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计划总结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语文计划总结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开阔大气的意境,它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节课,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在教学过程设置上先通过两首送别诗导入,然后揭示题意。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如果老师说题目,你能背上来吗?(《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 2、同学们像这样在诗中表达送别时的离情别意的诗就是送别诗。(板书:送别诗)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 4、介绍诗人李白、孟浩然 5、解释诗题,介绍黄鹤楼及扬州 了解诗人及背景。介绍李白和孟浩然的生平及关系。出示黄鹤楼的图片,插入传说。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文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选择在此辞别,虽是惜别,但更富有诗意。 扬州是个什么地方呢?扬州——美丽的江南城市,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尤其春天的扬州到处歌舞升平,到处柳絮如烟,繁华似锦。“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活动一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活动一:朗读诗句,整体感知。 1、初读诗句,把字音读正确。 2、再读诗句,感悟读诗节奏,用铅笔画出节奏符号。 ①自主学习 ②教师点拨:古人读诗有古人的方式:一二声读得声音长些,三四声短些。 ③教师范读 ④男女生对读 对古诗词的感悟,最为关键的是要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所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就尤为重要,在划分节奏时也注意了针对题目进行划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读题目,即读出了节奏,又读出了内容。学生清楚的知道谁送谁、送的地点、送的目的地。 活动二:品诗句,明诗意 根据书下注释,小组交流诗意。如果有不懂的词语请在书中标出来。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①你理解诗中的词语了吗? 之: ( )尽: ( ) 西辞:( ) 烟花:( )孤帆:( ) 唯见:( ) ②重点理解: a、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呢?(播放课件)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四字词语或学过的古诗来概括) b、读出烟花三月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来。 c、难道只有一叶孤帆吗? d、我仿佛听到: 李白对孟浩然说:____________! 孟浩然对李白说:____________!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实现理解字、词、理解诗句意思,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过程中把静态的画面更具体化,让李白对友人说话,活跃课堂,开阔想象。在教学中注重体会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在这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时光,可好友即将远行,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使人感到忧伤。阳春三月的美景与故人离别时的忧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后面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遐想,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此时课堂沸腾了起来,同学们非常踊跃的用了成语和古诗来回答,进行了课外拓展练习,我引导全班齐背了贺知章的《咏柳》,巩固复习了旧知。在活动中也有很多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们充分的讨论,这也导致了对最后两句诗没有充分的理解,对李白送别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体会得不深刻,学生的“情”没有激发出来,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 活动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表演。 活动三:演一演 小组内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 四、课外拓展: 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最后拓展研读,补充部分送别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 总之,在课堂上,我本着充分相信学生,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我想,只有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取长补短,不断的学习,才能“活出教师生命的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