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回归起点,深层建构——对乘法分配律教学的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回归起点,深层建构——对乘法分配律教学的思考

数学论文之回归起点,深层建构——对乘法分配律教学的思考 ‎ ‎ ‎ ‎  【内容提要】“乘法分配律”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有效地予以突破,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该定律内涵,进而达到切实掌握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的目的?本文尝试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出发,提出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深层次去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对此给予回应。‎ ‎  【关键词】已有知识经验 意义建构 ‎  【正文】‎ ‎  “乘法分配律”(以下简称“分配律”)属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的内容,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用定律进行简算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乘法和加法运算的理解,并为第三学段学习“合并同类项”等知识做准备。‎ ‎  另一方面,此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的考虑:首先,分配律糅合了乘法和加法两级运算,不管是其外在的形式特征,还是其算式内部的联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都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其次,分配律形式多变,由基本的字母式(a+b)×c=a×c+b×c可以演变出逆运用的形式:a×c+b×c=(a+b)× c,同时又存在两种变式:a ‎×(b-c) =a×b-a×c和 a×b+a=a×(b+1),运用要求非常灵活;再其次,把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四则运算等内容放到一起,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又更上了一层。‎ ‎  面对这个教学重难点,有些老师在例题3的新学环节,沿袭传统的讲解的模式,忽略其中的探索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对定律的理解流于肤浅,运用起来错误迭出,学生的经验没有被调动出来,感到枯燥无味。‎ ‎  还有些老师没能跳出教材的思路,由情境创设导出两组算式(如下图),通过引导观察,直接得出两组算式之间的规律,进而引出分配律的定义。虽然结合具体的情境,学生不难把握两组算式(4 + 2)×25和4×25 + 2×25的内在意义和算式特征,但毕竟一个例子的体验是有限的,若直接过渡到分配律定义的归纳,难免显得牵强。‎ ‎ ‎ 回归起点,深层建构——对乘法分配律教学的思考.doc ‎ ‎ ‎ ‎ ‎ ‎ ‎ c11d90fdcf38504d8cb09541d4a19b58.doc (560.50 KB)‎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