一名科普 宣传员)为载体,加大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力度。通过继承并发扬农村 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 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仅供参考学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