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乡土化的“生活写作”
语文论文之乡土化的“生活写作” 乡土化的“生活写作”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南秦校区 林彬 摘要:走乡土化道路是充分激活“生活写作”潜力的必要选择。“生活写作”教学是相对于“形式写作”教学而提出的,乡土化的“生活写作”,较之传统的“形式写作”有着教学实践和哲学理论上的绝对优势。这一新颖的教学理念极富前瞻性和想象力,必然给语文新课程改革和语文素质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关键词:生活写作 形式写作 乡土化 普遍而言,传统的“形式写作”教学着眼于如何扣题、如何结构、如何谋篇等技术问题上,而“生活写作”教学则认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不是依靠写作的技术因素,而是依靠生活。当一个人的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生活的敏感便决定了他的写作水平,所以,语文写作应回归生活的本来状态,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一部分。上个世纪以来,许多教育界权威提出了 “生活写作”的教学理念,如中国教育先驱叶圣陶先生就认为“写作源于生活”,[i]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提出“生活化写作”说等等,[ii]但就目前来看,“生活写作”的教学内容还是较宽泛,缺少比较集中的易于学生抒写的对象。“生活写作”这一教学理念,急需一个可以让它大显身手的实践平台!一、“生活写作”走乡土化道路的实践阐释用什么实践客体来阐释“生活写作” 最为合理呢?笔者认为,生活写作最需要源于本乡本土、充溢浓郁乡土气息的阐释方式和操作策略。传说中,著名诗人白居易为了诗词易懂,把自己的诗作念给路旁的老妇,直到老妇听懂了才满意。这个故事可能是臆造的,但这个故事表明了大众(包括学生)对乡土化的阐释方式的钟爱与需求。对比另外一些写作理论,乡土化的“生活写作”可能是比较通俗化的,但它同样是灵动、活泼、充满生命气息并能引发读者回味的。“生活写作”走乡土化的道路,用乡土化的内容来阐释或表达,是否可行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中华五千年文化,自《诗经》以降,民间乡土历来是书面语言重获生机的活水之源:十五国风、古诗十九首、陶潜文章、李杜诗篇……乡土是文化的精神故乡,更是源流不竭的语言宝藏。近代以来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但乡土化的抒写方式依然有着它应有的地位:以浙江省龙泉市为例,龙泉地处浙西南丘陵地带,拥有独特的山谷盆地、秀丽的山水风光,历来是闻名遐迩的青瓷宝剑之都、香姑灵芝之乡,是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间蕴涵了大量的极有价值的乡土素材——龙泉乡土写作素材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内涵性,为中学生的“生活写作” 提供了非常合理的实践平台!龙泉的学生生长于斯,他们的生活与这极富地域性特点的山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也只有龙泉的学生最了解这片与之血脉相连的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之上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去写他们自己的家乡,最是得心应手,就连大作家也写不出学生们那带有自身独特感受的生活!有学生这样描述他的家乡:我孩提时住在乡下外婆家,那时外婆就已经带着我来龙泉赶集了,这时樟树并不大,却也留住了赶集人们的脚步,在树下借一会凉。龙泉人很厚道,笑盈盈地端出一大碗本地的茶水,让他们喝足了,歇够了,便开心地离去。那条青石铺成的小道伸向远方,远送从乡下来的人们;两旁低矮的墙头,破败的屋檐,却洋溢着浓浓的温情,樟树也似乎记载着那温存的岁月。 (学生习作选段1)“青石铺成”的千年古镇龙泉,在“低矮的墙头,破败的屋檐”中“洋溢着浓浓的温情”,龙泉人好客的“厚道”作风在作者的笔下凹凸毕现。正因为小作者长期浸淫在龙泉的日常生活中,对龙泉的风土物事耳熟能详,才会在习作中自然而然的展现出富有乡土特色的风俗画卷。由此看来,“生活写作”走乡土化的道路,无疑是正确的。相比之下,传统的“形式写作”教学就做不到这一点,更不用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抒写生动有趣的家乡风情了。传统的写作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可宽恕的弊病,和生活写作形成鲜明的对比,具体表现在:“生活写作”与“形式写作”实践对照表 类别 “生活写作”教学 “形式写作”教学 写作目标 生活化(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语言化(如中心明确、语句通顺) 写作过程 不限时(几天甚至几 个学期) 限时化(规定时间完成) 写作指向 不命题(来源生活、来自感触) 命题化(命题、给材料、话题) 写作评价 多元化(相互评改、借鉴) 单向化(教师批改、讲评) 写作指导 机动化(领悟生活、抒写生活) 技术化(传授写作技巧、技法) “形式写作”教学的做法,实质上把作文考试的一套做法完全移植到写作教学,把过程性的活动变成了一次次结果的检测,从根本上脱离了“写作源于生活”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写作的持续发展。学生在离开自己的乡土生活的情况下学习写作,致使富有生命激情的写作活动和乡土探询活动变成了缺乏生机、缺乏活泼情趣的枯燥的劳动。这种种做法都违背了写作的初衷,也违背了学生作文的意愿,是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学生写作文,不仅仅是为了学写作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自己心灵感悟到的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的乡土生活经验,显现自己乡土生活的情趣,阐述自己对乡土生活的见解,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乡土化的“生活写作”,既可以让学生有切实的“生活” 可说,不至于胡编乱造,说假话空话套话;也可以有个性化的情感可说,有一个自然流露的思路,而不需要考虑固定的技术套路。这样,从这两者的实践对照结果来说,较之传统的“形式写作”,走乡土化道路的“生活写作”有着更为可行的实践价值。二、“生活写作”走乡土化道路的哲学依据乡土化的“生活写作”在学理上亦有着它自身的合理性。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佛洛伊德认为,作文(文学)是一种心理冲动,是一种情感渲泄。这种冲动和渲泄,来源于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与感受,因此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在同时代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每个人的精神产品都会因为他心理图式中的“理解前结构”的殊异而不同。“理解前结构”,指在人类的心理图式中人们进行创作活动的知识背景,没有这种知识背景,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iii]因为每个人都出生、成长在一定的环境当中,这个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规范和人伦观念便构成了他生存着的乡土生活,不同的乡土生活造就了他不同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他完全不同的知识背景,在这种前瞻性的知识背景引导下,每个人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都会不同,由此而创造的生活作文就是每一个学生个人独创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产品。笔者在进行“生活写作”教学中发现,土生土长的龙泉学生利用乡土素材进行写作时,往往会因为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选择不一样的写作内容,即使所写的内容一样,所体现的写作风格也可以完全不同:“烟雨瓯江第一城,诗画江南最高峰” ,龙泉的山山水水有着独特的风格,碧绿的湖水给我以温润的意象,翠绿的山色给我以无尽的遐思,四月的九菇山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早晨,我踏着青灰色的石阶,走进了绿意正浓的九菇山。只见两旁树木错落有致,像两排整齐的依仗队伍,频频向我致敬。树叶很绿,绿的发青,这使湛蓝的天空更绿了几分。微风吹动轻约曼舞的绿叶,牵引着我的思绪,漫游于绿色的波海中。(学生习作选段2)龙泉这个地方是剑气冲天的,是窑火烈炽的,是山高入云的,是山兽出没的,是樵夫放歌的。龙泉雄浑深厚,龙泉龙泉!樵夫怒呼裂浮云,竹筏顺江泣冤魂!龙泉龙泉!你是浙江的另类,是江南水乡的一座孤屿!龙泉龙泉!吾生于此,亦葬于此乎?(学生习作选段3)以上两段文字的作者一为女孩,一为男性,学生描写的对象均为龙泉山水,但所体现的风格却是一为“轻约曼舞”,一为“雄浑深厚”。从哲学上讲,两人的知识背景不同,理解起家乡来就会有差异。笔者认为,恰恰是这种在哲学意义上的个人知识背景和思维特点的不同,使龙泉乡土“生活写作”获得了无限的意义生成的可能,使得本来就十分浓郁的乡土风情在不同作者的笔下变的生动有趣、有情有意!由于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大家所熟知的,其他同学一看之下便心领神会,一时间相互传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班级里面引起了不小的凡响。学生一看到自己熟悉的抒写对象,马上引起他们的兴趣,纷纷下笔描写自己的家乡。为此,笔者曾专门制作了“生活写作”系列案例之一:《书写你的“家” 》,对家的类型、差异和文化涵义做了逐一的讨论,效果非常不错。生活写作通过乡土内容来阐释、表达,竟然在海德格尔哲学的先验性推导下获得了可喜的成功!三、“生活写作”走乡土化道路的实践策略乡土化的“生活写作”这一教学理念是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呢?笔者的阐发将继续证明这一点。考虑到高中学生存在写作水平、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兴趣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们需要实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易于操作的教学实践策略。(一) 分层次策略走乡土化道路的“生活写作”必须考虑学生的写作水平。中学生升入高中后,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群体里呈现出从低到高的分布状况:一小部分人还处于写作的萌发阶段,难以书写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类学生需要进行单独辅导,使其能写作一般性的表情达意的文章;大部分同学的写作水平较一般,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写作话题,让他们选择其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家乡生活写作;另有一部分学生经过初中的基础训练,已经掌握较为成熟的写作能力,对他们亦要进行单独辅导,平时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家乡环境和心理想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点指导他们进行不限定时间的研究性写作,第一遍写成后继续谈论,让他们知道文章该增删的内容并再次修改,直至完成付诸真情的乡土写作。高中“生活写作”的分层次教学,具体情况见下表:高中生“生活写作”分层次教学表格 层次 级别 分级标准 培养目标与要求 希望层 就业 作文水平有待提高 写作一般的实用性作文 达标层 就业、升学 作文水平一般 写作较为流畅的家乡作文 领先层 升学 作文水平较高 写作有文化意味的乡土文学 表格中属于希望层的学生作文水平有待提高,而领先层的学生则可以进行较高层次的写作,甚至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但大部分学生处于达标层,作文水平一般,他们是人数最多的受众,教师在教学中应他们为主体。教师可以在写作课中设置情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抒写家乡的兴趣;指导他们阅读经典范文,让他们模仿范文写作。录用经典范文时可以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体裁不限,只要是描写乡土生活的散文、诗歌、随笔均可。“生活写作”的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满足处于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需求。如同样是书写龙泉的水上公园—— 留槎洲,一般同学可以写留槎洲外貌特征和旅游路线,写作较为流畅的宣传文字,而领先层的学生则可以结合留槎洲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一篇较有韵味的文化散文。(二)分模块策略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不同,能力倾向也不一样,达标层的学生需要给出一定模块类型的题目供他们选择,以此激活回忆,发散写作思维。下面是笔者为“生活写作”设计的几组不同模块的写作话题:1、家乡山水、亲近自然2、社会生活、新闻时事3、家庭生活、父母亲情4、校园生活、同窗友情5、阅读空间、鉴赏文化6、认识自我、丰富自我有的同学喜欢写家乡变化的内容,因为他可能在这方面了解最多感触最深;有的喜欢写家长或老师,因为他可能觉得这个人对自己的成长影响最大,情感最深;有的同学喜欢写自己的情绪,因为他可能比较喜欢表达个体化的世界。比如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亲人,可以有如下做法:①找一张父母的老照片,询问父母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照的,让他们讲讲当时发生的故事;②询问父母的长辈和兄弟姐妹,了解在他们心目中父母的情况;③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因某种原因而使父母受到伤害的愧疚;④实施写作。写作对象是父母,可以记叙事件,可以表达情怀,可以议论观点;题目根据自己的体验确定。这一系列活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删调整。这样的一次写作,不仅仅是完成一篇作文,同时还让学生与父母展开了心灵的对话,使写作水平随着生活体验的加深而不断得到提高。写作父母的方式类型,则可分为“活动—写作”型、“调查—写作”型、“阅读—写作”型、“电影—写作”型等几种。其它模块也可以选用上述几种类型来写。(三)分步骤策略学生的知识背景、成长经历不同,可以写出个性化的内容。受长期的“形式写作” 教学影响,学生反而难以抒写个人感受,失去个性。从机械的形式写作到无所顾及的生活写作,需要一个良性的过程,教师要做好分步骤引导:1、学会观察。要作文必须先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工作。鲁迅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文学青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 我们在生活中,虽然时时处处都在接触外物,但由于没有观察仔细,没有认清它们,没有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外物就不能成为我们所有的东西。这样,临到写作时自然就困难重重了。2、训练思想。一切思想均来源于生活,对生活中观察得来的事物要认真思考,归纳演绎。思想的起点是解决实际上的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所以要思想,有了思想作用,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以后应付疑难境地的本领就会越强。这种从生活经验中来的思想必定会使生活的充实性无限地扩大开来。3、培养情感。有了真切的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这喜悦之情和痛惜之感,都可以使生活更加充实。凡是思想引起的真情实感,都应该在作文中大力提倡的。4、提倡个性。鼓励学生逐渐克服从众心理,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喜欢的生活中的人和事,突出内容的个性化。引导学生的作文情思独特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在作文中大胆表述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抒发对生活的各种感受,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这几个步骤做好了,才可以在写作上渐入佳境。此外,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多读,获得思想的提升、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例如阅读陕西省作家的作品《这一方黄土》和上海作家余秋雨的作品《江南小镇》(写江苏周庄),学习他们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方式,接着讨论龙泉的山水又有何特色。做这样的谈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参考以上几个步骤逐层深入地学习、感悟、品味,不同角度地对比、模仿,最后完成写作。四、“生活写作”走乡土化道路的效果构想实践证明,走乡土化道路的“生活写作”教学是卓有成效的。笔者在此做这样的构想,学生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上得到收益:1、知识层面上,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人文景观、文化风俗、甚至一草一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走入安仁镇的学生亲眼目睹了百年廊桥永和桥;走进下樟的学生走访了云坞书院查访了宋朝隐士管师复的旧址;走上凤阳山的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山高人为峰的现场感。而在认识家乡的同时,学生们又获得参与研究性写作实践活动,利用网络查询乡土资料的机会。 2、文学层面上,学生的文学抒写品味得到提高。在抒写龙泉山水和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在对家乡文化的感悟中,在对家乡历史的考证与臆想中,逐渐认识家乡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文章《春日登九菇山随想》就几经修改,增添了不少与九菇山有关的历史典故和人文故事;文章《水的足迹山的背影》运用隐喻的手法,描写了自己在家乡大地上的成长故事,可以说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文学创作了。3、人格层面上,学生获得了不同层次的人文精神的提升。他们或在“小桥流水人家” 中感受一份亲切和宁静之意,如《春日登九菇山随想》、《故乡的小河》;或在历史文化中领悟到自己和家乡的血脉相通之情,如《千年回望留槎洲》;或在美好梦境和丑陋现实的冲突下发出来自内心的精神反省,如《天籁呻吟》。他们在感受和感悟中获得乡土文化的熏陶、江南水乡文化的慰藉,在体悟和体验中阐释自己对生命、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思考。应该指出的是,现行的“生活写作”亦有它自身存在的缺点。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指出:语文教学要走上素质教育的坦途,必须把语文教学的重心从言语客体——“生活”转向言语主体——“人”,把言语主体的目标定位在指向言语上的“自我实现”,创造“自我实现”的“言语人生”(而不是“应付生活”)上。[iv]因而语文素质教育应更多地把目光注视在“人”上,而不是生活上。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乡土化的“生活写作”看成既是做人外在的生活需求,又是做人内在的精神需求的一种理念诉求呢?生活与人合二为一,这也是本论题追求的终极目标。从这一理论角度来看,“生活写作”的乡土化阐释的教学理念极富前瞻性和想象力,必然给语文教师带来有益的启示。 注释: [i]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著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1980年08月第1版[ii] 《语文教育学导论》 王尚文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出版 328页[iii] 参见《存在与时间读本》 陈嘉映译 三联书店 1999年11月出版 98-108页[iv] 《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 潘新和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