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四美”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四美”

英语论文之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四美” ‎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四美”鲍   红(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11) 摘要:语文教师应善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展现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板书美和创造美,引导学生把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同语文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洗礼。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四美 ‎ ‎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1]成功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语文课堂教学中蕴含丰富的审美因素。如何把握这些审美因素以美育人呢?笔者以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成为审美活动主体,最大限度地展现教学环节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板书美和创造美。  1  语言美语言美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标准的普通话是语言美的基础,生动亲切、词采丰美的教学语言是语言美的关键。词汇贫乏又冷漠单调的教学语言不可能吸引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美感。②鲜明和谐的节奏。教学语言只有在句型、句式和句法等方面富于变化,参差有致才会产生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和谐节奏。若再与调空得当的音量和语速相配,就会成为动人的音乐,给学生美的享受。如果教师语言或一味高亢,或一味低沉,或一味平直,则极易使学生疲劳和厌烦。③‎ 简洁精练,富有逻辑性。切不可罗嗦重复、拖泥带水。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愉快,师生都沉浸在如鱼得水、海阔天空的境界中,这固然得力于她深厚的教学功底,但也与她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学语言有极大关系。2   情感美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塑造优美心灵。教学中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以丰富的情感之火照亮学生和文本,使学生在美的情绪感染下与文本的距离越来越短,并在剖析各类文体时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文本所蕴藏的信息。这就是教学因素中的情感美,包括情境美和情理美。2.1情境美    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与课文内容相协调,从而达到情境美的效果。教《最后一次讲演》,教师就是闻一多;教《拿来主义》,教师就是鲁迅。教师尽力用激情的讲述、典范的朗读及传神的动作,再现时代背景、人物环境和精神状态,达到情境俱出、情与境谐的效果,从而引导学生置身其境、情生其中。难度较大的课文的教学,教师还应善于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挖掘和体悟情境美,如在《荷塘月色》、《山居秋暝》等文本教学中可适时播放朗诵带及柔美的民乐或展示形神兼备的绘画,则易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构建的优美意境中,从而形成师生、文本相互融合的情境之美。2.2情理美    ‎ 语文教学还负有引导学生全方位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任务,即要作到情与理的结合。审美情感总是与审美对象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对它们的一种评价、认识和反应,所以,情感与理性认识有着一种内在联系。不论记叙抒情类作品还是议论说明性文章,教师都要善于寓情于理,把情与理巧妙融合起来讲授。在讲解记叙抒情类作品时,教师要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领会和把握主题,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最终得到理性认识。议论说明性文章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体特点和写作规律,但因情与理本就难以分开,尤其如《拿来主义》等优秀范文中的理与情更是融合无间,所以教师在深刻体察作者充沛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同样可以赋予“理”的阐释以“情”的光辉,单调枯燥的理论讲解因为情的注入而呈现情理融合之美。教学中富有逻辑性的讲授本身也有一种理性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给学生美的享受。总之,情与境、情与理的有机结合,使得语文教学体现出生机盎然的情感美。3  板书美  ‎ ‎ 教学中板书易被忽视。事实证明,板书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对于浓缩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并增强记忆具有重要作用。实用又美观的板书犹如一扇美的天窗,使学生不经意间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因此,教学因素中的板书美具有较强的辐射力。板书美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书写规范美观;布局新颖别致;线条简单明晰;文字精练概括。较受学生欢迎的通常是形象化较鲜明的板书,它是精要文字和简明线条的形象结合体,外观上可呈现为一种物的造型或某种数学图形如圆形、菱形、三角形等或事件造型如海燕搏击图等,点缀其间的则是课文内涵高度提纯后的精练语词,使形式与内容巧妙结合起来。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不少教师开始用课件的演示来开展教学,课件是否具有美感便成为一堂语文课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美的课件除了具有美的板书所具有的特征以外,还能充分发挥课件动静结合、声色并茂、图文并茂的优势。4   创造美“人爱美的天性不仅表现在对美的事物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上,还有社会实践极力表现美和创造美。”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语文课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板书美,还要使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学生在接受了美的基础上表现美、创造美。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征,以“美”为核心,让学生在对美的情感体验中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形成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而且乐此不疲。并且学生也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美,他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去表现美、创造美。创造美不仅体现在学生创造性地重新审读文本,而且在写作欲望催发下,能创造性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美是作文的最高原则,同时也是最高目的。教师完全可以也应该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此外,开展语文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中其他的审美因素,即仪表美、秩序美和环境美。这些审美特质虽是潜在的,却好似时时吹拂的和煦春风,能有效促进师生良好情绪的生成和保持。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的审美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功能,从而达到因文知美,以美解文的效果,使学生在增强语感、提高能力的同时,不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洗礼。  参考文献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献给孩子[M].莫斯科:教育出版社,1968.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