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火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落实素质教育拓宽道路。那么又应如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中落实素质教育呢?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传统的教育在师生关系上倡导“师道尊严”,一味强调教师的“权威”,导致了在教学上形成教师死教,学生盲学现象。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学生变得只知死读书。这种现象毫无疑问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这就要做到三个“新”。 (一)新的师生关系。转变以往注入式沉闷的课堂气氛,我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教学中不滥用权威,把发自内心的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和蔼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用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解教学内容;用富有表现力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感染学生以活跃课堂气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信任和信赖。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帮助学生克服人云亦云,盲目认可的现象,鼓励学生提出独立见解,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新的教学观念。从应试教学中解脱出来,清醒地认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鼓励、帮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新的评价观念。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力求全面客观。既要有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又要有对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既要有书面笔答能力的评价,又要有对实践完成能力的评价。 二﹑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的创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我们应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读、好奇地问,尽情地扮好“主人”这一角色,学生才会有标新立异的冲动,才会有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让学生充分地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读自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 如《草原》是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课文。教学第一段,可按照“初读感知—熟读领略—细读体味—记忆背诵”四个环节进行。首先要求学生在观察图景的基础上逐字逐句地读通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分层,讨论每一层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边欣赏图中美景,边抓住“那里的天……那么明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等关键词句让学生熟读,在读中领略草原美景。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也来到这样的美景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再指导学生细读体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要点进行记忆的方法背诵,把书上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通过长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不但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而且在自读自悟的沃土上,培植了创新意识的芽,蕴育了创新意识的花。 (二)让学生好奇地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敢于提问题者进行表扬,哪怕问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没意义,都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会使创造的心灵受损。不允许班上同学取笑提问的同学,保护这些学生”问“ 的积极性。对问题提得好的同学给予特别表扬,同时因势利导及时展开讨论。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三位学生分别提了这样三个问题: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2、周瑜想用”造箭“来害诸葛亮,这一点诸葛亮到底知道不知道?3、凭诸葛亮的才智,应该知道周瑜”造箭“是个陷阱,但他为什么不马上揭穿,而要立下军令状,且三天完成?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我组织他们进行了讨论。前两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解决了。而最后一个问题学生的想法很多,经过几个回合的争论,最后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答案是:”如果诸葛亮马上揭穿,周瑜很有可能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诸葛亮这样做是要叫周瑜心服口服。“我抓住时机表扬提出第三个问题的学生,要求全班学生向这位学生学习,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我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各种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鼓励学生从剪报、贴报、自己办报到成立”错别字防治所“,纠正错别字。我让学生们准备一个”个人优秀作文集“ ,自己给这个集子命名为”小草集“、”星光集“等,定期将自己的最佳作文纳入”集子里“,应该说这个”优秀作文集“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造能力的园地,提高了他们创作的技能和素质。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创造性的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创造性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用适当的创造性教学形式,创造性方法,创造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