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植物园实习报告精选
植物园实习报告精选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植物园实习报告精选 华南植物园植物分类: 1、蕨类植物: 槲蕨科:崖蕨、槲蕨、崖姜、川滇槲蕨、石莲姜槲蕨 实蕨科:长叶实蕨、多羽实蕨、中华刺蕨、华南实蕨 鳞毛蕨科:无盖鳞毛蕨、美丽复叶耳蕨、绊倒鳞毛蕨、镰羽贯众 叉蕨科:地耳蕨、大齿叉蕨、虹鳞肋毛蕨、下延叉蕨、三叉蕨 肾蕨科:肾蕨、长叶肾蕨、镰叶肾蕨、 凤尾蕨科:白羽凤尾蕨、凤尾蕨、剑叶凤尾蕨、半边旗 桫椤科:黑桫椤、笔筒树、火焰兰 铁蕨科:巢蕨、铁线蕨 水龙骨科:二歧鹿角蕨、有翅星蕨 金星蕨科:华南毛蕨 2、裸子植物: 苏铁科:苏铁海南苏铁、苏铁、华南苏铁、叉叶苏铁、台湾苏铁 银杏科:银杏 南洋杉科:异叶南洋杉、大叶南洋杉、南洋杉、贝壳杉 杉科:杉木、台湾杉、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杉 罗汉松科:竹柏、鸡毛松、短叶罗汉松、罗汉松 红豆杉科:南方红豆杉、红豆杉、云南红豆杉 3、被子植物: 桑科:高山榕、钝叶榕、见血封喉、桂木、榕树 兰科:台湾杓兰、兜兰、紫纹兜兰、杓兰、彩云兜兰、白唇槽舌兰 美人蕉科:黄花美人蕉、兰花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美人蕉 姜科:益智、黄姜、姜花 旅人蕉科:火鸟蕉、鹤望兰、旅人蕉、粉苞火鸟蕉 豆科:海南红豆、红思子、豌豆、扁豆、蚕豆 醡浆草科:阳桃、红醡浆草、黄醡浆草 使君子科:使君子、榄仁树、风车子、诃子 仙人掌科:仙人掌、木麒麟、量天尺、缩刺仙人掌、 木兰科:白兰、野含笑、白花含笑、天女木兰、黄兰 睡莲科:红睡莲、莲、延药药睡、黄睡连、王莲 猪笼草科:猪笼草 十字花科:萝卜、油白菜、白菜、紫罗兰 景天科:长寿花、东南景天、落地生根、圆叶景天 毛茛科:毛茛、黄连、牡丹、芍药、白头翁 壳斗科:蒙古栎、板栗、麻栎、栓皮栎 石竹科:石竹、香石竹、剪夏罗、剪秋罗、锥花丝石竹 藜科:菠菜、甜菜、灰绿藜、藜 苋科:千日红、苋、凹头苋、刺苋 柳科:山杨、垂柳、旱柳、小叶杨、银白杨 茄科:曼陀罗、枸杞、辣椒、马铃薯 棕榈科:大王椰子、可可椰子、棕竹、棍棒椰子、蒲葵、酒瓶椰子、三药槟榔 紫葳科:吊瓜树、火烧花、火焰树、猫尾木、铁西瓜 桃金娘科:桃金娘、柠檬桉、洋蒲桃 漆树科:芒果、人面子 含羞草科:含羞草、美蕊花 夹竹桃:面条树、盘架子、钝叶鸡蛋花 泽泻科:东方泽泻、慈姑 梧桐科:梧桐树、银叶树、白叶树 天南星科:菖蒲、龟背竹、广东万年青、马蹄莲 山茶科:白十八学士、粉十八学士、白雪塔、山茶花 马尾草科:冬红、蓝花藤 竹亚科:凤尾竹、刚竹、铁竹、麻竹、小梨竹 蔷薇科:枇杷 萝藦科:气球花 柏科:侧柏、铺地龙柏 大戟科:麒麟花、佛肚树、秋枫、银柴 植物介绍: 一、金毛狗 拉丁文学名: Cibotium barometz 别名: 黄毛狗、猴毛头 科:蚌壳蕨科 属:金毛狗属 性能:苦温,能止血,补肝肾,强腰,祛风湿。采集加工,四季可采根茎阴干。止血用毛;内服去毛切片,洒拌蒸熟晒干。 产地分布: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如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四川与云南南部均有分布,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是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形态特征 :金毛狗为大型树状陆生蕨类,植株高l~3米,体形似树蕨,根状茎平卧、粗大,端部上翘,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黄色长茸毛,状似伏地的金毛狗头,故称金毛狗。叶簇生于茎顶端,形成冠状,叶片大,三回羽裂,羽片长披针形,裂片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可达120厘米,棕褐色,基具有一大片垫状的金色茸毛,它的幼叶刚长出时呈拳状,也密被金色茸毛,极为美观。它的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坚硬两瓣,成熟时张开,形如蚌壳,也颇具特色。 生长习性:多生于山麓阴湿的山沟或林下荫处的酸性土壤上。金毛狗生长时喜散射光,适宜生长温度夜温为10~15℃,昼温21~26℃。北方可在温室内种植,南方可种植在荫棚内。空气湿度宜保持在60%~80%,空气干燥会使叶片枯焦。它的栽培土壤以疏松、透水的酸性土壤较佳,一般用壤土、腐叶和河沙混合。金毛狗在生长季节需要较大的空气湿度,但冬天生长缓慢时要少浇水,过多水分会导致烂根。盆栽时可施些基肥,在生长期可施些液肥。栽培过程中应将带茸毛的根状茎露出土面。 园林用途 :金毛狗株形高大,叶姿优美,坚挺有力,叶片革质有光泽,四季常青,颇有南国风光意境。在庭院中适于作林下配置或在林荫处种植。它也可盆栽作为大型的室内观赏蕨类。特别是它长满金色茸毛的根状茎能制成精美的工艺品供观赏,如图中做成的金毛狗盆景栩栩如生。同时,由于其富含淀粉,可食用和酿酒。另外,其根状茎入药时称金毛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壮筋骨、利尿通淋等功效,茎上的茸毛能止血。 繁殖培育 :金毛狗的繁殖以孢子繁殖为主。操作时于夏季采集成熟孢子,均匀撒播于盛细砖屑的播种浅盆,播后喷水并盖上玻璃保湿,保持20~25℃,每天喷水l~2次,使盆内湿润,1个月能发芽,长出原叶体,待长大有几片叶时,可进行分植上盆。 金毛狗多用分株繁殖,生长期内均可进行,做法是:将根状茎切成数段,切口处涂上草木灰,栽入经过灭菌的腐殖土中,注意遮荫、保湿,春季半个月,夏季约1个月就可萌发展叶。 二、 紫薇树 拉丁文学名: Lagerstroemia indica 别名: 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 科属名: 千屈菜科、紫薇属 生态习性: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耐旱,怕涝。萌菜性强,生长较慢,寿命长。 产地与分布:紫薇产在东南亚直至大洋洲,而以中国为其分布中心和栽培中心。在原产地多生野生老株和粗大的古桩。在北京、西安等北方城市,尚有露地栽培或盆栽。大花紫薇产中国华南及印度、南洋等地,性喜温湿,在两广、闽南、台湾、西双版纳等地生长良好。紫薇的露地栽培分布,东至中国青岛、上海,南至台湾和海南,西至西安、四川灌县,北以北京、太原为界。国外则日本、朝鲜国较多,近年来在美国和南欧等地栽培渐多。 形态特征: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紫薇为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高3~7米;树皮易脱落,树干光滑。幼枝略呈四棱形,稍成翅状。叶互生或对生,近无柄;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光滑无毛或沿主脉上有毛。圆锥花序顶生,长4~20厘米;花径2.5~3厘米;花萼6浅裂,裂片卵形,外面平滑;花瓣6,红色或粉红色,边缘有不规则缺刻,基部有长爪;雄蕊36~42,外侧6枚花丝较长;子房6室。蒴果椭圆状球形,长9~13毫米,宽8~11毫米,6瓣裂。种子有翅。花期5~8月,果期7~9月。 宋代诗人杨万里诗赞颂: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目前紫薇品种最全的在江苏紫薇基地:分别有高杆紫薇分枝点1.5米.丛生紫薇蓬径10-100数量100万左右. 明代薛蕙也写过: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 北方人叫紫薇树为猴刺脱,是说树身太滑,猴子都爬不上去。它的可贵之处是无树皮。物以稀为贵,世界上千树万木之中有几种是无皮的?年轻的紫薇树干,年年生表皮,年年自行脱落,表皮脱落以后,树干显得新鲜而光滑。老年的紫薇树,树身不复生表皮,筋脉挺露.莹滑光洁。 紫薇树长大以后,树干外皮落下,树干愈老愈光滑,如果人们轻轻抚摸一下,立即会枝摇叶动,浑身颤抖,甚至会发出微弱的咯咯响动声。这就是它怕痒的一种全身反应,故称痒痒树,实是令人称奇。 紫薇耐旱、怕涝,喜温暖潮润,喜光,喜肥,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氮气的抗性强,能吸入有害气体。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紫薇又能吸滞粉尘,在水泥厂内距污染源200~250米处,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滞粉尘4042克。因此,它是城市、工矿绿化最理想的树种,也可作盆景。 紫薇还具有药物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经、止痛、消肿、解毒作用。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的功效。叶治白痢、花治产后血崩不止、小儿烂头胎毒,根治痈肿疮毒,可谓浑身是宝。 三、血散薯 拉丁文学名:Stephania dielsana Y.C.Wu 别名:金不换、一滴血(广东),山乌龟、独脚乌桕(广东、广西) 科属名:防己科 千金藤属 产地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林中、石缝及峭壁上。 形态特征:多年草质藤本。全株无毛。块根近长圆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常露于地面,直径10~15cm。外皮褐色、粗糙、有许多疣状小乳突。茎常带紫红色,枝、叶折断有红色液汁流出。叶互生、纸质;叶柄与叶片等长或稍长,于叶柄近基部处盾状着生;叶片阔三角状卵形,长、宽均为6~12cm,先端有小突尖,基部平截或近圆形, 有时微心形,全缘或有时具数个不规则粗齿。伞形聚伞花序腋生,雌雄异株;雄花序复伞状,小聚伞花序有明显的梗,疏松簇生于假伞梗的末端,萼、瓣均紫色,花瓣贝壳状,内凹,内面无腺体,雄蕊花丝合生成柱状;雌花序头状,花期不见假伞梗,花被左右对称,萼片1,花瓣2。核果较小,内果皮长不超过1cm,其上的雕纹末端呈弯勾状。花期5~7月,果期7~9月。 化学成分:块根含生物碱,其中含左旋四氢巴马亭、千金藤碱(Stephanine),克班宁(Crebanine)及青藤尖碱(Sinoacutine)。据医科院药物研究所薄层层析,总碱有与青藤尖碱、高阿莫林碱、西法安生、左旋四氢巴马亭、木兰花碱相对应的斑点。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胃痛、神经痛、牙痛、胃肠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跌扑损伤、毒蛇咬伤、疮痛等。用量9~15g;秋、冬季采挖,洗净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患处。 采收和储藏:秋、冬采挖,洗净,晒干。 用药禁忌:孕妇禁服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疮痈;胃痛;胃肠炎;牙痛;神经痛;跌打损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