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4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五篇与党建创新工作经验材料六篇
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五篇与党建创新工作经验材料六篇 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五篇 【篇一】 对照《**区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实施方案》,围绕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新识别、“两类”人员监测、贫困人口自然变更等实行分类管理。 扎实开展动态管理,全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42户4010人,已全部实现脱贫,无新增致贫户和返贫户。核定脱贫监测户15户27人,落实帮扶措施155条;边缘户48户118人,落实帮扶措施216条。 对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两类”人员落实常态化监测,逐户开展走访,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帮助落实相关政策,实现精准帮扶。对通过帮扶后返贫或致贫风险已消除的,认真核定并做好系统标注,实行动态管理。 【篇二】 为认真落实省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和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会精神,强化返贫预警监测,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按照《**省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和《宜宾市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结合当前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预警监测和处置,全面完成“大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确保全镇所有脱贫户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实现稳定脱贫、边缘户不致贫,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实现“零返贫、零致贫”目标,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对象 (一)监测范围。 1.国家扶贫开发国子系统(以下简称为“国子系统”)2019年库中已标注的脱贫监测户和已录入的边缘户。 2.除国子系统2019年库中已标注的脱贫监测户之外的脱 贫户。 3.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农户。 (二)三色管理。 1.红色监测对象。国子系统2019年库中已标注的脱贫监测户和已录入的边缘户。此外,预估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或因自然灾害、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且“两不愁三保障”任意一项有可能不达标的农户,若为脱贫户则在国子系统中标注为新增脱贫监测户,若为非建档立卡农户则在国子系统中录入为新增边缘户。 2.黄色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均达标,预估年人均收入大于等于5000元但低于10000元的脱贫户。 3.绿色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均达标,预估年人均收入大于等于10000元的脱贫户。 三、监测内容 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式 县、镇、村三级联动、形成合力,建立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双向监测、靶向预警的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利用国子系统、建档立卡手机APP、**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为“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化工具,结合适时入户走访,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预警监测,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全面完成“大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并在大数据平台上完善相关信息数据。监测对象不申请,评定工作不宣传,结果不公示。 监测步骤 (一)初筛初定。 三种方式齐驱并进,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1.全面摸排。以村两委、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为主,各级扶贫干部、帮扶责任人为辅,通过“先集中一次、后每月一次”方式入户走访、电话、微信联系脱贫户和易致贫户,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重点掌握“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发现有返贫风险或致贫可能的,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镇,由镇组织核实后确定初步监测对象。2.收集发现。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帮扶责任人、镇扶贫干部及时收集脱贫户、易致贫户反映的生产生活困难情况,并上报镇,由镇组织核实后确定初步监测对象。3.比对筛选。县扶贫开发局建立与行业部门数据交换机制,至少每季度一次交换比对住建、教育、卫健、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掌握的脱贫户、易致贫户数据信息,将比对研判结果反馈镇,由镇组织核实后确定初步监测对象。镇及时将上述三种方式确定的初步监测对象名单发到相应村。 (二)准确锁定。 三级联动,自下而上锁定对象,从上到下落实任务。 1.村级预判。村委会收到初步监测对象名单后,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等人员召开专题会进行会商,提出预判意见上报镇。 2.镇审核。镇收到预判意见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审核,并将结果上报县脱贫攻坚办。 3.县审定。县脱贫攻坚办对审核结果进行复核,形成书面审定结果并反馈给镇,镇根据反馈对象名单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开展动态监测。 (三)规范建档。 由镇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对县审定名单进行分类建档管理。红色监测对象在国子系统中录入为新增边缘户或标记为脱贫监测户,省扶贫开发局将把国子系统中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导入大数据平台,形成各级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台账;黄色监测对象由镇村同时建台账管理;绿色监测对象由各村自行建立台账管理。 (四)动态监测。 村两委或驻村帮扶干部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每月对监测对象进行一次动态监测,要实地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对“两不愁三保障”出现缺项的,由村两委或驻村帮扶干部及时在大数据平台上标注预警,镇初审后报县脱贫攻坚办审定预警监测对象,县级脱贫攻坚办根据其具体困难反馈至相关县级行业部门。若预警对象原为黄色或绿色监测对象,则先在国子系统录入为边缘户或标记为脱贫监测户,待导入大数据平台后按上述步骤标注预警。 (五)分类帮扶。 1.红色监测对象。以“补”为主,对照当年脱贫标准补齐短板。对县脱贫攻坚办审定的红色预警监测对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开展帮扶:对于收入不达标的通过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合作社务工等途径增收,对收入不达标且无劳动力的由民政部门加强兜底政策扶持,并帮助其流转土地增加收入;对于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保障方面不达标的,由水利、教体、卫健、住建等相应部门落实帮扶政策补齐短板。完成对标补短后,行业部门在大数据平台中提出销号申请;县脱贫攻坚办组织核实后,在大数据平台中批准销号;销号后,县级行业部门在本行业信息系统内及时更新。 2.黄色监测对象。以“扶”为主,根据监测对象劳动力状况和收入结构,制定帮扶措施。主要通过就业创业培训、种植养殖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造血”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壮大产业规模,多元促进增收,提高脱贫质量。若监测等级升级为红色,则按红色监测对象开展监测和帮扶。 3.绿色监测对象。以“引”为主,加强扶志扶智教育,推广星级评分、道德积分等激励机制,树立脱贫榜样。若监测等级升级为黄色或红色,则按黄色或红色监测对象开展监测和帮扶。 六、时间安排 (一)制方案,抓排查。各村于3月23日前制定本村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在3月29日前完成所有户入户调查工作(完成附件2、3),4月3日前完成红色监测对象村级预判工作,4月6日前完成红色监测对象镇级审核工作,4月10日前完成红色监测对象县级审定工作(完成附件4)。 (二)及时评,同步录。4月15日前,完成新增红色监测对象的信息录入工作(完成附件5)。4月20日前,完成黄色、绿色监测对象台账建立工作。 (三)强监测,补短板。本年度内每月开展一次动态监测,及时制定每户补短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好预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红色预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全面销号。 (四)抓巩固,提质效。7至12月,对当月监测新发现的红色预警监测对象,及时落实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要立行立改,及时销号。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各村要将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大排查成果,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村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实施方案,细化完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动态帮扶机制和限时办结销号制度。 (二)加强统筹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各村要认真做好监测对象的摸底和动态监测工作,落实预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 (三)强化督查问效,跟踪问题销号。镇扶贫办将此项工作纳入督查考核重要内容,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予以通报,对影响全镇脱贫攻坚任务的严肃问责;5月起,各村每月8日前将上月防止致贫返贫监控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报镇扶贫办,镇扶贫办据此开展暗访督查,通报发现的问题,并跟踪问题整改情况,直至问题销号。 【篇三】 各村党总支、镇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防返贫监测工作,确保贫困户高质量脱贫,特制定防返贫监测机制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可以及时、有效掌握全区建档立卡脱贫户和非贫困户因灾、因病、因突发事故导致返贫的基本信息,为镇政府针对拟返贫群众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全镇稳定脱贫的精准率和群众满意度,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全面脱贫不返贫。 二、监测对象 **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脱贫人员和因灾、因病、因突发事故导致返贫的普通农户。 三、组织实施 全镇防返贫监测由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镇扶贫办、各村委会、帮扶单位为防返贫监测工作的责任单位,包村干部、帮扶责任人为防返贫监测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发挥镇扶贫办、各村委会和帮扶单位的力量,着力构建防返贫常态化三级监测网络体系。 (一)构建三级监测网络 1. 村一级监测。由党政办统筹安排,各村组具体负责落实。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各村民小组组长具体抓。每季度由村民小组组长逐户摸排收集小组内可能贫困对象的情况,对存在返贫困风险的对象,第一时间上报村委会汇总审核,村委会初审后,月底前报乡镇扶贫办审核,并注明易返贫的原因、风险点和需解决的相关事宜等情况。 2. 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人员二级监测。每月20日前,各单位帮扶责任人,通过实地走访或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贫困户至少开展一次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贫困户现状,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家庭收支情况等,随时掌握了解贫困户是否有返贫现象。若存在返贫风险,由帮扶责任人据实将贫困户信息名单上报帮扶单位。各帮扶单位每季度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经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后,将汇总名单和申报表报镇扶贫办。 3. 镇扶贫办常态化督导三级监测。由镇扶贫办牵头,按照镇脱贫攻坚常态化督导方案从镇扶贫办及其他部门抽出专人,每季度对督导中发现存在返贫人员的情况直接报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二)联席会商后及时通报 镇扶贫办要督促村委会、帮扶单位、镇脱贫攻坚办督查组三级防返贫监测主体收集分类汇总易返贫情况,建立返贫对象监测台账。要定期组织镇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收集汇总发展问题,集体研究解决办法。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三级监测网络主体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季度通报制,对工作落实不力、办事推卸敷衍的单位和个人将在全镇通报,对未发现的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和个人绩效管理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村委会、各帮扶单位要把防返贫监测工作作为2019年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村书记、主任、包村负责人、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镇督查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包自然村干部、驻村工作组、结对帮扶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二)严肃纪律,追责问责。各村委会、帮扶单位及结对帮扶人员、镇督查组三张网络监测体系要严肃认真对待返贫对象的监测工作,绝不掉以轻心,敷衍了事,凡是存在工作不实,对返贫对象事例存在瞒报、虚报、谎报而导致防返贫基金用于不当之处或基金流失的,镇纪委将严肃追责。对标补短的指导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按照“一超六有”补齐短板,确保不出现任何返贫现象。 【篇四】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消除贫困存量、主动遏制贫困增量、防止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两个确保和全面小康目标,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湘扶发[2020]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防止返贫致贫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明确程序和内容,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因户因人因地制宜开展精准帮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早发现、早帮扶、早稳定原则。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一旦出现返贫和新致贫,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享受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实施精准帮扶,确保稳定脱贫。 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支持发展产业、转移就业,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守望相助,形成防止返贫致贫的工作合力。 三、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范围。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以家庭为单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省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户。重点监测以下对象: 1.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脱贫监测户和未脱贫户。 2.已纳入扶贫信息系统的边缘户。 3.建档立卡之外分散供养的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大病重病户、重度残疾户等特殊对象户。 4.因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或主要劳动力突发重大疾病、交通事故、水灾、火灾等偶发性事故,导致家庭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引发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度缩减的户。 全县监测对象规模为建档立卡人口的5%左右,各乡镇(办事处)原则上保持相应的比例规模,对于已经出现返贫和新致贫,且问题十分突出,短期难以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享受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实施精准帮扶,确保稳定脱贫。 (二)监测内容。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开展监测。 1.家庭收支和生活情况。监测收入达标、收入稳定、大额支出等情况,即:监测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否达到最低标准;跟上年比,是否因疫情影响、因劳动技能缺失、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产业或就业收入下降的情况。同时,监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否存在下降的情况;是否存在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家庭产生大额支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继而导致家庭生活出现困难的情况。 2.“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情况。监测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脱贫监测户和未脱贫户的教育、健康、住房、安全饮水的政策落实是否连续稳定,是否存在返贫风险点;监测档外群众在教育、健康、住房、安全饮水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是否存在致贫风险点。 (三)监测程序。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通过农户申报、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等途径,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监测对象,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1.村组日常监测。从5月份开始,全县所有有农业人口的村(社区)确定一名包村乡镇干部牵头,由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员、包村乡镇干部、村支两委、村民小组长等干部开展上门走访活动,全面分析收入、“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情况,建立村级监测对象工作台账,所有负责日常监测的干部共同开会评定,将初步拟监测对象名单报乡镇审核。并建立日常监测机制,每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本村开展1次全面摸排。 2.乡镇初审研判。乡镇收到村级上报的监测对象名单后,3个工作日内组织乡镇干部、扶贫专干等组成复核工作小组,完成入户复核工作。根据复核结果,召开党委会审核研判监测对象易致贫返贫风险,按照因病、因学、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等易致贫返贫因素,建立乡级动态监测台账,进行分类预警,提出需要解决事项和监测对象信息报县扶贫办进行汇总。 3.各级预警监测。县扶贫办、县发改局、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水利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残联等相关部门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由县扶贫办适时通报收入及“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存在短板问题户家庭的预警信息。同时对各级督查、检查、暗访、**发现的各类疑似问题集中由县扶贫办反馈。乡村两级负责受理群众自主申请。对县级反馈的疑似问题户和群众自主申请户,由乡村两级进行重点监测,并自收到信息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核查,乡镇召开党委会审核后上报县扶贫办。 4.县级审定交办。县扶贫办根据乡镇上报监测对象名单,3个工作日内前完成大数据比对审核,对存在疑点问题及时反馈,由相关部门及乡镇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复核完成后由县扶贫办将拟监测对象提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审定后的名单由县扶贫办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监测对象需要解决的事项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交办相关职能部门,限期解决。 5.开展动态管理。按照入户走访、村级评定、乡级审核、县级审定的程序对监测对象进行动态管理。村委会每月对本村农户返贫致贫风险问题进行一次摸排,详细填报监测对象台账,上报乡镇扶贫办;乡镇扶贫办要及时汇总监测对象数据和建立监测对象工作台账,县扶贫办再根据省扶贫办工作安排,定期开展动态管理,审定监测对象,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6.跟踪帮扶销号。未脱贫户和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由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承担帮扶责任,结对帮扶干部是具体责任人;有致贫风险点的非贫困户,由乡村两级明确帮扶责任人进行联络和帮扶,并负责跟踪需要解决的事项落实情况,待返贫致贫风险全部稳定消除一段时间后,根据农户确认,村、乡、县三级评估退出监测范围,县扶贫办及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销号管理,相关行业部门相应做好本行业信息系统数据更新。 四、帮扶措施 保持现行扶贫政策总体稳定,统筹利用政府、市场和社会扶贫资源,对未脱贫户和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加大扶贫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对有致贫风险的非贫困户用活用足各类普惠性政策资源,在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和防致贫返贫实际需要的前提下,精准落实对监测对象的帮扶措施。 1.产业帮扶。对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优先带动监测对象发展生产。鼓励监测对象以土地流转、直接帮扶、委托帮扶、生产资料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收入。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动员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优先集中采购监测对象生产的农产品和带动监测对象发展的企业、合作社农产品。 2.就业帮扶。深化扶贫劳务协作,提高劳务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就业信息服务,推动监测对象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组织有劳动力的监测对象参加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支持其边培训边上岗。拓展建设扶贫车间,优先支持有劳动力的监测对象就近就业。积极开发就业公益性岗位,新增的就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监测对象,促进监测对象稳定就业增收。鼓励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方式,动员监测对象参与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获取劳务报酬。 3.“三保障”与安全饮水帮扶。开展常态化控辍保学,确保监测对象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落实建档立卡监测对象雨露计划、助学金、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各项免补政策;对大学教育阶段监测对象通过奖助学金、安排勤工俭学岗位、临时性资助、助学贷款、社会帮扶等多种渠道实现稳定就读。通过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帮助监测对象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对患大病重病且符合救助条件的监测对象及时开展医疗救助。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实际,逐户开展住房危险性鉴定,通过危房改造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确保监测对象不住危房。动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水源点建设和工程管护,有效解决季节性缺水、提高供水保证率,保障监测对象饮水安全。 4.社会帮扶。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加大对防止返贫致贫需求对接帮扶,引导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向监测对象倾斜众筹。深入开展“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对监测对象进行帮扶。组织动员各类社工机构、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爱心人开展监测对象帮扶志愿活动。积极开展“扶智扶志”“四扶四建”、创办“爱心超市”等活动,通过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激发监测对象内生动力。 5.综合保障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养老保险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对患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困难的监测对象,由相关部门给予临时生活救助。对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返贫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灾害、临时生活救助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6.其他帮扶。鼓励各地创新帮扶手段。多渠道筹措帮扶资金,为监测对象购买产业发展方面的保险,及时化解生产风险。 四、工作要求 (一)压实各级责任。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县直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落实好行业扶持政策。乡村两级要具体抓好监测对象识别上报、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要加强对监测对象的帮扶和联络,做好监测跟踪。 (二)完善工作机制。县级扶贫、民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应急管理、残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县扶贫办根据乡镇上报和部门预警信息开展核实比对,确定监测对象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三)强化作风纪律。依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有成果,充分发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作用,加强监测对象家庭信息、收入状况等信息共享,同时结合脱贫质量“回头看”等入户排查整改等工作,防止重复入户采集信息,尽量减少填表报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县乡村三级要严格按照监测标准和程序精准识别对象,做到符合条件的应纳尽纳、不符条件的一个不纳,坚决杜绝优亲厚友、弄虚作假。 (四)严格监督检查。将防止返贫致贫和帮扶工作纳入全县脱贫攻坚年底考核范围,同时县扶贫办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识别、帮扶、退出等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并将日常监督检查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重要依据,对年度考核或日常监督检查发现的贯彻落实不力、责任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行责任倒追,严肃追责相关单位和个人,坚决防止出现返贫和新的致贫,以过硬的质量保证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篇五】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全面验收交账之年。为切实消除贫困存量、遏制贫困增量,坚决防止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要义,在推进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同时,紧盯防贫、返贫两大重点,坚持“未贫即防、返贫即扶”原则,建立近贫临贫预警、致贫返贫即扶、脱贫持续巩固的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已脱贫人口和常住非贫困人口全覆盖监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紧盯因病、因残、因学、重大变故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易返贫致贫关键因素,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人口与边缘易致贫人口,建立定期监测、分类预警、动态帮扶机制,按照“缺啥补啥”原则,侧重产业就业增收、内生动力激发、社会综合保障、金融信贷支持等,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脱贫不返贫,易贫群众提升生活质量不致贫。 三、对象界定 (一) 脱贫不稳定人口界定参考标准。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程度,重点是上一年度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脱贫户且是否存在①“等靠要”内生动力不足且就业不稳增收乏力的,②家庭发生重大变故,③发展产业失败,影响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等返贫风险。 (二) 边缘易致贫人口界定参考标准。重点为上一年度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正常生产生活有困难且是否存在①患大病重病或长期慢性病且按合规分级诊疗扣除各类政策救助后自费开支较大,②家庭供养学生未享受助学政策或享受后个人常规花费开支较大,③家庭发生重大变故,④家庭主要劳动力就业不稳或家庭收入来源不稳定,⑤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程度不高等致贫风险。 重大变故是指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或主要劳动力突发重大疾病、交通事故、火灾等偶发性事故,导致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 四、预警程序 (一)村组常态监测。乡镇(街道)以村(社区)为单元划分网格,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为主体,帮扶责任人配合,村组每月对监测对象的收入支出、“三保障”状况等开展常态化监测,并建立监测台账。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于每月25日前,将监测台账报乡镇(街道)审核。 (二) 乡镇研判预警。乡镇(街道)每月汇总各村(社区)监测台账,召开党委会或乡村干部会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判,分类确定预警等级,并向相关单位提出动态帮扶建议。如乡村两级可解决的,由乡村消除易致贫返贫风险点;如乡村无法解决的,按照因病、因残、因学、重大变故等易致贫返贫因素,建立乡级动态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台账,按“红色、黄色、蓝色”予以分类预警。红色预警:凡是涉及已脱贫人口可能返贫的问题,启动红色预警,相关乡镇(街道)和行业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具体帮扶意见,并组织实施。黄色预警:凡是涉及边缘人口可能致贫的问题,启动黄色预警,相关乡镇(街道)和行业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提出具体帮扶意见,并组织实施。蓝色预警:凡是涉及非贫困人口因重大变故可能成为易致贫边缘户的问题,启动蓝色预警,相关乡镇(街道)和行业部门在10个工作内日提出具体帮扶意见,并组织实施。乡镇(街道)于每月30日前,将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台账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 (三) 县级综合处置。县级相关部门根据乡镇(街道)上报的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台账,及时审定名单、研究措施、交办任务、明确责任、限期销号。如本部门可解决的,由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及时消除易致贫返贫风险点;如本部门无法解决的,及时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五、动态帮扶 (一)低收入问题帮扶 1.产业就业增加收入。对有劳动力的家庭,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帮扶责任人共同研判、制定帮扶计划,乡镇(街道)汇总审核后报县农业农村委、人社局,通过产业、就业或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增加收入。 2.落实转移性收入。对监测对象所涉及的长期抚恤金、五保金、低保金、养老金、残疾人补助、高龄补贴和退耕还林补偿、公益林补偿、农业保护补贴、计生奖励扶助金等长期稳定补贴收入,及时跟踪落实。如有应享未享情况,各乡镇(街道)及时督促相关站办所,按政策立即落实。 3.落实赡养义务。对有法定赡养人但单独分户生活的老人户,由乡镇(街道)负责向县民政局和其法定赡养人反馈,落实赡养费。必要时签订赡养人、被赚养人和村委会监督的三方赡养协议,履行赡养义务。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由乡镇(街道)负责,县检察院、县法院配合,通过公益诉讼落实。对因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通过诉讼维护权益的,由县司法局、县法院组建“流动法庭”“院坝法庭”,采取简易程序,快速处置。 (二)“三保障”问题帮扶 1.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由县住建委牵头,各乡镇(街道)配合,坚决守住“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底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综合施策予以解决。 2.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由县卫健委牵头,县医保局、民政局、残联、各乡镇(街道)配合,对突发重大疾病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迅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对边缘易致贫人口,及时落实大病保险、大病救助、民政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消除预警风险。 3.义务教育保障方面:由县教委牵头,各乡镇(街道)配合,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并积极帮助其申请助学贷款、联系爱心人士助学、协调假期临时务工等方式,消除因供养学生存在的预警风险。 4.安全饮水保障方面:由县水利局牵头,落实季节性供水保障机制,制定水利设施具体管护标准,划清县、镇、村职责,各乡镇(街道)负责逐村建立供水设施管护制度,成立村级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落实专人管理维护供水设施,对存在的问题设施及时整修,保证日常供水,巩固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三)重大变故帮扶 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可能成为易致贫边缘户的,按现行政策予以落实,采取亲友帮助、社会捐助、民政救助等“点对点”帮扶措施,力争不出现新增边缘人口。积极探索为边缘易致贫人口购买防贫商业保险。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级责任。为统筹推进防止返贫致贫预警机制有效落实,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罗全良任组长,各乡镇(街道)、县级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丰都县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组织领导及统筹协调。各乡镇(街道)、县级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本部门防止返贫致贫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本单位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实施方案及具体操作办法。 (二)加强工作对接,强化跟踪问效。各乡镇(街道)、县级各相关部门要上下联动,构建县乡村三级联防联控网络,加强大数据分析比对预警和信息的共建共享,及时跟踪问效,逐条督办落实,切实消除预警风险,防止因沟通协调不畅造成工作脱节,进而导致返贫或新增贫困。各单位要切实履职尽责,统筹抓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对易返贫和致贫人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确保不发生返贫和新增贫困。 (三)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工作质量。各乡镇(街道)、县级各相关部门要建立脱贫不稳定人口与边缘易致贫人口防止返贫致贫预警长效机制,作为常态化工作持之以恒抓好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做到监测问题全见底、预警风险全清零,实现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动态预警、动态帮扶、动态销号,以过硬的质量保证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此项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县级部门的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因工作不重视、推进不得力、措施不落实或弄虚作假导致返贫和新增贫困的,将从严追责问责。 党建创新工作经验材料六篇 党建创新工作经验材料六篇 【篇一】 近年来,**聚焦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低、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示范带动不强等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孵化基地作用,扎实推进两个领域党建提档升级。 抓好“双覆盖”,创造孵化条件。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有党的工作”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采取“建、联、挂、派”等多种形式抓好党组织组建,目前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单独建立的党组织有19个,联合建立的党组织有14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70.9%和100%。坚持“选、派、育”相结合,统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按照“服务发展能力强,凝聚员工能力强”的“双强”型党组织书记标准,推选企业内部有党员身份的负责人、业务骨干、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人才等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派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强的退休干部、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等优秀人才担任专职副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抓党的工作。推进党、工、青、妇组织四位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展群团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的覆盖面,切实提高党的工作全覆盖质量。 加快“双孵化”,推动同频共振。结合实际创建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两大“双孵化”基地,实现了创业孵化和党组织孵化、社会组织孵化和党组织孵化的相互融合。依托“双孵化”平台,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在精准摸排潜在党建资源的基础上,为新成立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党组织组建指导、活动场所、政策咨询、人员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建立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的保障机制,对新建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给予3000元的党建活动经费,并按照党费全额返还、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等措施,建立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解决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在起步阶段的实际困难,为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2017年以来,累计孵化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18个,培养党务工作者23名、党员53名,有效激发党组织工作活力。 强化“双引领”,全面提质增效。按照“边组建边规范、边规范边提高”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以创建“双强六好”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六个好”社会组织党组织、“最强支部”和开展关心关爱党员“五个一”专项行动为抓手,在两大领域中重点培育一批示范党组织,发现选树一批优秀党员,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分类制定出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实施方案,积极推广经验做法,带动其他党组织比学赶超。通过开展“三亮”活动,采取党员挂牌上岗、党员形象公示等形式,重点落实“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制度,督促引导非公企业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进一步激发全**广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领域党员在生产经营、政策宣传、凝聚群众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共选树“双强六好”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6个、“六个好”社会组织党组织4个,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6名。 【篇二】 为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紧扣自治区提出的“五个三”基本模式要求,构建互联、开放、共享的“1+9+X”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体系,为党员群众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将基层党建工作更好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融入中心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力量推进。召开组织部部务会传达上级有关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部署意见,研究推进具体落实措施。印发《关于推进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关事宜的通知》,成立以**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下步将组织召开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会,进一步提高各苏木镇场、有关部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的思想认识,安排部署具体建设任务,统筹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以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服务实体化为目标,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活动有场所、服务有设施、经费有保障、管理有人员,向党员、群众开放的共享空间、提供综合服务的支撑平台。 构建服务体系明确建设目标。按照“1+9+X”的模式,初步构建起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即1个**级党群服务中心,9个苏木镇(场)党群服务中心,X个嘎查村(社区、分场)及工业园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或党群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一般设置“一厅五区多室”,包括综合便民服务大厅,共治理事区、宣传教育区、党群活动区、日常办公区、办事休息区,各类便民服务室等。从今年起三年内实现**、苏木镇(场)、嘎查村(社区、分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全提升。到2020年底,85%的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完成建设任务,年内力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率先实现全覆盖;2021年,已建党群服务中心进入巩固提升阶段,其余15%党群服务中心完成建设任务;2022年,进一步优化完善服务功能,巩固提升建设质量。 突出政治服务治理三大功能。突出政治引领,提供党务政策咨询,展示党建发展成果。承办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费收缴等党内业务,为无固定活动场地的党支部提供阵地及必要设备。提供党员志愿互助服务,定期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突出为民服务,最大限度把服务窗口及人员力量下沉到苏木镇、嘎查村(社区),向区域内党员群众提供融资服务、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跟踪扶持等服务。结合实际设置社会组织服务站,引导志愿者、群团组织提供便民服务。突出基层治理,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下沉,强化苏木镇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能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篇三】 一个个村支书精神抖擞擂台比武赛业绩,一座座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一批批党建扶贫产业园区和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将一系列基层组织建设任务转化为党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项目,推动基层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 这是近年**区围绕“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工作导向,推行的乡村组“三级联动”融入式党建工作的生动缩影,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了引领乡村振兴的“总引擎”。 乡镇党委:“五面红**”选树标杆强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上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建工作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区打破思维定式,转换工作思路,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5项内容,在9个乡镇2个农场推行“五面红**”创建活动,每面红**党委各评选2个,对乡镇、农场和党委书记分别给予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树牢“抓党建促振兴,扛红**当先进”的竞争意识,发挥好基层党委的“龙头”作用,积极构建“大党建引领大发展”工作格局,推动农村党建工作融入式、高质量开展。 “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总要求,我镇引进了巴彦淖尔市鲜农农业科技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建成占地万亩扶贫产业园区,让贫困户免费种植,并对种苗、化肥等进行一定的补贴,实现了园区内12户贫困户的稳定脱贫不返贫……”。这是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在争创“红**党委”上的述职。在创建工作中,不仅要看说的好不好,更要看工作成效实不实,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强不强。 据悉,**区为抓好“五面红**”乡镇党委创建活动,列入专项资金30万元,严格按照“分项申报、专项考核、区委确定、结果公示”的程序开展创建活动。依据获得“红**”数量,分别给予乡镇、农场党委2—15万元奖励,党委书记1000—3000元奖励和嘉奖记功,并对创建业绩突出的乡镇、农场党委,提高年度评优比例,对领导班子成员及干部在晋升职级、聘任技术职称、提拔使用上实行“三个优先”,激励乡镇党委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双提升。 村党支部:“擂台比武”互学互鉴增动力 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支部书记是发展的“领头雁”,是群众的“当家人”。支部书记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建设实不实、集体和村民富不富、农村社会稳不稳。 为此,**区紧紧抓住村党组织书记这一“关键少数”,在151个村支书中开展乡镇和区委两个层面的“大比武”活动,让其切实担负起强党建促发展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实践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应。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发源于我村的‘五人小组’工作法在去年1万亩大破大立土地整理项目中表现的可圈可点,居功至伟,按照倒排工期进入关键的4月份,当时面临的困难是:土地没分下,苗子没落实,水期马上到,工程进度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村民起哄‘圣母玛利亚’,多会儿给我分地呀,我直接顶回去‘支部在,地就在’”。荣获“大比武”第一名的白脑包镇永胜村党支部书记齐海军,铿锵有力、底气十足的演讲赢得阵阵喝彩。 “明年我村将发展5000亩林果业、2000亩西红柿、1500亩西甜瓜、1000亩糯玉米的基础上,打造万亩田园综合体,争创全国美丽乡村示范点,继续与各支部书记擂台以武会友赛业绩”。干召庙民主村支部书记张三明,向在场的12位评委及460多位观看比赛人员,立下了铁骨铮铮的誓言,在担当作为中比拼新业绩、谋求新跨越。 入围区委层面擂台比武赛的35名村书记,在8分钟时间内,通过视频播放和现场演讲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展示各村一年来的工作业绩,提出下一年的工作承诺,现场接受评委打分评判,现场公布成绩单。经过激烈竞赛,现场比拼,10个村获评“大比武”综合竞赛优胜村,给予村集体奖励10万元,个人奖励2万元;20个村获评“大比武”综合竞赛获胜村,给予村集体奖励5万元,个人奖励1万元。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村党支部书记“大比武”,关键就是抓住了支部书记这个核心角色,找到了一把开启基层党建工作的“金钥匙”,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新动力,起到了“落一子而活全局”的倍增效应,推动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纵深开展。此项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的认可和肯定,在自治区层面进行了总结推广。 村民小组:“五人小组”末端治理促和谐 近年,农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和公益事业建设过程中,由于组与组之间、户与户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不对等实际情况,造成一些惠农项目难以全面实施,成为困扰乡村干部基层末端治理的一个难题。 创新源于群众实践,源于现实需要。“五人小组”工作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近年,**区在总结提炼各乡镇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以解决好群众身边问题为目标,在151个村1187个村民小组全面推行了“五人小组”工作法,实现了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由村级向村民小组的延伸,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100米”,实现了村民“家门口”的民主治理。 其主要做法是: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结合农村基层网格化管理,由村民小组紧密结合组情民意,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推选方式,把有威望、有文化、有能力、有觉悟的村民推选出来,与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组成“五人小组”,联系覆盖组内所有村民,并由村民小组长担任召集人,通过“三轮议事(村民提议、“五人小组”联议、全组村民决议)、两级审定(村“两委”会审、乡镇党委终审)、全程公开(决议、执行、监督结果全程公开)”的运行程序,对组内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协商议定,形成了一种简单灵活、务实管用的村民小组自治模式。 **乡农丰村1、2、6组过去有63亩的集体荒地,许多企业想征用,但一开村民小组会议,由于各自利益不同,你一言我一语,争的面红耳赤,也难以形成共识,闲置多年。“五人小组”采取“小而活、细而实”的上门做工作,用自己所见所闻在农家炕头、田间地头拉家常细算账,不仅做通了群众工作而且现场办公,最终通过企业公开承包的方式,以每亩土地20000元、共126万元的承包费盘活了闲置土地,承包费全部用在了村民小组公益事业建设上,对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亮化、美化,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干召庙镇民主村三组有一对邻居,一个是做木材经营的刘某,一个是体弱多病的低保户赵某,赵某因焚烧秸秆酿成火灾,造成刘某的18亩树苗全部过火,损失130多万元,邻里之间产生了极大矛盾。经过“五人小组”两轮调解,矛盾得以缓和,由赵某把承包地10年的经营权转让给刘某,用于偿还火灾损失,最终妥善化解了这起看似不可能化解的邻里纠纷,双方握手言和。 人在变,事在变,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五人小组”工作法的推行,使组内群众有了自己信得过的代言人、贴心人,既可以代表村民参与组内重大事项的民主协商管理,又可以及时将党的政策方针及时传达到群众中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五个小喇叭”,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村民小组贯彻落实有了更好的支撑点,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区通过抓党委、强支部、带小组,实现了“镇、村、组”三级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运作、融入式发展,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和组织保证。 【篇四】 **以党建引领为轴心,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重点,以突出党群服务体系功能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力度,在全**各苏木镇、街道、嘎查社区、非公企业等领域建成87个党群服务中心(站),逐步形成党建引领、互联互动、资源共享、党群密切、群众满意的党群服务体系。 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办主任赵敏正带领着同事们进行党的政策学习,她说,自从公司建立了党群服务站,党支部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了纽带和桥梁,释放了组织活力并有效提高了党员服务示范作用,大家的凝聚力增强了,一个个企业上的实际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把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融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日常生产经营、职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培育等方面,可以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合法经营、奉献社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而对社区来说,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站)可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精细、精准、贴心的服务。额鲁特街道安达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李若帆介绍说,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转以来,安达社区充分利用阵地资源,科学设置功能区域,让社区有能力、有资源、有阵地为党员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还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在全**各苏木镇和**民间博物馆等社会组织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站),组织党员解决好群众办事难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目前,全**已建成党群综合服务中心1个,已建成分中心87个,6月底将实现苏木镇、街道和嘎查社区党群中心的全覆盖。**将对党群中心进行巩固提升,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使党群中心真正成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红色驿站。 【篇五】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立足各领域党支部实际,坚持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聚焦“三年打基础、五年争优先”工作目标和“一切工作到支部”理念,以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基本能力“六基”建设为抓手,围绕政治功能强、队伍建设强、组织生活强、作用发挥强、群众工作强“五强”标准,以创促评、以评促建、以建提质,引导带动各领域党支部全面开展“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激发内生动力,对照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上水平,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质量,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三年目标+具体标准,明确各领域创建任务。利用三年的时间,通过集中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在全**各级党组织中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力争将各领域党支部打造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到2020年,全**各领域“最强党支部”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1年,全**各领域党支部建设质量得到普遍提升,“最强党支部”比例达到30%以上,软弱涣散党支部基本消除;2022年,全**40%以上党支部达到“最强党支部”标准;到2023年,全**50%以上党支部达到“最强党支部”标准。 结合不同领域党支部建设工作实际,****委组织部在“五强”标准基础上,紧扣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和基本能力“六个基本”要素,围绕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进一步明确细化了嘎查村党支部、社区党支部、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国有企业党支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五大领域”“最强党支部”建设的具体标准,确保基层好操作、能落实。同时也明确了不能评定为“最强党支部”的负面情形。 四评四提高,促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建立“四评四提高”工作机制,真正推动每一个党支部把“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组织评定,提高重视度。采取“学--述--考--评”的方式,通过了解党支部班子日常学习、党支部书记述职、对党支部班子考试和组织综合评定全面评估党支部软硬件建设情况、党支部班子的党建实务知识以及处理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评定等次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党员评议,提高认可度。结合党员大会、党支部民主评议制度予以落实,组织党支部所在单位党员开展评议,“最强党支部”的党员评价党支部优秀等次所占比例应达到参加评议党员总数的90%以上。群众评判,提高满意度。通过公示、访谈、民意调查等方式,扩大群众评价的参与范围,体现更广泛的民主性。群众评价为“不满意”的,经查证情况属实的,不得评定为“最强党支部”。社会评价,提高认同度。结合实际向法院、检察院、公安、纪检监察、**、市场监管、税务、生态环境等执纪执法部门及主管单位、行业组织征求意见,全方位了解掌握党支部及所在单位、所属党员相关情况。有关部门反馈存在不符合创建标准意见的,经查证情况属实的,不得评定为“最强党支部”。 “自创+申报+评定”,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成效。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的创建积极性,采取全面自创、逐级申报、分级评定的方式有序推进。全面自创,推动党支部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4月以来,农村牧区、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国企等党支部对照“最强党支部”的建设标准,结合自身领域特点,理清并明确创建“最强党支部”的工作思路,全面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创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找差距、强弱项、明责任,列出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全力集中开展自创建设。逐级申报,严格标准好中择优。党支部自评达到评定条件后,逐级向上一级党组织申报,逐级申报要坚持标准、好中选优。分级评定,全面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党支部自评申报情况,上级党组织综合“四评”情况,集体研究并进行评定,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向再上一级党组织申报。通过逐级评定,全面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下级党组织的评定结果只作为向上级党组织申报的条件,不作为评定依据。 建立了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建立评先选优的导向机制,被**级及以上党委评定为“最强党支部”的,党员、党务工作者、党支部参评上级党组织开展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党内表彰时,应当予以优先推荐。党支部及所属党员参评自治区党委以上党内表彰项目,党支部至少应当被**级及以上党委评定为“最强党支部”。建立待遇保障的激励机制,嘎查村、社区党支部被评定为**级“最强党支部”的,应按照嘎查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可按党组织书记)现行年待遇报酬总额的10%--20%(按2000元)发放一次性专项绩效奖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支部被**级及以上党委评定为“最强党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在外派学习、挂职锻炼、职称评定、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作为政治考察的重要内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被**级及以上党委评定为“最强党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可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建立经费保障的倾斜机制,通过代**委管理党费对建设“最强党支部”予以经费保障。**委组织部将建设“最强党支部”所需经费列入代**委管理的党费年度预算。被评定为**级“最强党支部”的,在本单位党支部的一般经费保障标准基础上,上浮30%--50%予以倾斜,年下拨党费不少于5000元,用于支持党支部开展党的活动。实行“最强党支部”动态调整管理机制,每年动态调整一次,确保“最强党支部”名副其实。 【篇六】 网络时代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公共事务、方便联接协作的时代,面对复杂多元的网络化社会,基层治理正在迎来巨大的考验。**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不断深化和拓展城市基层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实践中,**形成了“一联一化三书记,签约服务暖民心”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组建13个社区“联合党委”,将全**12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全部纳入“联合党委”范畴,实施两级网格扁平化管理,选派4106名在职干部(其中党员2034名)担任网格员,让干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联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线下网格搬到网上,借助全**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和两级网格微信群、QQ群等,通过“网格+网络”“线下+线上”一体化服务,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舆情引导精准化、社会服务高效化。 “网格+网络”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 全**各级党组织依托网络化管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网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言路通、民情达。 “您对社区“联合党委”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您对政府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这是每一个网格员入户走访居民群众时都要询问的。“附近没有小学,孩子上学距离太远”“小区体育设施较少,不能满足大家锻炼需求”……居民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努力的方向,网格员们把这些意见建议梳理归纳,并逐级上报,许多意见建议被吸纳进2020年政府工作安排中。 2019年底,**委、**政府通过网络,向全**人民群众发出征求《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的通告,在2个月时间里,全**34000余人参与,共征集民生实事预选项目120余条,最终经过层层筛选确定10条民生实事,提交**人民代表大会表决讨论。 **政府办主任刘文俊说,居民群众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实行“网格+网络”的工作模式,把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直接转化为政府行动,使政府决策更加精准、更加高效。 从城乡规划到社会治安,从环境保护到防治腐败,从谋划发展到推进改革,社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中,通过网络民意吸纳、群众诉求反馈、网络问政等网上网下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网格+网络”推动宣传引导精准化 **委准确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运用网上宣传与实地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宣传引导精准化。 “王阿姨,今天我过来主要是做一个宣传,这是刚颁布的《**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包含47条内容,我给您讲一下……”。各社区联合党委的网格员围绕“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扫黑除恶”“环境卫生整治”等内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集中宣讲、入户走访宣传等方式,弘扬社会正能量,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综合治理的积极性。 “骑自行车也要戴头盔,大家快去抢头盔”“今天在神华小区发生一起抢夺小孩事件”,针对微信群传播的不实谣言,网格员寇小青及时通过微信群进行辟谣,并就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普及宣传。 各社区联合党委网格员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不断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变“教导灌输”为“对话交流”,引导群众跟党走、同心干,自觉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各级党组织利用2000余个网格微信群,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各尽所能,发动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在杭锦大地,1581名居民志愿者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集聚起了全民防控疫情的磅礴力量。 各级党组织牢牢掌握舆论宣传引导的主动权,形成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强大合力。 “网格+网络”推动社会服务高效化 **委坚持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出发点,利用网上采集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推动社会服务高效化。 **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积极推动群众工作平台向移动端、云端转变,建立全**居民信息采集系统,并配套建立一系列矛盾化解、网上纠错防错和沟通回应机制等,将网络新媒介与群众路线有机融合以制度化形式固定下来,实现“一张网格托底、一个平台调度、一套体系保障”,提高了社会综合治理效率。 “房屋外墙墙皮脱落严重,能否和开发商协调一下?”“小区停车位不够,车辆乱停乱放,每天进出都困难”“家庭生活困难,能否申请临时救助”……这些信息经常出现在网格员的手机上,网格员在网上搜集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协调办理解决;对于社区无法解决或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解决的需求事项,由网格员通过网络反馈至社区联合党委,最终由社区联合党委研究确定牵头负责单位和配合单位予以办理。截至目前,共摸排汇总各类民生问题78类849项,已解决办理540项,其中解决小区物业、交通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220余件,解决邻里纠纷等居民矛盾60起,一大批居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得到有效解决,有力回应了群众期待和诉求。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思想,创新运用网络思维走群众路线,开展网上晒政、网上问政、网上理政、网上惠政,推动形成共享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