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童话习作教学三步曲
语文论文之小学童话习作教学三步曲 温岭市锦园小学 虞美燕 【摘要】童话习作能调动学生内在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童话习作教学的要诀:拓展阅读,从仿写中起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引发想象,从操练中发展,掌握一般的技法,激活学生的思想库;创设情境,注重指导策略,开展多种合作分享活动,去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让学生的情绪力量、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得到自由的发展,收获儿童的性灵文字。 【关键词】仿写中起步 操练中发展 创编中提升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以其丰富而瑰丽的想像和夸张而离奇的情节,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局限和羁绊,使孩子们从平常状态中超越出来,在理想世界里畅游,是儿童感到特别亲切的文学形式。小学(主要是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的童话课文,如《巨人的花园》、《丑小鸭》、《去年的树》、《七颗钻石》等。这些童话,以浓厚的幻想色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契合了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很能激发他们想象和创造的欲望,是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绝佳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以教材为基点,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进行童话习作活动,正好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下面就结合自己在童话习作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小学童话习作教学三步曲: 一、拓展阅读,从仿写中起步 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火花,想象力同人的知识结构密切有关,只有贮备了丰富知识信息,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达到瞻前顾后而思接千载,触类以旁通而视万里的境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内认真学习教材,进行仿写,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让学生的心灵将日益变得充盈,情趣日益变得高雅,视野日益变得广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童话习作,才可能新颖、独特。 1、课内阅读,知规律 教材是学生习作的典型范例,童话习作教学也不例外。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在教学童话时,抓住教材中的各种写作手法,进行有目的的分析、讲解,讲明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范围,使学生感受到童话写作的一般规律。 如童话中简洁、流畅、生活化的语言,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人教版第七册《去年的树》一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故事里鸟儿和树离别的对话,鸟儿为找到树和树根、大门、小女孩的对话,都非常符合儿童的生活用语,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因此,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教师需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读品品,感悟到童话语言之美,感悟到对话能塑造出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再如,童话常常运用拟人的手法塑造形象,人物具有形象之美。如何让孩子们领会到这些写作手法呢?表演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表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童话世界,融入了童话之中,成了童话中的一员,体验到了童话形象之美,这种体验是一般的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人教版第七册《小木偶的故事》中的小木偶,他幼稚、纯真、善良,活脱脱是个年纪幼小的孩子形象。在这篇教学中,就可以让孩子们演一演,让他们充分感悟到拟人是童话体作文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只有学会了拟人,让万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才可能写好童话。 2、课外阅读,享乐趣 阅读大量文质兼美的童话,能为孩子们提供模仿的范本,帮助孩子们实现素材的积累,情感的迁移。在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开掘阅读源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阅读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格林、安徒生、郑渊洁等文质兼美的童话读物。 在阅读活动中,还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既可以力求甚解,也可不求甚解;既提倡精读、细读的阅读方式,也可保留信马由缰、蜻蜓点水的方法。同时,开设形式多样的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去寻找现实里的童话影子,去体会作者写童话时的心情,让他们明白童话素材源于生活。在广阔的阅读中,学生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语言能力就能同步提高。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习作跟班级的导读流行风紧密相连。推荐孩子们阅读凡尔纳的作品,这一阶段学生习作历险记特别多;推荐数学童话智斗记,宇宙数学战斗记就会应运而出。 3、简单仿写,激兴趣 小学生习作离不开模仿,童话习作教学应紧紧抓住这一特征,从模仿入手。利用教材中的童话原型,模仿课文的表现手法,通过课内的指导和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和能力。 童话故事有一个特点,就是相同的情节和语言往往反复几次,人物的活动非常明确而有次序。在课堂上,借助教材给学生提供的句式段式,进行模仿编童话,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积累语言,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如人教版第三册《小壁虎借尾巴》,类似的情节反复三次,相同的句型多次出现。因此,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说说小壁虎除了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外,还向谁借尾巴,怎样借?请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来编编故事。学生一次比一次说得有新意,超越文本,超越别人,体验创编童话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同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也可以借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来仿写。如引导学生赏读《小虾和他的爷爷》,归纳出对话的三种形式,然后进行仿写。从中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人物的对话描写能再现当时的情景,表现人物的性格;灵活运用多种对话形式,能使人物描写更加精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基础,善读才能善写。通过大量阅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和发展想象能力进行童话习作的必要条件。进行简单的仿写,用营造的成功感必将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个性纷呈的情感浪花,从而激发对童话习作的向往。 二、 引发想象,从操练中发展 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学生丰富想象的结晶。缺乏想象力或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必然思路闭塞,语言干瘪,很难写出精彩的童话来。有了想象,可以把山写成一个伟岸的巨人,把春风写成一个神圣的神者,我们的笔下的景物才会生动;用上想象,现实中的一件小事,才有了它的深刻意义,一个平凡的人身上会发现他的不平凡,从而赋予了文章新的内涵。因此,进行想象的训练,对于下一步童话习作整体的训练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与精彩生活结合,设计想象句式训练题 想象手法的掌握直接影响到童话习作的成效。教师必须设计出大量句式的练习,让学生对比喻、拟人、猜测、象征、对比、回忆、幻想这七种方法有基本的了解。例如,设计运用比喻想象手法的练习:给本体写喻体,池塘里的小蝌蚪像▁▁▁▁▁▁▁▁▁▁▁▁▁▁▁;给喻体写本体,▁▁▁▁▁▁▁▁▁▁▁▁▁▁▁▁像一条东方的巨龙;给一个主题,自己运用比喻的想象手法写句,沉重的书包▁▁▁▁▁▁▁▁▁▁▁▁▁▁▁▁。通过此项的训练,让学生明白比喻是在事物相似的基础上产生的。相似是个极广泛的概念,可以指颜色,也可以指形状、声音、气氛、作用等。 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进行发散性联想训练,从而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进行发散性联想。比如“人是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联想,答案可多了。如人是花(“姑娘美如花”),人是草(“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人是松(“他像大松树冬夏常青”),人是山(“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人是狗(“走狗”),人是蛇(“她是一条美女蛇”),人是虫(“小爬虫”)……这种发散性联想能使学生走出童话内容干瘪、认识肤浅,底蕴不足、表达单一的误区。 2、与图画书联姻,挖掘想象片段训练点 为想象训练寻找合适的载体,是童话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以图画书为童话想象片段的训练点,是最合适不过了。图画书的画面是延展的、活动的,有利于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中放飞想象,进而表达。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发挥图画书的优势,给学生想象训练提供丰富的素材呢?首先在图上做文章,开辟想象训练“新视点”。在以图画书为载体进行想象片段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用好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想象画外,勾连前后,逐步使画面流动,直至让学生走进画中,身临其境地切己体察。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学生在以图画书内容为材料的想象片段习作过程中表真情,写实感。其次,在图与文的结合处做文章,激活学生想象片段操练的“兴奋点”。既要着力引导学生描述图画内容,想象画面以外的空间,更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甚至移植图画书中的语言。学生只有在对图画书画面的视觉感知与对图画书文字的听觉感受中,心灵才会变得柔软起来、敏感起来。 如有位老师以图画书《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为载体,创造性地进行想象说写训练。书的前半部分,教者引导学生一幅幅地看,先看图读文,再看图想象,即兴说话,与原文对照,学生尽情享受创造的快乐、表达的快乐。书的后半部分,教者由扶到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本堂课教者引导学生由观察到想象,由读到说,由说到写,由仿到创,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联想分解为片断适时地穿插于全过程,既有助于学生易写、乐写,而且也有益于及时交流、方便互改,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等于为写作插上了翅膀,写出的语言才能具体、形象,富有创造力。只有这样进行多种方式操练,才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才能训练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掌握一般的技法,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 三、丰富活动,在创编中提升 当学生对童话这种体裁和童话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并在头脑中储备了一定的新奇童话表象时,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条件,激活这种种表象,使它们相互撞击而重构,激发学生强烈的想写的欲望,让每个学生在欢乐中、在情趣中展开想象,进行创编。教学活动要始终把激发儿童作文兴趣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从启发选材到打开思路,从快速行文到修改作文都离不开“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情绪力量、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得到自由的发展,收获儿童的性灵文字。 1、创设情境,让想象在创意设计中飞翔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说明境与情的关系。在童话习作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进行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个音像俱全的多彩情境。如写环保为主题的童话,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的音像:大自然山水林木田园美景资料片;人类乱砍滥伐的混乱场景……色彩逼真、内容丰富的画面,在视觉、听觉上刺激了学生,使他们直观感受到生态环境与人类的息息相关,再辅之以环保科技知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产生表达欲望,一篇篇五彩缤纷的童话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语言,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如在《童话精灵聚校园》一课中,首先让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小精灵,让学生对写作活动心向往之。 然后,给学生创设一个言语交往的情境。通过诱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猜想:小精灵们来到咱们美丽的校园可能去干什么、互相碰见会发生什么趣事,来到教室里和小朋友见面可能发生什么事。这是个快乐、动感的平台,“精灵聚校园”为学生的言语交往提供了动因,提供了素材,提供了契机。此时,在学生眼中,听、说、读、写不再是苦不堪言的差事,而是一种激发人踊跃参与的游戏。 2、注重收放,让个性在自由创作中彰显 从习作的内在机制来说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因此,他们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是各异的。当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后,然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人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什么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在放手试写的过程中,因为教师没有硬性规定习作思路与范围,学生习作的自由度非常大,他们可以根据友情提示,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放胆习作,写出富有个性灵性的好文章来。这一步侧重于放。 3、合作分享,让动力在欣赏激励中持续 注重合作分享,让每个学生感觉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在分享中合作,可以创造出童话习作教学的理想境界。 口头发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多元评价中充分享受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方式一是佳句精选。作文困难生的作文整体来看是很不尽如人意的,但里面总会有几句写得不错的句子。因此,每次作文把这些句子挑选出来,结成集子,口头“出版发行”,会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方式二是童话作文对对碰。这是优秀作品交流、交际的舞台,让童话的操纵者--学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与他人交流,收获喜悦。习作指导过程中,如果只有放没有收的话,学生习作语言的增量就体现不出来。因此,在这一环节中,侧重于收,让他们在对优秀作品的欣赏中修改与完善,收获一些写作技巧。书面发表,也是一剂激发兴趣的良方。将平时比较优秀的童话习作,在学校广播、校园网上、博客、班刊发表,让这些多姿多彩的作品得到赏识,带给每个孩子的写作动力,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乐事。 开展编织一个又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故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欣赏活动,不仅训练并规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培植了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童话习作是一个开放的七彩世界,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说,只要在童话习作教学中遵循以上三步曲的规律,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收获学生独特的文字,迷人的风景会印入眼帘,清新的空气会沁入心脾。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们健康地成长着,成长得更加茁壮。阿拉伯神话中的阿里巴巴曾经用“芝麻开门”的咒语开启了通向获取财宝的神秘大门。多年的实践证明用童话故事这根神奇的魔棒也能敲开小学生作文创新的大门,让人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 林润生。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受限性与指导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2007(10)33. [3] 黄桂林。在角度变换中发展学生个性 [J]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7(1):28. [4] 周美娟。如何使我们的作文指导更有效[J] .语文教学通讯,2009(6):4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