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科学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养
语文论文之科学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养 内容提要 本文为考虑学生从抑制地被动地语文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笔者在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层次性原则的基础上尝试了利用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方式,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认为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给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讲究学习活动中“导”的艺术、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学习活动的关系,是行之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素养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学习活动、内外结合、主体作用、提高素养 语文教育有两方面的功能,即培养学生交际(生存)能力的功能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功能。绝大多数学生面临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虽然,教育研究管理部门多年来一再强调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可是我们的教育总还摆脱不了传统的重知识轻实践的框子。教育专家张健《关于当前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 要从老师的主观意志命令、强制学生被动地学习的局面中解放出来。解放孩子的脑,使他能思考;解放孩子的眼,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自然、大世界;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有时间学习自己愿学、爱学的东西。就是说,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智力、有个性、生动活泼的人。”这席话激起了笔者深深的思索,力求寻找一条既使学生能从抑制地、被动地学习中解脱出来,又能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为此笔者尝试了科学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探索。以下就此问题谈谈具体做法与看法: 一、概念界定 本文所指的“学习活动”是指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和 学生的双边和谐的学习活动,包括语文课内学习活动和课外学习活动,以课内学习活动为立足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掌握规律,以课内学习活动带动课外学习活动,以课内学习活动为基础,根据课内学习活动的内容向课外扩展和延伸,运用课外学习活动形式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特长得到培养和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实践性原则 毛泽东主席的《实践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 践出真知”。一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能力总是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训练,在训练中获得。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组织适合学生特点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主动地读书,自觉地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形成能力。 2、遵循自主性原则 要想让学生自觉地把课余时间变成涉猎知识、充实生活、发展能力、提高素养的乐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地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较少感觉到学习的强制性和被动性,而会更多地体会到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唤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般说来,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会很高的。所以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既不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也不可事必躬亲,事事包办,而应起到良好的辅导与督促作用。如果把学习活动也搞成了基本上由教师讲学的翻版,则不但不利于学习活动活泼地开展,还将严重挫伤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遵循合作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 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中为了完成某个共同任务,即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它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小组成员的学习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任务;(二)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三)小组成员之间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沟通,并互相弥补加工;(四)对共同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以求提高学习效果。小组成员的合作动机和每位小组成员对完成共同任务的责任性是取得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前要重视对学生合作动机的引导和个人责任感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遵循层次性原则 长期以来,语文学习活动就好像只有一个层次,就是为培养几个“尖子”服务。常常是由教师在年段里挑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组成文学社或兴趣小组,予以重点辅导,而大多数学生则不闻不问,其实这是有悖于学习活动的总原则的。必须明白,开展学习活动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决不是只为了几个尖子生服务的,所以不能让学生“学好了” 才参加,而应让学生参加后得到提高。语文学习活动致少应包含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的基本活动。即通过适当的听说读写量,锻炼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第二层次才是面向优秀生、培养语文特长的个别活动。即对某些学有余力,或在读、写、说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教师把他们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帮助他们制定好小组活动目标,并尽量提供和创造展示其特长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带头人和教师的得力助手。 二、指导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做法 (一)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双边和谐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自身应该不断地在提高自我素质的基础上,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活动的情境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缩小差距,师生共同进行情感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感交流活动,以传授新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尊重人格,给学生以信任,创设和营造没有任何束缚、愉快教育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绪饱满地自觉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这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条件。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表现为一个人渴望深入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它在学习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钻研,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自觉学好语文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钻研教材以外,需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近些年来,笔者试着用课内、课外的时间,开展多种兴趣活动,召开了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会;举行了收集对联、谜语、谚语、名人名言、警句活动;开展钢笔字比赛、编写手抄报比赛等等,这些学习活动大大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习能力 1、课堂教学中重视“读”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感知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知体验。阅读一开始就要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去读。默读、示读、朗读或放录音带,让文章本身的文字美去感染学生。这样,学生在读中大致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笔者在教学《渔夫的故事》时,学生在听了形象感人的录音后,就大致了解了这个故事由三部分组成,即故事的起因是渔夫捞到一个胆铜瓶,故事的经过是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故事的结果是渔夫战胜了魔鬼。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和细读魔鬼的外貌、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再稍加点拔,学生便很快明白了渔夫与魔鬼的形象特征,采取“重读” 的学习活动形式,利于引发学生进入文中天地,受到情感熏陶,从而增强感知能力。 2、阅读教学中精心设置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学贵有疑,设疑提问,不失为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好办法。如笔者在教学初中语文第一册里《珍珠岛》一文时,给学生设计了以下三个疑问:(一)本文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二)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三)学了本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这堂课学生围绕提出的三个疑问通过“思考——讨论——谈看法——评价”四个阶段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解决了以上三个疑问,而且思维能力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合作愉快,事业成功是建立在信赖、互爱的基础上的道理。 3、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鉴赏”这里指的是文章的评价和欣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体会、敢于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这就需要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地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 这课外活动即包含课外阅读。的确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因此,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应该介绍一些与课内阅读相适应的品位高、对学生有益的书刊。诸如《散文选刊》、《中学语文报》、《杨朔散文集》、《中学生课外读物》等引导学生注重对作品的语言、结构的欣赏与把握、意蕴的感受、美丑善恶的辨析、良知人性的解剖,并多摘抄名言警句,开展手抄报比赛。然后再组织学生召开“读书报告会”对作品进行一番剖析和评价,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指导学生观察、采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笔者在教学初中第一册第五单元里《百草园》和《螳螂捕蛇》后,把学生带到野外去,站在山腰上,按照教材中所学的几个观察角度,指导学生明确“登视”、“审视”、“临”等特征。指导学生观察具体的景物,一会儿从低处往高处观察,一会儿又从高处往低处观察,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次序,指导学生谈观察时的心理感受等。把学生带到社会上去,指导学生搜集民歌、民间故事、轶事、传说等,一方面了解家乡的历史沿变和社会风貌,一方面积累较多的写作素材。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解决了学生因无材料而害怕写作文的困难,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和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也培养了一批校园小记者,从而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三、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必须明确,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是只靠抓好一两次语文学习活动就能办得到的。它必须是一个以课内为经线,课外为纬线,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经线,以培养尖子生、特长生为纬线的严密的学习网络,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启发式教学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科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究,提高能力。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真正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探究者”。让学生形成一种新的学习价值观,由原来的“学习——升学——谋职”的学习价值观转变为“学习——创新——创业”。 (二)教给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用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手段,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会终身受用,教学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 才能起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才能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时,教给了学生“三段七步阅读法”。 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采用适当方式通读文章 第三步: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第四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疑难问题 阅读法 第二阶段:解析问题 第五步引导学生讨论疑难问题 第六步引导学生归纳课文重要知识点 第三阶段:拓展问题 第七步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认知规律 学生运用这“三段七步阅读法”去阅读文章,便能收到了优良的学习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明显提高了。 (三)讲究学生学习活动中“导”的艺术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富有实效,教师“导” 的作用也是不可疏忽的。而教师的引导要立足于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紧扣学生心理。初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高峰阶段,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就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一个神奇的境界。学生的生活面相对是狭窄的,尤其是我们农村学生,如何在这已十分狭窄的生活圈子里为学生开扩视野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造成一种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亲近感。学生才有可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会使学生觉得学习活动无意义,学习效果也自然不会好。 (四)处理好课内学习活动与课外学习活动的关系 每个语文教师都知道,课内是基础,是核心,课外是它向生活的扩展和延伸,并反作用于课内,强化、深化其教学效果。所谓课内求精,课外求博,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就是说两者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可轻视任何一方。只有将课内外密切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课内学散文,课外就指导学生读散文,写作课就可以指导学生训练写散文。对课外学习活动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应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总之,我们应立足课内,注目课外,充分发挥课外学习活动的“机动灵活的时间,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的优势,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综上所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必须坚持“实线性”、“自主性”、“合作性”、“层次性” 的原则,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活动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等。而要使学生活动富有实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首先就是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角。与此同时,还需教给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教师自己也需讲究在学习活动中“导”的艺术,并处理把握好课内学习活动与课外学习活动的关系。如是这样,课内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会随之而得到应有的提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