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乡镇“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5篇)
2021 年乡镇“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5 篇) (篇一)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完成了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为生态旅游 一是**“真相乡村”风光带“一谷四人家”往纵深推进,现已初具规模。累计投资 1.2 亿元 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二是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 5 年来落实 7868.3 亩烤烟生产任务,实现烟叶特产税 2321.23 万元;统筹推进 1467 亩高标 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实现 100%流转。 (二)城镇建设升级改造不断完善社会民生 一是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累计投资 1150 余万元完成小城镇建设等基础公共设施。二是打造 美丽宜居乡村。十三五期间争取资金 5000 余万元完成完成 50 余个新村点建设及其他基础工 程;三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组建完善四级管理体系。四是积极推进惠民事业。统筹发展了 文化体育事业,完成了各村卫生室、文化站及村便民服务站改造。提高了医疗保险、社会养 老保险参保率。落实了计生政策,开展了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保障安全用水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 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 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截止目前共脱贫 158 户 349 人。 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不多, 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制约加剧,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繁重;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 续增收的难度较大,特色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挖掘,交通制约瓶颈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 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全面布局推动全域旅游 打造农旅结合,全面发展的生态**。以镇域北部为中心,打造旅游产业园区。打造以新月村 为主的国家 5a 级景区;以镇域南部为中心,打造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以圣农祖代鸡项目为 主农业产业。促进南北融合,力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以农业推动旅游实现全域旅游的最终目 标。 (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机制 推动森林赎买工作,坚持生态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新通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向“飞地经济”集中,形 成了凝神聚力建飞地,全员齐动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三)推进小城镇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商贸小镇规划,完善集镇环境优化。整合资金进行秀美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资金新建乌桐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镇南北道路通路,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 (四)乡村振兴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依托全镇产业和生态优势,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等多元化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公 司+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结合真相乡村旅游区大力挖掘自然生态和畲族和老表文化 等民族民俗文化,发展旅游特色产业,以第三方公司为运营主体,政府为推手,采用“公司 +村集体经济+分红”的收入分配方式,打响品牌,带动消费,不断壮大各村村集体经济。 (篇二) **年以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 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 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乡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 好态势。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 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 效,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十三五”期间全乡已流转土地 13169 亩,坚持把特色种养作为产 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棚蔬菜 40 亩, 种植中药材 610 亩,大棚 西瓜种植 320 多亩,水稻小麦良种繁育 6800 多亩,稻虾养殖 1500 亩。成立专业农业合作 社共计 27 家。全乡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乡经济发展。五年来,博美奥奇公司、天时农业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粮食种植合作社、利源新型建材、精诚米业粮食烘干厂、绿谷超市和 善策农业种植合作社等项目,均实现了常态化生产。**年瓦埠湖大桥及连接线正式开工;** 年陶店回族乡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开始谋划,**年开工建设;**年 2400 亩的未利用地项目通 过验收。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我乡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 关键指标,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 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 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乡**年建档立卡贫 困户 1105 户 3148 人,贫困发生率为 22.1%,截止**年年底,完成脱贫任务 1019 户,3041 人,剩余 14 户,28 人未脱贫(脱贫人口动态调整),贫困发生率降至 0.19%。两个贫困村(马 店村、湖滨村)分别于**年、**年出列。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全面落实 33 乡民生工程,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卫生计生工作扎实开展,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90%以上,加 大投入、改善就医条件,对全乡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全面落实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提升 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服务。**年出生人口 150 人,出生登记率 99.28%,累计健康体检 400 人次,兑现多类计生家庭奖励资金 30 余万元。投资 502 万元新建卫生院综合业务大楼一栋。 城乡居民医疗参保 13026 人,参缴 246.7 万元,参保率 92.5%。 养老保险缴费率达 100%,全民参保任务达 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 百就业。完成每年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任务。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各类社会兜底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 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每年认真开展参保人员清理整顿,严把审核程序关,做到应保尽保, 应退尽退。目前我乡农村低保户 329 户,591 人,城市低保 12 户,13 人,政策全部落实到 位。**年建成陶店汉族敬老院及回族敬老院。**年高标准完成乡残疾人之家和三个村的残疾 人工作站建设任务,保障我乡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整合教育 资源,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实施智慧学校建设,中小学教师“无校籍”改革成果得到巩 固,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在校人员全部纳入教育救助体系,辖区 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全乡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 类赛事节庆活动,每村均有自己的锣鼓队和广场舞队,**年成功举办乡村春晚。对全乡 1 个镇级、4 个村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 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 五、乡村面貌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更宜居。围绕三年提升计划,**年底我乡率先在全县实现 省级中心村全覆盖。抓好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三大革命” 整治力度。加强全乡乱堆乱建清理。全面完成户户通建设任务。率先完成省级森林乡村全覆 盖,桃园中心村获**年度生态宜居示范村,湖滨中心村正在积极申报全省生态宜居重点示范 村。 污染防治见实效。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强岸线管理,落实水环境保护,开展水生态 修复,清理疏浚水道,开展增绿补绿,植树造林工作,完成每年任务,让水清岸绿景美。坚 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秸秆禁烧力度,做到宣传到位、责任到位、举措到位。采取秸秆“五 化”利用、深耕翻犁返田等措施解决秸秆出路,培养秸秆收储经纪人,建秸秆收储中心一处, 实现了 “零火点”的目标。全乡开发公益岗位用于有毒有害垃圾回收,有效保护了土壤。 六、加强民族建设,巩固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 优秀文化,举办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共同团结奋 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年荣获安徽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年 8 月份 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现场会在我乡召开。并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及“淮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称号。 七、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乡村完善 5 个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全程代理,深 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 21 个;三 是做好乡村干部量化考核工作,按照月考核、年评比的原则,对乡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 一步激发了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存在问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我乡地处瓦埠湖畔,安丰塘灌溉末梢,农业基础 地位不牢,一产薄弱,二三规模不大,农业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工业发函、民营经济总量 偏低,村集体经济村均总量较大,**年共 184.5 万元,其中两个龙头村,但用于壮大村集体 经济再生产能力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离乡村振兴存在差距,乡村综合治 理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十四五”规划思路 一、以水稻小麦良种繁育产业为主导,进一步扩大特色种养规模,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我乡实际,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乡全力推进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壮大。一是以水稻 小麦良种繁育为主要产业,建设陶店良种基地。二是在此基础上努力扩大种植品种,如蔬菜、 中药材、瓜果作物、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等,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努力 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将农业产业利 润从基础农产品延伸到农产品深加工上,打造陶店品牌。 二、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一是全力推进居民迁建湖滨中心村及配套设施 建设。二是积极主动与中石化淮南分公司对接新建扶贫加油站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是优化 服务环境,对项目注册、报批、落地、投建等环节进行一条龙服务。四大力开展领导招商、 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 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确保年度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都能超额完成 任务。 三、强力推进工业发展。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放在首位。一是积极协调解决制约寿县利源新 型建材有限公司扩大生产的土地问题,促其扩容增产,实现规模工业企业零的突破;三是壮 大产业规模,根据我乡现有的企业规模,经营状况,重点抓好宏锦制衣、精诚米业等行业的 发展壮大,努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快小微园工程建设,实现园区供水、道路、 供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 产业园。三是紧盯瓦埠湖大桥开通和引江济淮码头建设,充分发挥县道升格省道的区位优势 和水运优势,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以加工、制造业和码头仓储物流等劳动密集 型企业为主,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筑巢引凤工 程”,提高服务水平 四、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1、推进公 共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 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完善中心村照明、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已 有中心村基础设施,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推进 33 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推进乡村振 兴建设。 2、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灌溉排水沟渠等水利设施配套问题以及农田平整、田 间道路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科技兴农,切实用好乡农技站、村农家书屋、技 术下乡等措施,加大对农民的农业科教力度,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 3、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要求,加大 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打造“生态陶店,和谐回乡”。 建议 一、突出两业,抓乡村振兴,围绕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谋划适合本地的产业项目(服装、小 电器、箱包等)。 二、补足短板,加快水规划步伐,围绕水设施完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水文化打造。 做好河长制建设大方案。 三、因地制宜建设夯实民生工程基础。 (篇三 第一部分:a 镇“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 社保任务圆满完成: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五、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第二部分:a 镇“十四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十四五”战略重点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提质增效。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发展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 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坚持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再提高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 凸显科技兴镇力量: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 严格落实民生政策: 办好文化服务大众: (五)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 (六)科学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七)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政府自身建设。 (篇四)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完成了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为生态旅游 一是**“真相乡村”风光带“一谷四人家”往纵深推进,现已初具规模。累计投资 1.2 亿元 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二是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 5 年来落实 7868.3 亩烤烟生产任务,实现烟叶特产税 2321.23 万元;统筹推进 1467 亩高标 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实现 100%流转。 (二)城镇建设升级改造不断完善社会民生 一是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累计投资 1150 余万元完成小城镇建设等基础公共设施。二是打造 美丽宜居乡村。十三五期间争取资金 5000 余万元完成完成 50 余个新村点建设及其他基础工 程;三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组建完善四级管理体系。四是积极推进惠民事业。统筹发展了 文化体育事业,完成了各村卫生室、文化站及村便民服务站改造。提高了医疗保险、社会养 老保险参保率。落实了计生政策,开展了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保障安全用水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 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 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截止目前共脱贫 158 户 349 人。 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不多, 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制约加剧,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繁重;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 续增收的难度较大,特色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挖掘,交通制约瓶颈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 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全面布局推动全域旅游 打造农旅结合,全面发展的生态**。 一是以镇域北部为中心,打造旅游产业园区。打造以新月畲族村为主的国家 5a 级景区,以 到资溪必来**旅游、参观为总目标; 二是以镇域南部为中心,打造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以圣农祖代鸡项目为主农业产业。 促进南北融合,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以农旅融合发展实现全域旅游的最终目标,打响**旅游生 态小镇品牌。 (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机制 一是推动森林赎买工作,坚持生态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新通道。 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向“飞地经济”集中,形成了凝神聚力建飞地, 全员齐动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三)围绕“两区”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 进一步完善**旅游生态小镇规划,不断优化集镇环境。 1、整合资金进行秀美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资金新建乌桐公路、陈草新河道治理、景 观建设,为“两区”建设品质提供有力保障。 2、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力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达到 500 余人 300 张床位。 3、实现两个“出口”落地建设,全力做好资贵高速延伸段资黎高速衔接工作,争取高速出 口能在**镇茂林村落地;配合做好吉武铁路勘测、选点工作,力争吉武铁路--资溪站在**镇 陈坊村落地。 (四)乡村振兴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依托全镇产业和生态优势,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等多元化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是采取“公司+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结合真相乡村旅游区大力挖掘自然生态和畲 族和老表文化等民族民俗文化,发展旅游特色产业。 二是以第三方公司为运营主体,政府为推手,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分红”的收入分配方 式,打响品牌,带动消费,不断壮大各村村集体经济。 三是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采摘园、中草药种植规模,力争十四五期间设施农业达到 1000 余亩,采摘园达到 1400 亩,中草药种植面积 2000 余亩。 通过多种手段、多样渠道发展村集体经济,争取所有行政村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集体经济达 30 万元以上,其中新月村实现村集体经济 200 万元以上,陈坊村、草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 100 万元以上。同时进一步挖掘畲族祭祀文化、老表上梁文化等民俗文化,力争申请通过省 级、国家级非遗项目。从经济和文化两方面齐抓并进,实现乡村振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 说的“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篇五) **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 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 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 好态势。 三堂镇“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三堂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 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 业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镇已流转土地 1.7 万多亩,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各 类蔬菜 4000 多亩, 种植中药材近千亩,大棚西瓜种植 2000 多亩,小麦良种繁育 3000 多 亩,牲畜存栏 1.2 万头,渔业养殖水面 800 多亩。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 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一是制定实施了《三堂镇工业发展实 施方案》、《三堂镇工业发展奖补细则》;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三堂镇进驻规模企业有太和金诺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泰源纺织品有 限公司、鸿茂纺织品有限公司、源通敷料有限公司、太和县灏翔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值近 3 亿元。二是积极打造济广高速出入口轻工业板块,大力发展以“泰源纺织”、“灏翔纺织”、“鸿 茂纺织”为核心的纺织制造产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目前 我镇共完成招商引资近 1 亿元,其中博涛塑业投资 5100 万元正在有序建设;投资 6220 余 万元的安徽宇耀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正在运营。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 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 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 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2258 户 5351 人,**年,建档立 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 2345 户,贫困人口 5598 人。**年脱贫 242 户 960 人;**年脱贫 252 户 887 人;**年脱贫 779 户 1586 人,洪河村、康庄村出列;**年脱贫 332 户,685 人;**年脱贫 444 户 837 人,贫困村玉皇村顺利出列。**年拟脱贫 518 人,2020 年实现全面脱贫,同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五年来,三堂镇卫生健康工作均达到或超过既定目标,计划生育自 **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在努力提升人口素质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年出生率达 13.32‰;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享尽享;婚检、孕检、基因检测等各项工作均都 能按照县要求的如期完成。卫生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争创“群众满意医院”,基本完成 上级下达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医改工作,积极进行医疗改革,使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逐 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家庭签约服务项目,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39505 人,家庭签约人次 13555 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 2958 人,办理慢性病本 1763 人,全部进行了管理;做好重大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均在 97%以上,全 面实现了孕产妇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投资 20 余万元全部建成“规 范化乡村卫生室”,各卫生室配置了水冲式厕所,改善了卫生室环境,引进执业(助理)医 师 12 人,进一步提高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 社保任务圆满完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社会保障、劳动监察、就业扶贫等民 生工程在我镇的落实。每年养老保险缴费率达 100%,到龄人员信息采集完成任务数 100%, 全民参保任务达 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社保所组织就业 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各 5 次,培训人数达 200 人,50 人实现成功创业,申请创业补贴 42 人, 共计 420 万元。创办就业扶贫驿站 3 处,建成 3 处,现已吸纳就业贫困户 60 余人,并且全 部签订劳动合同。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落实低保工作,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 了救济和保障,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户 1099 户,1768 人,其中扶贫户有 880 户 1463 人,城 市低保 12 户,20 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优抚工作:已为我镇优抚对象 131 人,享受 60 周岁退役士兵补贴的 239 人做好登记造册和抚恤金发放工作。临时救助工作:我镇共救助完 成因病因灾人员 18 户,给予每户 1000-3000 元不等的救助金,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发挥更大 的社会效益。我镇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 1139 人已逐人登记造册,每人每年 240 元高龄补贴 已发放到位。7 位百岁老人,每人每年 2400 元的长寿保健费也已享受。为 305 位特困供养 对象,按时发放五保金,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无忧。认真落实殡改工作,同时对死亡人员的火 花费用进行补助。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 质量,全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 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规 范有序。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 类赛事节庆活动。对全镇 1 个镇级、8 个村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 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 **年 4 月 3 日,太和县文化东部协作区双基运营现场会在我镇赵寺村综合文化中心召开。 五、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 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镇村完善 10 个便民服务中心,严格落实《三堂镇关于加强村室建设提高便民服务工作 水平实施意见》,实行全程代理,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站 东村、洪河村成功创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其余 7 村均顺利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三 是做好镇村干部量化考核工作,按照月考核、年评比的原则,对镇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 一步激发了镇村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开展 无职党员评先评优活动,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扫黑除 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 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 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四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 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三堂镇“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时代,新征程。2021 至 2025 年,三堂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大发展。 三堂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镇富民力量,到 2025 年,将三堂 镇建设成为“生态三堂、文明三堂、和谐三堂”。 一、指导思想 三堂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 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 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 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三堂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 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到 2025 年 gdp 达到 13.579 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1%,到 2025 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5900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9%,到 2025 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22151 元;农民居住条 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各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 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十四五”战略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 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 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 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 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 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 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 境。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取得新亮点,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三堂、文明三堂、 和谐三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发展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 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三不原则”大力开展领导 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 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加大 金融招商力度,推动村镇银行和网点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 308 省道至工业园区 10 米大道,加快园区绿化工 程建设,实现园区供水、道路、供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同时,以加 工、制造企业为主,做大做强工业聚集区,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完善聚集区基 础设施建设,锁定医主打产业,将聚集区规划用地划分功能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筑 巢引凤工程”,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规范入园企业投资量,推动聚集区产业全面 升级。三是加快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聚集区集 生产、加工、网络营销、农家乐为一体,以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全面提高种植 效益,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市场化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坚持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基本结束,我镇脱贫 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四)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再提高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 极争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 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促使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定和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规范管理,完 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将严格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 杜绝民工盲目外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尽 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宣传,让符合 条件的人员全部参保,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比“十三五”期 间有明显提高,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促进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经 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凸显科技兴镇力量。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 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势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 得实效。全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批与我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施,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用 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依然坚持“三个不变”,推动“三个转变”,确保“三个到 位”。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数量,切实把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施卫生院综合 楼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卫生院硬件设施建设;以创建等级卫生院为契机,提升卫生院服务 能力,争取 2020 年创建二级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更新医疗设备;继续推进开展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 提高群众先防病后治病的意识;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村卫生室人员流动机制,不 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就医;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 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严格落实民生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 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和 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 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 穿暖、居住环境优美、有病及时医治。推进殡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倡新型丧葬形式,移风 易俗,厚养薄葬。 办好文化服务大众。我镇将认真落实新时代社会实践所的运营机制,申报新建民俗农耕文化 博物馆,开展实景展览,发挥特色优势。指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乒乓球、篮球、拔河、掼 蛋、象棋、广场舞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把免费开放和举办活动纳入村级工作考评,推进全镇 文化事业的更好发展。 (五)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 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 党建质量,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三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深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在村党支部设置完善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无职 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三是完善镇村三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镇村干部量化考核管 理。严格镇、村干部行为规范,按照镇、村干部量化管理方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落 实“村为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六)科学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要求,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实现三堂镇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产业兴旺 大发展。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 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 村进城工程。生态宜居新农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 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 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乡 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乡风文明 促和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 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 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 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乡村治理显成效。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 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 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 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生活富裕奔小康。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 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 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 谐统一。 (七)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转 变工作作风,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规范行为。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 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三堂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 新台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