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 ‎  (一)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学生有创新的情感 ‎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两千多年后,爱因斯坦也提出了几乎与孔子相同的看法:“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研究表明,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是紧密结合的。“知识和情感”的结合是良好课堂教学的一个特征。因此,教师要注意把认知投入和感情投入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不断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在一年级“动手做”实践课中,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看看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当学生把一个三角形折成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后,老师进行了一个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一样的小三角形可以变成什么图形,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可以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当学生把几个图形都折一折、剪一剪后,老师组织学生用这些图形拼成一个新的、美丽的图形。几分钟后,学生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有房子、树、太阳、人 ……‎ 听了学生的介绍,我们纷纷感叹学生的智慧。要知道,这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作品啊!他们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认识了几何图形,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数学的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建立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  (二)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鼓励创新和想象的气氛,使学生有创新的欲望 ‎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和老师不同的见解,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敢于创新。‎ ‎  鼓励学生创新和想象,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旧,怀疑一切。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例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再想想?”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聪明!”“你的想法真令人佩服!”‎ 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新方法。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评价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要做到:1、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学的真谛;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的、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3、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如教学《乘车》一课,教师扮演火车头,同学扮演旅客,列车行进过程有旅客上、下车,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0-8+3=5,5+4-1=8,10-7-3=,3+5+1=……又如在讲台上设计一个箱子(银行),老师扮演营业员,学生扮演顾客,模拟存取钱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增进了师生、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 ‎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创新的源泉 ‎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可以从数学中学,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紧密,应用范围就越广,小学数学课程应该从本质上反映这种趋势。而且,从认知的角度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新的教材观认为:数学决不等同于数学教科书。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从四个季度更换,周而复始,从而获得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又从自然美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我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无穷无尽。”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我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试算:1÷3,1÷6。”在计算和讨论中,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意义。学生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学习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去求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中常有“为什么”相伴,有的孩子还爱把家里的钟表、玩具拆开,看看里面的究竟。这恰是产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动力,是使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阶梯,这好奇心是“创新”‎ 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由于好奇,质疑是自发的,引导不力便会减弱或消失,学习兴趣也表现为不稳定。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对“车轮是圆形,不是方形”和“车轴装在轮子的圆心”两个事实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作为教师不能责难和训斥学生,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找出问题的答案,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和仔细观察(形状各异车轮的转动),从而认识到轴装在圆心,则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样的圆形轮子的转动才能使车子平稳行进,而其它形状的轮子不稳定。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提问、回答及别出心裁的思考方法等学习活动,教师要细心体察,真诚、热情的诱导,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以此推动他们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注意支持与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行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