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古诗教学切忌 “望文生义”
语文论文之古诗教学切忌 “望文生义” 古诗教学切忌 “望文生义”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本中共选入40余首,多数是脍炙人口的绝句、律诗。它们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发人深思,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教师若教好这些古诗,让学生领悟,感受其独特的美,无疑会让学生终身收益。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和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及应试教育的因素,使许多教师致力于古诗内容的理解,不少教师更习惯用串讲的方法,从解题,释词到诗句解释不遗余力。请看以下一段教学实录: ……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解释《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意思。 “松”指什么? 生:松树。 师: “言”是什么意思? 生: “言”是说的意思。 师: “师”指的是----- 生:(齐说)师父。 师:谁能把前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在松树下问童子,说师父采药去了。 …… 不难发现,上述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极重视词句理解,可谓 “字字落实”,然而正是这样的教学,却使具有丰富内蕴的诗句变成了僵死的东西,使学生完全局限于诗句表面文字的理解,味同嚼蜡,无从领悟和品味诗的意境和情趣,更无法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长此以往,无疑是背离我们的教学原则的。记得叶老曾说过 “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能力”,诚哉斯言,古诗教学的关键应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诗句描绘的情景中进行合理的开拓,感受那一份独特的美。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的。 一、情景引路,激发兴趣。 古诗多以唐诗为主,即使是明清的诗,对学生来说,也是很“古老”的,要排除学生学习古诗由于年代相隔较远而无法产生共鸣感的大障碍,教师可运用故事,图象,媒体等创设情景,先声夺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他们对古诗 “一见钟情”。如教学《绝句》,我用CAI设计了四幅图画,以此引入教学,那绚丽的色彩,白鹭展翅飞翔的动态画面,以及黄鹂清脆的鸣叫声和江水轻拍船舷激起的声响,使学生深深的陶醉其间。学生对诗句描摹的意境有了整体的感受,也为学习古诗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图文结合,理解会意。 古诗以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一首首诗,犹如一幅幅隽永的画。所谓 “诗中有画”乃是古诗的艺术美之一。在教学中,凭借这一特点,图文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如《草》这首诗, “一岁一枯荣”,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用简笔画画草的四季变化,草的盛衰一看便知了。 三、扩补 “空白”,领悟意境。 古诗的语言是跳跃凝练的,诗又追求意境,意境的延伸是无限的,古诗的这些“空白”留给读者回味无穷的余地。而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如果教师充分挖掘诗句间的联系,恰当地运用多种手段 “补白”,古诗将成为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载体。如教学《所见》中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时,可启发想象牧童的面部表情、动作和内心活动。这种联想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还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四、角色表演,加深体验。 古诗或叙事,或抒情,或咏物,或表演,写景,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情感。为让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共鸣,通过角色表演,学生会进入丰富的情感世界。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例,教师可让学生扮演诗人和童子的角色,展开想象,进行有趣的对话。此外,运用绘画、改写等方法,也能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感受古诗独特的美。这种教法不仅情趣盎然,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创新愿望。学生以境生情,使古诗更显生趣。同时,学生将自己置身于诗的境界中,与诗人融为一体,充分感受诗人的情感。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性的想象,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如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 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这种“情感智慧”正是古诗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