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 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通过 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 下面是我们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1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来对自己所 做出的行为、 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 反思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 开 展反思性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 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 示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 这样,就使全体学生 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 业的布置, 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 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师生互动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 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 施过程中的主体, 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 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 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 决者。学生通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会深入理解课文,丰富了 课外知识的。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内容固然重要,但也有 其局限性,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 健全中学语文知 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 在整 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 最后再 归结到整体上来, 深化对文章的认识。 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 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的兴奋点 如果被激活了, 那么他们对课文会进行再创造的。 如果每天都是 轻松愉悦的上课, 那么学生的灵感和情感会得到激发的。 此外还 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变教学思路 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 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 读学的思路。 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尊重学生 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 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 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 键 “向阅读要写作能力。 ”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 需 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 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 指导学 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 引 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六、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 没有情感的融入, 教学艺术之花就不 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 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 情感既是教学的 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 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 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 生优化发展、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 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 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2 时间如流水, 去年九月迎接新生来学校上课的情景犹如在眼 前,转眼间又一个学期又将匆匆而过。 回顾以往的工作,我虽不 曾有惊天动地的成绩, 但总是尽着自己的职责, 通过自己的努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值得深思和努力的地方。 一、收获之处: 1、抓后进生,抓课堂常规。 我们的学生年龄小, 没有经过学前班的过渡, 学习习惯没形 成。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 抓平时 " 。在学期初, 就确定了 班级里需要课后辅导的后进生, 充分利用中午时间和放学后的时 间进行辅导, 在这个学期这几位后进生的成绩都有进步。 在抓教 学质量的同时, 我又注重课堂教学常规, 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格 式和课堂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习惯, 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持之以恒,终有成效。 2、更新教育观念,活化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 如今又特别提倡素质教育。 而主 方向是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年级组组长,我更应是首当其冲, 激 流勇进。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我总是坚持多渠道查阅跟学习内容 相关的资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备课、 上课。课堂上注重发展学生 的个性,所以课堂气氛因此而活跃, 学生也较喜欢上课。每一节 课我都认真去对待,努力把课上好。 为了做到精益求精,不知查 阅了多少资料, 修改了多少个教案。 我也很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 形象, 渴望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够征服他们, 学生习惯了那种教师 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 对此也失去了兴趣。 结合新时代的课堂 教学,我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 我在设计 教案的时候, 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参与, 也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 让自己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充满欢声笑 语,让学生知道上课也可以如此轻松, 上课也可以如此美丽。 在 和谐的环境下, 主动地建构知识。 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自己探讨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这个学期中, 我还试图让学生在 课堂上把自己的见解和大家交流, 既给大家做一个榜样, 也能锻 炼学生的语言组织、 表达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我试图把课堂和生 活紧密相连, 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多元的知识, 同时也切身体 会到对称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 而且获得美的享受。 在平时的 课堂教学中,我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不再是我交给学生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获得体验, 然后主动建构自己的 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3、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健康发展的态势向前推进,光靠 " 经验 " 靠" 老本 " 吃饭已经行不通了。我深知,作为年轻教师,必须要 一种开放的心态全面理解、把握课程, 以科学、 民主的精神组织 实施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调整教育实践,努力构建充满 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让每 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只有继续努力进行科学研究, 用科学 理论武装自己,才能真正的胜任肩负的使命。 平时里, 我经常上 阅览室翻阅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和报刊, 上网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 信息。 二、反思与困惑: 1、主体作用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 做 的过程交给学生, 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而教师的作用 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去思考、 去操 作、 去解决问题。 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 给学生,很多时候我就这样去做的, 在学生方面,的确做到了注 重学生的个性, 但结果呢?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有时候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进行 " 刹车 " ,取消了学生的自主时间。 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虽然在学生身上化了许多心思, 很多学生的学习、 习惯有 所好转, 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 有部 分同学做题时审题还不够仔细、 严密, 审题能力还须培养。 有个 别同学仍字迹潦草,尽管我反复教育他们, 甚至让他们重写, 作 业的字迹没多大好转, 只有老师坐在他们面旁边, 他写一个我说 一下,他们才会写得稍端正些。 有些学生的作业还不能按时完成, 并且有个别学生会不完成作业, 时而会不做或少做作业。 我想也 许他们对学习缺少了兴趣才会不完成作业,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对作业能乐此不疲, 这是我在下个学期需要解决的问 题。 3、多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 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 书到用时方恨少。 " 很多时候我总是想尽办法、 绞尽脑汁的 来设计教案,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 只能 是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多看报刊杂志,有意多向领导请教, 多 与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总而言之,现在的学生是很懂事的, 也是很理性的, 我们教 师应该用自己的耐心,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 生的心灵; 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 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愉悦和轻松, 能够再和谐的情景中学 到很多的知识, 因此教师也亟待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让自己的 课堂充满神奇和乐趣, 让我们所有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能够获 得不一样的体验 总之,一句话:提高、提高,再提高。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3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教师在学生面 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 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 中 学语文教学反思。 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学生才有了安 全感,才能充满信心, 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 才可能敢于提出问 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 松愉悦、 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 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 即亲其师, 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 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 从 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说教师给学生自信, 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 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 我们: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 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 每一 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 而教师的作用, 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更新观念, 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 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 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 答案, 教师要充分肯定。 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 肤浅,甚至片面、 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 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 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教 学反思《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 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 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 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 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 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 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 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 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 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 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 当然 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 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 那么以后作文, 学生会更主动热情, 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 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 效果明显, 并能 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4 近几年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有关中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 一 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 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这是个严肃而现实 的问题, 俗话说“文以载道”, 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 言文字教育的同时, 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的重任。 语文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进行生命活动的主体, 教 育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 整体的生命, 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 去。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为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矛盾统 一体,要想获得各自生命的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 独特而创 新的发展, 必须从生命的视角来关照师生的共同成长, 依赖教育 活动中两个生命主体间的交往和互动、 理解和支持, 并通过平等 的交流对话, 在语文这个充满生命关爱的锦囊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体会生命的真谛。 随着人类生命意识的日益凸显, 对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意义的 思考,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教育是人的教育, 理应 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 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不断提升人的生 命质量,通过对个体生命整体发展的成全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现实告诉我们,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事实告诉我们,中学语 文应该肩负起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 中学语文是学生生命成长的 重要土壤,是体验生命律动、 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活动,关注学 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 让我们把学生真正当作鲜活的生命体来进行教育, 把教育目 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都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 以哺育生命健 康成长、 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教学宗旨, 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存状 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力求把他们培养成理解生命、尊重生 命、敬畏生命、爱惜生命的人,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关爱他人、热 爱自然, 使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语文教师应该站在 “生命”的高度, 既要以自身的力量感染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又 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学习,提升能力, 发挥生命的光彩和力量。 从 生命教育的视角来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生命, 在学习的过程中肯 定自我、超越自我,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之中, 从而真正地 享受生命、体验生命、创造生命、建构生命。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生命教育的理念, 还需要学校、家 庭和社会大背景充分重视每个生命个体, 只有大环境的支持以及 相关的后续环节都跟上,语文教学的改革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 尽管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 它的实践 异常的艰难,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一个不断变革和进步的年代, 教育教学都将因生命而绽放光彩!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5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结束。 我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及 结果的过程中, 有时会发觉语文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 较大差异, 细细分析, 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 实践反思, 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难以发挥出所 预想的作用。 因此, 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 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不断探求教学目的、 教学 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 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现状: ( 一) 学生方面 1、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太差,在课堂上,部分同学 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能积极思考问题 ; 还有一些同学,能积极思 考问题,对答案也心知肚明, 就是不知怎么用语言来表达, 表达 出来的意思往往词不达意。 在作文中也如此, 学生很难找到好词 好句来美化自己的作文, 结果写出的作文有的语句不通, 有的不 够生动形象。 可见, 学生的词汇量太小, 课外阅读训练明显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以上问题,多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 多摘 录好词好句, 以提高词汇量, 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训 练,最终提高表达能力。 2、学生的阅读能力差, 阅读只停留在表面, 不能深入思考, 甚至有时连主旨也把握不好。 古文阅读就更差了, 一些字的常用 意思都不了解, 无法对句子进行正确的翻译, 根本不了解古文写 的内容,答题自然是一塌糊涂了。 ( 二) 教师方面 教材中有的课文难度大, 学生难以理解, 有些问题用合作探 究的方式解决不了,作为教师要适当讲解,问题设计要浅显些, 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便宜学生理解。 二. 改进措施: 1、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使学生 产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抑制情绪。现用的语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 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 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 特别是强 调了生活的语文和学习的实用性, 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 求。 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 因此学生感 到课堂空洞、 乏味, 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 动。 对策: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 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色,优 化语文课堂教学。 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内容的处理 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 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 ; 教学方 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 表现欲、竞争感 和成就感, 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2、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教育教 学要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可实际教学中, 我 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 哪些知识, 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 这在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 学习态度, 学习能力都不一 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前进。 平时布置 作业时, 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 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 让学生多多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则 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 布置作业时, 让学习困难 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 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让学生能学 有所得。 3、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离,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 标的设立,教材处理,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 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 学生记的教学方法 ; 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 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 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 通过学生的联想 . 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对教学目标的 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教材与老师,学生之间的关 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 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三维目 标。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6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 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 说到基础知识, 就是字词句 ; 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 犹如疱丁大劫八块, 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 ; 语文课改, 如同”脑筋急转弯“ ; 语文要审美性, 那就朗读一下, 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 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 见识 了太多的墨守成规, 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 见识了太多的陈词 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 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 ?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我常常不把课本当回事, 一本语文课本说不定我一个学期只 上其中几篇自认为美文的文章, 而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说不定一篇 文章我要上个个把星期。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 ?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 爱的冲动了 ?有爱的感觉了 ?绝对是瞎扯, 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 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 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 有 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 带过一下, 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 成思想目标了 ?不可能吧 ! 有些目标一个学期, 几个学期, 甚至几 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 , 一种 情感 , 一种能力 , 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 , 但我们必 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 , 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 一节课不过四十分钟 , 根本就来不及讲几个笑话 , 根本就讲 不了一个精彩故事 ,, 根本就来不急一次精彩的辩论 , 根本就来不 及一次朗读比赛 , 也根本就来不及一次口语比赛 . 所以以每节课 为单位备课上课 , 是不太科学的。 真搞不清楚大语文到底是什么 ?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 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 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 学 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 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 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 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 学生听的正高兴, 下课时间却到了⋯⋯ 我认为这才算语文课。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7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 还必 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 ; 才能 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 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对中学语 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挖掘语文教师成长的源泉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认为: “个体要获得真知, 就必须 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充分体现“实践 中体验,体验中发展”。教学时实践的艺术, 教师只有自主参与 到开放式的教学应用实践活动中, 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 才能挖 掘自身专业成长的源泉, 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 调发展。 1、走出去: 专家引领, 与时俱进。 专家是一线教师的航标, 教师除了需要大量吸取专家论著中的精神营养外, 更需要得到专 家的引领。让教师“走出去”,是教师走近名家、名师、名校的 机会,也是教师学习、反思、超越自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进一 步唤起和激发教师的情感。 20xx 年 7 月 28 日,在贵州教师教育 学校呤听了四川省肖成全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讲座。 听肖成 全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 肖老师幽默风趣, 知识渊博, 语言生动, 言行整合。课上有讲解,课中有互动。激情昂然,铿锵有力,举 例实在 ( 如对“爱” ( 愛 ) 的诠释: “爱” ( 愛 ) 的本意是: 用手 ( 爪) 捧着,用丝绸盖着 ( ㄇ) ,把最好的东西 ( 心) ,送给朋友。 ) ,很 具感染,潜移默化, 真乃高效课堂, 我受益匪浅。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天”, 参与名师名课的实践活动, 可以为教师注入新的 生机,有力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2、站出来:重构教研组功能,实施校本实践。教研组是学 校的基层组织,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教研 组要具备教研、科研、培训多项职能,借助于跨学科的、不同层 次教师间的互助与合作,作用于教师的 . 校本实践专业成长。即 利用教研组活动或大学科教研活动, 通过“问题悬挂”、 “问题 招标”的方式方法, 以“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 反思”为过程展开自己的教学实践。 日常教学的“问题”并非都 能构成研究的“课题”, 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 学问题, 并“有心设计”了问题解决的思路之后, 教师日常教学 的“问题”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这也意味着教师的“问题 意识”上升成为“课题意识”。 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重大疑难, 再 邀请有关专家来报告讲座、对话商榷。 3、坐下来:苦思冥想,研究案例。研究案例能有效地丰盈 教师的实践经验, 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在处理教学突发事件 时,能超越经验,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案例研究要涉及学科层 面:学生学习层次是否促进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有效生成 ?涉 及操作层面: 讨论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技术和教学技巧问题, 其 目的是探讨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做才更好,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 涉及理论层面: “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好”, 对实践中的 操作策略进行理论分析,主动建构和丰富教学理论。 优秀案例有思想的深度, 也有教学技术的娴熟, 甚至每个教 学细节背后都隐藏着教育理想、 教学艺术、 新课程理念。这些意 义需教师在观察、研究中激活自己的经验, 唤醒沉睡的知识, 与 教师对话、与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话,感悟如何凭借教材, 将观念转化为具体操作, 从而实现思想的超越和教学行为的改善。 对失败的案例,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会诊”教训,共商问题。 同时也促使“旁观者”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所察觉, 以一 种开放的心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4、弯下腰:“换一个视角, 别样的景色更精彩 ; 换一个说法, 多少辛苦都温暖 ; 换一个表情, 轻松了自己欢乐了大家 ! 与他人一 份情怀, 与自己一份方便 ; 给世界一份温暖, 给自己一份宽和” - -- 于丹。做一个幸福的人,首先必须学做一个喜欢别人的人 ! 不 用着急,因为我们都在路上 !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行动, 就会成功 ! 凝聚你我, 共同在一条路上走下去, 一定会胜利 ! 师生 对话,教学相长。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 伴,其次才是学习的指导者。 所以在语文课程活动中, 学生不再 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再是课堂的听众, 而是具有个性的、 生动活泼的、 思想活跃的、 充满生命力的学生 ; 教师不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 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 平等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通过 平等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 产生交互影响, 才能增加师生之间 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师专业成 长。 二、追求课堂教学之美 反思: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支粉 笔上课堂的现象并不属“偶然”。 目前, 语文教师的备课要么参 考或照搬现成的教案, 要么再加以或多或少的个人苦思冥想, 而 千篇一律地延用“教参说法”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 也正是 这个缘故, 本来十分精彩的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便变 得索然无味了。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也就 不复存在了, 正所谓“你不分析我还兴趣盎然, 你一分析我便昏 昏欲睡”的语文教学现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语文老师要能写好作文 《教育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老师,你能作文吗》 ,对现 代教师的写作能力提出强烈质疑和拷问,语言犀利,批判无情。 但扪心自问, 这的确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实情, 这不能不引起 我们的震惊和深思 ! 语文老师会写,本是理所当然的,可现在似 乎存在大问题了。 看过一则报道, 上海某校举办师生同题作文竞 赛, 学生作文虽不尽如人意, 但更出乎意料的是教师的作文也语 言干瘪,结构松散,内容牵强,总体水平竟不及学生,着实令评 委瞠目结舌,始料未及。一个语文老师要是自己不能写,又何以 去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要是自己构思不出一篇好文章,又如何 引导学生琢磨文章的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互 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以便培养他们的语感和 兴趣。 但由于语文老师对语文的冷漠和不擅长, 往往充当了“说 文”而不是“作文”“是评论家而不是作家”的角色。 语文老师 反而成了语文的门外汉, 致使点评学生作文时往往流于空洞说教, 或隔靴搔痒, 甚至优劣颠倒, 把学生作文中许多精彩之处忽略掉 或处理掉,可叹啊 ! 四、语文老师不但能“教”还要能“研” 有人说“语文老师人人能当”, 这是对传统语文学科的曲解 和对“老套”教学的语文教师的不信任, 但, 要想改变这种看法, 恐怕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背负着层层压力去努力了, 从我自身开始 吧!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让教师把自己的“一桶水”一勺勺地均分 给学生,但是, 我们知道, 哪怕是滴水不漏, 那也只是“一桶水”。 若要达到“青出于蓝”的教学效果, 我们必须把汲水的方法和经 验传授给学生。然而,什么样的方法适合本班的学生 ?不同层次 的学生又该如何教学 ?这又启示着我们千篇一律的统一教学手段 是无法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的的。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教研能力。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 师不仅要研究教材和教法, 还要注意研究我们的学校, 研究我们 的学生,研究我们的课堂,研究我们的课程。总之,我们的语文 教学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做到“以校为本”。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8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教育大师, 他的“助产术”教育思想自 建立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 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课堂 提问成为语文课上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提问的方式, 实 现对事物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 一步步逐渐深入, 最 后得出认识, 催生出真理。 可以看出在教学上它主要以师生问答 的形式进行, 他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 总是引导人们离开个别去 思考普遍,通过揭露对方的矛盾,寻求事物的底蕴, 意在得出某 种定义或概念, 然后再以一般的概念应用于特殊的事物, 而概念 便被称为是认识事物的指导原则。 这一过程的具体步骤是“反讥——助产——归纳——定 义”: “反讥”指从所讨论的论题出发提出问题, 针对学生的回答 不断地提出反问, 即使学生答错也不立刻纠正, 而是接着提出补 充问题加以引导, 使之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 承认自己的无知, 否定自己所肯定过的错误意见。 “助产”指以暗示性的语言和相关示例进一步启发和引导 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发现新知识并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 进而得 出结论并获得知识。 “归纳”指通过对具体现象、 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 它们的本质,再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定义”是助产术对话教育的目的, 它将所讨论的具体现象、 具体事物抽象为一般概念, 得到关于它们的普遍性认识并表达出 来。 这四个步骤又可归纳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破的阶段”, 即在对方认识真理之前,首先清除错误观点, 在这种情状下, 学 生的思维被激活,思维的强度加大, 思维的频率加快。 第二阶段 为“立的阶段”,通过问答,“精神助产”,定义的归纳,让学 生叙述自己的见解,并最终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这是一种特殊的谈话法, 实质是师生间平等的辩论方法, 从 他的谈话题目就可看出,如“勇敢与怯懦”、“节制与放纵”、 “善与恶”⋯⋯他以学生自以为知出发, 破其知而使其不知, 然 后立知。他既破又立,普遍概念、定义、真理是他谈话的目的。 例如 : 他向学生提出“友谊”是什么这个问题 , 学生自由阐述对 “友谊”这个概念的认识 , 苏格拉底则通过反讽的方法 , 使学生 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 认识自己的错误 , 接着鼓励学生, 从学生熟悉 的知识点入手,引导其接近核心概念 , 达到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这种引导学生敢于怀疑自己和积极探索新知的学习精神, 正 是新课程改革中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为适应现代教学 和中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技能方面也 应有所进步, 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而应该是课程的引导 者和启发者。 在当今素质教育中,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创造性的运用知识 至关重要, 学生不应成为被动接受知识、 消极存储知识的“记忆 仓库”。 具体说来,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 而是传授方法; 教师 和学生在学习中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这些理念决定了课堂教学是探讨、 互动的过程,决定了 课堂教学方法必须以互动式教学方法为主。 因此, “助产术”教 学法的“四步骤”, “两阶段”对当今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 启示,师生间的对话运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它是平等的对话教育, 这有利于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平 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 而且对学 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是一 种师生双方处在平等地位上的辩论方法, 教师不应以身份、 职位 的权力来威慑、控制学生, 而应以自身的知识修养、 人格魅力及 其创造性劳动本身来感染学生。 他们在知识与人格方面都是平等 的。 摆脱了注入式教学方法,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既要学知识, 又要提升情感, 师生的对话便成为精神上真正的平等与沟通。 平 等对话是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最高境界, 我们应该通过平等对话的 途径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得到升华, 通过平等对话使学生不 但掌握知识,更形成智慧。其次,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其学习的积极性。 “对话”需师生间的共同参与, 学生在老师的 启发下更容易集中精力 , 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在思维的碰撞中, 学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远比“填鸭式”教学法得到的 东西印象深刻 , 而且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教 学效率会有很大提高,课堂气氛也会很活跃。 最后,它能开发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 精神。它不以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 而是通 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讨论, 鼓励学生对各种的问题提出质疑, 并 在师生、生生辩论中不断诱导,使学生不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训练了 学生发现、 运用知识的思维和能力, 同时也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 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敢于挑战的勇气,学生的独立思维、 逻辑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启发。 除此之外,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助产术”式教学法并不是万 能的,它的历史局限性和单一性使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使得一 些教师在具体运用时产生了一些问题。 所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 提问是一门技术, 也是一门艺术, 要学会有技巧地提问。 “助 产术”具有一定的机械呆板性:它不问对象、时间和地点 , 总是 运用同一套问答法 , 一个程序地问下去 , 这样就完全忽视了学生 的个别差异性, 这并不是一种灵活多变的好方法。 有些老师提问 次数太多 , 问题质量低 , 不具启发性;或提问的时机与场合不对 , 常在学生不愿回答的时候提问 , 该提问的地方不提问;或大多是 老师问 , 学生答 , 很少有学生主动发问的情节 , 甚至有时教师直接 带出答案 , 再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 因此针对课堂提问,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和思想上 的难点来有效提问, 避免“满堂问”。 提问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 性 , 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 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价值 , 从而激活学生思 维, 培养其“善问”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求知。当学 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最好用旁敲侧击的办法引导学生,而不能 像苏格拉底那样自己就说出答案 , 然后问学生“是不是” , 这样 的提问与灌输并无不同。 教师可以将问题变成浅显的小问题让学 生理解 , 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或班级名义进行讨论甚至争辩,自 主探究答案。 它的单一性要求教师结合其它的教学方法, 如讨论法演示法 等优化“助产术”。 “助产术”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 且它 的最大缺陷是只适应于从已知到未知, 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都要 对其所讨论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知识, 并积极参与, 否则问答便无 法进行。因此教师要有充分准备,做好周密计划,做好随时应对 学生的准备, 且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知识储备, 更应注 意学生探求真理、 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 一旦发现学生缺少这 样的兴趣,教师就应该注意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现代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讲究课堂的对话艺术, 如李百艳 老师在讲授《一千张糖纸》 这篇文章时,师生对话在表面上看来 完美无缺,实则有很多漏洞。 她以文章的题目作为切入点, 提出 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 给课文重新拟一个标题。” 这是个很好的开始,她通过这一步希望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她也很好地做到了适时点评和追问。但是, 她在最后没有总结前面的答案,而是随着学生的思路“随风飘 去”, 进一步提出问题: “随风飘去的还有什么?”这就将问题 引向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上去了, 老师希望学生学到的和学生实际 学到的产生了偏差。 这位老师没有很好地通过提问把握课堂, 提 问出现了一定问题。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教学方法 , 经过历代教育家和教育工 作者的努力正在不断完善。虽然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 但有助于 激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 , 对我们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仍有很多启示。所以,要充分把握“助产术”的实质 , 把它适当 地、 正确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使它成为一门属于自己的 艺术。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9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 中学语文教学在改革过程中, 语文教材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 极有效的语文教材改革, 对于改革效果能够直接起到推波助澜的 作用。 对于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订者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 以使得 中学语文教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促进中学语文教材建设呈 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发展动态, 实现“一纲多本”的情况转 换。目前,关于语文教材方面的研究, 还应注重把握和研究语言 与语言应用方面的问题, 在注重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的国文知识、 听说读 写能力都得到较为良好的协调发展,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 合能力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导致在今天, 仍然未能对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方法作为较为有效的改革, 对于时代发展的考虑较为欠缺, 同时由于农村中学教学环境的差 异性、 地域水平的发展特点、 学生的实际的智力水平的限制等因 素,都使得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实施效果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教学 方法方面的改革, 涉及诸多方面, 例如对于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教材、教学目标、学生的基础水平等方面的改革与转变,因而,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往往会产生较为强大的联动效应, 继而对 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 都 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教师的素质方面的影响, 每 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 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 都对于教师的 综合素质形成巨大的挑战。因而,对于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 给予相应的重视, 才能够从根本上取得较好的改革成效。 经常尝 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形成 不同的学习思维习惯, 继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 现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有效结合。 三、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的改革, 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工 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中学语文的成绩测试将仍然作为考核学 生素质和学业水平的重要标准, 考试将仍然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 重要参量标准。 甚至有些教师为了提高班级的升学率, 仍然坚持 题海战术,让学生埋入题海之中,因而, 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 综合素质的考核进行相应的改革, 是很有必要的, 而这其中所采 用的考核评价手段,也将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某些积极的影响, 对中学语文考试的方法、内容应该继续深化。 因此, 在语文的考 核评价方面, 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与保护, 突出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与多变性, 更加关注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以“生活即学习”的态度, 对于语文考试 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应该是分阶段、 多层面的; 对于考试的态度, 考试并不是由某一次单独的考试来实现或者完成的, 而应该由平 时的知识竞赛、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等多方面所组成的, 只 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 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 涉及语文教学方式 的改革、 教材的改革、 对于学生的考核手段的改革等多方面的改 革。由于涉及面较广, 因而也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 质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10 思考一:统一教学 现在,相当一部分学校都在强调:要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 备课组建设, 强调要集体备课。 有的学校还明确制定了相应的规 章制度,规定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及要求, 逐渐形成了制度 化。更有学校明确规定:一个备课组要统一教案,统一进度,统 一作业,统一讲义。乍听之下,颇为有理。人多力量大,集体的 智慧是无穷的。 集体备课有利于团结协作, 可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发挥集体智慧, 备课可能更能把握好重点与 难点,找到更好的教学切入点, 教学设计可能更优化, 从而提高 教学效率。统一了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也便于学校进行教学调 研及教学常规检查。 而且,近几年教学规模扩大, 年轻教师增多, 他们有活力,有朝气,但教学经验不足,加强集体备课,可帮助 他们更准确更科学地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帮助他们设计出科学 合理、高效优化的教学方案, 从而减少他们在教学探索中的失误, 让他们少走弯路,这就加快了年青教师的成长。 这样看来, 集体 备课是很有好处。 但细细反思,越来越觉得这里面有问题。集体备课是好事, 但凡事均有一个度,强调过了头,就不是好事了。一个备课组要 统一教案,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讲义,这就有悖于教学规 律了。原因其实很清楚。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每位教师的自 身情况不同,教学能力及教学风格各异,即使是统一教案, 也不 见得就适合不同的教师, 有时反而束缚了教师的手脚, 不利于教 学风格多样化个性化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得课堂教学呆板机械。 尤其对年青教师而言, 这种集体备课, 更会使他们逐渐养成跟着 老教师走的依赖心理, 从而逐渐缺乏自己的钻研与独特的教学个 性, 从短期来看, 他们的课堂教学似乎也与老教师一样像模像样 一板一眼了, 但从长期的发展的角度来看, 他们的独立钻研能力 其实是逐渐降低了。 这对年青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来说, 有害无益。 其次,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语文教学并不一定要像 理科那样有固定的解题格式, 而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解读, 教 学中也会有适合于自己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明确 提出要求,要从以往的注重统一规格向注重教学的差异性转变。 同一篇课文如《胡同文化》 ,普通话出色、感情丰富的教师可采 用朗诵法, 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诵感染学生, 并指导学生从朗诵 中感受课文的丰富内涵; 善于网络教学的教师则可引领学生走进 网络世界, 查找胡同文化的相关资料, 再查找写其他地方建筑的 美文进行比较阅读; 善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则可进行民居 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这样的课堂, 才真正变成个性挥洒的广阔 天地, 学生才会从中感受到语文教师的魅力以及语文教学的魅力。 再次,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统一性越多越不符合教学规律。 这是 最为关键的一点。 我们的教学, 不仅要考虑如何发挥教师个人的 特点与充分展示个人的教学艺术, 更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班 级与班级不一样,学生与学生不一样。 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 就 应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才是尊重客观实际实 事求是的做法。 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 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的核心要求。 所以, 包括最基本的字词教学, 最好不要整齐划一,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他们所认为的 生字词也必然不同。基础过硬的学生,可能已基本没有生字词, 而基础薄弱的学生, 可能遇到的生字词还很多。 教师指出最基本 最重要的几个字词就可以了, 其他的应让学生自己去把握。 针对 基础弱一些领悟能力弱一些的学生, 教师的讲解就要多一些; 面 对基础过硬理解接受与感悟能力强的学生, 就要更多地发挥学生 自己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质疑讨论。 注重教学 的差异性,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在这方面, 特级教师给我们 作出了榜样。魏书生老师强调学生自习、自己摘抄读书笔记, 包 括生字词在内, 还让学生自己命题进行考查, 这才真正发挥了学 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篇课文有哪几个生字词,由学生来说, 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这几个字词重要,它们该如何应用。 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体现。 而钱梦龙老师去外地借班上 课,一开始总要问几个问题, 用钱老师的话说, 就是那几个问题 让他大体了解了自己所借班级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 然后再有针 对性地调整教学设计。 这才是真正符合教学规律的啊! 不能不让 人叹服。 因此,我认为:集体备课有其合理的内核, 但一定要尊重教 学的客观规律, 求大同而存小异, 每位教师应针对所带班级的具 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以符合学生实际, 并充分发 挥教师个人特长, 展现教师个人魅力与教学的独特风采。 只有这 样的课,才是高效的,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 思考二:双语教学 眼下,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逐渐加快, 双语教学正逐 渐成为热门话题。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中的新的尝试。 广 东、山东等省均已开始试点, 上海第二期课改正在稳步推进, 其 重要内容之一是在非外语学科实施双语教学。 毋庸置疑, 对相当 一部分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教育、信息技 术等等)来说,进行双语教学, 更有利于直接引进国外先进的学 科研究成果, 也更有利于培养直接与国际要求相接轨的学生, 它 扩大了学生的英语语境, 而不仅仅只限于英语课, 同时也增加了 学生的词汇量, 涉及了一些学科特有的专业语言, 开拓了学生的 眼界,提起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双语教学, 让学生有了 更多机会用英语交流,从而大大提高听、说的能力。 但常规的语文教学是否也应采用双语教学?我以为不妥。 语 文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这些语文教育本质的东西 一定要弄明白。 要学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 有外语教学在承担应 有的责任,有条件的, 可以开设中外比较文学研究课。 要让学生 掌握相关的英语来介绍中国文化, 以利于与外国人交流, 可以开 设涉外汉语课。 中小学的语文学习是学生掌握本国语言文化基础 知识的关键时期, 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 其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 母语表达能力、 提高文字的鉴赏水平、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 解。说到底, 它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工具, 而是培养我们的 民族情结、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 母语和学生之间的 联系是一种亲情的联系, 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国魂, 包孕着深厚的 民族精髓。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规范汉语, 让学 生学会应用规范汉语, 体会与领悟方块字中的文化底蕴, 是语文 教学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为什么在国际科学家大会上作报告就一 定要用英语?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致 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持要讲汉语, 就因为那是母语。这种言行, 不仅让我们钦佩, 也赢得了国外科 学家的尊重。这种言行,大大激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而 我们现在如果要本末倒置地用英语来讲授语文, 这是对自己母语 的不尊重,这是语文教育的莫大悲哀!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曾 经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不管什么时候, 只要语言 还在, 民族就不会灭亡。 而我们语文教学也应该告诉每一位学生: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 在我们考研 评职称等许多事情都非考英语不可的时候, 我们已经把英语放到 了极重要的位置。 不要再打着与国际接轨的幌子, 让本真的语文 教学也进行双语教学, 不要到我们的年青一代中文基础不扎实或 者不重视中文的时候再来呼吁:重视语文!救救语文! 思考三:教学目标学生决定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已经逐渐 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这本应该是好事。 但随后就听说了这样的大 讨论: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由谁来定?激进者当然认为: 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要学什么, 我们就应满足学生的需要教什么。 学习目标,当然应该由学生来定。初听似乎很有道理。 但细细琢 磨,我还真是有点担忧。 一堂课两堂课这样进行教学可能不要紧, 但若所有的课都这样进行, 能行吗?这事情还真有点悬乎了。 要 能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得有多少知识与能力才行呢?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就是老教师, 每篇课文怎么上, 教学 目标怎么定,尚且需要好好思考;年青教师若教学经验不足, 教 材钻研不够, 所定教学目标就难免不妥。 这种现象不仅平时教学 中有, 就是有些教师精心准备的评优课汇报课研究课, 也常有这 样的事情发生。而现在,还仅是接受学习的学生,却反而能把握 好教学重点与难点?反而能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真要有这种 情况,那么, 要么就是学生水平特别高,而所任教师引导能力又 特别强;要么,说得不客气一点,这就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 章。当然,我们的教学是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例如,学生的学 习薄弱点在哪里?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哪一方面要加强?学 生希望听喜欢听什么样的课?一篇课文, 学生在哪里觉得难以理 解或难以欣赏?做这些工作, 是为了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 使 之更接近学生的需要与心理, 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 提高教学的 效率。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们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作主来确定教 学目标,因为这样做就带有相当的随意性、 无序性。 而我们的教 学,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每册课文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共分几个 单元或模块, 每一单元或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具体到每篇课 文,分别应承担什么教学任务, 达到什么教学目的。 这一安排应 是反复考虑周密计划的。教师备课时要备课文, 更要备学生, 要 做到心里有数, 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关注与思考。 当然, 具体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思维活跃 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起好主导作用, 师生互相 配合,上好每一节课。 但教学的大体方向与教学的主目标, 还是 应该由教师来把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