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导语】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 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以下是 XX 整理的人才 队伍建设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xx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 提出,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不断推 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针 对这一要求,结合中央及盛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 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跃式 发展。最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藁城 市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 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 度的需要。当前,我市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公有制企业, 多数都面临着经营管理机制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换 代慢、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 企业基础科技力量弱、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高级 管理人才和科研人员。随着我国加入 wto 及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这种竞 争归要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支宏大 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培养、引进、用好、 用活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促进我市国有和非公有制企业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第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 整的需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在我市国民经济 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 水平的提高,对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逐渐开始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种转变当前集中体现在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两高一优”农业的拓展,它对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多,在素质上 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 的现代人才观,把本地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尤其是掌握“高、 精、尖”农业技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本地农村经济和 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为 本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第三,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 需要。当前,群众对艺术、文化等高层次精神生活的需求日 益迫切,而从我市现状来看,满足群众这一需求的人才队伍 远远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社会全面发展对各行业高层 次人才的需求,积极引进和培养紧缺行业的专门人才,努力 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广播、教育、文学艺术、卫生等专业 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相互 促进、相互发展。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止目前,藁城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 人才共 2.3 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 3%,其中具有副高以上 职称或紧缺行业的高层次人才 644 人。按职称分,高、中、 初级比例分别为 2%、25%和 61%;按学历分,本科、大专、中 专比例分别为 15%、42%和 36%。近年来,藁城市人才资源开 发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人才资源总量增长较快, XX 年比 1997 年净增 0.8 万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通过在职研 修、学历教育、挂职锻炼等途径使近万名人才素质得到提高; 人才交流日趋活跃,5 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 500 余人;人 才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人才 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科技兴市”、“人才兴市”在社会已 形成共识。 但是,应当清醒的看到,我市人才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 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高层次人才总量少。一是绝对数量少。从当前看, 藁城市高层次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不足 3%,且很大一部分 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二是专门行业人才少。尤其是缺乏生 物、信息、化工等领域的新兴行业人才和硕士、博士等高学 历人员;三是知名人才少。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数量无几,省 管专家至今仍是空白。上述现象在县(市)级人才队伍中较为 普遍,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变。 第二,人才结构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年龄结构与所任职称对比呈明显的“金字塔”状分布,高层 次人才平均年龄偏大,存在高级人才“断层”现象。在全市 近 400 名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中,45 岁以上的人员达到了 90% 以上。二是行业分布不合理。卫生和文教两个行业部门高层 次人才高度密集,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而工农业生产一线 的高级人才较为匮乏。三是地域分布不合理。市区、开发区 等经济发达区域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乡 镇、农村等区域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 第三,创新型人才数量少,智力资源利用效能低。现在 的高层次人才大多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创新能力较差,科研 开发转化能力低,不能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 由于受现有用人机制的制约,一方面农业种植、畜牧养殖、 传统企业及特种行业等急需大批掌握新技术、推广新成果的 高级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沉冗于国家机关、 或没有基础科研项目,而造成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 人才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工农 业生产中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经营粗放、传统产业改造 步履维艰、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滞后、科技成果转化慢等不良 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析起来,大 致有以下原因:⑴基础条件差。主要表现为教育设施落后, 教育投入较少,科研经费不足,制约了人才的“梯度”培养 和高层次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⑵人才流动不合理。环绕京 津石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既有机遇又面临 挑战,总的来说挑战大于机遇,京津石等大城市的环境、经 济和政策优势造成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形成单向流动,对我市 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⑶管理体制不科学。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沿用管理行政人员的方式管理各类人才,在流动、 晋升、住房等问题上设置了许多壁垒,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在工作中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措施不够灵活、管理不够规 范的问题。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只有牢固坚持“以人为本”、“关 键在人”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结合本地 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 管理上下大功夫,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努力建设一支适合本 地发展的数量多、素质高、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第一,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改 革传统的人才使用管理制度,面向社会,打破身份、部门行 业和地域限制,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促进优秀人 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努力形 成功能齐全、措施配套、行为规范、服务周到、快捷高效、 运行灵活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 的基础性和主渠道作用。国有企业要加快建立能上能下、人 员能出能进、企业用人自主、个人择业自由、充满微型机和 活力的人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制度的关于事业 单位从事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管理人员 职员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同时,通过科研机构改 革,鼓励和引导高级科技人才进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自办 科研实体,不断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第二,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要在建立和完善后备 人才库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有计划、有针对地开展高 层次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一是大力发展科教事业。要加大教 育、科研经费投入,并加强与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横 向联合,通过联合办学、专家讲学、举办各类研讨班、进修 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素质。二是建立外部培 训基地。有重点的选拔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较强创新 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通过到重点院校、大型企业及 经济发达地区进修或考察、锻炼等方式,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三是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 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敢于把他们推向重要的技术 和管理岗位,让其充分施展才华,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 提高,尽快脱颖而出。 第三,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一是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 通过人才分流、下乡服务、兴办实体等措施,加大科技兴农、 智力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要围绕工业结构调 整,以支柱产业的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发企业科研 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三是要围绕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加快培养计算机应用、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 的高机关报技术人才。四是要加快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调整, 加大适应本地社会发展急需的城市建设、文化艺术等专业人 才的培养力度,并积极支持和鼓励这些人才参加高层次的进 修教育,促进知识更新。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使用、 配置人才时强调“专业对口、行业对路”,切实解决人才用非 所学和积压浪费等问题。 第四,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加快科 技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对科技成果的 奖励措施,提高知识和智力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比例。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科技人员对高新技术成果向企业出 资入股的,作价金额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据情而定;对于 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按一定 比例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税收优惠 政策。各部门要把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纳入人才队伍建 设的整体规划,制度具体落实措施,使“按智分配”逐步成 为按劳分配的重要补充,从而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级 人才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 第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立足本地实际,研 究制定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在人才引 进的力度、广度上下功夫,尤其是对高级专门人才及本地经 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在住房、工资待遇、社会保 障、收益分配、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优惠 政策,增强本地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励更多 的优秀人才到本地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同时,要按照 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人为本,不能一概求全,对在某些方 面确有特殊困难的优秀人才,要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时适应 倾斜,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努力营造一种“不求所有,但 求所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篇二】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群众文化活动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 文化产业最终的目的和归宿。为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化市场,加强人才储备和完善文化 产业配套资源,现对 xx 市群众文化活动情况和群众文化人才 储备情况进行基础调研,报告如下: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 近年来,xx 市以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为指导思想, 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理念和方式,群众文化活动如春潮 涌动,群芳竞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有计划、有组织 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 500 余场次,有 300 余万人参加 近 20 种的群众文化活动。民间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数不 胜数,群众性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大街小巷、农家院落,形成 “百花齐放”的喜人格局。 1、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健全,文化服务活动丰富频繁,为 群众文化产业化营造了浓厚的市场氛围 xx 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和文化室四级群众文 化体系健全,网络覆盖面广,从城市到乡村,每一级都设立 文化服务机构,活动场所达标,文化设施完备,从业队伍不 断扩大,活动种类不断增加。全市现有市级群众艺术馆 1 个, 县(市)文化馆 8 个,乡镇(社区)文化站 x 个,村级文化室 x 个。市县级广场 x 个,有村级文化广场 xx 个。XX 年,全市共 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x 场次。其中,市本级大型广场活动 x 场次,参与人数达 x 万人次;县(市)区级中小型群众文化活动 x 场次,参与人数达 x 万人次;市县两级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送 文化下乡活动 x 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x 项,参与人数达 x 万人次。每年参加各类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班的人数均超过 xxx 人次。 2、群众文化活动基层化、品牌化、特色化,为群众文化 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xx 市群众文化活动以“服务基层,服务大众” 为目标,文化工作者们在立足地方特色、服务大众的过程中,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找到了发挥艺术才能的舞台,激发了创 作灵感,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不 断涌现。同时,广大群众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理解和领 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交流信息和 感情,文化品位、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文化 人才的积极引导和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为 xx 市发展文化产 业,参与文化竞争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群众文化活动基层化。一是 xx 市坚持开展“文艺小 分队”下基层活动。xx 市群众艺术馆现有馆办业余文艺团队 6 个,每年深入农村、社区、校园、军营、敬老院等场所进行 文化服务不少于 300 场,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 广大群众的欢迎。二是开展“建基地,种文化”活动。自 xx8 年起,各级群众文化单位在按照全国和省送文化(艺术)下乡 的基础上探索了适合群众文化(艺术)需求的新路子,实现了 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的要求,深入到乡村、社区 和基层单位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建立文化艺术普及教育基地, 把文化艺术的种子播撒到山乡沃土,为发现和扶持文化艺术 新苗,为专业艺术群体输送高素质文化人才,为扩大从业队 伍奠定了基础。三是开展“一对一”活动,激活了专业文化 单位的工作活力。针对基层文化馆(站)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 市级群众艺术馆实施“一对一”服务工程,每人承包一个县(市) 区,常年开展指导、培训和辅导活动,在加强艺术馆与基层 文化单位业务交流的同时,切实提高了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 水平,为群众文化活动有特色出亮点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 保证。 (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 多年来,xx 市始终坚持发展品牌文化的思路,以主题鲜 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为先导,着力 擦亮老品牌,打造新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文化活动的连续性 和巨大影响力,实现了“活动创品牌,百姓得实惠”的最终 效应。一是“庆佳节,闹元宵”,“秧歌赛”、“太级表演”等 节日文化品牌活动;二是“庆‘五一,游龙山’少儿才艺展演” 品牌活动;三是“xx 之夏”群众广场文化品牌活动;四是行业 主题宣传教育文化品牌活动。各县(市)区也都形成自己的特 色品牌活动,如西丰县的“鹿城欢歌”,xx 县的“北山广场群 众大舞台”,xx 市的“文化周”,xx 县的“优秀文艺节目展演”、 xx 的“群众艺术节”等。这些品牌活动既带动引导了群众文 化活动的积极开展,也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 求。特别是品牌活动越来越市场化,更为群众文化活动创品 牌提供了物质支持和保障。 (三)基地建设特色化 xx 本身就是一个地方特色极其鲜明的地区,群众文化活 动也遵循特色化发展的道路,着力放大特色,打造特色文化 基地,以点带面,因势利导,目前已建立剪纸、撕纸、版画、 葫芦雕、根雕、石雕、书法、工笔画、手指画、摄影、文学 创作基地 x 个,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做出了很 大贡献。这些特色文化活动的发展更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 效载体和形成产业效应的前提。 二、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xx 市现有业余群众文艺团队 xx 个,秧歌 表演队 xx 个,舞蹈队 x 个,民乐队 x 个,演唱队 x 个,合唱 队 x 个,二人转表演队 x 个,京评剧队 x 个,模特表演队 x 个,各类健身舞、健身操表演队 x 个,瑜伽、太极扇、太极 剑队 x 个,工笔画培训班 x 个,手指画培训班 x 个,剪纸(撕 纸)培训基地 x 个,葫芦雕培训班 x 个。专兼职群众文化人才 x 人,其中学术专家 x 人,各类文化行业人才 x 人,文化经纪 人才 x 人。 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五个问题:一是人员学历偏 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 培养力度较弱,专才较少;三是年龄结构老龄化,40 岁以下的 专职群众文化人才几乎为零,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四是文化经 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对群众文化人 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适应新时期文化产业和文 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培养、充实的一批业务强、素质精、 年纪轻的群众文化人才。 三、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方向 1、把群众文化活动与重大节会活动相结合,促使大型节 会产业链更加丰富和完善。 节会活动是展现城市形象和综合实力的良好载体,多元 化的节会活动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 我市拟将群众文化活动注入现有节会资源,并创新节会产品, 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效益增长点。 2、结合书画行业专家众多的人才优势,以人才培训和艺 术教育为目标,培养带动大批群众艺术爱好者投身到艺术学 习和艺术创作中,营造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推动书画等创 作产业链快速形成。 xx 的工笔画、手指画等艺术作品不断在全国各类大赛夺 金纳银,民间艺术作品走向全国,群众参与热情高涨,这类 作品潜在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但由于一切的产业都要以量 为前提,而我们的艺术作品的生产能力远远不够,要想推动 书画创作产业链快速形成,急需加强文化艺术作品的普及和 加大培训创作人才的力度,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加 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参加各种展会、比赛和活动,提高艺 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普及书 画等艺术创作知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创作生产。三是要以 各类艺术培训基地及学校为中心,加大后续人才的培训力度, 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欣赏品位和理解能力,培育潜在的文化 市场;四是利用各种展会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推销地方特色书 画作品。五是建立专业创作村、镇(社区),集中生产和展示 创作成果。 3、将群众文化活动与普及二人转、小品、小戏相结合, 打造地方特色,为娱乐演出产业链推波助澜。 二人转、小品、小戏是 xx 的名片,是扎根于民间、扎根 群众的艺术形式,群众文化活动也要以此为重点,采取政府 投入、企业赞助或市场运作等方式搭建一个大众化、娱乐化 的展示平台,将其推向市场,为娱乐演出产业的形成推波助 澜。 4、将群众文化活动与特色旅游产业链紧密结合,为保护、 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提供有力支持。 将群众文化活动与旅游紧密结合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策划、编排由群众参与演出的剧目或表演,展示和传播极富 特色的东北民俗、满族婚俗、鹿文化、金文化、流人文化不 应该只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于书本之中,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做大做强。 【篇三】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为准确掌握、上报我校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我们依据 调查提纲的内容,在党校进行了人才工作有关情况的调查, 现将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关于培训资源的情况 1、人才培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市委党校作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 全市人才培训的基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育教 学管理模式,正在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作用。 (1)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有分别能容纳 90 人和 50 人的教室各一个;小会议室 1 个;有可容纳 200 人就餐的招 待所;办公楼内有学员住宿房间 15 个,床位 60 张;有馆藏 较丰富的图书馆、资料室、阅览室各一个;有较先进的自动 化办公设备和校园计算机局域网;各科室都配备了计算机; 新建立的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网 c 级站。可同时接收两套 中央党校同步教学信号和其它电教节目,为教师及时掌握理 论前沿动态提供了途径。 (2)市委党校社会实践基地:我们于 XX 年 5 月 8 日在 xx 镇百录、长发两个村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制定了实践基 地工作制度,经常派出教师开展课题调研活动,为教师开展 科研工作搭建了有效的平台。相继完成了多篇比较有份量的 调查报告,有两篇已被《双办通报》转发。 2、培训所需的师资情况 市委党校现有专、兼职教师 17 人,其中:高级讲师 7 人; 讲师 8 人;助理讲师 2 人。几年来,这支政治强、业务精、 作风正、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正在教学、科研及提高全市干部 队伍整体素质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XX年以来, 专、兼职教师在主体班次年人均授课时数为 50 课时;在省委 党校函授班次平均授课时数为 20 课时。同时,我们还十分重 视社会调查及科研工作,仅 XX 年到现在,专、兼职教师在中 央、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12 篇;在 xx 市级获奖论文 50 篇, 多篇社会调研及科研成果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通报、信息 刊物上发表。 一是要保留骨干教师,发挥好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 用;二是要靠待遇留人,即在工作环境、教学条件、职务、 职称晋升等各方面为他们创造便利条件;三是靠思想政治工 作感召人,即校领导要经常了解过问骨干教师的工作情况, 关心他们的疾苦,化解消极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感召他们为党校建设做出贡 献。四是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其尽快成才,采 取缺啥补啥的原则,早定向、早发展、早成才。有针对性地 加以培养。五是要及时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六是进一 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达到人才资源共享。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完成 要充分利用好党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和设施, 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通过提高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社 会实践的途径,不断提高党校人才队伍的素质。通过开展“精 研细读经典原著”、“创精品课、当教师”活动和给任务、压 担子、派出去进修等,促使他们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快速成 长进步。要积极关心人才的政治进步,主动为他们设台阶、 搭梯子,使其尽快成熟成长起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