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岔河精神的心得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岔河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岔河精神的心得体会 ‎   5月58日的下午,我怀揣着巨大的好奇心,和同事们一起认真观看了岔河中学几位同仁报告会的视频。看完报告会,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也的的确确是受益匪浅。让我灵魂为之一震的是:他们的事迹虽个性张扬,但却异中存同:那就是每一位都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痴迷之心,对殷殷学子的挚爱之情,对教学管理的成功践行。   这所地处偏僻的镇属中学真的是名不虚传,他们竟不可思议地做到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让每个突然来参观的人员都赞不绝口。而最让我钦佩的是校园里除了读书声以外的那份静谧。一所拥有六百多名学生的学校,无论上课下课,教学楼里楼外,几乎都可以用极其静谧来形容。教室里学生们有纪律有组织的合作学习;大课间的操场上,学生们自由奔跑,却秩序井然;上学放学时,学生们出校进校的杂而不乱;在食堂,几百名学生同时用餐时,除了碗筷的轻微碰撞声之外,几乎听不到其他的一点声响。我想,这就是他们学生管理的特色之一吧:“教学楼内要耳语”。   还听闻了他们学校楼梯的拐角,有简易的书架,书架上陈列着星星散散的书籍。而这些书不必登记和履行借阅手续,谁都能拿,谁都能看。看完再放回远处就可以啦。曾有人颇担心这些图书会被看的破损或者干脆的有去无回,但张斌利校长的那句耐人寻味的话,始终萦绕耳旁:“书就是用来看的,看书怎么会不破损?要是那个学生喜欢他拿走的那本书达到舍不得归还的地步,那有去无回该是一件多好的事啊!”‎ ‎ 这不能不让人领略到校长那独特的儒雅睿智。而这应该是他们特色办学和管理的又一奇葩的根源吧!。   张校长在教师管理中实行“无要求”管理方式。学校评优从不考核,而是谁需要给谁,考完试从不给教师排名,反倒是谁的成绩过高要被找去谈心,自省原因。学校不设班主任,而是三人一组,以”君子协定”互相配合,彻底打破“三个 和尚没水喝的人性陋习。还有学校推行的诚信考试,由开始的几十个人参与,到现在的全校考试不设监考老师,以高度的诚信品性面对考卷。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到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因此,当学校实行美国的道尔顿教学计划,以自由与合作的基本理念来指导学生的教学时,东西方教学理念得以和谐统一,学生得以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而岔河中学摸索着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被认可和推行,都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功。我认为岔河中学作为示范校被推广的原因,在于校长的理念及身体力行的表率,更在于所有教师对待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校那位身患重疾的女教师郭玉梅,先后做了五次开颅手术,每次手术都安排在假期进行。更难得的是这所乡镇中学,这样的教师不止一个,他们各个都醉心于教研和课改,不仅仅诲人不倦,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他们在网上建立博客群,探讨教学规律,研讨教学内容。每位老师都有数篇高质量的论文著述;作为教师,他们对教育的付出无怨无悔,没有班主任费,却人人身兼数职,高负荷的工作着,这又怎能不使该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事半功倍?   看完视频,我就不停的在反思。曾几何时,在越来越缺少激情的教学进程中,我早已忽略了学生内心世界细腻的情感波动;教育管理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简单和直接。而岔河中学的仁爱教育、细节教育,追溯人性本源的品性教育,不是我不懂或不会,而是我的心疏懒了,总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忽略着和慢慢淡忘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心底而生的仁爱之心,推己及人的体谅之心,还有心灵追求的精神境界,都在让我学着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在几番思虑中终于顿悟,那不急不躁的耐心和孜孜不倦的热情,是我如今最该尽快找寻的。所以在今后,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职业倦怠的心理,支撑起属于自己的那份教育蓝天。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