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浅谈小学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浅谈小学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浅谈小学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  小学品德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它不仅肩负着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知识的任务,更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职能。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开展教学,教材的开发空间比较大,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自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果不能很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也将给教学带来困难。因此,作为一名品德课的教师,应该尽量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  一、 合理开发品德课资源,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品德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已成为品德课教学的必要环节。在现实的品德课教学中,许多教师一直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大量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在一定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品德课的育人效果。‎ ‎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深深意识到合理开发品德课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合理开发品德课资源,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生命的宣言》一课时,我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远离邪教。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讨论活动和情景表演,书写“我们的宣言书”,帮助儿童把活动深入、延续,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让学生真正懂得怎样珍爱生命。‎ ‎  另外 ,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及时捕捉身边的信息。例如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当上到“父母的打骂是不是一种疼爱”需要学生激烈讨论时,学生们形成了“父母的打骂当然也是一种疼爱”的共识。此时,我借机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在生活中,你觉得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是不爱你的?我积极引导学生组织他们开展了一场小型辩论会,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了父母的疼爱到底是什么。‎ ‎  由此看来,光靠教师手拽教材,照本宣科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标的,要较好地实施新课程,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懂得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 ‎  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震撼,是我们不经意的发现,是我们吃透教材后的课堂生成,帮助了我们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开发利用的最有效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  二、充分利用资源,积极构建建高效课堂 ‎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如运动会、歌咏会、黑板报比赛、朗读比赛,等等,其中蕴涵着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做个有心人。比如随时拿起相机,把活动场面拍摄下来,或让学生用日记记录等,以备教学所需。‎ ‎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同时有些是必要的,也许有些是不必要的,让课程资源的开发能有效地发挥其实质意义,进行筛选、实践是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参加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特别要注意与学校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紧密联系,开展传统性的活动及结合学校活动主题,开展校外的专题调查、社区公益、参观访问、网络搜索等。使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把间接的认识与直接的体验联系起来,既开发和利用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又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  品德课堂教学,能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寻找与教学目标有关的课外资源,会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帮助,实现高效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他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情绪体验,而不同的学生之间又存在着背景和经历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孩子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联络点。为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谈自己的切实体验感受。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展开教学,既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宽了教学的空间,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和展示的更深刻。‎ ‎  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上网收集和整理资料。借助网络平台,开发利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网上搜索资料、网上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共享一些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局限。丰富的文字资料,生动形象的图片,充足的信息可以使人思路更开阔,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 ‎  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在教学《我与学校》内容时,合理利用学校中的各种机构、设施、校园文化、校史等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在进行环境保护一课的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 “爱校护校我能行”的活动,寻找和消灭校园卫生死角,同时在家里开展做“家庭小卫士”‎ 的活动,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的现实资源,开展实实在在的活动,构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组织学生到社区的活动,如学雷锋义务奉献、慰问老人等。通过活动体会社会对老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从而激发对弱势人群的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同时学生在与社会接触中会获取到各种信息,从而锻炼他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  总之,品德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资源也应当从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去挖掘和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品德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应该根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挖掘课程资源的潜力,广开课程资源的基地,建立社区、学校各部门品德课程资源库,形成整体的资源网,使课程资源更好的为课程教学服务,真正构建品德课的高效课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