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得)之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心得)之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生物论文之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X”的文理小综合模式高考,试题越来越侧重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己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目标。而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关键。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点做法。‎ ‎  一、    联想思维品质的培养 ‎  联想是指在对生物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掌握具有生物学学科特点的思维 规律 。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引导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形成良好的联想思维习惯。例如,在复习细胞中的化合物“水”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大跨度地联想,可以联想到水与细胞结构、与新陈代谢、与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与水污染、与生物进化、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等的关系。通过联想,就可以形成一张庞大的知识 网络 体系。下面仅列出水与细胞结构、代谢的关系:‎ ‎  (1)  含水量与代谢强度、生物抗性的关系 ‎  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但是生物的抗逆性与之相反,二者比值越大抗逆性越弱,比值越小抗逆性越强。‎ ‎  (2)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及代谢过程 ‎  在叶绿体基质中通过暗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产生水、在线粒体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在核榶体上通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作用产生水、植物高尔基体上在合成纤维素的过程中产生水、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元时产生水、细胞核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产生水、ADP生成ATP时产生水。‎ ‎  (3)利用水的代谢过程 ‎  大分子有机物的消化、糖元分解、ATP水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等均需要水。‎ ‎  二、对比思维品质的培养 ‎  对比是通过对两个或两类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不同处,从而辨析两个事物的异同点和内在的必然联系。对比思维也是学生在生物 科学 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品质。通过对两个生物知识的对比,能加深对所比较的两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矿质营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矿质代谢与水分代谢进行对比区别,对比两者在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原理、影响吸收的外界因素、运输途径、利用特点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了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也理解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深刻含义:“独立”表现在吸收的原理不同,水分吸收的主要原理为渗透作用,而矿质元素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相对”表现在两者间存在有联系:①矿质元素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吸收 ②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增大根细胞液浓度,促进对水分的吸收 ③两者吸收的主要部位相同。‎ ‎  三、逆向思维品质的培养 ‎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英国细菌学家弗来明为了深入研究葡萄球菌,便对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因青霉孢子的侵入,葡萄球菌被杀伤,使培养失败。这时弗来明便把注意力反转到破坏他实验的青霉孢子身上,最终发现了可以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0年的抗菌素。‎ ‎  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逆向法进行思考,将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  如下例: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病又患红绿色盲的男孩。问:在这对夫妇的子女中,①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多少?②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③两病兼发的概率是多少?④完全正常的概率是多少?⑤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是多少?‎ ‎  分析:①②③④题按正常思维可解得答案为:①1/4②1/4③1/16④9/16;第⑤题按正常的思路解答为: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只患白化病的概率+只患色盲的概率=3/16+3/16=3/8,但首先需要算出只患白化病的概率(3/16)和只患色盲的概率(3/16),比较复杂,但若指导学生倒过来思考: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1-完全正常的概率-两病兼发的概率=1-9/16-1/16=3/8,则显得很简洁,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  四、发散思维品质的培养 ‎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的得到解决。‎ ‎  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持续 发展 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经常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 ‎  五、综合思维品质的培养 ‎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为此,在生物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 规律 ,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例如,讲授“内环境的稳态”一节时,引导学生观察“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分析:(1)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2)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的情况;(3)内环境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4)内环境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代谢终产物的情况。然后归纳 总结 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归纳出组织液、血浆、淋巴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这样通过对各种生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系统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把握知识的脉络和思路,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 ‎  以上从五个方面列举了笔者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些方法、途径。总之,无论在新课教学、习题教学还是在复习课中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走一条思维品质培养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