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让评价促发展——小学科学学业评价的尝试
小学科学论文之让评价促发展——小学科学学业评价的尝试 【摘要】科学课程的学业评价是影响甚至决定科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评价需要实践和改革。笔者经过认真思考,通过对学科知识检查、知识测试、评价指标、评价策略、评价呈现、评价记录等多方面大胆尝试,对科学学业评价进行改革,规范科学课堂,实现科学教学常态化,从而促进学生热爱科学,重视科学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词】科学 课堂 评价 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深受学生的喜爱。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纵深发展,科学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科学课程的学业评价是影响甚至决定科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是科学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原有的科学评价体系与新课程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以前学业的评价做法更多的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个印象分,或是出一张重知识轻技能的考卷让学生做。这样的评价对家长、对老师和对学生都没有正面的意义。当代科学教育评价的首要目的是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评价更多地使用过程性评价,这主要是由我们一线的科学老师来实验。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一线的科学老师责无旁贷。笔者经过认真思考,结合自己科学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大胆尝试学业评价改革,规范科学课堂,实现科学教学常态化,从而促进学生热爱科学,重视科学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学科知识检查从无到有由于对课程改革的理解的偏差,科学科评价常常会抛弃学科知识检查。其实学科知识检查有其许多优点,也有其缺点,但不能全盘否定,只要有测试的要求,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学科知识检查是提高学生对学科重视的有效方法之一,科学科也不例外。因此,学期初和学生首次见面时,在第一节科学课就把期末科学知识检查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清楚科学课也要考试,期末的测试卷满分为100分,分为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基础知识占70%,实验操作占30%。试题的笔试部分以课本知识重点知识为主,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生活应用题,实验操作部分选取该年级段要求掌握的实验的其中一个,分为口述和操作两个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学有方向。二、知识测试推进从易到难学生在中年级的科学课一般不是专职老师任课,没有“真”的评价出现,学期的成绩一般都是定性评价,多被评定为“优” ,到了五、六年级却要考试,学生会不适应,甚至无所适从。笔者对自己的教学班级实行卷面考试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执行。第一学期,先是让学生知道科学测试题内容,学生开卷测试;接着,第二学期是让学生知道科学测试内容,学生闭卷测试;再者,第三学期是为学生提供科学测试大纲,学生闭卷测试;最后,第四学期的毕业是不为学生提供复习内容,进行闭卷测试。通过逐步的推进,学生普遍接受了这种卷面测试的方式,测试成为学生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学生们能愉快轻松地接受和参加期末科学知识测试。三、评价指标从模糊到精确要进行科学知识考试,学生对科学的重视程度相对高了,学习态度有所改变,但课堂纪律、学习习惯、合作方式等不是一时半刻能形成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对评价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后,为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针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评价内容从模糊到精确。笔者制定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项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的评价以平时观察为依据,分“学习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参与合作”四个评价的重点指标,具体如下: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搜集好资料。2.上课自觉带齐《科学》课本、科学记录本和文具,排队要做到“快、静、齐” ,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吵闹,有秩序进出科学室,不迟到,不缺课。3.进入科学室,按固定的座位安静坐好,学习用具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桌椅地面保持整洁,静候老师进科学室上课。4.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回答问题要大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5.做实验时要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服从小组长的指挥,认真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后整理好实验用品。6.课后要完成布置的科学作业。7.每个单元结束,要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单元评价以家长的签字为凭。通过增加平时成绩,明确要求,科学学业评价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真正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观察和期末检测相结合。一般经过一两个月,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会大大转变,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四、评价策略从单一到多元笔者清楚认识到通过“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警戒与鞭策、鉴定的思想是陈旧,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平时成绩的评价主体以教师为唯一主体也是不合理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育评价的本质含义,更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思考实验,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改变“一张试卷”的陈旧评价模式,不断发展和创新,积极开展发展性评价,对学生平时成绩形成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力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个人科学学习记录表具体特点如下:附:《学生个人科学学习记录表》1.评价主体由单一变多元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针对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结合教材中探究足迹和课堂实验过程,评价主体增加学生、家长、教师等参与评价,让学业评价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四类,各占的分值不同。实践证明,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学生在“我的探究足迹”和“我运用的科学方法”中十分看重小组的给予红花 和红星 ,希望得到同伴、家长和老师的认同。2.评价内容由简单变多元新的课程标准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针对原来“平时成绩” 部分教师定性评价过重,把评价内容分为“作业”和“课堂表现”,各评定者可根据评价内容进行量化评定,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课前准备、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与人合作、讲究卫生、独特见解等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做得好的小组由老师在课堂上加分,并记录在案。 3.评价过程由单一变多次如果对学生的评定以期末的定性评价为数据,是“伪”科学评价。只有把一个学期的分值细化到每一节课,根据学生学习科学的全过程做出合理的量化评价;只有通过每一节课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潜在智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把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4.评价方法由单一变多样 在新实行的评价中,不但改变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而且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科学记录本、小课题研究和表现性评价等。通过知识性评价能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通过表现性评价能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而相互结合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五、评价呈现从分值到等级根据评价的发展,学生学业评价采用等级制与百分制结合,力求评价人性化和效益化。“平时成绩”的评价以平时观察为依据,设“好”(100分)、“较好”(80分)、“需努力”(60分)三个等级,“期末成绩” 的评定以期末检测量化为依据。“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 和“期末成绩”的折算成绩之和,以综合得分评定“优”(100~90分)、“良” (89~80分)、“合格” (79~60分)和“不合格” (60分以下)四个等级。附:《××小学科学科期末考查成绩登记表》××小学科学科期末考查成绩登记表班别: 任课教师: 学号 姓 名 平时(40分) 笔试(60分) 总分(100分) 总评 六、评价记录从无轨变有迹学生学业档案也称学生成长记录袋,是用以显示学生学习成就、进步表现、作品评价结果和其它相关资料的汇集,能记载学生成长过程,是评价学生发展水平、进步、努力、反省与改进的理想方式。如果单靠科学老师的力量,工作量太大了,实施难度太大,笔者认为科学记录评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用科学记录本代替学生成长记录袋。其一,科学记录本是预习本,把预习或课前准备的内容,能写的就写在记录本上,能粘贴就整理好粘贴在科学记录本上。其二,科学记录本是堂上笔记本,要求学生每一节课都要做科学记录,科学记录以教师的板书、学习重点内容和实验记录单为主,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平时并对较差的科学记录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提高科学记录能力。其三,科学记录本是科学作业本,笔者坚信小学科学不用做作业是错误做法,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科学作业大多是调查、网上查阅资料、饲养观察记录活动、小制作、科学日记、科学小论文等有针对性科学探究作业,并根据情况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作业展览。这样便于操作,也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通过作业让学生学有所得,使师生双方了解学习状况,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其四、科学记录本是成就记录本,科学教材的学生科学学习记录分为“我的探究足迹”、“我运用的科学方法 评一评”和“我的探究成果档案”三大部分,记录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表现,也记录了同伴的评价、家长的意见和教师的简评,成为了学生科学探究成就的足迹。笔者认为科学记录本记录了学生大部分学习内容,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学生科学探究的轨迹,具备了成长记录袋大部分功能,让学生通过科学记录本看能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锻炼自我评价能力。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验中一些个人做法,还不够完善,考虑还不够细致,将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评价方法,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与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S].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张红霞主编.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第1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