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心得) 请在“牛奶”里加点“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心得) 请在“牛奶”里加点“糖”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论文 请在“牛奶”里加点“糖” ‎ 请在“牛奶”里加点“糖”      牛奶孩子们不爱喝,加了适量的糖便成了他们的可口可乐;计算题学生们不爱做,可是如果将计算融入生活的大情境中去,学生们就兴趣盎然。在生活数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觉得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就像在牛奶里加糖一样很好地解决了“学”与“玩”的矛盾,实现了生动活泼的发展过程与完美的学习结果的统一。‎ ‎(一)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一提到创设情境,我们不难想起数学王国与知识乐园等大家司空见惯的做法,然而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能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的情境更能给学生真实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是生活的需要。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用语言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们班的王松同学一不小心把学校花架上的三角形的玻璃弄碎了,他怕老师批评,着急地说:“我不是故意的,我想赶紧去配一块,可是我够不着花架,无法量出玻璃的尺寸。怎么办呢?”大家观察玻璃碎成的两半,            ‎ ‎ 你能帮他想个办法,拿其中一半玻璃,就可以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吗?经过思考与想象,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我和大家一起来验证。最后发现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因为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相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所以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玻璃。那么为什么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确定了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确定的,是多少度呢?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大胆猜想,用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各种各样量一量、拼一拼的方法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所有的三角形有无数个,该怎样证明?学生认为三角形按角分一共有三类,所以只要一类一类地证明就可以了。哪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比较容易运用旧知识进行证明?同学们一致认为直角三角形容易证明。因为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他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证明不存在量和拼中的误差,更加准确。其他两种三角形利用从顶点做垂线的方法,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减去两个直角,所剩的180度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所以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要拿有两个角的那块去配玻璃了吗?剪去这块玻璃中30度的角以后,你知道所剩图形的内角和吗?学生课后自主探索。(由于剪的方法不同,会出现多种情况。)‎ ‎(二)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感到一个情境一旦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便自然产生一连串的问题,这就是有效的问题情境。因此严格地说,情境的生活性和有效性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下面的教学过程也许更能说明这一点。二年级下册65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的加、减、乘、除两步混合运算,学生计算时经常把运算顺序记错。我觉得这是因为我讲的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过于抽象造成的。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我把运算顺序的道理融入接待客人的为人处世方式之中。师:同学们,一会我们班要来客人了。大家在招待时一定要按照合理的顺序,否则客人会挑理的。为了你们表现出色,现在回答老师几个常识性的问题:1、如果来了四位客人,其中两位大人,两个小孩,你先招待谁?后招待谁?生:先招待大人,后招待小孩。师:对,因为大人是长辈,应该得到尊重。你们知道吗,乘法、除法是四则混合运算这个大家庭里的长辈,加法减法是小孩,所以遇到加减与乘除混合运算时,我们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师:如果只有大人或小孩呢?生:谁先进来就先招待谁。师: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我们计算中只遇到加减或者只遇到乘除时就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算。可是一会来的四位客人中有一个小孩特别小,还包着被。(教师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加法算式括起来)你先来照顾谁?学生笑着说:照顾小孩。老师也饶有兴趣地说;你们真好,还知道保护弱小呢!运算中有加括号的,大家一定会先算括号里面的。学生脸上洋溢的开心的笑容和扎实掌握了运算顺序后成功的喜悦,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总之,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相辅相成的,计算教学与真实有效的情境也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糖和牛奶一样,相互融合,浑然一体,才是最好的营养品,才能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