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渐入佳境——小学美术欣赏初探
美术论文之渐入佳境——小学美术欣赏初探 渐入佳境——小学美术欣赏初探新河镇高桥小学 韩雪燕【摘要】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尝试中,个人认为,在选材上降低难度,在欣赏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我们的小学美术欣赏课也可以有一番新天地。【关键词】欣赏 审美能力 想象力 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种课堂类型,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能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即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和认识对象的方法,同时,美术欣赏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得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美术欣赏课,上好欣赏课。有人说,美术欣赏课很简单,就是拿几幅画,或者是展示一些艺术品给学生看看就可以了。当然,展示是需要的,但仅仅只有展示是绝对不够的。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欣赏课呢?一、 选材—— 降低欣赏门槛教育,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能。所以,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选材不能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应尽量是浅显性、生活性的,应与学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贴近,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有些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以西方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期的现代绘画作品作为实验中的欣赏内容,在研究中,他们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没有明显差异;审美创造力在当时的测试中虽然有显著差异,但在一周后的检测中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这样的研究结果其实告诉我们: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和想象力总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所以一些远离儿童生活经验和体会的名画,是比较难以引起学生在情感、心灵上产生共鸣的。那么在教学前,教师应该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作品进行欣赏,考虑作品是否具有童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被学生所理解、所喜欢,再利用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引起对作品的欣赏欲望。为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课前收集一些欣赏作品,然后将它们进行删选、分类,最好组织学生一起参与,这样更能挑选他们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和题材。如果有需要,我们还可以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童趣”的加工处理,比如说在作品旁边的空白处,画个泡泡,加上自我介绍,或者将几个作品放现在一起,然后互相“谈谈”…… 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创造的作品中挑选优秀的作品,作为欣赏的补充材料。这样能降低美术欣赏的门槛,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起学生欣赏美术的兴趣。二、 观察——开启欣赏之门观察作品的形象,是欣赏作品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得欣赏感受,提升审美能力的必要途径。在同一件作品面前,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结果,其前提就是要依赖学生的直接参与,依赖学生的仔细观察。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中,老师往往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看,然后以自己的讲解贯穿课堂,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于是乎,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自得其乐,而学生在下面静静呆坐,貌似听得很投入,其实一点也没有产生欣赏的欲望,体验欣赏的乐趣,更不要说审美能力的提高了。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本就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参与在其中的。借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一句话:“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 所以,美术欣赏课,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课堂生动起来,学生才会获得更多的更丰富的体验,才能激发其创造潜能。而此时教师的任何过多过细的讲解都不能代替学生的欣赏过程,不仅如此,还会破坏学生欣赏的情趣,牵制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妨碍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在美术欣赏课上,老师在出示一幅画后,应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仔细地去观察作品,走近作品,与作品面对面地交流,然后说说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期间,老师可以适当地补充介绍作品的一些背景,当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在课外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加深对作品的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作品,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感体会上去细致地品味,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欣赏评议。机缘巧合,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中,最后一个单元是关于艺术的魅力,有一篇文章题为《蒙娜丽莎之约》,讲述的恰是作者欣赏名画《蒙娜丽莎》的过程及感受。作为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兼职美术的我,萌发了在语文课堂中欣赏名画的想法。文中描述“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有个性的觜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认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读着这段文字,学生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太神奇了,但又觉得作者太夸张了。对此,我没有评判学生的认识是多么的不成熟,而是让他们牢牢地盯着文中插图,仔细观察蒙娜丽莎的脸部表情,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说出来。一分钟快过去了,没有人举手,我没有打扰,让他们继续仔细观察。快要两分钟的时候,开始有学生举手了,随后陆陆续续举起来了几双手。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蒙娜丽莎应该是刚生完孩子吧。”还没等她说完,学生们就笑了,我示意其他人静坐,让她继续说,“ 你看她的眼神分明是透露出对孩子的一种爱,像妈妈一样温柔。”说得多好啊。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蒙娜丽莎在嘲笑我们,你看她的眼睛斜瞟着,嘴角露出的好像是很不屑的神情。”其他学生仔细看看,好像还真的有这么点感觉。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说的学生也多了起来,大家都讲出了自己观察名画后的感受,有的说蒙娜丽莎可能有什么难言之隐,只能强颜欢笑;有的说从蒙娜丽莎的眼神中,看到了鼓励……在观察与交流中,学生们认识到了大师作品的魅力之处,也认可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评价,更是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所以,在美术欣赏课上,仔细观察是打开欣赏大门的一把钥匙,没有观察,就没有所谓的欣赏,就领略不到里面的美景。三、 想象——畅游欣赏殿堂美术欣赏课,应当是利用“想象”来完善课堂,继而达到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创造想象能力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个体“阅读”作品的过程。应是先从视觉上产生快感,再进一步感受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使生欣赏者与作品在情感上达成共鸣。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达到与作品的心境共鸣,就应该重视想象的激发,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有利条件,给学生铺设想象的平台,引领学生通过大胆而带有个性色彩的思考与想象,丰富作品内涵,理解作品意义,让学生获得丰富而独特的艺术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任何美术作品的形象都有着“模糊层面”和“不确定性” ,谁也不能完全猜透作品背后所蕴含着的全部意义,或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全部思想情感,这是作品为欣赏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它深深地吸引着欣赏者运用想象力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而这种想象力的施展,又恰恰能丰富艺术带给人的愉悦感,这也正是艺术带给人的震撼力,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以此作为想象的入口,带领学生进入美术欣赏的大门,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大胆地进行情感想象,尽量在引导的过程中避免让教师的审美成为课堂中的审美标准。无独有偶,利用《蒙娜丽莎之约》这篇文章,我不仅教会了学生要通过仔细地观察,才能领会艺术的魅力,我还教会了学生要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在学完课文之后,我指导学生欣赏《米洛的阿芙洛狄忒》。我只跟他们说,阿芙洛狄忒是美神和爱神的象征,其他的情况可以看作品旁的说明。在最初的观察过后,学生说出了自己对雕像的初步感受,这是个曲线优美但身体残缺的女人!很快,就有学生问了:“她的手臂怎么断的?”是啊,怎么断的?这不就是想象的入口处吗?于是,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平台:“你们猜,她的手臂是怎么断的?如果她的手臂是完好的话,你觉得她此时正在做什么?”于是学生叽叽喳喳讨论开了。待声音渐渐静下来的时候,我看到了有几个学生的手举得特别高,眼睛中似乎还闪着少见的激动的光芒,应该是之前讨论到兴奋之时延续下来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我觉得她右手断了应该是人为的,你看这断口很光滑,她的左手可能是因为后来埋在地里的时候裂开了,挖掘的时候没找到。如果她的左手还在,我想她应该正准备要穿上滑落在腰上的衣服,然后迈出门散步去,你看她的腿还是微微向外迈的呢!”另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她的两只手应该原本都是完好的,她的右手正提着腰间的衣服,左手正指着天边的一个方向,你看她的眼睛不是在看向左上方吗?”……学生们都说得很有意思,我继续问:“凭什么这‘残缺’的雕像可以成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呢?”很快,就有学生回答:“因为她跟《蒙娜丽莎》一样,永远让人猜不透,让人永远充满想象!”过来一会儿,一个学生说:“从她身上,我知道了残缺也是一种艺术!”从这个回答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学生在想象中理解了《米洛的阿芙洛狄忒》带来的艺术魅力!在想象中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品达成了共鸣!是的,如果没有想象,学生就不知道,原来断臂的雕像这么神秘,假如她没有断臂,或许只定格在某一种动作,那样就满足不了人们的想象层面,或许就引不起这样美好的共鸣,也不会使之成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了。总之,美术课是重要的,美术欣赏课更是重要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欣赏的平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美、懂得美,提高审美能力。虽然我只是这课程改革中的小小一份子,但是,只要我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也能为美术课程改革带来小小的收获。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张小香:《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认识》[J].新课程· 小学,2009(3)) 李红燕:《年少也识画滋味——小学美术教学中名画欣赏的几点思考》[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 施风波:《把好“四关”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小学,2009(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