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绘本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导读:数学具有抽象性,对培智学生而言具有很大难度,虽然传统的数学教材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但由于其以严肃、科学、单一的面孔出现,使得培智学生“望而却步”,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为了把枯燥、单一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形象,绘本这一素材便被逐渐运用于培智数学教学中。绘本具有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形式多样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绘本中特殊的设计或有趣的故事情节贯穿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将智力障碍学生带入数字王国,享受每一个精彩的故事,让培智学生脑海中的数学概念更加形象生动,潜移默化地提升数学能力。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随着教育的改革,数学思维越来越受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之根,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对普通儿童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对培智学校的学生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培智学校中,生活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培智学校学生能够掌握的、必需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但是如何让培智学生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对教师能力提出巨 大挑战。绘本则可以借助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传递数学概念、法则,帮助学生连接生活与数学。

  绘本通过图画和文字两种媒介的交织传递出形象独特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与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建立联系。数学绘本往往由多幅图画组成故事,把生活中最初的、最浅的、最有趣、实用的数学知识蕴藏在绘本故事里,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乐于去探索和联想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让孩子在接触数学之时,就爱上数字、爱上逻辑。

  一、绘本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认知科学来看,人对真实世界和对口语的感知是本能,而对数学,包括一些数学抽象概念和符号的认知却不是天生的。所以对儿童来说,学习数学真正的难点在于由真实具体的世界到抽象世界的转化与对应。

  绘本则可以通过故事,把数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整合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让培智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绘本情境中建立联系,探索里面隐含的数学知识。

  以《玩转乘法》这本绘本为例,其巧妙地将乘法放在了儿童喜欢的运用场景里,比如,动物园、海底世界、糖果屋、外太空等,通过身边实实在在的事物,让儿童体会乘法算术的乐趣。这些轻松有趣的故事情节,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可以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思维,帮助其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数字认知是指儿童对数字和运算的总体理解,当儿童真正理解了数字以后,他们可以对数字和数字运算进行灵活运用。对培智学生来说,在情境中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比如,超市购物、班级班牌的认识等。培智学生思维发展缓慢、逻辑思维较差,数学中很多抽象的概念、法则他们难以理解,而具体故事、情节生动的绘本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最终获得感性、具体的数学经验。比如,《好饿的毛毛虫》不仅描绘了毛毛虫从卵到成虫的蜕变过程,还包含着时间概念,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故事体验到时间的流动,还可以通过毛毛虫所吃的食物进行加法的学习,同时该绘本的扉页有很多圆圆的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圆这一形状……绘本里蕴含很多数学知识,当绘本与数学概念相联系时,儿童会乐于思考这些数学概念,即使存在一定难度,儿童也会更有耐心地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绘本的数学价值,那么绘本与数学概念就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为培智学生的数学学习降低难度,充分促进培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绘本不仅将故事和数学联系起来,绘本中的插图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数学概念的视觉图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绘本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让培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主动操作,自主寻求答案,使学生通过绘本,更加深刻地体会如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绘本故事中的插画为培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与探索数学的动力,故事中的诸多元素,比如,角色、情节、场景及主题,则提供发展数学概念的素材。培智学生通过这种互动及有意义的方式来学习,学生的数学概念会更清楚,且如此获得的知识可以保留得更久,数学知识的掌握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比如,学生在学习123时,教师可以选用五味太郎的《一起数数123》,这本绘本十分适合初学数字的学生,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画面简洁有趣,而且这本书里每一页的房子、树、车等物件全部都是和本页的数字相对应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数一数。每一页左上角都有本页的数字可以加深儿童的印象,帮助儿童做到数物对应、数和数字符号对应。

  二、绘本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的一般性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形成的重要工具。生活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通过绘本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立足学情,挑选绘本

  培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同时要选择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绘本,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整合和重组。比如,培智学生大多生活经验缺乏,识字量较少,那么不能选择脱离生活实际和有大幅文字的绘本;自闭症学生偏向于触感强烈的事物,那么可以选择可触摸的绘本。此外,绘本只是辅助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教师既要考虑传统课程内容的教学,也要能利用绘本故事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的优势,很好地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充分挖掘绘本中可进行互动的元素,让数学课堂因绘本的介入更加生动活泼。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反复研磨,依据教学的核心目标,提炼出绘本故事的数学知识,对故事情节进行删减或调整,呈现知识与技能、适合与乐趣相结合的数学绘本教学。

  (二)运用绘本,有效导入

  由于培智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刚开始不能及时进入上课的状态,而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合理运用绘本故事可以集中培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本节课程内容的兴趣。绘本封面色彩鲜艳,折射故事部分内容,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封面并猜测会发生什么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注意力并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比如,教学生关于 10 的加法,可以用绘本《大懒虫的故事》进行导入,让学生猜测大懒虫有几个、它们想吃柿子、柿子又有几个,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故事,集中注意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过渡到 10 的加法学习。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解读题目,让学生读一读题目,并分析题目什么意思,为学习新的内容做准备。学习数量单位时,可以选择绘本《动物量身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解读什么是“量身高”、怎样进行身高的测量,为数量单位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运用绘本,学习新知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和多元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绘本因其风格多样、充满想象力与童趣的特征赢得孩子们的喜爱,除了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使用,在学习新知、巩固提升等环节依然适用。教师在设计数学内容讲授的环节时,可以利用绘本贯穿整个课堂,比如,上述提到关于 10的加法学习中,导入时用的《大懒虫的故事》在具体 10的加法学习中可以继续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并提问一共来了几个大懒虫?大懒虫是怎样从 1 个变成最后 10个?几个大懒虫才能凑够 10个大懒虫?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有趣的故事情节学习 10的加法。

  (四)运用绘本,巩固练习

  由于培智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其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但是如果只是单一的题海战术式的巩固,不仅不利于培智学生吸收所学内容,反而使其接受能力遇到挑战,造成其思维的混乱。因此,为了取得更高效的巩固成果,可以借助绘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吸收所学知识,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同样,绘本《大懒虫的故事》依然可以在巩固环节加以运用,比如,让学生数人和鼹鼠、人和小鸟、人和苍蝇、人和毛毛虫等绘本中出现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倒着翻, 从“十、九、八……”这样倒着数。通过有规律地增加训练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数字对应的数量,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训练,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

  (五)创新绘本使用形式

  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是简单把绘本故事讲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二次创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培智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声音、动画、文字等结合在一起,把数学绘本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培智学生多感官进行学习。教师在利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中要避免“教师教绘本”“学生被动听故事”的局面,将信息技术与绘本相结合,实现从绘本故事到信息资源的高效转化。

  结语

  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比如,将教学内容与绘本故事的整合、故事情节与学习任务的转化、课中情境的创设、学习任务的提供等环节中,不仅让培智学生深刻体会到绘本的魅力,帮助其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也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提供有力支撑。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得培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积极地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推动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绘本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绘本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导读:数学具有抽象性,对培智学生而言具有很大难度,虽然传统的数学教材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但由于其以严肃、科学、单一的面孔出现,使得培智学生“望而却步”,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为了把枯燥、单一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形象,绘本这一素材便被逐渐运用于培智数学教学中。绘本具有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形式多样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绘本中特殊的设计或有趣的故事情节贯穿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将智力障碍学生带入数字王国,享受每一个精彩的故事,让培智学生脑海中的数学概念更加形象生动,潜移默化地提升数学能力。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随着教育的改革,数学思维越来越受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之根,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对普通儿童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对培智学校的学生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培智学校中,生活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培智学校学生能够掌握的、必需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但是如何让培智学生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对教师能力提出巨 大挑战。绘本则可以借助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传递数学概念、法则,帮助学生连接生活与数学。

  绘本通过图画和文字两种媒介的交织传递出形象独特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与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建立联系。数学绘本往往由多幅图画组成故事,把生活中最初的、最浅的、最有趣、实用的数学知识蕴藏在绘本故事里,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乐于去探索和联想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让孩子在接触数学之时,就爱上数字、爱上逻辑。

  一、绘本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认知科学来看,人对真实世界和对口语的感知是本能,而对数学,包括一些数学抽象概念和符号的认知却不是天生的。所以对儿童来说,学习数学真正的难点在于由真实具体的世界到抽象世界的转化与对应。

  绘本则可以通过故事,把数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整合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让培智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绘本情境中建立联系,探索里面隐含的数学知识。

  以《玩转乘法》这本绘本为例,其巧妙地将乘法放在了儿童喜欢的运用场景里,比如,动物园、海底世界、糖果屋、外太空等,通过身边实实在在的事物,让儿童体会乘法算术的乐趣。这些轻松有趣的故事情节,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可以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思维,帮助其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数字认知是指儿童对数字和运算的总体理解,当儿童真正理解了数字以后,他们可以对数字和数字运算进行灵活运用。对培智学生来说,在情境中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比如,超市购物、班级班牌的认识等。培智学生思维发展缓慢、逻辑思维较差,数学中很多抽象的概念、法则他们难以理解,而具体故事、情节生动的绘本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最终获得感性、具体的数学经验。比如,《好饿的毛毛虫》不仅描绘了毛毛虫从卵到成虫的蜕变过程,还包含着时间概念,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故事体验到时间的流动,还可以通过毛毛虫所吃的食物进行加法的学习,同时该绘本的扉页有很多圆圆的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圆这一形状……绘本里蕴含很多数学知识,当绘本与数学概念相联系时,儿童会乐于思考这些数学概念,即使存在一定难度,儿童也会更有耐心地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绘本的数学价值,那么绘本与数学概念就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为培智学生的数学学习降低难度,充分促进培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绘本不仅将故事和数学联系起来,绘本中的插图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数学概念的视觉图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绘本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让培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主动操作,自主寻求答案,使学生通过绘本,更加深刻地体会如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绘本故事中的插画为培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与探索数学的动力,故事中的诸多元素,比如,角色、情节、场景及主题,则提供发展数学概念的素材。培智学生通过这种互动及有意义的方式来学习,学生的数学概念会更清楚,且如此获得的知识可以保留得更久,数学知识的掌握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比如,学生在学习123时,教师可以选用五味太郎的《一起数数123》,这本绘本十分适合初学数字的学生,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画面简洁有趣,而且这本书里每一页的房子、树、车等物件全部都是和本页的数字相对应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数一数。每一页左上角都有本页的数字可以加深儿童的印象,帮助儿童做到数物对应、数和数字符号对应。

  二、绘本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的一般性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形成的重要工具。生活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通过绘本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立足学情,挑选绘本

  培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同时要选择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绘本,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整合和重组。比如,培智学生大多生活经验缺乏,识字量较少,那么不能选择脱离生活实际和有大幅文字的绘本;自闭症学生偏向于触感强烈的事物,那么可以选择可触摸的绘本。此外,绘本只是辅助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教师既要考虑传统课程内容的教学,也要能利用绘本故事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的优势,很好地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充分挖掘绘本中可进行互动的元素,让数学课堂因绘本的介入更加生动活泼。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反复研磨,依据教学的核心目标,提炼出绘本故事的数学知识,对故事情节进行删减或调整,呈现知识与技能、适合与乐趣相结合的数学绘本教学。

  (二)运用绘本,有效导入

  由于培智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刚开始不能及时进入上课的状态,而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合理运用绘本故事可以集中培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本节课程内容的兴趣。绘本封面色彩鲜艳,折射故事部分内容,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封面并猜测会发生什么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注意力并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比如,教学生关于 10 的加法,可以用绘本《大懒虫的故事》进行导入,让学生猜测大懒虫有几个、它们想吃柿子、柿子又有几个,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故事,集中注意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过渡到 10 的加法学习。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解读题目,让学生读一读题目,并分析题目什么意思,为学习新的内容做准备。学习数量单位时,可以选择绘本《动物量身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解读什么是“量身高”、怎样进行身高的测量,为数量单位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运用绘本,学习新知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和多元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绘本因其风格多样、充满想象力与童趣的特征赢得孩子们的喜爱,除了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使用,在学习新知、巩固提升等环节依然适用。教师在设计数学内容讲授的环节时,可以利用绘本贯穿整个课堂,比如,上述提到关于 10的加法学习中,导入时用的《大懒虫的故事》在具体 10的加法学习中可以继续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并提问一共来了几个大懒虫?大懒虫是怎样从 1 个变成最后 10个?几个大懒虫才能凑够 10个大懒虫?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有趣的故事情节学习 10的加法。

  (四)运用绘本,巩固练习

  由于培智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其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但是如果只是单一的题海战术式的巩固,不仅不利于培智学生吸收所学内容,反而使其接受能力遇到挑战,造成其思维的混乱。因此,为了取得更高效的巩固成果,可以借助绘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吸收所学知识,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同样,绘本《大懒虫的故事》依然可以在巩固环节加以运用,比如,让学生数人和鼹鼠、人和小鸟、人和苍蝇、人和毛毛虫等绘本中出现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倒着翻, 从“十、九、八……”这样倒着数。通过有规律地增加训练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数字对应的数量,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训练,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

  (五)创新绘本使用形式

  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是简单把绘本故事讲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二次创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培智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声音、动画、文字等结合在一起,把数学绘本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培智学生多感官进行学习。教师在利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中要避免“教师教绘本”“学生被动听故事”的局面,将信息技术与绘本相结合,实现从绘本故事到信息资源的高效转化。

  结语

  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比如,将教学内容与绘本故事的整合、故事情节与学习任务的转化、课中情境的创设、学习任务的提供等环节中,不仅让培智学生深刻体会到绘本的魅力,帮助其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也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提供有力支撑。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得培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积极地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推动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