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论文之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 作者:曾莉华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那么,在教党应该如何创设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呢? 一、建立和谐氛围,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前提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矗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与学生“打成一片”,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故意出个小错误让学生抓住等,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中差生。这样就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兴趣盎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重点 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最佳环境。 1.制造悬念,创设情境。 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认识过程。教学终了,学生获得了知识,悬念得以解答,学得愉快、记得牢固。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课前谈话提出问题:“同学们都过过生日吗? 每年一次的生日总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父母、亲人的关怀,可是小明今年八岁了,却只过两个生日,是爸爸妈妈忘记了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很好奇。这种悬念的制造,令学生兴趣大增,都急切地想了解原因,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了学习过程。 2.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 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 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教师要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计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释疑中学习新知。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先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后,再计算一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题,接着问学生:“商不变的性质是怎样概括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引入新课,给除数添上小数点变成小数,“现在题目发生了什么变化?能不能将除数变成整数来解决?想想用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探索,不知不觉在问题情境中获得了新的知识。 3.操作实践,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正是通过操作实验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通过三次实验,让学生动手折纸操作,分别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验证,发现三个内角都能组成一个平角,使学生确信无疑地得出结论。又如,在《实际测最》这一节中,有多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在地面上测量距离就需要学生去参与、去体会,步测和目测法只有在实践中去运用,才能学得巧、学得好。 4.热烈争论,创设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争论中明理长智,在”比“的心理作用下思维活跃,思维水平得到提高,领略到深层次思维的乐趣。 在教学中,善于创造争论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深受感染,积极开动脑筋,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例如,在学完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方程之后,书上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并且A+B=100,A和B相乘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最小可以是多少?一开始,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表示自己找到了答案,结果都被别的同学一一否定了。学生争论多次后,我却悄悄地在黑板上写出另一等式:A+B= 10,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他们都能很快地找出正确答案。 我便因势利导地启发:”想一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运用这条规律,你现在能解这题了吗?“一般地,两个数的和是一个定数,那么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这两个数相差越大,它们的积越校学生由意见的不一致到意见的统一,热烈的争论气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掌握好参与的时机,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 时机掌握得好,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通过情境设计,提示矛盾,导入新课,还应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要创造好参与时机,多方设计,步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秘的情境之中,切不可匆匆而过,过早结论。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就始终在课的全过程中,注意抓住参与时机,积极创设思维情境,围绕”数方格——操作——演示——归纳——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新知。一开始,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环节的参与,为研讨公式做好了铺垫。接着,通过操作演示,想办法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学生兴趣高涨,并积极思考: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面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这样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情境中,发现并归纳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最后在验证中进一步理解了公式,在练习中运用了公式。 四、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获,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目标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中。例如,在练习中注意因材施教,要求不能过高,难易适宜,并有一定的坡度,力求创设最佳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解题过程中发挥学习积极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