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 ‎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  一、班级情况分析 ‎  全年级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从上学期期末考成绩分析,学生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阅读分析能力较强,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学习,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本年级中还有五、六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另外,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学习积极性。‎ ‎  二、教材特点:‎ ‎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  三、教学策略 ‎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 ‎“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  四、教学进度表 ‎ ‎ ‎ ‎ ‎ ‎ ‎ ‎ ‎ 课序 ‎ ‎ ‎ ‎ ‎ ‎ 周次 ‎ ‎ ‎ ‎ ‎ ‎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 ‎ ‎ ‎ ‎ ‎ 备注 ‎ ‎ ‎ ‎ ‎ ‎ ‎ ‎ ‎ ‎ 1 ‎ ‎ ‎ ‎ ‎ ‎   ‎ ‎ 1‎ ‎ ‎ ‎ ‎ ‎ 一单元   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 ‎ 第1课  我们共同进步(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2 ‎ ‎ ‎ ‎ ‎ ‎   2‎ ‎ ‎ ‎ ‎ ‎     第2课    将心比心心更宽(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3‎ ‎ ‎ ‎ ‎ ‎ 第3课   尊重是最好的礼物(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4 ‎ ‎ ‎ ‎ ‎ ‎   4‎ ‎ ‎ ‎ ‎ ‎ 第4课  快乐其实很简单(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6‎ ‎ ‎ ‎ ‎ ‎ 二单元   我们都有发言权 ‎ 第1课    谁说了算       (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 6‎ ‎ ‎ ‎ ‎ ‎   6‎ ‎ ‎ ‎ ‎ ‎ 第2课   我们自己作主(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 7‎ ‎ ‎ ‎ ‎ ‎   7‎ ‎ ‎ ‎ ‎ ‎ 第3课   勇于“说”和善于“听”( 1课时) ‎ ‎ ‎ ‎ ‎ ‎   ‎ ‎ ‎ ‎ ‎ ‎ ‎ ‎ ‎ ‎ 8‎ ‎ ‎ ‎ ‎ ‎   8‎ ‎ ‎ ‎ ‎ ‎ 第4课   我做合格小公民(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9 ‎ ‎ ‎ ‎ ‎ ‎ 第三单元   乡村新发现 ‎ 第1课  喜迎院士到田头  (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9‎ ‎ ‎ ‎ ‎ ‎ 第2课   人人有本致富经 (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10‎ ‎ ‎ ‎ ‎ ‎ 第3课  斤斤计较选村官  (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 12-14 ‎ ‎ ‎ ‎ ‎ ‎   10‎ ‎  ‎ ‎ 11‎ ‎ 11‎ ‎ ‎ ‎ ‎ ‎ 第4课  热闹的农民运动会 ( 1  课时) ‎ ‎ 第5课 最美的村姑    ( 1  课时)‎ ‎ 第6课  他们回来了    (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12‎ ‎ ‎ ‎ ‎ ‎ 第四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第1课  这一方水土   (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 16 ‎ ‎ ‎ ‎ ‎ ‎   13‎ ‎ ‎ ‎ ‎ ‎ 第2课  我们在这里生活   (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14‎ ‎ ‎ ‎ ‎ ‎ 第3课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15‎ ‎ ‎ ‎ ‎ ‎ 第五单元:我们是炎黄子孙 ‎ 第 一 课:从远古走来(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19‎ ‎ ‎ ‎ ‎ ‎   16‎ ‎ ‎ ‎ ‎ ‎ 第 二 课:站在长城上(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20‎ ‎ ‎ ‎ ‎ ‎ 17‎ ‎ ‎ ‎ ‎ ‎ 第 三 课:古老的丝绸之路(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21‎ ‎ ‎ ‎ ‎ ‎ 18‎ ‎ ‎ ‎ ‎ ‎ 第 四 课:我的历史名人档案(  1 课时)‎ ‎ ‎ ‎ ‎ ‎  ‎ ‎ ‎ ‎ ‎ ‎ ‎ ‎ ‎ ‎ 22‎ ‎ ‎ ‎ ‎ ‎ 19-20‎ ‎ ‎ ‎ ‎ ‎ 复习考查 ‎ ‎ ‎ ‎ ‎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