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9 发布 |
- 37.5 KB |
- 0页
基于体认语言观的中小学英语教学
摘 要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习者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和学会使用英语,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材料的体验和认知是习得英语的根本路径。体认语言观强调语言兼具体验性和认知性,体验是基础,认知是对体验的高级加工。鉴于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中小学英语教学要依此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获得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初中英语教学要基于对英语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知识,学会使用英语;高中英语教学要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本体和使用的认知,探索其中的理据性。
关键词
体认;语言观;中小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认知教学语法的构建与应用研究”(13AYY010)。
一、引 言
语言观是对语言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影响语言的教学实践。随着语言学研究对语言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中小学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语言理论,更新自己的语言观和教学观,提升英语教学效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更加强调人的心智因素在语言产生、发展和使用中的功能,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对经验的概念化,强调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由此,我们依据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思想提炼出“体认语言观”,认为语言兼具体验性和认知性,是二者的交叉融合。本文基于体认语言观和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认能力和特点的差异,探讨适合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英语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
二、体认语言观与体认教学论
体认是体验和认知的交叉融合,体验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对体验信息的加工。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体认的结果,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体验和认知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并影响人与世界的互动。体认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语言习得的根本途径。
(一)体认语言观
基于认知语言学对心智体验本质以及语言认知属性的理解,我们提炼和阐释了“体认语言观”。体认涵盖体验和认知两个方面,体验指借助感知系统获得的各种感知经验。通过对感知经验的认知加工,概念结构随之产生。概念结构体现感知经验。体认语言观强调语言兼具体验性和认知性,是二者的交叉融合,体验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对体验的高级加工,人们通过体认感知世界和使用语言。
体验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语言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人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语言的产生源于人与世界的互动,客观世界提供了体验对象,人的感觉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和运动系统通过接收外界的多种刺激而成为人类获取感知经验的特有通道。各种具体感知经验经过大脑的认知加工形成形状、声响、质感、味道、气味等概念结构(语义结构)。此外,人类因为独特的身体空间结构体验使其对基础空间关系产生各种概念,如直立行走的体验产生“垂直和平衡”的概念,手、脚和耳朵等器官对称分布的体验产生了“左右空间”以及“对称与非对称关系”的概念,眼睛正视前方的体验产生了“前后”的概念。这些体验便是语言最基本语义的来源,是语言产生的体验基础。语言的发展完善同样以体验为基础,人类体验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感知经验随之变得更为复杂多样。这对概念系统和语义结构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认知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人类通过对感知经验的认知加工形成各种概念,对感知经验的认知加工是一个概念化过程,概念化的结果形成概念结构,概念结构是语言的语义来源。如果没有大脑对感知经验的加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将永远停留在本能的感觉阶段,不会形成抽象的概念结构,更不可能产生语言。经过认知加工的概念结构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简单镜像,而是对人与世界互动经验的抽象与提炼。当形成的概念与特定的语言表征形式匹配时,就形成了象征性的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所体现的概念经过范畴化、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等更高层级的认知加工,展开范畴内的扩展和范畴间的联系,发展成复杂的语言符号系统,为意义表达与经验建构提供资源。
体认语言观揭示了语言的体验性与认知性以及二者的融合。体认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体认作用的结果。语言的意义和形式都产生于人与世界的互动,语言单位是意义与形式的匹配体。语言的发展源于体认对象的变化、体认主体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二者的互动需求。语言使用者以对语言实际使用的体认为基础,通过对形式和意义的抽象概括获得语言知识。
(二)体认教学论
体认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体认是语言习得的根本途径。体认语言观认为语言知识(包括本体知识和使用知识)与其他知识一样,是人类普遍认知机制的产物。体认语言观下的语言习得不再是机械式的符号记忆和推演,人脑中没有专门的语言习得机制。人类头脑中的语言知识源于人与语言使用的互动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言使用场所构成了语言的体认环境。
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体认包括对语言所表达的百科知识、对语言本体和对语言使用的体认三个方面。对语言所表达百科知识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前提和基础,为语言表达形式和基本意义的配对做好铺垫。如果学习者对语言表达的内容没有任何相关的百科知识,那么语言对他而言就成了没有意义的纯粹形式。例如,假如学习者不知道英文单词hippo(河马)指称何物,从未见过指称对象的实物或图片,对此物没有任何概念,不知任何相关信息,学习这个单词便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言本体知识偏重静态性和正确性,学习者通过对语言实例形式与意义的匹配来体认作为象征性符号的语言单位,通过对这些语言实例的抽象和概括获得语言本体知识。语言使用强调动态性和适切性,语言使用知识来自在特定语域中对语言使用(包括自身和他人的语言使用)的体认,体认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并获得与语言使用相关的语用知识,保证语言使用的适切性。
我们将基于体认语言观开展语言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概括为体认教学论。体认教学论是体认语言观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强调通过帮助学习者对语言所表达的百科知识、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进行体认,获得关于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知识,学会使用语言。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对语言的体认能力和特点,确定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表达内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体认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智力发展。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体认理据依据
体认教学论,体认主体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考虑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人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既存在个体差异,又有种群共性。就个体差异而言,体验层面上每个人通过感觉器官的体验方式各有特点。例如,在感觉器官的灵敏度和平衡度方面,有的人听觉灵敏,有的人嗅觉灵敏;在认知层面,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有的人惯于直觉思维。就种群共性来看,人的体认能力与心理发展阶段相关,从婴幼儿期到成年期,人的体认能力(特别是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和成熟。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大致上7—12周岁是童年期,12—18周岁是青春期,18—35周岁是青年期。我国不同学段的划分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基本吻合,从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来看,小学生(一般年龄在7—12周岁)通过感觉器官对世界的体验能力比较健全,认知方面更擅长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2—15周岁)的体验能力健全,认知能力从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生(一般年龄在15—18周岁)的认知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更有实证研究表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在16—19周岁达到高峰,高中生具备比较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对通过体验获得信息的认知加工能力更强。
基于体认语言观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我们将中小学英语教学分为①小学阶段、②初中阶段和③高中阶段,按照对学习内容体验的难易度和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构建了不同学段英语体认教学框架(见图1)。图中加粗椭圆表示“体验”与“认知”的融合,虚线表示对于正常人来说体验和认知不可能分离和独立存在。三条短线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体认性差异,随着学段的升高,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体验性的基础上认知性不断增加。①小学阶段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体验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感知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获得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感性知识。②初中阶段以帮助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体验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体会语言使用。③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对语言实例数量和同类实例学习频次的增加,开始逐步加强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语言本体和使用的理性思考,让学生学会恰当地使用语言。
图1 不同学段英语体认教学框架
不同学段英语体认教学框架为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理据。从教学内容的编排来看,体认教学论为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取与使用教学材料提供依据,更多地从学习者的角度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而不是简单地依据教材编写者或教师对教学内容难易度的主观判断。从教学方法来看,体认教学论为教师依据学生体认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特点决定了他们接受教学内容的最佳方式,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体认特点来处理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中小学英语体认教学例释
体认教学论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即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安排教学内容,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特点运用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倡导按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由简人繁、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地安排教学内容,而不只是依据教材编写者或教师主观判断的难易度;另一方面,我们倡导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特点由“体验主导”到“体认并重”再到“强化认知”设计教学方法,而不只是依据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主观判断。以下主要以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的语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例释体认教学论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语法涵盖词法和句法,据此我们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中词法的内容纳人语法的范畴。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体认能力安排语法教学内容,阶段性与连续性紧密结合,确保不同学段难易度的有效衔接。小学阶段以“体验性为主,认知性为辅”,初中阶段以“体验性向认知性过渡”,高中阶段以“体验性为基础,认知性为目标”的原则来确定语法教学内容。
《义教课标》关于小学的语法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词汇和简单句及其使用层面。词汇以实词为主,包括名词单复数和名词所有格、动词及其形式变化、人称代词及其分类、形容词和副词及其功能,以及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句子层面要求学生能理解和使用简单句,句子中的时态涉及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这些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在实际使用中体会这些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我们更加强调小学生在具体语境和实际使用中对这些语法项目表达内容和语法项目本身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对这些语法项目及其使用有初步的认知。词汇方面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验名词及其单复数的概念和语言表达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动词一般式、过去式和现在分词体现的动作概念及与动作发生时间的关系,人称代词不同类型的功能和表达概念的差异,形容词对“特征”概念的表达,副词对“程度”概念的表达,介词短语的构成及其对“时间、地点和位置”概念的表达。句子和时态方面,重点让学生体验不同句式及其时态对事件和概念的表达。
初中的语法教学内容包括掌握各级各类词汇范畴的特征、用法和功能。依据《义教课标》对初中语法教学内容的描述,我们将其区分为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来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解读。在词汇方面,学生要掌握实词的变体及其语义表达以及虚词的句法功能,掌握词缀法、合成法和转类法等基本的构词方法。在句法方面,学生要掌握各级各类简单句的用法和功能,掌握句子的功能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掌握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杂句的类型和功能,复杂句重点掌握宾语从句、状语从句,了解定语从句;掌握主要时态对事件的表达,语态的类型和功能,特别是被动语态的构成和使用。初中的英语语法教学注重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学生要能够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语法项目,学会运用恰当的语法知识描写人物和事件等。从体认的视角来看,教师要更加注重初中生对语法项目及其使用的体验,帮助学生学会抽象和概括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知识,为实现语法学习从感性体验向理性认知的过渡做好铺垫。
依据《高中课标》,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涉及各级各类语法现象。学生要掌握词类范畴和次范畴的划分,包括非限定动词的用法、各级各类词汇的句法功能;掌握各级各类句式(如倒装句、分裂句)的结构、意义和功能;掌握复杂句的类型和用法(重点掌握定语从句,了解同位语从句),非限定小句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了解时态、语态、转述句的语篇功能;熟悉虚拟语气的类型和用法等。高中英语教学特别强调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恰当地描述人和物、情境和事件,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人际交流。从学生体认能力的发展来看,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不断发展,教师要逐步加强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认知,提升语法使用意识,触发他们对语法使用理据的思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语法项目在不同的学段反复出现,应根据学生体认能力的差异与特点把握教学重点和内容的难易度。我们以英语的语态教学为例来解读小学、初中和高中对同一个语法项目在教学内容和焦点方面的差异。小学阶段只涉及主动语态,强调学生对主动句表达事件和句子本身的体验和理解,如例(1)—(3)。
(1)Tom holds a glass of milk in his hands.
(2)Tom breaks the glass.
(3)The milk splashes on the floor.
初中阶段,教师要结合主动语态,教授被动语态,让学生体验主动与被动表达式及其语义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学会主动与被动句式的相互转换。教师可结合例(4)和例(5)给学生讲清楚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过程,让学生在语言使用中体认主动句和被动句在语义表达上的差异。在不同的语境中,例(4)可能是对例(6)或例(7)的回答,例(5)可能是对例(8)或例(9)的回答。教师应通过语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理解主动句与被动句在语义表达和实际使用方面的差异。
(4)Tom broke the glass.
(5)The glass was broken by Tom.
(6)What did Tom do?
(7)What did Tom break?
(8)What happened to the glass?
(9)Who broke the glass?
高中阶段着重让学生体验语态在特定语篇中的使用,感知语态在语篇使用中的语义表达和功能。语态选择体现了说话人对事件的倾向、关注度和关注焦点不同,因此语态的选择与使用体现了作者或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的表达。主动语态更多地体现主观性,被动语态更多地体现客观性。在学术语篇中,通常较多地使用被动语态来体现学术成果的客观性,如例(10);在新闻语篇中,往往不提及实施者,采用被动语态隐去实施者,体现对事件报道的客观性,如例(11);在口语语篇中,适当地采用被动语态可拉远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距离,使说话语气变得礼貌,如例(12)比例(13)显得更礼貌,听起来让人更容易接受,从而达到交际目的。m通过不同语态在特定语篇中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体认它们对语义和事件表达的差异,更好地掌握语态及其使用。
(10)Experimentally it is found that oxygen burns in the air.
(11)America was forced to flee from Afghanistan.
(12)The room has to be cleaned.
(13)Clean the room.
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内容纷繁复杂,教学内容安排的恰当性将直接影响语法和语言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语言学习的兴趣。因此,语法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符合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切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于在不同学段反复出现的同一语法项目,要依据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确定在不同学段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体认能力和特点的差异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要注重学生对语言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感知,以对语言本身和语言使用的体验教学为主;初中阶段要不断引导学生对于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抽象概括,引导他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认知;高中阶段要着重提升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认知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对语言知识的运用,提升他们的运用能力。
图2 句子及其使用教学图例
小学英语教学注重体验性,让学生体验语言表达所体现的事物或事件。教师可以借助场景、视频、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手段开展情境教学,将“事物和事件概念语言使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语言表达和语法运用对应的事件。图2中的事件包括交通方式、交通规则以及会话的发起和应答等内容。对语言表达内容的理解不容忽视,在学生没有直接体验过语言表达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通过虚拟场景、视频和图片等手段,让学生获得语言表达内容的相关百科知识。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交通信号灯,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规则,不知道什么是地铁,那么他就无法理解图2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借助图2,教师可教授祈使句、一般现在时态和介词短语等语法项目。在教授这些项目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与理解语言表达本身、表达内容和使用情境,切忌灌输语法术语和规则。因篇幅所限,具体教学方案从略。
随着初中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在英语教学中要逐渐引导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进行抽象概括,帮助他们获得语言知识。初中英语的教学要加强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认知。例如,在英语简单句句子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句子进行实例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简单句的句法结构,并归纳总结不同类型句子结构知识及其表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例(14)(20)的句子进行分析,抽象概括出7种简单句的句子结构:sv、svo、svc、sva、svoo、svoc、svoa,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抽象句子结构所表达的语义,如SV表示“施事发出动作”,SVOO表示“施事给予受事某物”等,从而学会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这些结构来表达事件。
(14)The sun is shining.
(15)The lecture bored me.
(16)Your dinner seem sready.
(17)My coffee is in the next building.
(18)I must send my parents an anniversary card
(19)My students have found her reasonably helpful.
(20)You can put the dish on the table.
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具备更强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教师在帮助他们抽象概括语言本体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引导他们理解语言使用,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表达较为复杂的事件时,我们往往需要将两个或多个独立简单句组合起来,形成并列句或复杂句,以体现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用英文表达“她违规停车,吃了罚单”的事件时,例(21)是两个独立小句,例(22)—(28)是对例(21)两个独立小句表达语义的各种组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产出对事件可能的表达,在梳理这些表达时,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并列句和复杂句的句子结构,理解不同结构和句子实例所表达语义的差别。例(21)—(28)中,小句之间呈现从“独立”到“并列”再到“主从”的句法关系,体现说话人对两个小句表达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由弱至强的识解;小句之间句法关系的依存度体现小句表达“因果”语义关系的强弱,小句之间的依存关系越紧密,“因果”关系越强。要让学生学会在非正式口语表达和正式书面语表达中结合语境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21)She parked illegally.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22)She parked illegally;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23)She parked illegally;therefore,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24)She parked illegally,so 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25)She got a parking ticket,for she parked illegally.
(26)Because she parked illegally,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27)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because of her illegal parking.
(28)Having parked illegally,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五、结 语
语言的习得是基于语言使用的体认,基于体认语言观的英语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对语言本体及其使用的体认获得语言知识。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认知能力和水平随着心理发展阶段的发展而增强。体认教学论强调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难易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中小学英语教学要以体验为基础,随着学段的增长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语言使用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拓展他们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排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重点以及内容的难易度和可接受度。中小学英语教师要适时更新语言观和教学观,把握好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文档介绍
基于体认语言观的中小学英语教学
基于体认语言观的中小学英语教学
摘 要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习者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和学会使用英语,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材料的体验和认知是习得英语的根本路径。体认语言观强调语言兼具体验性和认知性,体验是基础,认知是对体验的高级加工。鉴于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中小学英语教学要依此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获得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初中英语教学要基于对英语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知识,学会使用英语;高中英语教学要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本体和使用的认知,探索其中的理据性。
关键词
体认;语言观;中小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认知教学语法的构建与应用研究”(13AYY010)。
一、引 言
语言观是对语言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影响语言的教学实践。随着语言学研究对语言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中小学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语言理论,更新自己的语言观和教学观,提升英语教学效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更加强调人的心智因素在语言产生、发展和使用中的功能,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对经验的概念化,强调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由此,我们依据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思想提炼出“体认语言观”,认为语言兼具体验性和认知性,是二者的交叉融合。本文基于体认语言观和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认能力和特点的差异,探讨适合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英语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
二、体认语言观与体认教学论
体认是体验和认知的交叉融合,体验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对体验信息的加工。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体认的结果,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体验和认知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并影响人与世界的互动。体认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语言习得的根本途径。
(一)体认语言观
基于认知语言学对心智体验本质以及语言认知属性的理解,我们提炼和阐释了“体认语言观”。体认涵盖体验和认知两个方面,体验指借助感知系统获得的各种感知经验。通过对感知经验的认知加工,概念结构随之产生。概念结构体现感知经验。体认语言观强调语言兼具体验性和认知性,是二者的交叉融合,体验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对体验的高级加工,人们通过体认感知世界和使用语言。
体验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语言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人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语言的产生源于人与世界的互动,客观世界提供了体验对象,人的感觉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和运动系统通过接收外界的多种刺激而成为人类获取感知经验的特有通道。各种具体感知经验经过大脑的认知加工形成形状、声响、质感、味道、气味等概念结构(语义结构)。此外,人类因为独特的身体空间结构体验使其对基础空间关系产生各种概念,如直立行走的体验产生“垂直和平衡”的概念,手、脚和耳朵等器官对称分布的体验产生了“左右空间”以及“对称与非对称关系”的概念,眼睛正视前方的体验产生了“前后”的概念。这些体验便是语言最基本语义的来源,是语言产生的体验基础。语言的发展完善同样以体验为基础,人类体验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感知经验随之变得更为复杂多样。这对概念系统和语义结构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认知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人类通过对感知经验的认知加工形成各种概念,对感知经验的认知加工是一个概念化过程,概念化的结果形成概念结构,概念结构是语言的语义来源。如果没有大脑对感知经验的加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将永远停留在本能的感觉阶段,不会形成抽象的概念结构,更不可能产生语言。经过认知加工的概念结构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简单镜像,而是对人与世界互动经验的抽象与提炼。当形成的概念与特定的语言表征形式匹配时,就形成了象征性的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所体现的概念经过范畴化、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等更高层级的认知加工,展开范畴内的扩展和范畴间的联系,发展成复杂的语言符号系统,为意义表达与经验建构提供资源。
体认语言观揭示了语言的体验性与认知性以及二者的融合。体认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体认作用的结果。语言的意义和形式都产生于人与世界的互动,语言单位是意义与形式的匹配体。语言的发展源于体认对象的变化、体认主体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二者的互动需求。语言使用者以对语言实际使用的体认为基础,通过对形式和意义的抽象概括获得语言知识。
(二)体认教学论
体认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体认是语言习得的根本途径。体认语言观认为语言知识(包括本体知识和使用知识)与其他知识一样,是人类普遍认知机制的产物。体认语言观下的语言习得不再是机械式的符号记忆和推演,人脑中没有专门的语言习得机制。人类头脑中的语言知识源于人与语言使用的互动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言使用场所构成了语言的体认环境。
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体认包括对语言所表达的百科知识、对语言本体和对语言使用的体认三个方面。对语言所表达百科知识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前提和基础,为语言表达形式和基本意义的配对做好铺垫。如果学习者对语言表达的内容没有任何相关的百科知识,那么语言对他而言就成了没有意义的纯粹形式。例如,假如学习者不知道英文单词hippo(河马)指称何物,从未见过指称对象的实物或图片,对此物没有任何概念,不知任何相关信息,学习这个单词便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言本体知识偏重静态性和正确性,学习者通过对语言实例形式与意义的匹配来体认作为象征性符号的语言单位,通过对这些语言实例的抽象和概括获得语言本体知识。语言使用强调动态性和适切性,语言使用知识来自在特定语域中对语言使用(包括自身和他人的语言使用)的体认,体认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并获得与语言使用相关的语用知识,保证语言使用的适切性。
我们将基于体认语言观开展语言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概括为体认教学论。体认教学论是体认语言观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强调通过帮助学习者对语言所表达的百科知识、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进行体认,获得关于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知识,学会使用语言。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对语言的体认能力和特点,确定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表达内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体认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智力发展。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体认理据依据
体认教学论,体认主体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考虑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人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既存在个体差异,又有种群共性。就个体差异而言,体验层面上每个人通过感觉器官的体验方式各有特点。例如,在感觉器官的灵敏度和平衡度方面,有的人听觉灵敏,有的人嗅觉灵敏;在认知层面,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有的人惯于直觉思维。就种群共性来看,人的体认能力与心理发展阶段相关,从婴幼儿期到成年期,人的体认能力(特别是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和成熟。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大致上7—12周岁是童年期,12—18周岁是青春期,18—35周岁是青年期。我国不同学段的划分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基本吻合,从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来看,小学生(一般年龄在7—12周岁)通过感觉器官对世界的体验能力比较健全,认知方面更擅长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2—15周岁)的体验能力健全,认知能力从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生(一般年龄在15—18周岁)的认知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更有实证研究表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在16—19周岁达到高峰,高中生具备比较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对通过体验获得信息的认知加工能力更强。
基于体认语言观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我们将中小学英语教学分为①小学阶段、②初中阶段和③高中阶段,按照对学习内容体验的难易度和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构建了不同学段英语体认教学框架(见图1)。图中加粗椭圆表示“体验”与“认知”的融合,虚线表示对于正常人来说体验和认知不可能分离和独立存在。三条短线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体认性差异,随着学段的升高,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体验性的基础上认知性不断增加。①小学阶段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体验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感知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获得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感性知识。②初中阶段以帮助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体验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体会语言使用。③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对语言实例数量和同类实例学习频次的增加,开始逐步加强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语言本体和使用的理性思考,让学生学会恰当地使用语言。
图1 不同学段英语体认教学框架
不同学段英语体认教学框架为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理据。从教学内容的编排来看,体认教学论为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取与使用教学材料提供依据,更多地从学习者的角度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而不是简单地依据教材编写者或教师对教学内容难易度的主观判断。从教学方法来看,体认教学论为教师依据学生体认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特点决定了他们接受教学内容的最佳方式,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体认特点来处理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中小学英语体认教学例释
体认教学论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即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安排教学内容,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特点运用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倡导按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由简人繁、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地安排教学内容,而不只是依据教材编写者或教师主观判断的难易度;另一方面,我们倡导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特点由“体验主导”到“体认并重”再到“强化认知”设计教学方法,而不只是依据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主观判断。以下主要以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的语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例释体认教学论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语法涵盖词法和句法,据此我们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中词法的内容纳人语法的范畴。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体认能力安排语法教学内容,阶段性与连续性紧密结合,确保不同学段难易度的有效衔接。小学阶段以“体验性为主,认知性为辅”,初中阶段以“体验性向认知性过渡”,高中阶段以“体验性为基础,认知性为目标”的原则来确定语法教学内容。
《义教课标》关于小学的语法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词汇和简单句及其使用层面。词汇以实词为主,包括名词单复数和名词所有格、动词及其形式变化、人称代词及其分类、形容词和副词及其功能,以及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句子层面要求学生能理解和使用简单句,句子中的时态涉及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这些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在实际使用中体会这些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我们更加强调小学生在具体语境和实际使用中对这些语法项目表达内容和语法项目本身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对这些语法项目及其使用有初步的认知。词汇方面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验名词及其单复数的概念和语言表达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动词一般式、过去式和现在分词体现的动作概念及与动作发生时间的关系,人称代词不同类型的功能和表达概念的差异,形容词对“特征”概念的表达,副词对“程度”概念的表达,介词短语的构成及其对“时间、地点和位置”概念的表达。句子和时态方面,重点让学生体验不同句式及其时态对事件和概念的表达。
初中的语法教学内容包括掌握各级各类词汇范畴的特征、用法和功能。依据《义教课标》对初中语法教学内容的描述,我们将其区分为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来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解读。在词汇方面,学生要掌握实词的变体及其语义表达以及虚词的句法功能,掌握词缀法、合成法和转类法等基本的构词方法。在句法方面,学生要掌握各级各类简单句的用法和功能,掌握句子的功能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掌握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杂句的类型和功能,复杂句重点掌握宾语从句、状语从句,了解定语从句;掌握主要时态对事件的表达,语态的类型和功能,特别是被动语态的构成和使用。初中的英语语法教学注重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学生要能够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语法项目,学会运用恰当的语法知识描写人物和事件等。从体认的视角来看,教师要更加注重初中生对语法项目及其使用的体验,帮助学生学会抽象和概括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知识,为实现语法学习从感性体验向理性认知的过渡做好铺垫。
依据《高中课标》,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涉及各级各类语法现象。学生要掌握词类范畴和次范畴的划分,包括非限定动词的用法、各级各类词汇的句法功能;掌握各级各类句式(如倒装句、分裂句)的结构、意义和功能;掌握复杂句的类型和用法(重点掌握定语从句,了解同位语从句),非限定小句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了解时态、语态、转述句的语篇功能;熟悉虚拟语气的类型和用法等。高中英语教学特别强调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恰当地描述人和物、情境和事件,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人际交流。从学生体认能力的发展来看,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不断发展,教师要逐步加强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认知,提升语法使用意识,触发他们对语法使用理据的思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语法项目在不同的学段反复出现,应根据学生体认能力的差异与特点把握教学重点和内容的难易度。我们以英语的语态教学为例来解读小学、初中和高中对同一个语法项目在教学内容和焦点方面的差异。小学阶段只涉及主动语态,强调学生对主动句表达事件和句子本身的体验和理解,如例(1)—(3)。
(1)Tom holds a glass of milk in his hands.
(2)Tom breaks the glass.
(3)The milk splashes on the floor.
初中阶段,教师要结合主动语态,教授被动语态,让学生体验主动与被动表达式及其语义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学会主动与被动句式的相互转换。教师可结合例(4)和例(5)给学生讲清楚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过程,让学生在语言使用中体认主动句和被动句在语义表达上的差异。在不同的语境中,例(4)可能是对例(6)或例(7)的回答,例(5)可能是对例(8)或例(9)的回答。教师应通过语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理解主动句与被动句在语义表达和实际使用方面的差异。
(4)Tom broke the glass.
(5)The glass was broken by Tom.
(6)What did Tom do?
(7)What did Tom break?
(8)What happened to the glass?
(9)Who broke the glass?
高中阶段着重让学生体验语态在特定语篇中的使用,感知语态在语篇使用中的语义表达和功能。语态选择体现了说话人对事件的倾向、关注度和关注焦点不同,因此语态的选择与使用体现了作者或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的表达。主动语态更多地体现主观性,被动语态更多地体现客观性。在学术语篇中,通常较多地使用被动语态来体现学术成果的客观性,如例(10);在新闻语篇中,往往不提及实施者,采用被动语态隐去实施者,体现对事件报道的客观性,如例(11);在口语语篇中,适当地采用被动语态可拉远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距离,使说话语气变得礼貌,如例(12)比例(13)显得更礼貌,听起来让人更容易接受,从而达到交际目的。m通过不同语态在特定语篇中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体认它们对语义和事件表达的差异,更好地掌握语态及其使用。
(10)Experimentally it is found that oxygen burns in the air.
(11)America was forced to flee from Afghanistan.
(12)The room has to be cleaned.
(13)Clean the room.
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内容纷繁复杂,教学内容安排的恰当性将直接影响语法和语言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语言学习的兴趣。因此,语法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符合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切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于在不同学段反复出现的同一语法项目,要依据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确定在不同学段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体认能力和特点的差异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要注重学生对语言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感知,以对语言本身和语言使用的体验教学为主;初中阶段要不断引导学生对于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抽象概括,引导他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认知;高中阶段要着重提升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认知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对语言知识的运用,提升他们的运用能力。
图2 句子及其使用教学图例
小学英语教学注重体验性,让学生体验语言表达所体现的事物或事件。教师可以借助场景、视频、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手段开展情境教学,将“事物和事件概念语言使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语言表达和语法运用对应的事件。图2中的事件包括交通方式、交通规则以及会话的发起和应答等内容。对语言表达内容的理解不容忽视,在学生没有直接体验过语言表达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通过虚拟场景、视频和图片等手段,让学生获得语言表达内容的相关百科知识。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交通信号灯,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规则,不知道什么是地铁,那么他就无法理解图2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借助图2,教师可教授祈使句、一般现在时态和介词短语等语法项目。在教授这些项目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与理解语言表达本身、表达内容和使用情境,切忌灌输语法术语和规则。因篇幅所限,具体教学方案从略。
随着初中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在英语教学中要逐渐引导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进行抽象概括,帮助他们获得语言知识。初中英语的教学要加强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认知。例如,在英语简单句句子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句子进行实例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简单句的句法结构,并归纳总结不同类型句子结构知识及其表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例(14)(20)的句子进行分析,抽象概括出7种简单句的句子结构:sv、svo、svc、sva、svoo、svoc、svoa,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抽象句子结构所表达的语义,如SV表示“施事发出动作”,SVOO表示“施事给予受事某物”等,从而学会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这些结构来表达事件。
(14)The sun is shining.
(15)The lecture bored me.
(16)Your dinner seem sready.
(17)My coffee is in the next building.
(18)I must send my parents an anniversary card
(19)My students have found her reasonably helpful.
(20)You can put the dish on the table.
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具备更强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教师在帮助他们抽象概括语言本体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引导他们理解语言使用,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表达较为复杂的事件时,我们往往需要将两个或多个独立简单句组合起来,形成并列句或复杂句,以体现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用英文表达“她违规停车,吃了罚单”的事件时,例(21)是两个独立小句,例(22)—(28)是对例(21)两个独立小句表达语义的各种组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产出对事件可能的表达,在梳理这些表达时,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并列句和复杂句的句子结构,理解不同结构和句子实例所表达语义的差别。例(21)—(28)中,小句之间呈现从“独立”到“并列”再到“主从”的句法关系,体现说话人对两个小句表达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由弱至强的识解;小句之间句法关系的依存度体现小句表达“因果”语义关系的强弱,小句之间的依存关系越紧密,“因果”关系越强。要让学生学会在非正式口语表达和正式书面语表达中结合语境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21)She parked illegally.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22)She parked illegally;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23)She parked illegally;therefore,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24)She parked illegally,so 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25)She got a parking ticket,for she parked illegally.
(26)Because she parked illegally,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27)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because of her illegal parking.
(28)Having parked illegally,she got a parking ticket.
五、结 语
语言的习得是基于语言使用的体认,基于体认语言观的英语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对语言本体及其使用的体认获得语言知识。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认知能力和水平随着心理发展阶段的发展而增强。体认教学论强调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难易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中小学英语教学要以体验为基础,随着学段的增长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语言使用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拓展他们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排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认能力和特点,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重点以及内容的难易度和可接受度。中小学英语教师要适时更新语言观和教学观,把握好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